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典故>

魏文王问扁鹊的历史典故

子文分享

  扁鹊是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神医扁鹊身上有许多有趣的典故。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魏文王问扁鹊的历史典故,希望能帮到你。

  魏文王问扁鹊的历史典故

  扁鹊精通各种医学科目,无论是少儿科,还是老年的五官科,亦或是妇科扁鹊都能从容应对。在多年的行医后,扁鹊的神医名声就在诸侯国中传开了,众人都对他极为尊敬,这也令一些诸侯王们对他产生了兴趣。当扁鹊在魏国境内时,就曾被魏文王召到宫内问过话。

  好奇的魏文王就问扁鹊:你家的三个兄弟都是精通医术,那谁最为厉害呢?扁鹊就答道:自然是我大哥最厉害,然后是我二哥,最后才轮到我。这下魏文王就更好奇了,问他:那怎么回事你名声最大呢?扁鹊回道:因为我大哥看病是在别人病发之前就将病人医治好了,所以别人感受不出来,因而他的名声只有我们家里知道。我二哥则是在病人病情刚发作时就将其医治好,所以名气只在乡间。我则是只能在病人病情严重时医治,还要下药,把脉,插针等等手段,故而外人都认为我的医术很高明,名声就大了。

  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是难以佐证的,或者就是一个故事而已。其中的扁鹊是谦逊的,他的家族医术之高明,但他不会因自己的名声之大而忽略了家族中其他更高明的人,这是因为他看的到自己的不足。

  关于扁鹊的历史典故

  扁鹊是我国历史上久负盛名的名医,其实扁鹊的原名并不是这个,但当时的百姓因为感激扁鹊所作出的贡献,于是就将上古时期神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这个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扁鹊有着极其高超的医术,是一代神医。

  扁鹊曾在公元前357年时被蔡桓公召见,就因为这件事,还留下了一个讳疾忌医的成语。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当时扁鹊一见到蔡桓公就说他的病在皮肤里,需要治疗,但蔡桓公并没有相信,还跟大臣说医生都是没病也要说你有病的人。第二次时,扁鹊又跟蔡桓公说他的病现在已经在肌肤里面了,需要马上治疗,但蔡桓公依旧不相信扁鹊所说的。等到十天后,这是扁鹊第三次见到蔡桓公了,扁鹊对他说他的病已经在肠胃里了,要立马治疗。无奈蔡桓公还是不怎么相信他,认为扁鹊在欺骗自己。时间匆匆而过,十天后,扁鹊又一次见到了蔡桓公,这一次扁鹊倒是什么都没有说,转头就跑。

  蔡桓公感到很奇怪,就派人去询问扁鹊原因。于是扁鹊就说蔡桓公的病已经不是我能治疗的了,已经没救了。果真不久之后,蔡桓公就因病去世了。

  由这个故事总结出了一个成语,那就是讳疾忌医。讳疾忌医的意思是说一个人隐瞒自己的病情,不愿意去治疗,在现在也比喻一个人怕受到批评,所以就掩饰自己所犯的错误,掩藏自己本身的缺点。

  关于扁鹊的发明

  扁鹊作为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是极受当时百姓所爱戴和尊敬的,他们给他“扁鹊”称号就是配他这神医的身份。扁鹊的医术之高明在当时是毋庸置疑的,他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多年的行医经验提出了中医中的四种诊断方法,望色、听声、写影和切脉,也就是后来中医所说的望闻问切。

  这望色、听声、写影和切脉后来就成了中医必学的基本功,对于扁鹊来说,他这四种方法都为精通,不过其中最为拿手的是望色。中医在经历多年的实践经验后,发现人体外部的器官和内部的器官实际上是密切相关的,尤其是面部、舌头同肝脏的联系很紧密。倘若五脏六腑的气血发生了改变,那么就会在身体表面有了表现。扁鹊就是时常通过病人的五官,判断其病因究竟出现在哪里。眼镜可否有神气,舌头的颜色怎样,舌苔的厚薄怎样,鼻子的鼻炎有没有出现,鼻涕的粘稠程度怎样,都会成为扁鹊的依据。

  扁鹊就曾用望色的方法,发现了齐恒侯的病情,只是扁鹊的医术过于高明,高明到齐恒侯不相信自己强健的身体内部会有疾病的存在。扁鹊当时就发现齐恒侯的脸色异常,就判断他的胰脏处有疾病,不治疗的话病情会加深。虽然期间扁鹊一直提醒齐恒侯,但是均不被理睬。最后齐恒侯病情严重到他已经能切身体会了,只是这是扁鹊已经离开了齐国。


  看了“魏文王问扁鹊的历史典故”的人还看了:

1.扁鹊的简介及故事

2.扁鹊的座右铭

3.扁鹊的历史简介

4.扁鹊的平生事迹

5.神医扁鹊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