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文学>

诗经鄘风柏舟赏析

蓝俊分享

  《柏舟》为先秦时代鄘国华夏族民歌。而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诗中也就表现了青年男女为了争取婚恋自由而产生的反抗意识,这是一个很新很有价值的信息。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经鄘风柏舟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诗经鄘风柏舟赏析

  旧说多将这首诗与《邶风》中同名之作混为一谈,认为是共姜自誓之作。或以为卫世子共伯早死,其妻守节,父母欲夺而嫁之,誓而弗许,作此诗;(《毛诗序》)或认为是共伯被弑,共姜不嫁自誓,作此诗(三家诗)。古人称丧夫为“柏舟之痛”,夫死不嫁为“柏舟之节”,皆原于旧说。而这些旧说多胶柱鼓瑟,实不可取。

  其实诗意一看就很明白:主人公原是一个待嫁的姑娘,她选中的对象是一个不到二十的少年郎,——只消看他披着两髦,尚未加冠就可以知道。姑娘的选择未能得到母亲的同意,所以她满腔怨恨,发誓要和母亲对抗到底。

  这首诗反映了《诗经》时代民间婚恋的现实状况:一方面,人们在政令许可的范围内仍享有一定的性爱自由,原始婚俗亦有传承;另一方面普遍的情况已 是“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取妻如之何?非媒不得”(《齐风?南山》),礼教已通过婚俗和舆论干预生活。所以诗中女子既自行择欢,却又受到母亲的制约。而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诗中也就表现了青年男女为了争取婚恋自由而产生的反抗意识,这是一个很新很有价值的信息。

  这首诗还接触到一个更为普遍的社会问题:无论古今中外,在择偶的问题上,母亲和女儿的意见往往不能一致。母亲相中的,女儿不屑一顾;女儿中意的,母亲坚决不准带回家来。这种事不但古代有,今天还有;不但中国有,外国也有。例如白俄罗斯民歌《妈妈要我出嫁》中,妈妈给女儿挑了好多人家,女儿的表态都是“妈妈我不嫁给他”。印度尼西亚民歌《哎哟妈妈》中,女儿为自己辩解说:“哎哟妈妈,你不要对我生气,年轻人就是这样相爱。”

  妈妈也曾年轻过,为什么一旦成了妈妈,就不理解年轻人的心思了呢?这是因为女儿是跟着感觉走,而妈妈多了些岁数,就多了些世故。这是因为妈妈健忘,多了些功利,就少了些热情;多了些理智,就少了些感觉。老是看家底呀,看文凭呀,看几大件呀,女儿都烦透了。殊不知“甜蜜的爱情从哪里来?是从那眼睛 里到心怀”——与家底无关、与文凭无关、与几大件也无关。

  母女的意见不统一,爱情就发生了危机。女儿要么放弃己见,要么作坚决的抗争。看来诗中女主人公是持后一种态度的:至死誓靡它!坚决到这种程度,母亲也就难办了。但要为娘的改变主意,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女主人公一面誓死维护爱情,一面从内心发出沉重的叹息:娘呀天啊,为什么就不相信我是有眼力的呢!这一声叹息,使得诗的内容变得沉甸甸的。

  和《国风》、《小雅》中的多数篇章一样,这也是一首歌词。在形式上属于典型的两章叠咏:中心意思在第一章中已经说完,但只唱一遍不够味;所以第二章变易韵脚上的字,将同样的意思再唱一遍。实际上也就一支曲子,两段歌词,结尾处以咏叹作副歌。这种形式,在当代歌曲中,也还是很常见的。

  诗经鄘风柏舟的原文及注释

  【原文】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1,实维我仪2。

  之死矢靡它3。母也天只4!不谅人只!

  泛彼柏舟,在彼河侧。髧彼两髦,实维我特5。

  之死矢靡慝6。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注释】

  1.髧(dàn旦):头发下垂状。两髦(máo毛):男子未行冠礼前,头发齐眉,分向两边状。

  2.仪:配偶。

  3.之:到。矢:誓。靡它:无他心。

  4.只:语助词。凉:相信。

  5.特:配偶。

  6.慝(tè特):邪恶,恶念,引申为变心。

  诗经鄘风柏舟译文

  轻轻摇荡柏木舟,在那河中慢慢游。头发飘垂那少年,是我相中好侣伴。

  发誓至死不另求!我的母亲我的天,为何对我不相信!

  轻轻摇荡柏木舟,在那河边慢慢游。头发飘垂那少年,是我相中好侣伴。

  发誓至死不变心!我的母亲我的天,为何对我不相信!

猜你喜欢:

1.诗经柏舟鉴赏

2.诗经 鄘风·柏舟

3.鄘风 柏舟

4.诗经国风邺风柏舟的原文带注释

5.诗经励志名句赏析

6.诗经里最美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