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常识>战史>近现代历史战争>

如何应对闪电战呢

邱惠分享

为什么闪击战在二战初期产生了巨大威力?为什么二战中的闪击战又均以失败而告终?

西方“兵圣”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顶点理论认为:“胜利常常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有一个顶点”。这个“顶点”,主要指的是作战强度和作战限度。由于顶点的存在,发起进攻的强者,到达顶点后,便会逐渐由强变弱,防御的弱者,若注意积聚力量的话,将可能逐渐由弱变强。闪击战尽管有突然性和高速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力,但毕竟这个冲击力有个极限,终究有个顶点。战争的最终胜负并不是单单取决于冲击力,还包括许多其他方面的要素。当德军深入苏联腹地,兵临斯大林格勒时,由于战争的非正义性、自然条件的恶劣、后勤补给线的困难,特别是苏联军民高涨的爱国热情、强大的国力、正确的战略指挥、先进的军事理论和现代化军队,以及美英和中国的支持等,使得闪击苏联的侵略战争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到达了“顶点”,从而开始走向失败。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闪电战的两大缺陷:第一,随着装甲机械化兵团的快速突击和推进,完成主要的穿插合围歼灭敌人的任务。这就不可避免的使得自己的补给线过长和兵力的分散。如果在形成合围之时,包围圈内有一支同样强大的装甲机械化兵团对你进行反突击作战,就会不可避免的突破其包围圈。在进攻法国的”曼施坦因“计划后期,英法联军曾经根据法国新任西线盟军总司令马克西姆·魏刚的指挥下发动的一次反突击作战,虽然结果是失败的,但是魏刚恰恰抓住了闪电战的一大缺陷。第二,就是如果对方拥有大的战略纵深,有足够的能力来吸收和消化你的闪电战的进攻动能,根据《战争论》的顶点理论,你的顶点会提前到达。这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的中后期,我们能够看到苏联的广袤领土对德国的闪电战还是有一个很好的吸收消化的效果的。

二战后,虽然再没有像二战那样大规模的闪击战发生,闪击战其实在现代局部战争中处处可见其影子。特别是当现代战争插上信息技术翅膀后,突如其来的闪击战变得更加可怕。在计算机技术的武装下,空中力量的机动力、火力、防护力,已经远远超出二战时地面的装甲集团,体现出诸多的新优势:速度之快、机动能力之强,使地面防御力量几无还手之力;远程精确打击与火、力、快速机动能力的完美结合,达到了“动如雷震”、“斩首”、“震慑”的效能;空中力量在c4isr指挥、控制、侦察等系统作用下,能量发生空前跃升,形成超视距攻、防一体的作战系统,对战争命运甚至起到决定性作用。

需要警惕的是,现代战争中“战争顶点”已在高技术下变得难以利用,战争的“非接触式”、“非线式”、“非对称”,让弱小的一方“以劣胜优”的余地越来越小。那么防范闪击战的出路在哪里?唯有加速新军事变革,在军事思想上断不可输给对手,在编制体制、武器装备、教育训练等上,也励精图治,形成对手不敢轻举妄动的优势,使敌无机可乘。

当闪击战插上信息的翅膀后,需要我们给军事思维插上信息的翅膀,不仅仅是贴着“信息”标签的名词的变化,必须有全新、敏锐而不保守的哲学头脑,需要有居安思危的危机意识,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