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典故>

米芾拜石的典故是怎么来的

卫文分享

  米芾拜石说的是米芾喜爱石头的一个典故。那么这个典故到底是讲什么的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米芾拜石的典故是怎么来的,希望大家喜欢!

  米芾拜石的典故

  米芾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画家,他的行书是他所有的爱好中成就最大的。虽说如此米芾还有很多的兴趣都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他从小就喜欢写诗赋词,他六岁的时候就能背诵几百篇诗歌,十岁的时候就能自己写文章,从那时候开始米芾的名字就开始被人们所熟知了。

  可是米芾除了喜欢写诗和书画之外他还花了大把的时间在专研石头上,他对于石头的喜爱之情已经近乎癫狂,作为一名专业的石痴,他用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颗石头,把石头当做他自己的朋友。

  在他当官期间曾经多次因为欣赏个色各异的石头而耽误了公务,因为此时他也屡次遭到弹劾,可是他爱石的性格还是没能改掉,历史上有很多关于米芾爱石的典故,话说有一次他听说城门外边有一颗很奇特的石头,因为这块石头长得太奇怪,人们都以为这是一块预示着不详的石头于是没有人敢擅自对他加工。米芾听说了这件事,出于好奇决定出去看一看。可是不看不得了,一看吓一跳,这石头果然是百年难得一见的世间珍宝,米芾当场感到万分惊喜,感慨之情难以言表,最后他竟然当着下人们的面当众向一块石头下跪。并且嘴里还在念叨着说,我先要见你已经想了二十几年了,现在见面真的是太晚了啊。另一次,他无意间得到一块砚石,喜欢的不舍得放手甚至每天抱着它睡觉。他喜爱石头甚至到了可以为它们下跪的境界,这是历史上少见的。

  这就是米芾拜石的典故,体现了米芾已经爱石如痴的境界。

  米芾手札

  米芾是中国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和蔡襄、苏轼、黄庭坚共称为“宋四家”。米芾的画自成一家,尤其以山水画见长。而他的书法也是别具一格,擅长各种体裁的书法,且善于临摹,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所谓手札,是用纸写成的,类似于信件之类的文书。而就米芾的手札而言,几乎皆是书法精品,现存数目较多。

  《临沂使君贴》是米芾的手札精品之一,现存为纸本,作品长31.4厘米,宽25.1厘米,全文共二十六个字。作品内容如下:芾顿首。戎帖一,薛帖五上纳。阴郁。为况如何。芾顿首,临沂使君麾下。大致意思是:我向临沂使君行礼,呈上军机公文一本,姓薛的人写的公文五本。我看到你心情不太好,却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只好再向你行礼,把这些公文拜帖再次全部呈上给您临沂使君。

  《伯允帖》,同样是米芾手札的精品。作品长39.8厘米,宽27.8厘米。全文约五十二个字,是用草体写成。

  《清和帖》,作品大意是米芾的一封回函。作品长38.5厘米,宽28.3厘米,全文五十字。

  以上是米芾手札中的精品,另外还有许多此类手札存世,难以一一列举。从这些手札中可以看出,米芾确实是书法能手。它们都是在不经意间被作者写成,富有天然自成的美感,绝无矫揉造作的可以为之。米芾的书法如行云流水,后人称之为“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

  米芾洁癖

  北宋有名的书法家米芾好洁成癖,世人皆知。爱干净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凡事都有个度,过份爱干净就是一种病态了。

  米芾非常爱干净,只要用手碰过东西,就会立马拿水洗手,不然就觉得浑身不自在,因此无论他走到哪里,身边都会跟着仆人拿着水壶,以方便他随时洗手,而且米芾不在盆里洗手,他觉得本来水是干净的,可是倒进盆里后就变脏了,所以他洗手就是用手将水接着,洗完之后也不用毛巾擦手,而是等手自然晾干。

  对于自己的东西,从来不让别人染指,传闻一次上朝时,他的朝靴被人动了一下,虽然只是细微的变化,但是米芾一眼就看出来了,回到家中后,米芾就去洗朝靴,不停的洗和刷,直到把朝靴洗到没有了原来的颜色,洗到破掉才肯罢休。米芾自己的东西不让人动,更加不会去动别人的东西,曾有一次米芾担任祭祀官员,要穿规定的祭祀服装,这个祭祀的衣服因为每年都会有不同的人穿,所以米芾无论如何也不能穿到自己的身上,就拿回去又洗,洗了一遍又一遍,结果祭祀的衣服被洗的掉了颜色,皇上认为这是大不敬,就罢去了米芾的官职。

  他的洁癖已经到达一种境界,包括给女儿选夫婿如此重大的事情都以自己的洁癖为先。开始给女儿选亲的时候,挑来挑去都觉得不满意,后来有一个叫段拂的小伙子,字去尘,这正和米芾的心意,去尘去尘意为没有尘土,就满意的把女儿嫁给了这个人。

  米芾因为洁癖这个事情闹了很多笑话,可是这也是一种病,没有药可以治愈,现代社会还可以通过心理治疗,但是在那个时候只有事事将就了,不过,作为一代名书法家,稍微有点怪癖也是合乎情理的。


猜你喜欢:

1.著名书法家米芾

2.关于画家米芾的趣事介绍

3.书法家米芾的故事

4.米芾行草书法大全

5.北宋四大书法家米芾书法作品

6.北宋四大书法家米芾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