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百家姓>

百家姓霍姓排名_百家姓霍姓女孩起名

蓝俊分享

  霍姓,为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多源流、多民族的姓氏。霍姓,主要源于姬姓、改姓等,得姓始祖为霍叔处。那么霍姓在百家姓中排名如何呢?下面学习啦给大家整理了百家姓霍姓排名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百家姓霍姓排名

  霍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60位。

  霍(Huò)姓源于山西,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就是距现在3100多年前,周武王把他的弟弟叔处封在霍地,就是现在山西省临汾地区的霍州市,称为霍国,后来霍叔和蔡叔、管叔一起奉命监管殷商遗民,当时称他们为三监。霍国的后人以国为氏而姓了霍。在临汾市郊区的高堆村居住的霍氏人家,就是汉代骠骑大霍去病的后裔,他们在这里世代繁衍,已经生活了2000多年了。霍姓人氏由其发源地山西向外迁徙的历史始于秦汉之际,他们最初向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迁徙。到了1000多年前的宋朝时期,就有霍姓人氏迁徙到广东、海南、江苏和福建等地。晋太公灭霍后,晋国的政治和社会陷入混乱之中,汉献帝时,天下大乱,军阀混乱,外来入侵,世事艰难,灾祸绵绵,王朝更迭,不绝于史书的天灾人祸。据有关资料表明,霍姓人氏由其发源地向外迁移的历史,始于秦汉之际,最初向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迁徙,到宋朝时期,便开始向广东、诲南、江苏、福建等地迁移,广东佛山市石湾区澜石镇石头村,就建有明清时期霍氏祠堂,明末清初,居住广东、福建沿海一带霍姓族人,经彭湖列岛,开始向台湾迁移,形成了台湾今天的霍姓族氏。霍姓人氏向外迁徙不是孤立的,与中原的移民有着同样的社会背景,朱元璋下令山西向外移民,从洪武三年(1370年)至永乐十年(1416年)明朝先后八次移民。洪武年间洪洞大槐村移民,霍氏子孙部分迁往异地他乡,也有外出居官,或甘肃或广东,逐居外地。据霍兴成撰文,明朝洪武二十四年,临汾霍裔向下为官,让其子弟某隋肃王朱瑛到甘肃、兰州练兵.官至参将或副将,其子孙散居于靖远、会宁、海源一带。霍姓人氏是明末清初从福建迁到台湾的。时至今日,霍氏后代播迁于全国,描迁于海外,乃至全球。霍姓的英雄人物和故事有很多,所以一提起霍姓,就不禁使人感受到一种威武雄壮的英雄气概。霍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在霍姓的起源地山西省,按姓氏人口统计,霍姓居全省第71位。

  霍姓郡望堂号

  郡望

  霍州:霍州即今山西省霍州市。霍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数十万年前,境内已有古人居住,属旧石器时代的早期人类文化,在汾河东岸的永合村、红崖堡村一带有考古发现。传说颛顼画九州,霍为冀州之地,以东有霍太山而得名。夏、商时,霍仍为冀州之地。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其弟叔处于霍,称为霍国。因境内有彘水,故又名彘。都城在今汾河西岸白龙镇陈村一带。春秋时期,晋献公于周惠王十六年(庚申,公元前661年)率军灭霍,霍哀公奔齐。霍地由此归晋国,称为霍邑。战国时期的(戊子,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霍邑先属魏国,后属韩国;韩国大将冯亭以上党降赵国,霍邑又属赵国。(庚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霍邑属河东郡。西汉高祖元年(乙未,公元前206年),霍邑被设为彘县,仍属河东郡;王莽建国四年(壬申,公元12年)改彘县为黄城;东汉阳嘉三年(甲戌,公元134年)改黄城为永安,辖汾西、赵城。永安县治建于霍国故都之地,即今霍州市白龙镇陈村。三国曹魏正始三年(壬戌,公元242年),移县治于赵城仇池壁;曹魏正始八年(丁卯,公元247年),划河东之汾北十县为平阳郡,永安属之。北魏建义元年(戊申,公元528年),置永安郡,辖永安县、杨县。郡治设永安城。隋朝开皇十六年(丙辰,公元596年)改置汾州,永安属之;隋开皇十八年(戊午,公元598年)改汾州为吕州,改永安为霍邑;隋大业三年(丁卯,公元607年)罢邑州,霍邑属晋州;隋大业十三年(丁丑,公元617年),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隋军大将宋老生率军三万守霍邑。霍邑之战,宋老生兵败身亡,唐兵长驱直入,攻陷隋都长安;隋恭帝元年(丁丑,公元617年)置霍山郡,辖霍邑、赵城、汾西、灵石四县。唐朝武德元年(戊寅,公元618元),改霍山郡为吕州;唐贞观十七年(癸卯,公元643年)州罢,以霍邑县复归晋州,霍邑属之。北宋政和六年(丙申,公元1116年),改晋州为平阳府,霍邑属之。金贞佑三年(乙亥,公元1215年),置霍州,领霍邑、赵城、汾西、灵石四县。元朝改平阳府为平阳路,后又改称晋宁路,霍州属之;霍州下领霍邑、赵城、灵石三县;元元贞三年(丁酉,公元1297年)复立霍州,统管霍邑、赵城、汾西、灵石、岳阳五县。清朝乾隆三十七年(壬辰,公元1772年),霍州升为直隶州,领赵城、灵石二县;清光绪三十二年(丙午,公元1906年),又增辖汾西县。民国元年(壬子,公元1912年)改霍州为霍县,隶属河东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仍为霍县。1958年与汾西县合并为霍汾县。1961年与汾西县分开,复称霍县。1990年撤县建霍州市。

  太原府:亦称太原郡。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交城市、平遥市、和顺县之间的晋中一带地区。隋朝时期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兴国(公元976~984年)中年,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山西太原)。以后宋朝、金国的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两朝以来皆为府。民国时期为市,山西省会所在。

  河东郡:古代河东郡有四:①指今整个山西省。②秦朝初期(庚辰,公元前221年)置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夏县),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夏县、临汾市、万荣县、永济市、闻喜县一带地区。东晋时期移治到蒲坂(今山西永济蒲州镇)。隋、唐两朝为蒲州河东郡。隋朝时期又分蒲坂,置河东县为治所。在明朝被并河东县,划入蒲州。③唐朝时期有河东道,又设河东节度使,道治在蒲州,节度使治所在太原(今山西太原)。④宋朝时期有河东路,治所在并州(太原府,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北以内长城为限,而兼有今陕西东北角。大金国时期分为河东南路、河东北路,南路的治所在平阳(今山西临汾),北路的治所在太原府,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黄河以东夏县一带地区。明朝时期并河东县入蒲州。

  蜀郡:战国时期秦国置郡,治所在成都(今四川成都),其时辖地在四川旧成都龙安潼川雅州四府、邛州及保宁府之剑阁以西皆其地,即古蜀国,治今之成都县,自汉朝至隋朝皆因之,唐朝时期升为成都府。后治置蜀郡属国都尉,三国时期蜀郡改为汉嘉郡,故治在今四川雅安县。

  堂号

  太原堂:以望立堂。

  河东堂:以望立堂。

  霍州堂:以望立堂,亦称彘水堂。

  蜀郡堂:以望立堂,亦称成都堂。

  霍姓女孩两个字名字起名

  霍颖 霍菲 霍雯 霍云 霍晓 霍煜 霍玫 霍荷 霍虹 霍柯

  霍依 霍娅 霍恬 霍丝 霍微 霍茵 霍明 霍夜 霍傲 霍丽

  霍嘉 霍榆 霍葵 霍润 霍桑 霍夏 霍萍 霍莉 霍净 霍盼

  霍惜 霍香 霍珍 霍馥 霍彩 霍新 霍雅 霍瑜 霍向 霍璇

  霍丹 霍虞 霍枝 霍南 霍芹 霍冬 霍迎 霍琳 霍水 霍亦

  霍雁 霍初 霍静 霍若 霍寄 霍双 霍采 霍熙 霍寒 霍岚

  霍翾 霍以 霍缘 霍兰 霍玲 霍洁 霍夏 霍璟 霍安 霍舒

  霍秋 霍芙 霍芳 霍婷 霍婵 霍芬 霍映 霍菡 霍彦 霍月

  霍宁 霍琪 霍婕 霍语 霍曼 霍莺 霍柳 霍悦 霍迪 霍雅

  霍幻 霍烟 霍可 霍珠 霍玉 霍佩 霍莹 霍馨 霍荣 霍卿

  霍姓女孩三个字名字起名

  霍盈梦 霍寻南 霍亦旋 霍如月 霍芷纹 霍香芹 霍琪涵 霍秋华 霍以寒 霍柳普

  霍诗华 霍珊月 霍夜柏 霍绮彤 霍花晴 霍黛萱 霍依悦 霍碧霄 霍晓霜 霍香萱

  霍柏倚 霍芳莲 霍雪瑶 霍忆寒 霍万英 霍昕莹 霍紫晴 霍芳辰 霍雪娟 霍谷珊

  霍映梦 霍自英 霍昕邑 霍雨双 霍凝雁 霍以蓝 霍幽燕 霍素樱 霍紫华 霍以柳

  霍缘霜 霍珊凤 霍悦旋 霍甜巧 霍碧净 霍幻桃 霍水珠 霍乐丹 霍月佳 霍雪敏

  霍芳凤 霍慕青 霍采青 霍珊雁 霍玉香 霍宛柏 霍水英 霍甜真 霍凌香 霍婉鸣

  霍幽兰 霍凤柔 霍黛真 霍凌薇 霍海蓝 霍寒雁 霍问旋 霍妙筠 霍晓欢 霍春竹

  霍芳迪 霍熙雯 霍欢柔 霍怜蓉 霍幽筠 霍迎波 霍若南 霍冰露 霍绮菱 霍水婕

  霍碧彤 霍凌寒 霍寒云 霍新巧 霍江花 霍雅安 霍若美 霍碧月 霍昕芳 霍甜春

  霍水月 霍柏梅 霍水碧 霍黛柔 霍念真 霍新华 霍寒菊 霍琼莹 霍雅南 霍江青


猜你喜欢:

1.2017中国百家姓排名榜

2.2015中国最大姓氏

3.2017年百家姓排名

4.2017年最新百家姓氏排名

5.百家姓排名2017年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