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课前演讲素材
语文课前演讲是很有意义的一个课堂环节,它很好的体现了生本课堂的理念。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几篇语文课课前演讲素材,希望能帮到你哟。
语文课课前演讲素材篇一
春天的夜晚,淡月胧纱,娉娉婷婷。有风拂过脸颊,掠起了额前几缕碎发。月光如水,平静柔和。一把古朴的木梳静静的躺在我的手中,有一种古色古香的味道,而思绪,早已在风中远扬。
那时,我大概五六岁,住在乡下外婆家。那是一间古老的小屋,窗子很小,光线不足,屋内显得很暗,就连那把木梳也染上了小屋灰暗的颜色。儿时的我觉得这把木梳一点也不好看。
那时的我还是一头长发,外婆会在每天清晨帮我梳头。外婆用来给我梳头的就是那把旧梳子,梳子上已有三四个缺口,就像外婆那一口七零八落的牙齿。
外婆从屋里搬出一把椅子,我搬了一个小凳子跟在外婆身后。外婆坐了下来,我便将凳子放在外婆跟前,披散着一头凌乱的长发,坐在外婆跟前,向后靠了靠。外婆就开始给我梳头了,从头顶一下一下的往下梳,很有节奏。
上小学了,我便不住在外婆家了,也很少有机会去看望外婆。
有一次,我在放学的路上碰到了一位卖梳子的老奶奶。她佝偻着身子,头发凌乱,很可怜。我摸出口袋里所剩无几的零花钱,买了一把梳子,一来是出于对老奶奶的同情,二来是因为我想起了外婆,也想起了那把该“退休”的破木梳。我想把这把木梳送给外婆。
那个星期天,我去了外婆家。小屋一点也没有变,依旧显得昏暗。那把木梳除了有多了两个缺口外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就像外婆只是比先前多了些白发却依然泛着慈祥的笑。我把梳子给外婆时,外婆笑了,口里却说:“我现在用不着,那把旧梳子还能用,挺好!”
暑假时,我又去了一趟外婆家。这时的外婆显得愈发的苍白了,头发也从花白变成了雪白。稀稀疏疏的,凌乱极了。
进入小屋,我竟然有看见了那把熟悉的旧梳子,就是六年前外婆用来给我梳头的那把。不知怎的,一种很亲切的感觉涌遍全身。我伸手拿起那把梳子,它如今已经面目全非了,只剩寥寥无几的几根梳齿突兀的立着。
“你送我的那把梳子我至今未用,还藏着呢。还是喜欢这把旧梳子,毕竟用了十多年了,丢了还真的舍不得。”不知何时,外婆早已含笑站在我的身旁。
“外婆,让我也替你梳一次头吧!”我转过头,巧笑嫣然的望着外婆。
外婆先是一愣,随后高兴的点了点头。就像七年前那样,只是被梳头者和执梳者的角色早已在时光的河流中悄然转换。外婆啊!外婆!儿时,给我梳头的总是你,如今,孙女终于可以给你梳头了。我含笑看着外婆从屋子里搬出了椅子,她坐了下来,椅子便跟随着“嘎吱”响了一下,她叹了口气。
金色的夕阳洒在她布满皱纹的脸上,我看见了阳光沿着她的皱纹在流淌。外婆看起来格外安详。我摘下外婆头顶上的帽子,用那把参差不齐的木梳给外婆梳头,一下一下,很有节奏。
忽然,一阵微风吹来,满头的银发便随风飘起来。透过发隙,我看见了七彩的阳光,完美的没有一丝瑕疵。
我连忙拿梳子去梳被风吹乱的银发,银发缠住了梳子,越缠越紧,似乎银发与木梳之间缠绕着特殊的情感。
猛然间,我似乎明白了外婆为什么舍不得扔掉这把梳子的原因了。因为这把梳子梳过我的头发,也梳过外婆的头发,与它缠着的哪是头发呀!分明是那连绵的爱呀!
风静了,外婆的头发也垂了下来。取下梳子,模糊间,我发现在夕阳照耀下这把梳子竟闪着太阳的金光。
从回忆中惊醒,才发觉把木梳握得太紧,手上已有了数齿印,在充满无限眷恋的眼神中,无比温柔的抚上了木梳。
语文课课前演讲素材篇二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扬中华美德,孝身边父母》!
同学们,当你坐在明亮的教室中聆听老师讲课时,当你坐在餐桌前吃着美味的饭菜时,当你吃着可口的冰淇淋,嚼着香喷喷的鸡翅时,你可曾想到这一切的幸福都愿自于父母,你可曾想到从嗷嗷待哺的婴儿成长为今天的你,父母要付出多少心血?你是否想过有一天要用你的努力来回报他们呢?
我们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而礼仪之首便是尊敬父母孝顺父母。“人之初,性本善”相信大家都读过《三字经》,里面有一则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汉代有个叫黄香的孩子,他九岁丧母,与父亲相依为命。寒冬腊月,他为父母热暖被窝再挑灯夜读;炎炎夏日,父亲在外纳凉,他就在父亲的身旁摇着扇子驱赶蚊虫。他对父亲说:“父亲养育之恩孩儿应当终身相报。”长大后黄香当了官,遇上灾年,他拿出自己的俸禄救济灾民。同学们!黄香如果没有对父亲的挚爱,又怎么会有对黎民百姓的爱呢?!-
曾听过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家境十分贫寒的他,父亲早逝,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坚持要读研究生,逼着母亲要钱,母亲只得去卖血……这个故事让我的心情很沉重,我认为这是一个自私的孩子,他的成长,需要母亲的鲜血去浇灌!还有一件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一位同学在家一直娇生惯养,一次,妈妈因生病耽误了做饭,他竟然大发雷霆。妈妈躺在病床上泪水涟涟,伤心不已。同学们,这位妈妈当时是多么痛心啊!自己对孩子的拳拳爱心换来了什么呢?大家请想一想:一个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爱谁呢?如果世界上人人都这样丧失了爱心的话,老人将流落街头,孩子将被遗弃荒野……那将是一副副多么可怕的场景啊!-
人们常说:“百善孝为先”。乌鸦尚懂得反哺,羔羊懂得跪乳,我们做人更应该感谢父母!父母之爱,深如大海。正是有了父母一天天的养育,我们才沐浴在爱的阳光下,才使我们能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体味人生,享受人生。儿女有了快乐,最快乐的就是父母;儿女有了烦恼,最牵挂的也是父母。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爱他们!从古至今,孝敬父母都是一个人必须遵守的道德底线。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过“孝”的宏愿,希望长大后为父母挣大钱,让父母享清福。可是,大家是否计算过,在我们成长的旅途中,我们让母亲流过多少泪,让父亲生过多少气呢?时间在无情地流逝,父母会一天天老去。“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同学们,“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用一言一行来温暖父母,用一举一动来孝敬父母:父母下班了,帮他们接过包,为他们递上一杯清茶;学习之余,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当自己犯了错,父母批评教育自己时耐心倾听,不要再嫌父母唠叨……只要你胸怀一颗感恩的心去孝敬父母,你回报父母的机会真是太多太多。
同学们,让我们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生一世牢记父母的恩情吧!我爱我的父母,愿普天下的子女都热爱自己的父母!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语文课课前演讲素材篇三
毕业生有两种:一种是圆的,一种是有棱角的。
看到一则关于教育的趣闻。有一年,中国一个访问团去美国考察初级教育,回国后,访问团的报告中有这样的描述:学生不分品德优劣、能力高低;小学二年级学生仍然不识字;孩子们重视音体美教育,轻视数理化教育;课堂纪律不好,学生无视老师的存在。这个参访团的结论是:美国的初级教育非常糟糕。
同一年,美国也派考察团来中国,他们也有考察后的感想:中国小学生上课纪律很好,手放在背后,除非老师发问,学生不敢讲话;中国学生回家还需做作业;以分数排列优劣。美国考察团认为,中国学生的成绩是最好的,中国的科学文化也许会在20年内赶超美国。
但30多年过去了,两个参访团的结论都是错误的。被人不看好的美国式教育越来越被人推崇,而被人看好的中国式教育却越来越受人诟病。
这则趣闻事实上是一个关于教育的“天问”,教育到底是什么?瑞吉欧学前教育系统的创始人马拉古兹有一首诗《其实有一百》里面写道:“儿童,是有一百种组成的。儿童,有一百种语言……一百个世界……但是被偷走了九十九个。”他的观点非常明确,孩子其实不是属于你们的,而是属于世界的。你不能占有他们,而应该由他们自由自在地成长。马拉古兹的教育观点非常鲜明,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教育,而是生存教育、生活教育,最后才是知识教育。
而我们的教育,知识被看成最为重要的东西,似乎有了“知识教育”,人适应社会的能力、人性的教育、劳动技能、实践技能等等,都可以一并解决了。事实上,这是教育最大的悲哀。有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现在80%的孩子不会洗衣、做饭、做家务。在我国18岁以下的青少年中,大约有17%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不少人难以应对逆境,在受到打击或者不如意时,有的竟然选择自杀。这就是应试教育的悲剧。
我认识一位父亲,他给5岁的女儿一个小布包,里面装有一张写有电话号码的纸片、一部手机、20块钱,然后让她自己去幼儿园。最初一段时间,他每天跟在女儿后面。后来,这女孩就自己上幼儿园了。很多人都在背后说:“天下哪有这样不负责任的父亲?”但没有人看到,这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教育。
美国一位名叫安妮·斯通的母亲写了这样一封信:“我的孩子上学了,我把他交给你——世界。请你轻轻挽起他的手,告诉他应知之事。让他知道,每有恶人之地,必有英雄所在;每有奸诈之人,必有义士;每有敌人,必有朋友在旁相助。告诉他为成功可以付出百倍精力和智慧,但不可以出卖灵魂。告诉他读书虽然重要,但也要欣赏这大自然赐予的美丽景色……世界啊,你要给孩子坚强、信念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我很喜欢这段文字。
有这样一个孩子,他搬了一架梯子想取下掉在屋顶上的球,但是没有人为他扶住梯子,孩子黯然神伤。孩子的父亲来了,他对孩子说:“孩子,你上去吧,我在这里扶住梯子。”孩子爬得很高,他从来没有想到自己可以爬得那样高。这位父亲名叫洛克菲勒。孩子下来时,他告诉孩子:“其实,梯子很安全,我自始至终没有扶过梯子。”每个孩子的生活里都有这样一架梯子,许多孩子都为了等待那个扶梯人而徘徊不前。其实,孩子一个人也可以爬得更高。
你把孩子交给世界,也许孩子会更强大。
猜你感兴趣:
6.语文课前演讲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