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冰求鲤的典故
卧冰求鲤是古老的民间传说故事。最早出自干宝的《搜神记》,讲述晋人王祥冬天为继母在冰上捕鱼的事情,被后世奉为奉行孝道的经典故事。下面学习啦给大家整理了卧冰求鲤的典故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卧冰求鲤的典故
王祥性至孝。早丧亲,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每使扫除牛下,祥愈恭谨。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母又思黄雀炙,复有黄雀数十入其幕,复以供母。乡里惊叹,以为孝感所致。
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养他,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他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总是让他打扫牛棚。父母生病,他忙着照顾父母,连衣带都来不及解。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忽然间冰化开,从裂缝处跃出两条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继母又想吃烤黄雀,但是黄雀很难抓,在王祥担心之时,忽然有数十只黄雀飞进他捕鸟的网中,他大喜,旋即又用来供奉继母。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有诗颂曰: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至:极,很,非常。
慈:慈爱。
谮:说坏话诬陷别人。
牛下:指牛棚。
炙:烤(肉);烤的肉。
幕:网.盖朱氏“求生鱼”“思黄雀炙”是乃病中不思食,故有此非常要求,又因王祥之至孝,故有“卧冰求鲤”。
卧冰求鲤传承意义
“‘孝’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只要有人就一定要有孝。当初想要重建孝友祠,主要就是想起到教育警示后人的作用,弘扬‘孝文化’。中国现在正在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尚未完善,绝大多数老人仍靠子女晚辈赡养,提倡孝道尊敬老人仍然是个现实问题。弘扬孝文化,对于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都有着重要作用。”王孝俊说。
“二十四孝”中有七孝出自临沂,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被推为“二十四孝”之首,影响最为深远。王祥以孝事亲的行为,规范了几千年来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成为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为了弘扬孝文化,白沙埠镇每年春秋期间,都会组织全镇中小学生接受传统孝文化教育,讲孝事、读孝书、听孝课、扬孝风,使孝道教育根深蒂固,深入人心。
卧冰求鲤传说疑点
首先是王祥的籍贯。晋朝官到太保的只有王祥一个,是琅琊临沂人(今山东临沂市),并非宋朝临川人蔡为善在《卧冰池记》中及后世所传:“临川王家村人。”
其次是有关王祥的孝道。据《晋书》、《三国志》、《资治通鉴》载:“王祥(184~268),字休征,琅琊临沂人,”“继母朱氏遇之无道,祥愈恭谨。朱氏子王览年数岁,每见祥被楚挞,则涕泣抱其母,母以非理使祥,览则与祥俱往。及长娶妻,母使祥妻,览妻亦趋而共之,母患之,为之少止。祥渐有时誉,母深疾之。”“汉末遭乱,祥隐居庐江三十余年,不应州郡之命。母终,(魏)徐州刺史吕虔檄为别驾,委从州事,州界清静,政化大行。时人歌曰:“临沂之康,实赖王祥;邦国不空,别驾之功。”“祥始出任,年过五十矣。”后累迁司隶校尉、司空、太尉。魏相国司马昭进爵为晋王,司徒何曾、司空荀凯邀太尉王祥同去祝贺,何、荀见司马昭即拜,独王祥以长揖代礼。王祥说:“吾等魏之三公,王、公相去一阶而已,安有天子三公可则拜人者!损魏朝之望,亏晋王之德,我不为也!”司马昭也对王祥曰:“今日然后知君见顾之重也。”晋代魏,以王祥为太保。“王祥所以可尚者,孝于后母与不拜晋王耳。”
以上是正史中有关王祥“孝道”的记载。在野史及其他资料中则有孙盛的《杂语》及《二十四孝图》详细记载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但未指称王祥为临川人及事发于临川。孙盛是东晋时候的人,其《杂语》曰王祥:“性至孝,后母苛虐,每欲危害祥,祥色养无怠。盛寒之月,后母曰:‘思食鱼。’祥脱衣将剖冰求之,少顷,坚冰解,下有鱼跃出,因奉以供,时人以为孝感所致也。”1979年出版的《辞海》记载:“旧民间流传有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
猜你喜欢:
1.卧冰求鲤的典故
3.卧冰求鲤的故事
4.乌合之众的典故
5.古代孝顺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