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典故>

揭竿而起成语典故_揭竿而起的故事

蓝俊分享

  揭竿而起,揭:举;竿:竹竿;指旗帜。揭竿为旗;奋起反抗。泛指人民起义。那么揭竿而起的典故有什么呢?下面学习啦给大家整理了揭竿而起成语典故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揭竿而起成语典故

  秦朝统治时期,全国人口不过二千万,但是被征发筑长城、守卫开发南方、修筑奢华的阿房宫、造秦始皇大墓等等劳役,合起来共用了二三百万人之多,耗费了不知多少人力财力。赋税.兵役.徭役.刑法也很重,百姓们的负担太重了,生活得很苦很苦。

  公元前二零九年阳城(河南省登封县东南)的地方官派了两名军官押送九百名民工到渔阳(北京市密云县西南)去防守。他们每天都急着赶路,怕误了日期。因为秦朝的法令很严酷,误了期限,就要被杀头。

  这些人走到大泽乡(安徽省宿县东南)时,赶上连日大雨,路被淹没,无法通行。他们只好停下等待,眼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了。

  民工中有一个叫陈胜的,他和他的朋友吴广偷偷商量:“这里离渔阳有几千里远,怎么走也赶不上期限了,难道我们白白去送死吗?”吴广说:“咱们逃跑吧。”陈胜说:“不行,逃走被抓回来也是死,反正都是死,不如起来造反,就是死了也比白送死强,百姓们吃秦朝的苦也吃够了。听说秦二世是小儿子,该当皇帝的是他哥哥扶苏。还有楚国的大将项燕是条好汉,咱们打着扶苏和项燕的名义,号召天下人去打二世,楚国的人一定会来帮助我们的。”

  于是陈胜把大家召集起来说:“男子汉不能白白去送死,死要死出个名堂。王侯将相,难道是命中注定的吗?”

  大家赞成,一致推选陈胜、吴广为首领,九百人一下子把大泽乡占领了,他们打起了“楚国”的旗号。临近的农民听到消息纷纷响应,没有武器,他们就砍木棒做刀枪,削了竹子做旗竿,队伍很快壮大起来,历史上把这叫做“揭竿而起”。

  这支起义军打下了陈县(河南省淮阳),陈胜被拥戴为“王”,国号叫“张楚”。

  在这支起义军的带动下,各地百姓纷纷杀了官吏,响应起义,风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

  但是因为起义军的战线太长,号令不统一,在秦军的猛烈反击又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仅维持了三个月,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农民军继续进行反秦斗争。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于此同时,刘邦率兵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揭竿而起解析

  [释义] 揭:举;竿:竹竿;指旗帜。揭竿为旗;奋起反抗。泛指人民起义。

  [语出] 汉·贾谊《过秦论》:“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正音] 竿;不能读作“ɡàn”。

  [辨形] 竿;不能写作“杆”。

  [近义] 逼上梁山

  [反义] 忍辱偷生

  [用法] 含有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偏正式。

  [例句] 一旦到了他们活着比死亡还可怕的时候;他们就会~。

  [英译] start an uprising

  揭竿而起成语接龙

  起早睡晚 晚生后学 学如穿井 井渫莫食 食不果腹 腹背受敌 敌众我寡 寡信轻诺

  诺诺连声 声价百倍 倍道而行 行同能偶 偶一为之 之死靡他 他乡故知 知地知天

  天夺之魄 魄散魂消 消息盈虚 虚情假意 意懒心灰 灰躯糜骨 骨瘦形销 销魂夺魄

  魄消魂散 散言碎语 语不惊人 人强马壮 壮发冲冠 冠盖如云 云泥之差 差三错四

  四清六活 活形活现 现世现报 报雠雪恨 恨如头醋 醋海翻波 波属云委 委曲求全

  全智全能 能言快语 语笑喧哗 哗世取名 名不符实 实蕃有徒 徒子徒孙 孙康映雪

  雪窑冰天 天堂地狱 狱货非宝 宝刀不老 老大无成 成败兴废 废文任武 武不善作

  作奸犯罪 罪恶昭彰 彰往考来 来者居上 上天入地 地网天罗 罗钳吉网 网漏吞舟

  舟中敌国 国无宁日 日异月更 更弦易辙 辙乱旂靡 靡然乡风 风举云飞 飞刍挽粮

  粮多草广 广陵散绝 绝路逢生 生灵涂地 地狱变相 相濡以泽 泽被后世

  揭竿而起造句

  1、实际上,每个殖民地都已表示了决心,只要我们一声令下,他们就会揭竿而起。

  2、预测这支大军将迅速揭竿而起的预言家们,忽视了其士兵的适应能力和政治头脑。

  3、美国揭竿而起摆脱了英国的束缚,法国也随之效仿。

  4、从历史上看,凡是专制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公民一般都比较缺乏理性,他们要么被政府权力随意支使,成为百依百顺的良民,要么揭竿而起,成为占山为王的暴民。

  5、那些受国家保护免于竞争的团体在利益特权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有可能会揭竿而起,甚至刀枪相见。

  6、他们号召巴基斯坦人民揭竿而起,并承诺很快发布一份本拉登死前一个星期录制的音频文件。

  7、农民受到官府和地主的压榨,忍无可忍,揭竿而起,尤其是在大灾之年,流民日众,他们聚集到起义者的旗下,组成起义队伍,攻城掠地,打击地主势力。

  8、尽管英国联合政府最初在削减席位上达成了一致,但自由民主党还很可能会揭竿而起。

  9、压制已久的异常事物(及其发现者)凭借反面事实揭竿而起夺取王位,颠覆了一系列已确立地位的典范。

  10、生死学在台湾已然形成气候,傅先生的揭竿而起固然具有关键的作用,但是相关学者的积极参与和持续努力更是功不可没。

  11、用暴力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广东客家人洪秀全在岭南揭竿而起,直捣南京,建立起太平天国,又极大地激励了孙中山,所以年幼的孙中山,决心要做洪秀全第二。

  12、面对沉重的课税,农民唯一的办法就是揭竿而起,推翻一个封建王朝,然后再由另一个王朝取而代之,如此陷入循环往复的怪圈。

  13、在中东,抗议者针对当局揭竿而起的暴动已波及摩洛哥和伊拉克的库尔德自治区域。

  14、新军的出世,不仅没能保住清王朝,反而是武昌起义南方新军揭竿而起,北方新军逼宫相迫,清王朝苦心孤诣培养的保卫者变成了王朝的掘墓人。

  15、相反,忽视水利,工程长期荒废,严重的水旱灾害之后,经济凋敝,民不聊生,灾逼民反,揭竿而起,即使没有外敌入侵,也酿成天下大乱,以至改朝换代。

  16、面对孔的暴行,温布省人民揭竿而起。

  17、如果不是长期被欺压,这些纯朴的农民也不会被逼上梁山,揭竿而起。

  18、秦朝末年,农民在陈胜、吴广的倡导下揭竿而起,反抗暴秦的统治。

  19、现代生活已提出了反思和批判唯技术肌理观的要求,而现代艺术的实践已在应诺言它的要求,现代陶艺便是应现代审美要求揭竿而起的艺术实践。

  20、在利比亚人揭竿而起之前,穆阿迈尔·卡扎菲用金钱和见缝插针的外交逢迎,缓缓地获得西方的青睐。

  21、虽然有人逃跑,少数也设法买回自由,大半奴隶完全没有获得自由的希望,他们只剩一条路可走,揭竿而起,铤而走险。

  22、数不清的农民起义和朝代更替,大都是国家利益与农民利益恶性互动的结果,也就是说,农民常常是被统治阶级和上层社会逼到了生存危机的最边缘,除了揭竿而起他们没有别的出路。

  23、比罗马共和国严重的是,秦还将法推向了一个极端,动辄严刑峻法,赭衣塞路,终于使不甘受专制高压统治的人们揭竿而起,秦只存在了数十年就被推翻了。

  24、各地农民揭竿而起,为生存而斗争,东北女真族贵族建立的后金政权也趁机南下,最终导致明清易代,但干冷气候并没有随着清王朝的建立而结束,因而由气候而引起的黄河流域经济的进一步衰退的状况,也并没有得到遏止。

  25、经过秦的大一统和二世而亡,中国从比较安定的环境中进入了大动荡的时期,此刻农民战争风起云涌,揭竿而起,斩木为旗,在这样的动乱的年代,侠又大量的涌现,这种侠风一直持续到汉武帝时期。

  26、直到两周前利比亚人民揭竿而起,萨义夫·卡扎菲,穆阿玛尔·卡扎菲的二儿子一直都被看作是这个政权的亲西方势力。

  27、他们会揭竿而起推翻他们的帝国主义政府。

  28、上几百次农民起义,其实也可以理解成一种公共选择的形式,就是民不聊生,官逼民反,只好揭竿而起,通过农民起义的形式达到改朝换代的目的。

  29、秦末天下大乱,诸多揭竿而起武装集团中,基本没有主要依靠血缘关系联结而成的宗族化军队,更多的是利用地缘关系和其他故旧关系组织起来。

  30、如果君主体认天道,加强自我修养,开创善政,就会风调雨顺,反之则妖孽丛生,天灾人祸不断,民可揭竿而起,替天行道,从而勾画出一幅天与民共同制约君主的理想图景。

  31、如果说是暴力使其获得了权力,那是不具有道德合法性的,而且根据暴力的原则,其他人同样可以揭竿而起,弑君夺权,这显然不利于守天下。

  32、东汉末年,政治昏暗,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日趋尖锐,土地兼并日益严重,战乱频繁,终于迫使人民于水火中揭竿而起,引发了轰轰烈烈的黄巾大起义。

猜你喜欢:

1.用揭竿而起怎么来造句

2.关于罄竹难书的成语典故

3.揭竿而起的典故解释

4.有关励志的成语故事精选

5.楚汉成语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