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古代文化知识>古代药方>

处药方和非处药方的区别

蓝俊分享

  有些人不知道什么是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下面由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处药方和非处药方的区别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处药方和非处药方的区别

  2000年1月1日,国家《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进入百姓的日常生活。由此而产生的一个热门话题是:大病进医院,小病进药店。 2000年1月1日,国家《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规定正式施行,从而使非处方药(OTC)进入百姓的日常生活。由此而产生的一个热门话题是:大病进医院,小病进药店。   长期以来,我国药品没有实行分类管理制度,除了毒性、麻醉、精神、放射、戒毒类药物外,其他药物都可以在药店买到。由于药品说明书有时并非是针对使用者而是针对医务工作者的,所以对于用药剂量、配伍禁忌、药物不良反应等事项,购药者不是一看就能正确掌握的,因而患者用错剂量、药不对症、发生不良反应的事情时有发生。推行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就可以减少上述问题。   药品分类管理是根据药品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原则,依其品种、规格、适应症、剂量及给药途径不同,对药品分别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进行管理。包括建立相应法规、管理制度并实施监督管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将药理作用大、治疗较重病症、容易产生不良反应的各类药品限定为处方药。处方药是解除病患的临床用药的主体,必须在医务人员指导下,凭执业医师签发的处方,并在医师的监护下购买使用。非处方药是方便消费者自我保健,用于快速、有效地缓解轻微病症的药品,不需要凭医生处方,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对药品实行分类管理,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有利于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有利于逐步与国际上通行的药品管理模式接轨。   1999年,我国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国家非处方药目录》共分上下两篇,上篇收载西药,共23类165个品种;下篇收载中成药160个品种。非处方药主要包括感冒药、镇痛药、止咳药、助消化药、抗胃酸药、维生素类、驱虫药、滋补药、避孕药、通便药、外用药、护肤药等。列入非处方药的药物,一般都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全面考察,具有疗效确切、使用方便、毒副作用小、方便贮存等优点。有关部门要求非处方药的标签与说明书要十分详尽,文字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便于病人根据自身症状作出自我判断,然后按照说明书进行自我治疗。说明书内容项目有药品名称、主要成分、药理作用、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症、注意事项、生产日期、有效期、贮存条件、批准文字等。   有人认为,非处方药比处方药疗效差。其实,这是认识上的误区。处方药与非处方药两者的"效果"是无法比较的。在临床上,一些有经验的专科医生常利用非处方药来减轻处方药的毒副作用或增进其疗效。如服用处方药SMZ和先锋霉素时,为了抵消药物副作用,常加用非处方药维生素B6等。而有些药物却是"双栖药",既是处方药又是非处方药,只不过使用的范围和治疗的疾病不同罢了。如布洛芬,作为处方药时,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脊柱炎、腱鞘炎等,最大剂量日服2400毫克,可长期服用;而作为非处方药时,却主要用于治疗头痛、肌肉痛、痛经等症,最大剂量日服1200毫克,只能短期服用。又如法莫替丁,作为处方药时,其适应症为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应激性溃疡、急性胃粘膜出血,口服每次20毫克,每日2次,疗程为4-6周;而作为非处方药时,适应症为解除胃酸过多(烧心), 每日口服20毫克,24小时内不超过40毫克,连用不超过7天,16岁以下的患者不推荐使用。再如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用于处方药时必须遵照医嘱长期较大剂量应用,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心血管疾病等;而用于非处方药时,用量及疗程均应给予限制,其适应症只能是退热、镇痛(指头痛、腰痛、牙痛等),用于解热只准在3天内服用,用于止痛只准在5天内服用。可见,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只是职责不同,并无疗效"好"与"差"的区别。

  什么是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处方药英语称Prescription Drug,Ethical Drug,非处方药英语称 Nonprescription Drug,在国外又称之为“可在柜台上买到的药物”(Over The Counter),简称OTC,此已成为全球通用的俗称。

  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不是药品本质的属性,而是管理上的界定。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都是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是有保障的。其中非处方药主要是用于治疗各种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常见轻微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