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常识>战史>近现代历史战争>

拿破仑洛迪战役

蓝俊分享

  洛迪战役,法军在皮埃蒙特的胜利,使得北意大利战场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凯拉斯科协议签订以后,皮埃蒙持境内的主要要塞,完全转到了法国人手中。下面由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拿破仑洛迪战役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洛迪战役历史记载

  ①在《圣赫勒拿岛日记》中是这样写的:“皇帝说过:‘葡月事件、甚至蒙特诺特战役都还没有使我把自己看作非凡的人物。只是在洛迪战役后,我起一个念头:在我们的政治舞台上我大概可能成为一个起决定作用的人物。第一个功名心的火花在那时出现了。’”(拉什卡兹:《圣赫勒拿岛日记》第一册,第183页,1823年版。)在《当俘虏的故事》中也谈到了这点:“正是在洛迪附近那天晚上,我相信自己是一个非凡人物,我充满着干一番伟大事业的功名心。在此以前这种大事业对我说来好象只是幻想。”(蒙托龙:《拿破仑皇帝在圣赫勒拿岛当俘虏的故事》第二卷,1847年巴黎版,第424页。)——法文版编者注

  可是科利和武卡索维奇已在卡萨诺附近渡过阿达河并沿大道退往布里西亚。这就使得法军要朝皮戚格当前进。法军认为追击敌人并立即把敌人赶出那儿是必要的,因为这样才使敌人来不及武装这个要塞,来不及补充弹药物资。法军刚一包围这个要塞,要塞就投降了。要塞里有三百名敌军,他们是奥军为保障撤退而准备牺牲的人。

  拿破仑在查夜时,碰到战俘营里的一个饶舌的匈牙利老军官。拿破仑问他:他们的仗打得怎样。这个年老的大尉不能不承认仗打得很糟糕。他说:“跟我们交战的是一位年青的,他总是时而在我们前面,时而在我们后面,时而又在我们两侧,而我们根本无法理解。什么时候我们都不知道应该怎样配置我们的兵力才好。在战争中这种作战方法是受不了的,它违反一切常规。”

  洛迪战役战争内容

  法军在皮阿琴察城里征集了四百匹炮兵用的马。10日它从卡札耳-普斯帖尔连哥出发,向洛迪前进。这时博利厄已在洛迪集中了谢博田多尔夫和罗捷耳米尼两师兵力,而科利和武卡索维奇两部则已开往米兰及卡萨诺。现在这些军队的命运取决于进军的速度,因为从奥利奥河把它们截断并俘掳它们是可能的。但是法军前卫在离卡札耳一法里的地方发现了强大的奥军后卫,这支部队由掷弹兵组成,其驻防的地势很有利于防卫洛迪公路。于是法军只好相机作战。战斗打得激烈而顽强。最后终于把敌人打得狼狈溃退。法军跟踪追击,一直追到洛迪。洛迪这座要塞四周有城墙。敌人本想关闭城门,可是法军已杂在难民中间渗入城里(难民后来集中到博利厄在阿达河左岸设置的防线后面去了)。博利厄配备了二十五至三十门大炮来防卫河桥,但法军也立刻拿同样多的大炮来回敬他。

  奥军战线上有一万二千名步兵和四千名骑兵。加上退到卡萨诺的一万人,在佛姆比奥地区被击溃的八千人(那次战争后躲在皮戚格当),以及米兰城堡的守军二千人,一共有三万五六千人。这就是奥军还保存下来的全部兵力。

  拿破仑希望截住去卡萨诺的那一师敌军,决心在十日冒着敌人的炮火从桥上渡过阿达河,并以这种大胆的行动惊倒敌人。为此,他在洛迪休息了几小时以后,在下午五点钟左右,就命令骑兵指挥官博芒在河上游半法里有浅滩的地方渡过阿达河。到达彼岸以后,他应当用轻炮射击敌军右翼。同时,拿破仑把全部炮兵配置在桥的附近和河的右岸,对准敌人用来护桥的大炮阵地。他还在阿达河岸城墙后面布置了掷弹兵。敌军步兵为了利用当地库房来防御法军炮弹,便离开了河边。这样,掷弹兵的位置就离敌人炮垒较近,离敌人步兵较远。当拿破仑刚一发现敌军炮火威力削弱,法国骑兵前卫已在左岸整队,而这一行动已引起敌军惊慌的时候,立刻下令冲锋。掷弹兵纵队的前锋仅仅来一个左转弯,就出人意外地出现在桥上,几秒工夫就飞跑过桥,并立即夺下敌人所有大炮。纵队只在为过桥改变队形的一刹那间遭受到敌军的射击。因为一瞬间就到达了对岸,所以它没有受到什么显著的损失。它猛攻敌军阵线,迫使敌军溃退到克雷莫纳。敌军损失了一些大炮和大量的军旗,还有二千五百人被俘。在激烈的炮火下进行这样坚决的行动,并且尽可能地做到谨慎小心,这不能不认为是整个战争期间最出色的军事行动之一。

  洛迪战役战争结果

  经过猛烈的攻击后,法国的轻骑兵进入克雷莫纳,并把敌军后卫赶到奥利奥河。法军损失不超过二百人,而敌军则全部被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