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理财知识>投资篇>期货知识>

三大中国期货市场经典案例

冰芝分享

目前全球范围主要的石油现货市场有西北欧市场、地中海市场、加勒比海市场、新加坡市场、美国市场5个。如西北欧市场分布在(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安特卫普)地区,主要为德、法、英、荷等国服务,核心在鹿特丹。新加坡市场的出现尽管只有10多年时间,但因地理位置优越,发展极为迅速,现已成为南亚和东南亚的石油交易中心。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三大中国期货市场经典案例的相关资料。供你参考。

三大中国期货市场经典案例一

海南橡胶期货惊魂实战录

早在1996年的R608合约上,已演绎过一场“多逼空”行情,主要表现为投机多头利用东南亚产胶国及国内天然橡胶主产区出现的自然灾害进行逼仓。[注:这次逼仓是利用交易制度上的缺陷人为制造的。结果是:在连续拉抬2000多点以后,多头主力将持仓对倒到极少数几个席位上、从而将绝大多数资金(包括非法盈利)撤走;由于交易所规定的初始保证金仅相当于1.5个停板的值,所以在一出现跌停的时候、就有部分席位“爆仓”了;交易所不得不采取紧急措施(也就是被迫将所有已经爆仓的头寸由交易所接下来)。后来通过与“空头”主力达成默契的方法勉强度过危机。但是,广大的个人投资者因此而遭受重创。(也是利用了交易制度的特点。由于该制度已经终止、所以就不详细陈述了)]而R708事件却是在市场供给过剩的情况下发生的。

1997年初,在R703合约上,多头逆市拉抬期市胶价,使得海南中商所定点库所存的天然橡胶仓单开始增加。到R708逼空行情出现之前,注册仓单已达4万多吨。R708事件的导火线应是东京天胶于110日元/公斤一线企稳后大幅反弹。国内一大批投机商本欲借机在R706合约上做文章,但由于受到以当地现货商为首的空头主力凭借实盘入市打压,再加上时间不充足,不得不放弃该合约,并主动平多翻空。于是,胶价全线崩盘,连续四天跌停,创下新低9715元/吨(当时现货价已经跌破9000元/吨了)。但市场中的多头并不甘心失败,反调集雄厚的后备资金卷土重来。他们在R708上悄然建多,在1997年5月份的下半月将胶价由10000点水平拉至11300点以上。而空头也不示弱,从国内现货市场上调入了大批天然胶现货进入中商所仓库,并声称手中已掌握了10万多吨现货仓单,准备以实盘交割相见。多头主力是上海、江浙一带的投机大户,他们诈称准备接完库存胶去扩充上海市场,以此来吸引中小散户加盟。多空大战在6月底至7月初再次升级,双方在11200-11400之间形成对抗。7月4日,多头突然发难,实行上下洗盘。在R708合约跌到10790之后,多方强行拉抬,当日封至涨停,随后将期价连续上推,并挟持近23万手的巨仓。R708在7月底一度摸高到12600一线。

巨大的风险已聚集在海南中商所以及部分会员身上。7月26日、27日,交易所理事会持续不断地讨论R708问题,并在多空大户之间斡旋。由于谈判无任何进展。7月30日,中商所发文,“对R708买方持仓保证金分阶段提高,并自30日起,除已获本所批准其套期保值实物交割头寸尚未建仓者外,一律禁止在R708合约上开新仓。”(相当于资金暂时冻结)同日,中商所再次发文,暂停农垦所属金龙和金环仓库的天然胶入库。至此,R708大战基本宣告收场(然后就是最空前绝后的“变通”政策出台:将停板幅度由+/-400点缩小到+/-20点,于是有了连续十多个跌停的历史记录……

从8月4日起,以每天一个跌停板(前3日每日400点,后7日每日20点)的速度于8月18日以11160元/吨和持仓59728手摘牌。

R708事件的直接结果为:多方分仓的近20个席位宣告爆仓;多方按8月18日持仓单边29864手支付20%的违约罚款,计3亿元;多方于8月4日至13日的协议平仓中支付赔偿金近2亿元;多方在交割中只勉强接下13000吨现货;而空方意欲交割的16万吨现货,最终在期、现货市场上以平均不高于8000元/吨的价格卖出,共计损失14亿元(空方才是真正的受害者)。因此,R708事件是一场严重破坏期货市场规则而又两败俱伤的豪赌。

三大中国期货市场经典案例二

震惊中外的327国债风波

一、起因:一场资本大鳄与官方的生死博弈

1992年底,12个品种的国债标准期货合约被隆重推出,1993年上市交易。随后,北京商品交易所和武汉证券交易中心等十几家交易所也相继推出了国债期货。国债期货走向火爆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1994年初,一些券商钻实际利率比国债利率高的空子,违规超计划卖出非实物国债,以套用社会资金牟利。当国务院宣布查处这类券商时,他们为了补足计划外卖出的这部分非实物券,纷纷买入流散在社会上的实物券,使国债现货市场人为制造出供小于求的局面。二是为了配合新国债发行,财政部根据当时物价水平较高的客观情况,对1992年3年期和5年期利率比较低的券种实行保值补贴。一时间,国库券炙手可热。当时,国债期货开户保证金只要1 万元,每手保证金只要500元,浮盈还可以再开新仓;一些散户满仓带透支,一路死多头,由几万元翻到几十万元,再由几十万元翻到几百万元,狂热绝不亚于一场豪赌。

1995年2月23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生了震惊中外的"327"国债事件,当事人之一,万国证券。如果说中国股市存在大鳄的话,那么当年万国证券(现在申银万国证券即由申银和万国两家证券公司合并而来)的总经理管金生无疑要算现在这些大鳄的鼻祖。管金生当年在上海滩叱咤风云,被誉为“证券教父”。当事人之二,中经开。中经开有着财政部背景,总经理就是前国家财政部副部长.

“327”国债,是1992年发行的3年期国库券,发行总量为240亿,1995年6月到期兑付。当时利率为9.5%的票面利息加保值贴补。因为当时财政部对是否进行保值不确定,所以其价格在1995年2月后一直徘徊在147.8元--148.3元之间。但是随着财政部是否进行保值贴补的猜测下,“327”国债的期货价格大幅度变化。其中万国(指没被申银合并前的万国)证券作为空方代表,联合了包括辽国发等6家机构进行做空,依据为1995年1月通货膨胀已经见顶,因此不会贴息。这是符合当时的基本国情的。而中经开为首的11家机构因为其总经理就是前国家财政部副部长,因此得到很确切的消息,就是要进行保值贴补。因此坚决做多,不断推升价格。说简单些,万国当时是以自己一家的势力对抗中国财政部,这是其实已经不是完全的技术对垒,而是政策搏弈了。

中经开大约于1994年4月15日入场作多。先是炒作313品种,至5月27日,该品种上涨了3.30元。期间财政部与中国证监会于5月20日发出通知,要求严厉查处国库券卖空行为,迫使空方不得不大量回补国库券现货,而先知先觉的多方则于无形之中胜券在握。1994年9月19至23日,多空双方在314品种上再度开战。由于双方动辄数十万口大笔吞吐,上交所于9月20日发出加强国债期货交易风险管理的紧急通知,进而又作出不开新仓、双方平仓的决定,此役多方未获其利,而空方稍占上风。

二: 疯狂:震惊中外的最后八分钟

1995年2月23日,财政部发出公告,1992年期国库券保值贴补的消息终于得到证实。多头得理不饶人,咄咄逼人地乘胜追击,而空方却不甘束手就擒。双方围绕327国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

2月23日,多空短兵相接,多方基本控制着主动权,先以80万口在前日的收盘价的基础上提高到148.50元,接着又以120万口攻到149.10元,再以100万口改写150元的记录。盘中出现过200万口的空方巨量封单,但瞬间便被多方收入囊中。这说明,违规操作的不仅是空方,多方也存在类似问题。但多方因有中经开,幸运便似乎总是与之相伴相随。

2月23日下午,空方主力阵营中辽国发临阵倒戈,突然空翻多,使327品种创出151.98元天价。16时22分,离收盘还有8分钟。正当许多人都以为当天大涨格局已定时,风云突变,万国突然先以50万口将价位打到150元,接着连续以几个数十万口的量级把价位再打到148元,最后一笔730万口的巨大卖单令全场目瞪口呆,把价位封死在147.50元(730万口当时约合人民币1460亿元)!在这一阵紧锣密鼓的狂轰烂炸之中,万国共抛出1056万口卖单,面值达2112亿元,而所有的327国债总额只有240亿元。也就是说,万国卖空的数额超过了该品种总额的7.8倍。多方顿时兵败如山倒。若按收市价147.50元结算,意味着一大批多头将一贫如洗,甚至陷于无法自拔的资不抵债泥坑。当日开仓的多头将全部爆仓。并且如果按照此价格交割,中经开在1995年将破产消失。

三、善后:财政部出面干预,判定万国证券违规

当晚在财政部等部门的干预下,裁定万国恶意违规。上交所宣布:23日16时22分13秒之后的交易是异常的,经查是某会员公司为影响当日结算价而蓄意违规,故16时22分13秒之后的所有327品种的交易无效,该部分成交不计入当日结算价、成交量和持仓量的范围,经过此调整当日国债成交额为5400亿元,当日327品种的收盘价为违规前最后签订的一笔交易价格151.30元。如果按照上交所定的收盘价151.3元当日交割,万国将惨赔60亿元人民币;而如果按管金生最后八分钟抡板斧砍出的收盘价147.5元当日交割,万国则狂赚42亿元!

第二天,万国证券公司门口发生挤兑。2月27日和28日,上交所开设期货协议平仓专场,暂停自由竞价交易。在财政部发出贴息公告后,327国债价格上升5.4元,其他市场上327的价格在154元以上,而上交所前周末的收盘价为152元。多空双方意向相差较大,协议平仓困难重重。27日,协议平仓只成交了7000多口,而327持仓量高达300多万口。

2月28日,上交所再次强调:对超规定标准持仓的将采取强行平仓,平仓价将参照27、28日场内协议平仓的加权平均价来确定,大约在151元左右,致使平仓交易开始活跃,28日平仓140万口,327国债占85%以上。3月1日又延期一天进行协议平仓,当天平仓量达到80万口。3月2日虽然不设平仓专场,但327品种平仓仍达到25万口。经过几天的平仓使持仓量大幅减少。

实际这是对万国证券相当不利的一个决定,因为当时市场允许当日做空,次日回补的。而就算按照当时规定的2.5%的保证金制度计算,最后8分钟砸出的1056万口卖单,面值为2112亿,需要的只是52亿元的保证金,万国证券当时是支付得起的。但是当时财政部作为依据的竟然是万国不可能持有如此巨大的保证金。要知道如果中经开当天就被平仓进行现金交割,万国证券第2天想怎么回补就怎么回补。随后万国证券总裁管金生在1995年“327国债”事件发生后,被上海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于1997年判处17年徒刑,罪名是行贿并在期货市场成立前数年里滥用公共资金,总额达人民币269万元。其实该判决似乎与“327”国债事件本身本无多大关联。

三大中国期货市场经典案例三

广联“籼米期货事件”反思

广东联合期货交易所籼米合约自1995年6月推出后,短时间内吸引了众多投机商和现货保值者的积极参与,交易一度十分活跃,但少数经纪商和投机大户企图操纵籼米期市以牟取暴利,遂演变出一幕在期市大品种上的“多逼空”闹剧。这次“籼米事件”又称“金创事件”,是中国期货市场上一次过度投机,大户联手交易,操纵市场的重大风险事件。

一、“籼米事件”的起因与经过。

广东联合期货交易所自1995年6月12日正式推出籼米期货交易后,期价一路飙升,其中9511和9601两个合约,分别由开始的2640元/吨和2610元/吨上升到7月上旬的3063元/吨和3220元/吨,交投活跃,持仓量稳步增加。多空双方的分歧在于:多方认为,其一是国内湖南、湖北、江西等出产籼米的主要省份当年夏季遭严重洪涝灾害,面临稻米减产形势;其二是籼米期货实物交割中存在着增值税问题,据此估算当时的期价偏低。空方则认为,籼米作为大宗农产品,其价格受国家宏观调控,而且当时的籼米现货价格在2600元/吨左右,远低于期价。随着夏粮丰收、交易所出台特别保证金制度,到10月,9511合约已回落2750元/吨附近,致使多头牢牢被套。

10月中旬,以广东金创期货经纪有限公司为主的多头联合广东省南方金融服务总公司基金部、中国有色金属材料总公司、上海大陆期货经纪公司等会员大举进驻广联籼米期市,利用交易所宣布本地注册仓单仅200多张的利多消息,强行拉抬籼米9711合约,开始“逼空”,16、17、18日连拉三个涨停板,至18日收盘时已升至3050元/吨,持仓几天内剧增9万余手。此时,空方开始反击,并得到了籼米现货保值商的积极响应。19日开盘,尽管多方在3080元/吨之上挂了万余手巨量买单,但新空全线出击,几分钟即扫光买盘。随后多头倾全力反扑,行情出现巨幅振荡。由于部分多头获利平仓,多方力量减弱,当日9511合约收低于2910元/吨,共计成交248416手,持仓量仍高达22万手以上。收盘后,广东联合期货交易所对多方三家违规会员作出处罚决定。由此,行情逆转直下,9511合约连续跌停,交易所于10月24日对籼米合约进行协议平仓,释放了部分风险。11月20日9511合约最后摘牌时已跌至2301元/吨。至此,多方已损失2亿元左右,并宣告其逼空失败。11月3日,中国证监会吊销了广东金创期货经纪有限公司的期货经纪业务许可证。

事件发生以后,中国证监会于10月24日向各地期货监管部门和期货交易所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控制期货市场风险,严厉打击操纵市场行为,并作出了几条对整个市场有较大影响的决定:一、各期货交易所必须严格控制持仓总量;二、禁止T+0结算;三、除套期保值头寸外,不得利用仓单抵押代为支付交易保证金;四、除证监会批准的经纪公司外,其它机构不得从事二级代理;五、对监管不力不能有效防范操纵行为并造成恶劣影响的交易所将责令其停业整顿,直至取消其试点资格。《通知》发出后,市场上各方反应强烈,大家达成的共识是:《通知》为期市上那些为一时利益驱动,企图联手操纵市场,铤而走险的“玩火者”敲响了警钟。另一方面,如何加强整个市场的规范,自律和管理,发挥期货交易基本功能,促进市场健康发展的问题已提到业内众多人士面前。

二、广联籼米事件的总结与反思。

抑制过度投机和防范风险对于期货市场的稳定至关重要。通过广联籼米事件可以看出:当时我国期货市场中会员及经纪公司主体行为极不规范,除了存在大户垄断、操纵市场、联手交易、严重超仓、借仓、分仓等严重违规行为,还有透支交易,部分期货经纪公司重自营轻代理的问题,这些行为使广大投资者蒙受了巨大损失,严重扭曲了期市价格,限制了套保功能的发挥,加大了风险控制的难度,阻碍了期货市场的正常运行。作为期货市场核心的交易所监管不力,面对籼米期价出现异常波动和过度投机行为,未能及时出台化解风险的有效措施,导致交易失控。事件发生后,面对巨大的结算风险只能采取单一的协议平仓手段,减少持仓,从而转嫁因交易所监管不力造成的风险,违背设立交易所的初衷和市场自由竞价的原则,对市场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从籼米事件引发出的种种问题来看,加强对市场风险管理对策的研究是必要的。首先,中国期货市场各层次包括监管部门、交易所、会员及广大期货投资者都需要一部《期货法》,通过法律规范市场行为,保障自己的权利,明确自己的义务。另外,完善期货市场风险管理体系,建立起政府监管部门、期货交易所、经纪公司和投资者的层层监控机制,对期货市场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其中主要有交易所动态风险监控、完善保证金制度、每日结算制度、大户申报制度、会员最大持仓限额、限仓制度和信息公开等。经纪公司应加强对客户资信审查,培养套期保值者,提高交易者素质,培养其风险意识。总之,通过不断总结市场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加强风险管理和风险防范,已日益成为期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其次,籼米作为期市大品种,应充分发挥其基本功能。籼米作为影响国计民生的大品种,其价格波动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同时受国家宏观调控的粮食政策的影响。那些认为“实物有限,资金无限”的投机大户企图在籼米期市上操纵价格以获取暴利,联手发动“逼仓”行情,最终必然失败。广联“籼米事件”后,虽然籼米的期货交易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走向低迷,不仅投机者远离了市场,而且粮食企业无法参与套保操作,但不容置疑的是,籼米作为期市大品种,有较好的现货基础,产量大、流通性强,只要期货合约设计具有科学性、公正性,交易所有合理的风险监控措施,监管部门加强监督,那么在众多趋于理性的投资者和成熟的套期保值者的参与下,籼米期市就一定能走向稳定和发展。

再有,从广联“籼米事件”可以看出,交易所启动和活跃一个期货品种,不能仅靠几个投机大户的资金炒作,应致力于期货市场的长远建设。曾几何时,市场上少数大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针对一些期货品种合约设计上的疏漏,抓住某些交易所活跃市场的急迫心理,搞联手交易,为龚断市场价格进行“逼仓”,其违规行为损害了多数投资者的利益,扰乱了期货市场的正常秩序,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使期货业内人士谈大户色变。这实际上与作为市场组织核心的交易所开始时的思维与做法有关。一些交易所与期货经纪公司原来是“想大户、盼大户、大户来了又怕大户”,为启动行情,交易所往往是请一些经纪商和投机商入市,以使成交量放大,但投机大户的运作常常缺少严格的约束力,致使期价异常波动。当期价偏离现货价过大时,会吸引现货保值商的进入,造成多空双方严重对峙局面。由于交易所出台的措施往往对一方有利,不能把握住均衡之势,这样就违背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打击了市场主体参与的信心,同时给各方面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实际上,期货交易所应从某一品种期货合约的科学性入手,完善交易规则,结算和交割制度,加强交割诸环节的管理,逐步建立起成熟的市场主体,致力于期市功能的发挥,如此才有利于整个期货市场的稳定与发展。

还有,从事件发生的整个过程看,期货经纪业的风险管理与自律是决定自身兴衰成败的关键。“籼米事件”中,以金创期货经纪公司为首的一些会员单位,自身运作不规范,缺少严格的风险管理制度,为牟取暴利,不惜采取借仓、分仓、联手交易、透支等严重违规手法,扰乱了正常的交易秩序,损害了多数投资者利益,影响到籼米这一期货大品种自身的发展。并且,这一事件殃及到经纪公司本身,导致金创期货公司被证监会吊销经纪牌照,上海大陆期货公司等被广联所处以罚款等,直接影响了期货经纪公司的信誉。期货经纪机构是中国期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严格自律,规范运作,为发挥期市的正常功能和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1367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