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礼仪风尚介绍
宋人延续唐朝风俗,喜欢坐凳、椅子和绣蹲,同时伴有茶几、衣架、梳妆台、太师椅和画屏。坐姿的标准是双腿垂下,而不是跪坐。原来,古人皆习惯于席地而坐,汉代才开始坐于床。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宋代礼仪风尚介绍,希望你喜欢。
宋代礼仪风尚
起初,人们仍保持席地而坐的姿势,“凡坐必屈脚”,南朝末期才逐渐有“跛床垂脚”,也就是垂脚坐于床沿上的坐势。当时,尊贵者独坐一床,宾客臣属连床而坐。坐床习俗由西域胡人传入,胡床在魏晋至隋唐时期使用较广,到了宋朝有钱有势的人家不仅居室必备,就是出行时还要由侍从扛着胡床跟随左右,以备临时休息之用。这种胡床已具备了凳子的形状和功能,但因那时没有“凳”的称谓,人们还习惯称之为“胡床”。宋以后,凳子的使用逐渐增多,凳子的名称也被广泛使用,并从床的品类中分离出来,独立成凳。另外,宋朝男性坐在凳椅上已司空见惯,但是妇女若坐在凳椅上,则是惊人之举。南宋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上说:“往时士大夫家妇女坐椅子、杌子,则人皆讥笑其无法度。”宋时的凳子形式多样,主要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几种。
宋朝时期,下级见上级或卑着见尊者,都以跪拜或叉手为礼。而妇女则不行跪拜礼。男子行“肃拜”礼时,双膝跪地,两手放低。“拜手”即跪地后两手至地,这是较重之礼仪。丧夫者则头垂至地,此时首饰要全部卸掉。朱熹提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他曾令妇女鞋底装上木头,使行动有声,便于觉察,以防私奔。
宋人相亲,定亲,主要是男方家人到女方家去,如果相中女方,则“以钗子插冠中”,谓之“插钗子”,如果不如意,则“留一两端彩段,与之压惊,则此亲不谐矣”。
宋朝民间婚嫁礼仪
古代适婚年龄,历代多有变化。先秦之时,迟婚为多,《周礼》规定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为嫁。这显然是理想的婚龄。就是说依男女青年身体发育健全而后婚,是符合今天的科学道理。
唐宋的婚龄,以男十六岁、女十四岁为起婚年龄。这当然为法定婚龄而已。王肃据《孔子家语》、《服经》等,以为“男十六可娶,女十四可嫁”。司马光也说:“男子十六精通,女子十四而化,是则可以生民焉。”
这个婚龄,宋人认为可以,不能早。宋人袁采曾批评幼小而议婚的现象。他说:“人之男女,不可于幼小之时便议婚姻。大抵女欲得托,男欲得偶,若论(判定)目前,悔必在后。盖富贵盛衰,更迭不常,男女之贤否,须年长乃可见。若早议婚姻,事无变易,固为甚善。或者昔富而今贫,或昔贵而今贱,或所议之婿流荡不肖,或所议之女狠戾不检;从其前约则难保家,背其前约则为薄义。而争讼由之而兴,可不戒哉!”
宋代的婚嫁,是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原则进行的。南宋袁采强调“嫁娶,当父母择配偶”。唐代以前,“媒妁之言”仅是礼制上的要求,唐代把它列入法律条文之中。《唐律·户婚》规定:“为婚立法、必有行媒。”十分重视媒人在婚姻中的作用。宋代沿袭唐代,也很重视媒人作用,结亲大多是通过媒人。“婚娶之礼,先凭媒氏……自送定之后,全凭媒氏往来,朔望传语。”对于媒人,宋人袁采《世范·睦亲》指出宋代媒人为牟利而弄虚作假之风甚于周代。他说:“古人谓周人(通达之人)恶媒,以其言语反复。绐女家则曰:男家富,绐男家则曰:女美。近世尤甚,给女家则曰:男家不求备礼,且助出嫁遣之资;绐男家则厚许其所迁之贿(嫁妆),且虚指数目。若轻信其言而成婚,则责恨见欺,夫妻反目,至于仳离者有之。大抵嫁娶固不可无媒,而媒者之言不可尽信。如此,宜谨察于始。”
宋代媒人,是有等级的。“某媒人有数等,上等戴盖头,着紫背子,说官亲宫院恩泽。中等戴冠子,黄包髻,背子,或只系裙,手把青凉伞儿,皆两人同行。”
议婚阶段,分为送草帖问卜、回定帖、相亲三步。
定婚,就是男女双方正式订婚,婚姻开始确立的阶段。
定聘者分三步者有之,合并为一者也有之。“自聘送之后,节序不送”,直至亲迎之前。
亲迎,即是完成婚姻日,男家到女家亲迎新妇以归的礼仪,可以细分以下几步叙述:
第一步,是亲迎前三日催妆男家向女家送催妆礼品,是亲迎的信号,古称请期,宋俗称催妆。
这些礼品是花髻、销金盖头、五男二女花扇、花粉盒等嫁衣、脂粉一类礼品。女家收礼后的回礼是金银双胜御、罗花幞头、绿袍、靴笏等物。
第二步,是亲迎前一日铺房女家要把新房的家具器物送往男家挂帐幔,铺设房卧,把新房布置妥善,以助新婚后成家立室。新婚须用新床,必请有福气者来铺房,同床共寝,百年和好。此礼仪叫做“铺房”。
第三步,迎娶当日男家派出一支迎娶队伍,由新郎带队前往女家迎娶新娘。这支队伍中须有吹鼓手和官私妓女等组成。
第四步,新娘下轿入男家门的礼仪娶亲队伍回到男家门首,整个婚姻正式进行高潮,其仪式顺序相当繁琐。新妇到男家门首下轿,还不能立即随便进门,须进行三个小仪式:一是乐官、妓女、抬轿、鼓吹之人等,“拦门”讨“利市钱物”这种“拦门”也有一定程序仪式。
第五步,坐富贵妓女引新妇入房室,坐于床上,一般是男坐床右首,新妇坐于左,称为“坐富贵”。婚房门额上预先挂好一新缎、新妇入门之时,据《梦粱录》载,杭州之礼时说,“众手争扯一小片而去,谓云‘利市缴门’,争求利市钱也”。《东京梦华录》称为“利市缴门红”。
第六步,入中堂举行参拜礼这是婚礼中最重要的大礼。由礼官请新郎新娘出洞房,到中堂举行。其礼如下:“婿于床前请新妇出,二家各出彩缎,绾一同心,谓之牵巾;男挂于笏(槐简),女搭于手;男倒行出,面皆相向。”先由男家双全女亲,以秤或用机杼挑盖头,方露花容,至堂前,然后举行参拜男郎父母、家庙等。拜毕而出。摩擦妇倒行,执同心结,牵新郎回洞房,讲交拜礼,再坐床,女向左,男向右坐。礼官以金银盘盛金银钱、彩钱、杂果撒帐次,称为“撒帐”礼。这也是为了以祝颂吉利而已。
第七步,合髻与合卺撒帐之后,伴女执双杯,分别交给新郎、新娘,以红绿同心结绾盏底,行交卺礼,即交换酒杯盏而饮,时或称交杯酒。饮讫,掷盏并花冠子于床上,盏一仰一合,俗云大吉。则众贺喜。
夫妇完成婚礼之后,还有拜门、三朝等礼。
一是日拜据《东京梦华录》载,次日五更,用一桌,盛镜台镜子于其上,望上展拜,谓之新妇拜堂。次拜尊长、亲戚,各有彩缎巧作鞋枕等为献,谓之“赏贺”,尊长则复换一匹回之,谓之“答贺”。婿往参妇家,谓之“拜门”。
二是三朝礼《东京梦华录》载汴京习俗,成婚礼后的第三天,“女家送彩缎、油蜜、蒸饼,谓之蜜和油蒸饼,其女家来作会,谓之‘暖女’”。据记载:“世之嫁女,三日送食,俗谓之暖女,有温存之义。”南宋杭州礼俗略有不同。“女家送冠花、彩缎、鹅蛋,以金银缸儿盛油蜜,顿于盘中,四周撒贴套丁胶于上,并以茶、饼、鹅、羊、果物等合送去婿家,谓之‘送三朝礼’也。”婚后七日或九日,男婿再往女家行“拜门礼”,女家广设华筵,款待新婿,称为“会郎”。礼毕,女家备鼓吹迎送婿回宅第。
三是满月大会相庆礼满一月,则举行“大会相庆”。女家送弥月礼合,婿家开筵,延款亲家及亲眷,谓之“贺满月会亲”礼。此后礼仪可简,遇节序,两亲互送节礼而已。
宋代礼仪风尚介绍相关文章:
上一篇:中国古代的见面礼仪文化
下一篇:清朝跪拜之礼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