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典故>

放虎归山的典故

蓝俊分享

  放虎归山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fàng hǔ guī shān;解释是归:返回。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也作“纵虎归山”。下面学习啦给大家整理了放虎归山的典故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放虎归山的典故

  故事

  东汉末年,刘备处境艰难就去投奔曹操。曹操的谋士程昱知道刘备不是等闲之辈,劝曹操尽早除掉刘备。刘备为麻痹曹操,装做种菜不问政治。曹操灭了吕布后,刘备请求带兵攻打袁术,曹操给了五万军马,刘备离开曹操自立旗号。

  故事二

  秦穆公三十三年,秦国大将孟明视、白乙丙、西乞术三人被晋军军师先轸俘虏,准备将这三人献于太庙以表战功。晋襄公的后母文羸听说娘家的大将被俘,她找晋襄公极力劝说,最后终于把这三人放走了。先轸听到这个消息的时侯正在吃饭,气愤得把刚吃到嘴里的饭都吐出来,他怒不可遏地找到晋襄公问道:“秦国的囚犯呢?”晋襄公回答说:“遵照母亲之命把他们放走了。”先轸愤怒地吐了晋襄公一脸口水说道:“他竟然如此不懂事,我们费尽心思才把他们捉住,你却听信妇人之言轻而易举的把他们放了,这叫放虎归山,到时侯你后悔都来不及。”晋襄公这时才醒悟过来,再叫人去捉的时侯人早就不见了。孟明视等人跑回国后,并没有受到责怪,仍然掌握着兵权,三年过后孟明视等人带兵把晋国打败了,秦国终于成了新的霸主。

  放虎归山解析

  成语词目:放虎归山

  成语发音:fàng hǔ guī shān

  成语解释: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成语出处:晋·司马彪《零陵先贤传》:“璋遣法正迎刘备,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听。”

  成语示例:倘若一朝走了,便如放虎归山,纵龙归海,是自遗害也!(明·朱有燉《义勇辞金》楔子)

  放虎归山造句

  1、你把他放出去简直就是放虎归山!

  2、放虎归山,自然后患无穷。

  3、斩草除根的反义词有放虎归山、养痈贻患。

  4、如果放掉这个大土匪,就等于是放虎归山,后果不堪设想。

  5、你的这种做法,不是放长线钓大鱼,而是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啊!

  6、如果你把敌特务放走,就等于放虎归山。

  7、他若逃走了,等于是放虎归山。

  8、如果我们的作战方案稍有疏漏,就不能把敌人消灭掉,造成放虎归山的后果。

    上一篇:反间计的典故

    下一篇:飞蛾扑火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