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演讲与口才>练声方法>

京剧男旦的练声方法和发声技巧

若木分享

  京剧乃中国之国粹,发展至今已延伸出了多种的艺术形式,而京歌则是众多演变产物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歌曲《梅兰芳》更是其中的典型例子,它把京剧的旦角唱腔和民族唱法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终给人以新颖之感。

  京剧中旦角的发声技巧

  京剧是戏曲的一个剧种,是由徽班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和艺术提升、演进后形成的戏曲表演形式。京剧行当首先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行当的设立,为演员演技的学习和发挥划定了明确范围。明清时期,戏曲演员主要是男性,剧中的女性人物因而多由男演员扮演,从而形成了男扮女的旦行行当特色,习称为“男旦”或“乾旦”,梅兰芳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人物。旦行演技,实际上就成为一批男性演员学艺并发展表演才能的一个固定的艺术范围。在这样一种演员与演技范围选择对应的行当体制格局下,还存在着女演男的演技范围,此外,还常常出现少演老、老演少等等情况。这些独特的演技范围,构成了不同行当的确立,也构成了戏曲艺术的一项鲜明特征。

  京剧旦角流派唱腔,是京剧传统唱腔进一步性格化的具体表现,是张扬固有腔格底蕴、发挥艺术独创性的产物,它皆以“线性”旋律运动促使唱腔变得更丰满而有新意。20世纪初叶,陈德霖、王瑶卿代表着京剧旦角行当的发展方向,为旦角艺术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在旦角唱腔艺术特色方面对后世产生深刻影响的代表人物,应首推:梅、尚、程、荀四大流派。

  20世纪中叶,梅、尚、程、荀四大流派的崛起,将旦角唱腔音乐推至京剧艺术的顶端,成为后世研习的楷模。梅派唱腔艺术,始终不脱离京剧本体的古典艺术美,它是高度艺术技巧与古典美学思想凝炼的结晶。的确,梅腔极为简洁大方,它不强调某一局部特点,而是在平衡的腔法中追求“大味、大美”的风范,达到了一种超越有限而达于无限的艺术境界。乍听梅腔平易无奇,仔细品味则韵味无尽、奥妙无穷。

  旦角发声方法,属于民族传统的发声方法,讲究音色明亮,共鸣腔调节较小,声波在硬腭及口腔上部振动较多,声音靠前,声音颤动幅度较小,吸呼部位较深,讲究气沉丹田,排气量相对较小;京剧旦角的唱法特点是用小嗓子(习惯上也叫假嗓子,就是“阴嗓”),一般地说小嗓子是比大嗓子(习惯上叫它本嗓,就是“阳嗓”)来得窄。但是我们要把它唱得又宽又亮,又脆又甜,能高能低而又要柔美光润。因此除了用气、发音之外,咬字、吐字也是很重要的。

  (一)京剧中旦角的咬字、吐字技巧

  如果说吐字既要清楚又要悦耳,那么就要在口腔里找到每一个字的特定发音部位。首先要把一个字固定在一定的部位而这个部位又要能使嗓音既宽且亮;其次由于唱腔有抑扬顿挫,用气就要迂回曲折,要有运转吐纳的技巧,说得简单些,就是要有收有放。咬字的清楚与否,是发音与嘴型的问题。虽然总的共鸣要求在一个固定的部位,但由于字的限制这里面还要分出共振的主要部位和次要部位,不考虑这些,把每一个字用相同的方法唱(不唱在完全适当的部位)是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的。对吐字来说,拼音的问题是很重要的,因为任何字都不外乎由声母和韵母拼成。因为京剧总是要拖长唱的,所以韵母在这里就格外地重要了。有时由于用气口型及部位的关系,嘴型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因此韵母也就变了,这样就会感到字不准和不归韵了。以下是咬字、吐字的几个练习方法:

  1.字头一出来,就要把音立住。发音时嘴型要张圆,上腭与软腭同时上抬,下腭不用力(由侧面看去是上腭往前,下腭略往后缩的姿势),舌头放松不要堵住咽门,声音呈弧形的曲线。以“天”字为例,先出梯(ti音,圈住i音,把字音立住,再过渡到淹ian)。字的劲在出口之前就要弹出来,字无阻,则无力,字阻弹则音立。咬字、吐字,嘴的动作要快、要玲珑、敏捷;嘴不可张得过大,口形要美,这点对旦角更为重要。字出来后,中间有一过渡音,即字腹。由此中间音过渡到字尾,叫作过气接脉。由字腹转字尾,才有归韵。 例如:歌曲《梅兰芳》“看城堞” 的“城”字找cha(查)音,而后慢慢归韵到en(嗯)音上,即所谓“字有所出,必有所归” 。

  2.养成在一开始唱任何一句或一字时轻轻呼气的习惯,使声音由轻到重,这一办法也可以收到锻炼横膈膜呼吸的效果,呼吸轻就必须使横膈膜的动作缓慢,因而有助于达到上述(1)项中的目的。另一方面,声音由轻到重,不伤嗓子,使它经累持久。这办法练久了即使不用主观控制、有意识地向口腔外呼气,也能得到较响的声音,起初练时宜慢,熟练以后,掌握了由轻到响的声音,呼吸过程缩短,就不会影响唱快速度的音调。

  (二)京剧中旦角的呼吸

  京剧旦角的呼吸其实就是用到“气”,即所谓丹田之气。气息的运用在京剧演唱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京剧演唱的动力和支持力,气息的合理运用更是达到“声要圆熟,腔要彻满”的关键。京剧演唱不能仅声带用力,还要气沉丹田,使声音有弹性,方能持久,这是中国古代声乐艺术的传统,而气息之丹田说法,实际指“用横膈膜来控制呼吸的方法”。呼吸进行时要慢而且长,呼吸能够运转自如,用最少的气来发音,在锻炼中提高肺活量,唱起来显得气长。在唱歌的过程中,经常会感觉气不够用,所以声音会渐渐变得紧而尖,用横膈膜呼吸,丹田发力,气息会源源不断的往上输送,这样在唱歌的过程中,就会很自如的控制呼吸。总的说来,所要达到的一个共同目的就是能自如地控制住向口腔送气:要多即多,要少即少。这样便能找到发出某一个音时所需要的最适合的送气量,不会无计划地把气全部用光,或是由于呼气的不能控制而紧张,乃至影响到声带近处的肌肉紧张,因而不能发出完好的声音。

  (三)京剧中旦角的共鸣位量

  共鸣是“扩大声响、调节声区、变化字音、美化音色的关键和枢纽”,其结果是产生充分的泛音,作用是扩大和美化声音,效果是歌声获得美好的音色而悦耳动听。发音的关键虽然主要在于声音的变化,但人的口腔及周围的各部分是一个天然的共鸣腔,这对发音的响亮、宽窄、厚落也起着一定的影响。以“脑后音”为例,“脑后音”指的是一种高音区的唱法。其唱时“使喉头稳定,打开后咽壁,提高软腭,将声音送入头腔”。其实质就体现了唱法与共鸣相辅相成的关系。为了追求特定的共鸣或声音效果,就会产生使之呈现的歌唱方法; 反之,唱法的运用,就是为了追求某种共鸣效果。方才讲的用气基本上已为这个共振的部位创造了条件,如果再加上整个口腔的肌肉松驰就容易找到这个位置了。这个位置如果找到了以后,就会使自己整个上头腔和鼻咽腔都同时振动着的感觉,即所谓整体共鸣了。这里要注意,有一个唯一不能同时振动的地方就是喉头。最好的振动位置是在上腭和咽腔处,发出来的声音松脆、圆润,也就是梅派最准确的发音。

  以上三种技巧是相辅相成,并且有它们的统一性的。因为用气不对就会影响到肌肉紧张,也会影响到嘴型。嘴型不对,韵母必定要改变。反过来说,如果嘴型不对,或者韵母找不到它应有的部位,也说明了肌肉的控制或者用气存在问题。

    94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