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演讲与口才>朗诵技巧>

3分钟朗诵散文关4篇(2)

王燕分享

  3分钟朗诵散文关篇三

  一滴水

  如果我是一滴水,

  我不愿做天边浪际的白云。

  请让我做清新的雨丝,

  在仲春三月,

  悄悄地唤醒沉睡的大地……

  如果我是一滴水,

  我不愿做石板桥上冰冷的晨霜。

  请让我做晶莹的露珠,

  沐着明媚的朝晖,

  温柔地亲吻鲜花的脸庞。

  如果我是一滴水,

  我愿做母亲甘美的乳汁。

  用圣洁无私的爱,

  去安抚孩子无瑕的笑容。

  或者,

  做男儿胸堂上挥洒的汗水,

  随着那喷张的血脉和博发的激情,

  去创造一片壮美的天地!

  我是一滴水啊,

  一滴微不足道的水。

  可我要投入江河奔涌的波涛,

  飞溅起雪白的浪花,

  推动着远航的风帆!

  我是一滴水,

  我要投入大坝飞泻的闸口,

  去化作电流,

  带来那驱逐黑暗的光明!

  我是一滴水,

  我要投入宽广丰饶的大地,

  去滋养了嫩绿的秧苗,

  在金风如醉的季节里洒播着丰收的希望!

  我是一滴水,

  我要投入滚烫芬芳的清茶,

  去滋润了老师干渴焦灼的喉咙,

  把知识和信心传递给年轻而渴求的心灵!

  我虽然只是一滴水,

  一滴微不足道的水。

  可要是我能熄灭山林中一星肆虐的火苗,

  我便是一滴骄傲的水!

  要是我能合成一滴特效的药剂,

  我便是一滴珍贵的水!

  或者,或者,

  只要我能浇灌一株枯萎的幼苗;

  能鼓起一串小鱼戏嬉的气泡;

  能滋润小云雀快乐的歌喉;

  能洗净姑娘心爱的丝带;

  能成为家人团聚晚餐里一勺浓郁的汤汁……

  那么,我便是

  一滴满足的水!

  一滴幸福的水!

  一滴神圣的水!

  也许,

  烈火般的骄阳会带走我的温柔;

  极地般的严寒会凝固我的舞姿;

  铺天的风沙会困住我的脚步;

  沉重的泥尘会污染我的面容;

  可我从不退却!

  也从不后悔!

  我为自己是一滴水而欢欣,

  我为无数像我一样的一滴水而骄傲!

  因为再绚丽的彩虹,

  也只是华彩的一瞬间,

  而我们浩瀚清澈的水滴,

  却能亘古养育整个世界!

  3分钟朗诵散文关篇四

  人生哲理散文,模糊艺术的魅力

  我们的世界,是一个奇妙的世界。

  在这个奇妙的世界里,有的人喜欢把一切说得清清楚楚,弄个明明白白;也有人喜欢遮遮掩掩,故意搞得模模糊糊。其实,要我说,有些事是该清楚,有些事可能糊模更好。模糊是一种美呀,有着巨大的魅力。

  古今文学家在描写中喜用模糊的手法,这些模糊就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并在遐想中陶醉。如果有人真要去弄个明白,可能会大刹风景,索然无味。比如,古人描写美女常常用“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简简单单十个字,出尽风流,给人丰富的想象。这里不仅是简约,更重要的是用的“模糊”,让人在模糊中想象其美妙的情态。读者只要看到“樊素口”这三个字,就会想到这个小嘴多么红润,笑起来抿着唇,又是另一番风韵,如果再给你一吻……不敢多说了。还有“小蛮腰”,更让人想到她体态婀娜,亭亭玉立;还可以联想到和她手牵手,“杨柳岸,晓风残月”。这种模糊的描写,不仅充分体现了朦胧美,更以少胜多。如鲁迅先生写“豆腐西施”杨二嫂,“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模模糊糊,简简单单一句,就成了经典,这就是魅力。

  我有次写了篇文章,文章中有一段描写一个女孩子在草地飞跑的情态。我是这么写的:“青青的草地,像一块碧绿的绒毯,铺向遥远的天际。一个漂亮的小姑娘飞快地跑来,像一只美丽的彩蝶在春风中飞,又像一只活泼轻快的小鹿,她一双小手轻轻地摆动,就像美丽的天鹅在迎风起舞。她白白的瓜子形脸儿,飞出一片红霞,可爱极了,还有那镶嵌着的两只又黑又亮的大眼睛,忽闪忽闪,就像碧空中两颗星星。”

  写完我觉得满不错的,其中用了不少模糊手法,有点沾沾自喜。正在欣赏,一位朋友来了,我请他看,他是理科高材生,年轻轻成就不凡。他看后大批评而特批评:“你这写的是什么东西?没有一句符合科学。你看,地毯铺到天边,那得多大呀?姑娘就是姑娘,一会儿像彩蝶,一会儿又变小鹿,一会儿又成天鹅了,白骨精呀?还有什么飞呀,瓜子形、飞出红霞呀,极不准确。”我请他帮我修改,他很认真地修改一番,我拿来一看,真是大跌眼镜。他修改如下:“一个小姑娘在春天的草地上跑,她跑得很快,速度为3.8米/秒;跑的时候,两只手在不停地摆动,其摆幅为0.5米/半径。她的脸形是上宽下窄,上宽为15厘米,下宽为11厘米,整个脸长21厘米 。两只眼睛长在离发际6厘米的地方,眼间距4厘米。她跑的时候,由于发热,原来很白的脸上现出红色,其红白比例为2/3。”

  他改得的确是又科学又准确,但我真不知道怎么说了。朋友们说说吧。

  模糊,不仅是一种描写手法,还是一种表达方式。比如,我们常见各种报告,各类报表,都赫然写着XXX增长百分之几,XXX又增长百分之几,数字无不详尽准确,一般人看到这里无不惊叹:真不简单呀!!又增长这么多!!!许许多多的****就是在这些百分比中升上高位的,即使有些没有高升的,也要换个位置,所谓“背心改胸罩,虽然是平调,位置很重要”是也。葫芦就是糊涂,每每看到这些光闪闪的数字,不由想到一则轶事。大约是三十年代吧,北京一家小报在显要位置登了一则新闻:北京某著名大学,当年毕业女生中,有百分之五十的嫁给了本校教师。消息一出,整个北京舆论哗然,说什么的都有。有的说:该校风气不正,恋爱成风,师生恋更是遍地都是,你看,女生百分之五十都嫁给教师了,多可怕哟!有的说:学生轻浮,老师不尊,成何体统啊!有的说:校风毁矣,师道颓矣,师将不师,校将不校,国将不国矣!也有夸赞冲破封建,打破枷锁,倡导新风……有一好事者,赶到该校作实地考查,发现这则新闻既真实又巧妙:当年该校毕业有两名女生,其中一人嫁给了该校教师。当年北京某报记者也好,当今的****们也好,都是深谙模糊奥妙之人,葫芦不及也,就不便评论了,也在此模糊一回吧。

  生活的艺术就是模糊的艺术。

31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