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古代文化知识>古代药方>

除寒湿最好的中药方

蓝俊分享

  寒湿,是一种疾病中医认为寒湿包括外感寒湿和内生寒湿两个方面。下面由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除寒湿最好的中药方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除寒湿最好的中药方

  寒湿煎

  【处方】紫苏、川芎、花椒、雨前茶。

  【功能主治】因风湿而头痛者。

  【用法用量】加葱白5寸,水煎,熏头一刻,热服,盖暖出汗。

  【摘录】《仙拈集》卷二

  寒湿神应药酒

  【处方】肉桂2钱,枸杞子2钱,大熟地2钱,全当归2钱,羌活2钱,益智仁2钱,川牛膝2钱,汉防己2钱,宣木瓜2钱,杜仲2钱(米泔水洗净炒断丝),龙骨3钱(酥炙)。

  【制法】上药装入细夏布袋内,用高汾酒5斤,同入瓷瓶内,封固,隔水煮1炷香取出,放土中退火气3日。

  【功能主治】诸般风寒湿气,半身不遂,血气凝滞,步履艰辛,足膝疼痛。

  【用法用量】每早、晚饮2杯。

  【摘录】《集验良方》卷二

  寒湿相连汤

  【处方】黄耆1钱,白术1钱,苍术1钱,干姜8分,木瓜1钱,防己1钱,猪苓8分,腹皮1钱。

  【功能主治】寒湿相兼证。

  【摘录】《脉症正宗》卷一

  寒湿产生原因

  湿寒多为脾虚导致。若体外空气潮湿寒冷便会导致人体脾虚并且出现湿寒之证,人体内便会有湿寒之邪了。

  1、寒湿之邪停留在经络,关节部位,要用祛风湿通络的药物。中药藤类多具有此种功效;还要根据身体上下肢的不同,选用不同的中药,如羌活一般用于上肢,独活多用于下肢。

  2、寒湿之邪停留于脏腑,要选用入脏腑的化湿或者燥湿药。如藿香、陈皮、半夏、厚朴等。

  3、寒湿之邪用药,还要看引起寒湿的具体病因。寒湿分为外湿和内湿,外湿多由于外感六淫之寒湿;内湿多由于脏腑阳气不足,尤其是脾肾阳虚导致的内湿。外湿宜祛邪,内湿要温补脏腑之阳气。

  若要解决湿寒之邪,便需祛湿温中。在饮食上不要食用生冷食物,以免伤脾加重湿寒。用山药50克、薏米250克、茯苓30克熬粥,在上午9:00服用,可健脾益气、祛湿升阳。坚持服用可令人体内湿寒之邪消失。[2]

  寒湿症状:

  面色发白、发青、发暗、发黑代表体内可能有寒。颜色越是发暗,就代表寒湿越重。

  1、舌苔发白,代表体内有寒湿。

  2、反复的口腔溃疡,代表体内有寒。

  3、口臭时舌苔发白,代表体内有寒。

  4、咳嗽时痰是稀白的,代表体内有寒。

  5、流清鼻涕,代表体内有寒。

  6、流出的汗是凉汗,代表体内有寒。

  7、爱打喷嚏,特别是早上起来,遇风喷嚏不断,代表体内有寒。

  8、感冒发热时浑身感觉冷,代表体内有寒。

  9、经常腹痛腹泻,代表体内有寒。

  10、脸上长痘和斑,代表体内有寒。

  11、长湿疹、牛皮癣、白癜风,代表体内有寒。

  12、手、脚长年冰冷,代表体内有寒。

  13、脚踝浮肿,代表肾虚、肾寒。

  14、四肢关节疼痛、颈肩酸痛、肩周炎、腰酸背痛等症状,代表体内有寒湿。疼痛部位越多,时间越长,代表体内寒湿越重。

  寒湿病症解析

  为什么寒重反而会引起“火”呢?前面介绍过,身体内的寒重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伤肾,引起肾阳不足、肾气虚,造成各脏器功能下降,血液亏虚。肾在中医的五行属水,水是灌溉、滋润全身的,当人体内这个水不足时,就如大地缺水一样,身体会干燥。脏器也是一样,每个脏器都需要工作、运动,这种运动如果缺少了水的滋润,就易摩擦生热。最典型的是肝脏,肝脏属木,最需要水的浇灌,而一旦缺水,肝燥、肝火就非常明显。如果给肝脏足够的水,让肝脏始终保持湿润的状态,它就不可能干燥,就不会有火。

  还有头面部也是最容易上火的部位。因为肾主骨髓、主脑,肾阳不足、肾气虚时髓海就空虚,远端的头部首先出现缺血,也就是“缺水”了,自然反应的就是干燥的症状,如眼睛干涩、口干、舌燥、咽干、咽痛等。再加上口腔、咽喉、鼻腔、耳朵又是暴露在空气中的器官,较容易受细菌的感染,当颈部及头面部的血液供应减少后,这里的免疫功能就下降,会出现各种不适,这样患鼻炎咽炎、牙周炎、扁桃体炎中耳炎的概率就会增加。又由于没有充足的血液供应,各种炎症很难治愈,就会反反复复发作,成为各种长期不愈的慢性病,如慢性鼻炎、慢性咽炎、慢性牙周炎、慢性中耳炎等。

  当现代人不分季节大量误吃各种寒凉的瓜果蔬菜后,当人们在夏季长期使用空调后,当女士们为了显示身材尽量少穿衣服后,大量寒湿正悄然进入体内,自然肾火就越来越不足,虚火就越来越大。而普遍都采用泻火、清火、降火的寒凉药物进行治疗,这就使得寒上加寒、虚上加虚,越治火越大。

    上一篇:尘肺病中药方

    下一篇:除湿药方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