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文明古国>古印度文明>

古印度新德里的介绍

邱惠分享

  印度前首都德里分为旧德里和新德里两部分,身为印度第三大城市的德里,是印度的首都所在,城区又可分历史悠久的旧城区及新规划的新城区。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古印度新德里的介绍,希望你喜欢。

  印度新德里的基本介绍

  印度前首都德里分为旧德里和新德里两部分,新德里位是印度北部重要城市。一称沙贾汗纳巴德或老德里。位于德里中央直属区亚穆纳河西岸,西傍德里山脉。面积241平方公里,习惯上又常把新德里和德里兵营包括在内。其政治地位为直属联邦政府的直辖区,全称为“德里国家首都辖区”(NationalCapitalTerritoryofDelhi)。根据1991年印度议会的一项修正案,德里获得了本级议会有限的立法权限。

  德里大都会包括3个直辖市,即德里、新德里和德里坎登门(DelhiCantonment),下辖214个村。1981年人口571.3万,其中新德里271.9万。1997年新、旧德里的总人口为1130万。2011年,德里(NCTofdelhi)人口1675万,其中新德里13.37万[1]。

  市内平坦低洼,排水不畅。1月平均气温14.0℃,5~6月34.0℃,最高温可达41℃以上,年降水量715毫米,其中7~9月的季风雨占全年降水量66%。当地印度河流域去恒河流域的要道,在交通、战略上居重要位置,自古即为印度重镇。旧德里街道狭窄,二三层高的残旧建筑、牛车、单车、电车充斥在横街

  作为古印度历代首都和自北印度到恒河平原(GangeticPlains)古老贸易路线的主要城市,德里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众多的古迹、遗迹和遗址。旧城区曾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为莫卧儿帝国的首都,印度摆脱英国殖民统治以后新德里成为联邦首都,自此德里渐渐发展为大都会,汇集印度各族人民。德里也和世界其他大城市一样,随着城市的扩张,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堵塞和资源短缺等问题;印度独立以后德里城市的快速发展,居民的

  印度新德里的历史记载

  据考古发现,德里及其邻近地区在约200万年以前有人类出现。有人认为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所述的潘达瓦家族(Pandavas)的都城因陀罗普拉沙(Indraprastha)位于德里,公元前1世纪孔雀王朝的拉贾·迪卢重建此城,并命以己名,遂转成今名。自孔雀王朝(前4世纪

  )开始定居人口增加,现已发掘7个古城遗址。图玛拉(Tomara)拉其普特王朝于736年建立了拉尔科特城(LalKot);1180年,阿杰米尔(Ajmer)的查哈曼(Chahaman)拉其普特王占领拉尔科特城,将其更名为其拉拉伊皮妥拉(QilaRaiPithora);1192年,查哈曼王普里特维拉贾三世(PrithvirajIII)败于阿富汗穆罕默德·喀乌里MohammadGhauri。1206年,SlaveDynasty第一位统治者Qutb-ud-dinAybak建立德里苏丹国(DelhiSultanate)。公元1206年德里苏丹和1526年莫卧儿帝国先后于此建都,并建红堡。1638年沙·贾汗改建此城,并建豪华的贾玛清真寺,将德里命名为沙贾汗纳巴德。1857~1859年英国殖民者把“英属印度”首都迁至加尔各答。1912~1931年还都德里。1931年迁新德里。人口增长迅速,1901年人口仅约20万,1941年也只70万;印度独立后,大批移民从巴基斯坦涌入,至1961年迁入的人口即超出100万。1971年增至364.7万,成为印度第三大城市。

  印度新德里的交通

  德里的交通一如城市的面貌,新旧德里的交通有着鲜明的对比。

  旧德里位于城市的北侧,以狭窄拥挤的街道为主。而市区南侧的新德里干净整洁,平坦的柏油马路呈放射状发散出去。ConnaughtPlace是新德里的交通枢纽,多条重要马路都在这里交汇。

  德里在2007年开通运营了3条地铁线路,分别为东西走向的1、2号线和南北走向的3号线,并且有多条线路正在规划与施工。对于游客而言,串联起总统府、ConnaughtPlace(请注意地铁站名为其旧名RajivChowk)、NewDelhiRailwayStation和OldDelhi的3号线(黄色线路)最为实用。票价根据路程远近在Rs2~Rs8之间。

  位于德里的英迪拉·甘地国际机场为南亚第二繁忙的机场,以印度前英迪拉·甘地的名字命名。

古印度新德里的介绍相关文章:

1.古印度历史文化介绍大全

2.古印度的文字介绍大全

3.古印度孔雀王朝的基本介绍

4.古印度孔雀王朝的文化介绍

5.古印度的文化遗产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