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典故>

清尘浊水的典故

蓝俊分享

  清尘浊水,清尘:喻他人;浊水:喻自己。比喻相隔很远,会面没有希望。下面学习啦给大家整理了清尘浊水的典故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清尘浊水的典故

  三国时期,曹植年少时聪明伶俐,经常出口成章,深受曹操的宠爱。曹操见其做事任性,行为不检,就没有立他太子。曹丕上台后对他不信任,总想找机会除掉他。曹植一心想报国,写《七哀诗》:“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偕!”

  清尘浊水解析

  【成语】: 清尘浊水

  【拼音】: qīng chén zhuó shuǐ

  【解释】: 清尘:喻他人;浊水:喻自己。比喻相隔很远,会面没有希望。

  【举例造句】:歙漆阿胶忽纷解,清尘浊水何由逢。 ★明·李昌褀《剪灯余话·田洙遇薛涛联句记》[1]

  【拼音代码】: qczs:

  【用法】: 作宾语;比喻相隔很远,没有希望会面

  清尘浊水说解

  这是一首思妇之怨诗,写明月之夜,思妇登楼企盼夫归的哀怨情怀。“清路尘”盖喻征夫,“浊水泥”乃抒情主人公自喻。两句比喻说明其“浮沉各异”之势,无以相会。一说“清路尘”喻曹丕,“浊水泥”喻自己,说明“浮沉各异势”的骨肉之亲,不得会合。

  后遂以“清尘浊水”比喻人的身份、处境不同,彼此隔绝而无法会台。明李昌祺《剪灯余话·田洙遇薛涛联句记》:“歙漆阿胶忽纷解,清尘浊水何由逢?”

猜你喜欢:

1.降本流末的典故

2.栉风沐雨典故

3.瞒天过海典故

4.一骑红尘的典故

5.海屋添筹的典故

    上一篇:倾国倾城典故

    下一篇:秋毫无犯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