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典故>

中医典故知母的传说介绍

邱惠分享

  知母,中药名。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叶由基部丛生细长披针形,花茎自叶丛中长出,圆柱形直立,总状花絮,成簇,生在顶部成穗状。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中医典故知母的传说介绍,希望你喜欢。

  中医典故知母的传说

  从前有个靠挖药为生的孤寡老太婆,老人想把自己的认药本事传给一个老实厚道的后生,所以她决定沿街讨饭来寻找。

  这年冬天,她蹒跚着来到一个偏远山村,因身心憔悴摔倒在一家门外。响声惊动了这家的主人。主人是个年轻樵夫,他看老人可怜就让她住了下来,并认做了干妈,这样过了3年。

  一天,老人突然对樵夫说:“孩子,你背我到山上看看吧。”于是,樵夫背着老人上了山,当他们来到一片野草丛生的山坡时,老人下地,坐在一块石头上,指着一丛线型叶子、开有白中带紫条纹状花朵的野草说:“把它的根挖来。”樵夫挖出一截黄褐色的草根问:“妈,这是什么?”老人说:“这是一种药草,能治肺热咳嗽、身虚发烧之类的病。孩子,你知道为什么直到今天我才教你认药么?”樵夫想了想说:“妈是想找个老实厚道的人传他认药,怕居心不良的人拿这本事去坑害百姓!”老太婆点了点头:“这种药还没有名字,就叫它‘知母’吧。”

  知母是一味常用的清热药。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苦,功能清热泻火、滋阴润燥,适用于肺热咳喘或阴虚咳嗽,烦热消渴,骨蒸劳热,小便不利,大便燥结等症。临床上常与石膏、贝母、黄柏、花粉、首乌等同用,影响较大的代表方药有白虎汤、知柏地黄丸、二母散等。服用时需注意,知母性寒质润,能滑肠,故脾虚便溏者不宜使用。

  知母相关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

  2、《名医别录》:“疗伤寒久疟烦热,胁下邪气,膈中恶及风汗内疸。”

  3、《医学启源》:“知母,《主治秘要》云作利小便之佐使,肾中本药。上头、引经皆酒炒。刮去毛,里白者佳。”

  4、《本草纲目》:“肾苦燥,宜食辛以润之;肺苦逆,宜食苦以泻之。知母之辛苦寒凉,下则润肾燥而滋阴,上则清肺金泻火,乃二经气分药也;黄柏则是肾经血分药,故二药必相须而行,昔人譬之虾与水母,必相依附。”

  5、《本经逢原》:“知母,《本经》言除邪气肢体浮肿,是指湿热水气而言。故下文云下水,补不足,益气,乃湿热相火有余,烁灼精气之候,故用此清热养阴,邪热去则正气复矣。”

  6、《本草正义》:“知母寒润,止治实火,泻肺以泄壅热,肺痈燥咳宜之,而虚热咳嗽大忌。清胃以救津液,消中瘅热宜之,而脾气不旺亦忌。通膀胱水道,疗淋浊初起之结热,伐相火之邪,主强阳不痿之标剂。热病之在阳明,烦渴大汗,脉洪里热,佐石膏以扫炎症;疟证之在太阴,湿浊熏蒸,汗多热甚,佐草果以泄脾热。统详主治,不外实热有余四字之范围。”

知母的传说介绍相关文章:

1.知母的传说

2.姓氏的产生与发展阅读题答案

3.介绍安徽的导游词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