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常识>战史>近现代历史战争>

坎尼会战有什么影响

邱惠分享

  坎尼会战在罗马军事结构上占有一个重要席位,并使得罗马共和国军队作出了战略重整。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坎尼会战的影响介绍,希望你喜欢。

  坎尼会战的影响介绍

  这是此所未有的,在坚固的城墙保护下,人们从没这样的惊慌,我不应尝试去描述这情况,或将该事实详细记录…这从未受过伤的心灵在一时间受到多重打击。根据报告,两个执政官与其军团皆告覆亡,这里再没有任何罗马军营、,或任何生还的军兵;阿普利亚、萨谟奈,差不多全部意大利皆在汉尼拔脚下。现在所有其他的城邦皆已降服于汉尼拔之军力下了。

  —李维,元老院对于战败的反应

  在会战后的一段日子里,罗马人变得乱成一团。其在意大利半岛上最强大的军队被歼灭了,剩下的部队却严重地士气低落,而剩余的执政官完全不被罗马人所信赖。这对罗马人来说是军事上的大灾难。罗马人此外宣布了一个全国哀悼日,因为每一位罗马人皆有亲友在此役里阵亡。罗马人甚至绝望至依靠人祭,将少数奴隶杀死并将其埋葬在公共集会场地,以祈求扭转局势。

  汉尼拔继特雷比亚战役与特拉西梅诺湖会战后在此役里再度获胜,并将相当于八个军团的罗马军队歼灭([23])。在三场战役里,罗马人共损失了五分之一的十七岁以上成年公民(接近罗马可用人力的两成)[24]。此外,此役使得南意大利各邦国均震摄于汉尼拔之军威之下。此役后,希腊化的南部各城邦,包括卡普亚与他林敦此两个意大利南部最大的城邦均背叛罗马而转投汉尼拔之下。正如波利比奥斯所述,“若想得知坎尼会战战败有多么的严重,可以由罗马同盟的背叛看出;在战役前,各盟友均忠贞不二,但在战败后,无法再信任罗马人的威望,因而背叛了罗马。”[25]。同年,西西里的希腊城邦发生起义,反抗罗马的政治控制,而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则出兵支持汉尼拔,对罗马发动了第一次马其顿战争。此外,汉尼拔亦与西西里岛上最重要的城邦,叙拉古的新任国王希耶隆尼莫斯缔结盟约。

  虽然此役为军事史上的一场大捷,但是迦太基军的运气在此战已达至最高峰,后再无法获得战略优势。尽管罗马人损失了大量资源,失去了很多盟邦,并要面对马其顿与叙拉古的入侵,汉尼拔军队在数字上与物质上均不足以攻击罗马本城。于是,其选择了与罗马元老院磋商一份条款适中的和约。尽管罗马军面对其攻击多次战败,罗马元老院拒绝了其和议,并再度建立两只陆军,一支用以守卫意大利,另一支进攻迦太基在西班牙的阵地。

  坎尼会战的历史重要性

  对罗马军事理论的影响

  坎尼会战在罗马军事结构上占有一个重要席位,并使得罗马共和国军队作出了战略重整。在坎尼,罗马陆军组成了与希腊方阵雷同的阵势,这使其容易陷入汉尼拔的设计里,因为其缺乏灵活调遣的能力,所以较易被迦太基骑兵从后包围。此外,罗马法律限制了两位执政官的最高命令权,逼使其权力必须轮著执行,使其缺乏战略弹性。虽然有这么多不足,但在坎尼会战后数年内,罗马人成功针对这些弱点作出大幅度改善。首先,其对方阵作出改革,将方阵分为很多细少的分队,每个分队可独立移动,灵活性高。在其后的伊利帕战役与札马战役里,第二连队(principes)于第一连队(hastati)背后组成,在第一连队跟敌人用短剑交锋后,如果战况不利,第二连队前进接敌,第一连队则从第二连队之间的空隙(正好也是一个连队的正面宽度)退到后方重整-这样的编排充满弹性与机动性。

  此外,因应战争需求,罗马人最终制定了一套统一的指挥系统。在经过数次政治实验后,大西庇阿被任命为大,并统率了全罗马在非洲的军队,这个头衔与权力维持至战争终结。这个安排可能违反了罗马共和国的宪法,但是就如戴布流克所述,“军队内部改革使得其军事潜力大增”,而此役更使得罗马军团编制上限形同虚设,但亦预兆了罗马共和体制的衰败。在坎尼会战后,罗马军队逐渐迈向专业化:在扎马战役里,大西庇阿的军队主力是由在西班牙与迦太基军交战近十六年的退伍军人组成,而其亦被证明了是一支超级强大的军事力量。

  在军事史上的位置

  坎尼会战因为汉尼拔出色的战术与其在罗马军事史上占极其重的席位而闻名于世。这战役对罗马所造成的重创程度是往后一世纪所未尝见的,直至阿劳西奥战役。就如军事史学家道奇(Theodore Ayrault Dodge)所述:“在古代极少的战役可以像坎尼会战般以技术取胜,汉尼拔凭技术取得了一切的优势。其西班牙与高卢兵以阶梯形列阵,使敌军逐步陷入包围,这完全是战争的艺术。其以非洲兵在侧翼对罗马军进逼,使其混乱,更值得称赞。整场战役,站在迦太基的立场上看,是完美无缺的,在战争史上几无可匹敌者”。而威尔杜兰亦记载道:“这是前所未有的指挥艺术的典范,亦影响了往后两千年的军事战术”。

  汉尼拔的在坎尼会战里使用的双重包抄战术被视为史上最伟大的战场调遣战术,亦是西方世界里首次成功使用钳形战术的人。

  坎尼模式

  坎尼会战闻名之处除了其对罗马军队所造成的重创外,亦有着现代战争里所难以达成的烟灭战略。二次大战里著名的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这样写道:“如果情况容许的话,每一个都寻求在战场上完胜对方,汉尼拔在坎尼会战的完胜使得“坎尼”成为完胜的代名词,在世界各军事学院均被详细研读。将敌方完全包围并且歼灭的念头,使得在近一个世纪里(包括腓特烈大帝与小毛奇),众名将皆欲尝试重新创造一次自己的‘坎尼’。”

  举例来说,第一次海湾战争的联军总指挥史瓦茨柯夫,曾经研读过坎尼会战并将汉尼拔的战术成功运用在地面战役里,结果大败伊拉克军队[27]。

  汉斯·戴布流克的研究指出坎尼会战对现代德国军事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德意志帝国陆军参谋总长施里芬影响甚大,以其名命的施里芬计划正是汉尼拔的双重包抄的战略制定。其认为坎尼模组应可在二十世纪重现:“一场完胜的战役可以在今天重现,只要参考汉尼拔在上古时所作出的调配便可。进攻的重点不应是敌方的前锋;武器与兵力不应集中在敌方的前锋;重点应是使其侧翼崩溃。翼锋应对敌军进行压逼,并以背后攻击以完成合围……”施里芬其后发展了一系列实作性的战术指导文章,并被翻译与结集为《坎尼》这文集。

  坎尼会战的琐事

  因为战术上的相似性,考彭斯战役往往被称为“美国的坎尼会战”。

  在坎尼会战里生还的罗马军队在其后被重组为两个军团,并被派往西西里岛继续余下的战争,以作为其于坎尼会战里耻辱地战败的惩罚。

  在鲍罗斯临死前,其说道:“告诉罗马的长老,加强罗马的城防,并严密防守…告诉费边,鲍罗斯现在仍然生存,但即将就义,并警诫其勿忘此教训。而我则宁愿战死沙场亦不愿在执政官任期完结后再度被告,又或与发罗一起被告,以免以归罪于别人来还自己清白。”为了向英勇的鲍罗斯致敬,汉尼拔将其以正式仪式下葬。

  坎尼会战后,汉尼拔的军官们皆欲向罗马进军。但汉尼拔在缺乏攻城器具或其他配套设备时,拒绝了这要求。这使得其骑兵统帅玛哈巴尔伤心欲绝,并写道:“汉尼拔懂得如何获取胜利,可却不懂的如何利用胜利 。”[29]

  部份留守军营的罗马军队在会战后成功撤退,退往卡流苏门。而其中一人,即大西庇阿,就是在日后的扎马战役里大败汉尼拔的。

  除了物质的战败外,罗马亦受到形像上的损失,并创伤了其威信。汉尼拔在罗马人尸体上收集了超过二百双金戒指,并将其送往迦太基以证明其胜利;这些收集品倾倒在迦太基元老院门前,而这些金戒指在罗马是极上等人才可配戴的。

  根据普鲁塔克所述,汉尼拔在会战里是伴随其部下将领前进的,有一位迦太基,名为吉士高,面对罗马大军时感到惊怕,并对汉尼拔说,罗马大军的数量很惊人,汉尼拔便回应道,“有一件事更惊人,不过阁下没留意。”吉士高想不通是什么,汉尼拔接着道,“就是这里并没有一位名叫吉士高的。”这使吉士高感到错愕与难堪,而汉尼拔这个不预期的回应同时使所有迦太基将领皆大笑起来,并在冲下山丘时对所有遇到的人说同一番话。

  坎尼在日后诺曼入侵梅佐乔诺时亦发生了两场大战。在1018年,诺曼人与其伦巴底主人,在坎尼附近被拜占庭帝国的意大利总督打败。但在1041年,拜占庭另一位意大利总督在同一位置反被诺曼人所击败。

坎尼会战有什么影响相关文章:

1.坎尼会战的经过及影响

2.坎尼会战双方兵力介绍

3.坎尼会战的简介

4.海湾战争简介

5.衡阳会战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