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典故
嫦娥奔月:中国上古时代神话传说故事,讲述了嫦娥被逢蒙所逼,无奈之下,吃下了仙药西王母赐给丈夫后羿的两粒不死之药后飞到了月宫的事情。下面由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嫦娥奔月典故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嫦娥奔月典故
相传,天帝有十个儿子,而这十个儿子全部被火焰团团包裹,也就是太阳,将老百姓的庄稼全部晒毁。
天上有个英雄叫后羿,他看不下去了,便请求天帝让他去送走九个太阳,天帝答应了,后羿来到人间,请求那九个太阳离开,只留一个。那十个太阳冷笑道:“你算老几,我们的父亲可是天帝呢!后羿听了这话,大怒,拿起弓箭便射,只留下了一个太阳。
后羿的妻子嫦娥是一个美若天仙的女子,但心地十分贪婪,西王母送给了后羿两包药,告诉他,如果凡人吃了这包药,就能长生不老,但是如果一个凡人吃了两包药,就可以成仙。嫦娥知道后高兴极了,准备找个机会吞食两包药。
这天,后羿不在家,嫦娥悄悄地从百宝匣中取出两包药,并吞食了两包药,她突然感到全身轻飘飘的,一直飞到了月亮上。
这时,嫦娥悔恨了,她怨自己干嘛离开后羿,于是后来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嫦娥》诗深刻表现了她的寂寞和悔恨: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奔月神话人物
嫦娥,是中国神话中的月宫仙子。《山海经》中古天帝——帝俊的女儿、后羿(大羿)之妻,其美貌非凡,本称恒娥(姮娥),因西汉时为避汉文帝刘恒的讳而改称嫦娥,又作常娥。也有称其姓纯狐,名嫄娥。
神话中因服用大羿自西王母处所求得的不死药而奔月成仙,居住在月亮上面的广寒宫之中。
在东汉之前,无资料明指嫦娥与羿是夫妻关系,《归藏》对照卦象解释可能为夫妻。直到高诱注解《淮南子》才指明嫦娥是后羿之妻。在部分民间传说中,将嫦娥与道教神话的月神太阴星君合并,尊称为月宫黄华素曜元精圣后太阴元君,或称月宫太阴皇君孝道明王,作女像。
另有观点认为:
《吕氏春秋·勿躬》有句云“尚仪作占月”,清人毕沅作注说:“尚仪即常仪,古读'仪’为'何’,后世遂有嫦娥之鄙言。”即认为嫦娥的原型是《山海经·大荒西经》所记“生月十有二”之常羲。
但显然该观点没有考虑到,早期战国古籍里记载的嫦娥本名是“恒娥”,直到汉代才被改成嫦娥。
嫦娥奔月文献记载
最早纪录嫦娥事迹的是商代的巫卜书
秦代王家台秦简《归藏》,于1993年3月在湖北江陵王家台15号秦墓中出土。其中的《归妹》卦辞为:昔者恒我(姮娥)窃毋死之药于西王母,服之以(奔)月。将往,而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恒我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蠩。
西汉初期的《淮南子》(公元前139年成书)。其中使用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作为典故引用:“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
东汉高诱为《淮南子》作的注解中写道:“姮娥,羿妻也。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
晋代干宝所著《搜神记》中的记述并认为是引自《灵宪》。
南朝齐国的刘勰在成书于公元501至502年的《文心雕龙·诸子》篇中记载:“《归藏》之经,大明迂怪,乃称羿毙十日,姮娥奔月。”
南朝梁国萧统在《文选》中选入了王僧达的《祭颜光禄文》,其中有“凉阴掩轩,娥月寝辉”的句子。
南朝梁国刘昭编写的《后汉书·天文志上》补注引东汉张衡所著《灵宪》曰:“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将往,枚筮之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其大昌”。姮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蠩。”
唐朝的李善在注释时写道:“《周易》、《归藏》曰,昔日常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同样提及《归藏》中嫦娥奔月的记录。
唐代《初学记》引用古本的《淮南子》,其中的版本则是:“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
唐代李商隐在《常娥》一诗中“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间接提及嫦娥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