宋代考古学家吕大临生平简介
吕大临,中国宋代金石学家,字与叔。其先汲郡(今河南卫辉)人,后移居京兆蓝田(今陕西蓝田)。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宋代考古学家吕大临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吕大临生平简介
吕大临,号芸阁。先祖原为河南汲郡(今河南汲县)人,其祖父吕通曾任太常博士,因为葬在蓝田,吕氏后代遂移居蓝田。父比部郎中吕赍共有六子,一个夭折,五人登科及第,今有史可考者,只有吕大忠、吕大防、吕大钧和吕大临四兄弟,大临为幼。吕氏四兄弟均在北宋朝廷任职,不但在政治上具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在文化、学术领域也颇有建树和贡献。为关学代表性人物。吕大钧还在同胞兄弟的支持和共同努力下,编写了《吕氏乡约》、《乡义》等。《乡约》主要提出同约人要“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经过推行,扭转了汉魏以来佛学盛行,造成儒家礼教衰败的混乱局面,对改化关中风俗起到了实际功效。主要着作有《四书注》、《诚德集》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理学大使张载最初在关中开始讲学时,首和者为吕大钧,其弟大忠、大临相继都尊张载为师,由此带动了关中学者奔向张门求学之风。史载“横渠(即张载)倡道于关中,寂寥无有和者。先生(吕大钧)于横渠为同年友,心悦而好之,遂执弟子礼,于是学者靡然知所趋向”,使“关学郁郁满秦川”,并形成“关学之盛,不下洛学”的局面。吕大防虽不属张载门人,《宋元学案》记载其人与张载同调,张载辞官回横渠(在今陕西眉县)讲学后,吕大防曾向宋神宗再次举荐复其官职,后诏为太常礼院,因与礼官不合,辞官行至临潼,病逝馆舍。这些情况表明,关学的领袖和思想支柱是张载,关学的政治经济支柱则是蓝田诸吕。这正是关学得以形成发展,并与二程洛学及王安石新学构成鼎立之势的重大政治因素。再加之,吕氏四兄弟自身的学术成就,故明清之际的著名思想家黄宗羲在《宋元学案》中称“吕氏为关中学派蓝田系”。
在四吕中,又以吕大临的学术贡献最为突出。他虽登第,却以门荫入官,称“不敢掩祖宗之德”;虽人在仕途,却心系学术,与兄长吕大忠、吕大钧追随张载,投身关学,潜心研究《六经》,尤深于三礼的精研与实践。是诸吕及张载弟子中对“关学”发展贡献最大、“守横渠学甚固”之人。
吕大临哪个朝代
吕大临是宋朝时期著名的金石学家,先祖为河南人,吕大临的祖父曾经出任太常博士。吕大临总共有五个兄弟,除了一个早夭之外,其他五人全都等科及第,在当时也算是满门荣耀。现在有史可考的就有吕大忠、吕大防、吕大钧还有吕大临四人,吕大临是他们的幼弟。
当时吕氏兄弟四人都在朝为官,在政治上有一定的影响,除此之外,兄弟几人在文化和学术方面都有所建树。就是在吕大钧还有兄弟几人的努力之下,《吕氏乡约》、《乡义》等才得以编撰问世。在《吕氏乡约》还提出了同约人要“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经过兄弟几人的努力,扭转了当时佛学盛行,导致儒家的礼教败坏,无人传承的局面。这对改进关中风俗起到了很大的实际作用。
理学大师张载在关中讲学的时候,吕大临等人也都尊张载卫氏,这也带动了观众的学习之风。虽然兄弟几人都等科及第,但是只有吕大临气质刚强,没有留恋在科举,也无心仕途,一心都投身在研究学问至上。投身张载门下之后,吕大临潜心研究《六经》、《三礼》,晚年他对青铜器又有了搜集的爱好,并对之研究和文字注解。
公元1092年的时候,范祖禹因为吕大临品学出众所以就向朝廷举荐他为太傅讲学,但是朝廷还没来得及下令任命他,他就去世了,时年四十七岁。
吕大临与考古图
吕大临是最早的金石学家之一,他的大部分著作都已经失传了,但是却留下了《易章句》和《考古图》两本著作。《考古图》是对青铜器和青铜器上的铭文做了系统的研究的一本著作,这对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奠定作用。
《考古图》中比较系统地记录了当时宫廷和私人收藏家手中的一些古代的铜器、玉器等东西。书中卷一至卷六为鼎、鬲、簋、爵等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在如今的版本中,总共有二百三十八器,实收一百四十三器,其中包括了数量较多的同铭器。卷七中收录的为钟、磐等乐器。总共目列十器,实收十五器。卷八收录的是玉器,目列十三器,实收九器。卷九、卷十为秦汉器,目列六十三器,实收六十七器。全书中总共目列二百二十四器,实际收录的则达到了二百三十四器。
《考古图》中对每一件所提到的器具都非常精细的进行临摹描绘,还对尺寸、容量、重量都有非常清楚的记载,将所能够查清楚出土地方和收藏处的器具也都进行注明。《考古图》的学术价值不容质疑,可以说《考古图》是我国最早而且是有系统的收录古代器具的图册,在考古学中有开创性的历史意义。
而《考古图》的作者吕大临作为中国古代最有成就的金石学家之一,也被后世所子孙所铭记,也被很多人称为是“考古学的鼻祖”。
猜你喜欢:
3.四大国学大师简介
4.近代著名国学大师
上一篇: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生平简介
下一篇:儒家心学开创者陆九龄生平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