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古代文化知识>古代乐器>

古代乐器磐的材质是怎么样的

伟坤分享

  特磬,特悬磬。古代一种打击乐器。玉或石制。 殷墟 出土的有半圆形与稍作曲折形的两种,后多作曲折形。下面由学习啦小编给大家介绍古代乐器磐的材质吧,仅供大家参考。

  古代乐器磐的材质

  特磬是清代宫廷雅乐--中和韶乐中的重要乐器,质地多为碧玉,也有灵璧石。整套十二枚,以应十二律。磬体为钝角矩形,长边称鼓,短边称股。整套特磬磬体大小相同,而以厚薄为次,定音高。磬两面饰描金云龙纹,一面为篆文乾隆帝御制铭,另一面为本律磬名,磬孔系丝绳而悬。十二磬各悬一簴,簨簴与镈钟架大致相同,只是上簨左右雕以凤首,左右两簴承以白羽朱喙的卧凫。十二磬使用与镈钟同,按月律单陈,位于编磬之西。凡作乐,宜先击镈钟以宣其声,乐将止,击特磬,以收其韵,即所谓“金声玉振”之玉振。

  清代特磬的制造,起因缘于镈钟。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有古钟的出土与历时5年的西北战事的奏凯,原本独立的两件事被联系起来,加之乾隆帝对古钟的鉴定,使得镈钟的制造充满了神秘、吉祥的气氛。镈钟与特磬,历代乐志均有记载,唯明代空缺。现镈钟已有,特磬也应具备,正为“金声必兼玉振”。因此众臣上奏皇帝,请求添置特磬,与镈钟俱为特悬,以备中和之盛。并请采和阗美玉,琢为特磬,较过去所用灵璧石磬更胜一筹。至此,特磬之制随镈钟的产生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诏定。

  最初所造特磬,因时间紧迫,仍采用灵璧石料,并由产地限期运往京师乐部。清代首用特磬应始于乾隆二十六年冬至圜丘大典。以后随着新疆玉石的不断进贡,特磬乃改用碧玉。

  古代乐器磐的历史起源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有古钟的出土与历时5年的西北战事的奏凯,原本独立的两件事被联系起来,加之乾隆帝对古钟的鉴定,使得镈钟的制造充满了神秘、吉祥的气氛。镈钟与特磬,历代乐志均有记载,唯明代空缺。现镈钟已有,特磬也应具备,正为“金声必兼玉振”。因此众臣上奏皇帝,请求添置特磬,与镈钟俱为特悬,以备中和之盛。并请采和阗美玉,琢为特磬,较过去所用灵璧石磬更胜一筹。至此,特磬之制随镈钟的产生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诏定。 最初所造特磬,因时间紧迫,仍采用灵璧石料,并由产地限期运往京师乐部。清代首用特磬应始于乾隆二十六年冬至圜丘大典。以后随着新疆玉石的不断进贡,特磬乃改用碧玉。

  古代乐器磐的典籍记载

  山西陶寺出土,巨石制成,上有孔,可悬挂敲击,名“特磬”。专家测定为一磬一音有人认为,它们正是“拊石击石”“百兽率舞”所用的石磐,与山西夏县东下冯出土的石磐和陶寺出土的形制相仿,都是刮削器进化为乐器的。《尔雅释乐》:“大磬谓之〓。〓形似犁輨,先为生产工具,可用来掘地,或作食肉剖割的刮削器,进而为歌舞时敲击节奏的乐器。”夏代著名乐舞《大韶》(又称《箫韶》),相传为舜的乐舞,夏禹继承了它。《史记·夏本纪》载:“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百兽率舞。”舞者手执排箫,必然合着乐器起舞,可以想像当时的节奏还是比较简单,但原始氏族社会的人群,会觉得石磐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更加舞得欢愉。


看过“古代乐器磐的材质”的人还看了:

1.中国古代最具特色的乐器

2.古代乐器名称及简介的介绍说明

3.中国古代乐器四大分类

4.汉族最具特色的乐器介绍

5.中国古代乐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