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中考频道>中考科目>中考历史>

中考历史典型例题解析

玉莲分享

  解析历史科目的典型例题,我们在中考上才有更大的胜券。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考历史典型例题解析,供大家参阅!

  中考历史典型例题解析1

  (一)单项选择题

  1.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的是:

  A.王莽

  B.杨坚

  C.李渊

  D.李世民

  2.隋朝统一全国是在:

  A.581年

  B.605年

  C.589年

  D.611年

  3.下列制度属于隋朝开创的是:

  A.均田制、行省制

  B.分封制、井田制

  C.郡县制、租调制

  D.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4.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

  A.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B.南水北调

  C.大大加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D.便利对少数民族的战争

  5.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A.攻打陈朝

  B.巩固隋朝的统治

  C.巡游享乐

  D.攻打高丽

  6.下列关于隋朝时期的洛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大运河的中心

  B.隋朝定为东都

  C.商业盛极一时

  D.李渊在此起兵反隋

  7.在隋朝大运河中,最南面的一段运河称为:

  A.永济渠

  B.广通渠

  C.江南河

  D.灵渠

  8.曾三次派人去台湾的隋朝皇帝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隋炀帝

  D.唐太宗

  9.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兼并严重

  B.奢侈腐化,滥用民力

  C.法律严酷

  D.宦官专权

  (二)多项选择题

  10.隋朝封建经济繁荣的表现有:

  A.隋朝官仓储粮多

  B.造船技术水平高

  C.洛阳商业盛极一时

  D.开凿大运河

  11.隋朝统一的历史条件是:

  A.广大人民渴望实现统一

  B.社会秩序安定,南北经济文化得到交流

  C.南方经济发展,南北差距缩小

  D.北方民族大融合,缓和了民族矛盾

  (三)材料解析题

  12.阅读下列材料:

  (炀帝大业二年)隋之极盛也。承其全实,遂恣荒淫。登极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及亲征吐谷浑,驻军青海,士卒死者十二三。又三驾东征辽泽,皆举百余万众,吊运者倍之。……举天下之人十分九为盗贼。身丧国灭实自取之,盖资我唐之速有天下也。

  --杜佑《通典·历代盛衰户口》

  请回答:

  ①上述材料认为隋朝由盛而速灭的原因是什么?

  ②这段材料列举了哪些征发农民的史实?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D 4.C 5.B  6.D 7.C 8.C 9.B

  (二)多项选择题

  10.ABCD 11.ACD

  (三)材料解析题

  12、①隋亡原因在于:隋炀帝统治残暴,把沉重的徭役和兵役负担加在农民身上。

  ②所举史实: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征吐谷浑,三征高丽。

  中考历史典型例题解析2

  回答有关隋唐时期文化的几个问题:

  (1)隋唐时期的起、止时间。

  (2)我国的四大发明中,哪些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

  (3)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哪些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成就?

  解题思路

  学生在解答本题时:首先,应根据隋朝建立的时间和唐朝灭亡的时间,确定隋唐时期的上限和下限。其次,根据教材所述隋唐时期的科技成就,思考哪些成就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哪两项属于四大发明的项目。

  (1)581~907年。

  (2)印刷术(或雕版印刷术);火药。

  (3)唐都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说明那时的城市建设技术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比欧洲出现类似的桥早700多年,说明当时的筑桥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了印刷术,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集;唐朝印刷的《金刚经》是现今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唐朝中期的书籍中记载了制成火药的方法,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僧一行测算出子午线的长度,这在世界上是第一次;僧一行编制的《大衍历)是当时最精密的历法;贞观年间,唐政府开办的

  分科较细的医学校比西方早200年;唐高宗时,政府组织人编写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颁布的药典,比欧洲早800多年;唐朝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所述的医药学研究成果,也居当时世界医药学界的领先地位。

  问答题:结合所学的知识,简要分析唐朝文化空前繁盛的原因。

  本题要求学生回答唐朝文化繁盛的原因,提供的解答方式是简要分析。因此,学生在解答本题时:首先,应从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政治、经济与文化相互作用原理的角度,结合教材有关内容,思考唐朝政治稳定;政府的科技文化政策、民族政策和外交政策;唐朝的经济发展等对文化繁荣有什么积极作用,并思考能说明这些作用的实例。其次,从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继承与发展相互关系的角度,结合教材有关内容,思考前代文化积淀对唐朝文化繁荣的影响,并思考能说明这些影响的实例。

  (1)政治稳定(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可以举例说明)。

  (2)政府重视科技文化(举医学校、《唐本草》等例子)。

  (3)唐朝政府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国内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4)唐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注意吸收国外科技文化(举高丽乐、天竺乐、熬糖法等例子)。

  (5)经济发展(举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例子)。

  (6)继承和发展了前代的文化成果(举天文学方面的例子)。

  阅读下面的唐朝人口统计表:

  年号 公元纪年 人口数

  唐太宗贞观23年 649年 约1900多万

  唐玄宗开元14年 726年 约4141多万

  唐玄宗天宝元年 742年 约4531多万

  唐玄宗天宝14年 755年 约5291多万

  唐肃宗上元元年 760年 约1699多万

  唐穆宗长庆元年 821年 约1576多万

  请回答:

  (1)简要说明这张人口统计表所反映的唐朝人口变化的趋势。

  (2)结合你所学的知识,试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

  解题思路

  本题要求考生阅读从唐太宗到唐穆宗时期的人口统计表后,回答这张人口统计表反映的唐朝人口变化趋势,并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因此,学生在解答本题时:首先,应读懂这张从唐太宗到唐穆宗时的人口统计表,并根据这张人口统计表的内容,弄清从唐太宗至唐玄宗天宝14年人口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从唐玄宗天宝14年至唐穆宗长庆元年人口呈连续下降的态势。然后,再根据唐太宗统治时期、武则天当政时和唐玄宗统治前期的有关史实,思考从唐太宗至唐玄宗天宝14年时,人口数量不断上升的原因。根据唐玄宗后期统治的****、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等史实,思考从唐玄宗天宝14年到唐穆宗长庆元年时,人口数量连续下降的原因。

  学生在回答本题时,应注意:首先,准确看出唐朝人口统计表所反映的人口升降现象,找准答题的突破口。其次,对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唐玄宗后期统治的****、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史实,概括得要全面、简练。对本题所涉及的史实,回答得要准确。如不要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说成是唐朝开创的等;不要将唐末农民战争的内容也搬到了答案之中。不能只顾叙述史实,不分析史实与唐朝人口升降的关系,或者将史实与所要说明的观点脱节。本题尽管有一定的难度,但若学生在复习唐朝的史实时,将唐朝历史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明确前期蒸蒸日上:贞观之治(吸取教训、纳谏和用人、重视生产、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武则天的统治(重生产、重人材、继续发展)→开元盛世(励精图治、任用贤才;政治安定、经济发展、社会全盛);后期每况愈下:玄宗后期****(以下各项具体内容从略)→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的线索,解答本题就可能顺手得多。

  (1)从唐太宗贞观23年到唐玄宗天宝14年,人口数量不断上升;在唐玄宗天宝14年,人口数量达最高点。从唐玄宗天宝14年到唐肃宗上元元年,唐朝人口数量急剧下降;从唐肃宗到唐穆宗时,人口继续下降。

  (2)唐朝前期人口上升的主要原因是:①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善于用人和纳谏;不断调整统治政策(如重视生产、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等),所以在他统治时期,社会比较安定,政治较为清明,社会经济呈现出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起来,这就为后来人口的增长奠定了基础。②武则天执政期间,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生产的政策,重用有才能的人做官。因此,在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史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人口也随之而日益增长起来。③唐玄宗执政后,励精图治,重用贤才,因此,在他统治的前期,政治安定,经济发展,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唐朝的人口数量也随之达到最高点。

  唐朝人口连续下降的原因主要是:①唐玄宗后期,不理政事,奸臣当道,政治日益****,终于酿成了755年开始的安史之乱。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使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人民流离失所。从此,唐朝衰落下去,人口也随之急剧下降。②安史之乱以后,各地节度使乘机扩大地盘和军队,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他们之间不断争战,生产遭到破坏,致使人口继续下降。③唐中后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致使政府控制的人口日渐减少。④唐朝中后期,宦官把持朝政,从而使唐朝政局越来越混乱,社会经济受到破坏,这也是唐后期人口连续下降的原因。

  中考历史典型例题解析3

  一、选择题

  1.唐朝时,统一朝鲜半岛大部分地区,与唐朝保持友好关系的政权是:

  A.朝鲜

  B.高丽

  C.新罗

  D.百济

  2.唐朝的外国留学生中,最多的是:

  A.新罗人

  B.日本人

  C.天竺人

  D.大食人

  3.唐太宗时期,历尽艰险,到天竺去研究佛经的是:

  A.玄奘

  B.张骞

  C.班超

  D.甘英

  4、下列唐朝与国外友好交往的史事,发生在唐玄宗时期的是:[ ]

  A.日本第一批遣唐使来到中国

  B.鉴真东渡

  C.玄奘西游

  D.唐朝人到印度学习熬糖技术

  5.与唐朝通商往来的国家有 ( )

  A.60多个

  B.70多个

  C.80多个

  D.90多个

  6.居唐朝进口之首的是哪一国的物产? ( )

  A.天竺

  B.日本

  C.新罗

  D.波斯

  7.《大唐西域记》的作者是 ( )

  A.玄奘

  B.鉴真

  C.法显

  D.晁衡

  8.隋唐的哪些物品输入波斯? ( )

  ①丝绸 ②瓷器 ③钱币 ④纸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列举

  举出唐朝时候我国同印度和阿拉伯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史实。

  三、问答题

  1.说一说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关系。

  2.说一说唐朝与天竺的友好关系。

  3.想想看,各国为什么会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参考答案

  一、1.C 2.B 3. A 4.B 5.B 6.C 7.A 8.C

  二、我国的造纸术传入天竺。唐朝派人到天竺学习熬糖法。玄奘西游天竺取经。大食人在广州建立伊斯兰教礼拜寺。中国的造纸、纺织、制瓷等技术,传入大食。

  三、

  1.(1)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的有13次之多。同来的还有留学生、留学僧等。日本留学生里,最有名的是阿倍仲麻吕。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也不少,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和尚。

  (2)唐朝和日本贸易繁盛。日本大量出士唐货币“开元通宝”,中国境内也发现日本银币“和同开珎”。

  (3)日本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日本的都城平城京的建筑样式,几乎同长安一样。唐诗在日本广泛流传,日本士大夫热衷学习中国书法。唐朝的饮食和风俗习惯传入日本。日本今天的一些习俗,如重阳节登高,就来自唐朝。

  2.(1)今天的印度半岛各国,唐朝时称为天竺。唐和天竺往来不绝。贞观年间,高僧玄奘西游天竺取经,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

  (2)我国的纸张和造纸术在唐朝时传入天竺,天竺从此结束了用桦树皮和贝叶写字的时代。

  (3)唐太宗派人到天竺学习熬制砂糖的技术。天竺的数学、天文、医学,编入唐朝的书籍。唐朝乐舞里有天竺乐舞。隋唐的石窟艺术、佛塔寺院建筑样式,也吸收了天竺的风格。

  3.因为唐朝前期政治稳定,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政府又采取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使唐与亚洲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出现前所未有的盛况,唐朝经济、文化对各国影响很大,所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中国人也被外国称为唐人。

  

看过中考历史典型例题解析的人还看了:

1.中考历史一轮复习题及答案

2.中考历史试卷复习

3.中考历史备考发言稿

4.中考历史试卷复习资料

5.中考历史备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