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七年级下册历史题
历史题都被人认为都是要依靠很深的记忆力才能考到高分,七年级的历史题会是怎么样的呢?下面由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中考七年级下册历史题,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中考七年级下册历史题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各题前的正确选项代号填入下列表格,2×25,共50分)
( )1、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的封建王朝是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 )2、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
A、巴拿马运河 B、京杭运河 C、隋朝大运河 D、苏伊士运河
( )3、唐朝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的景象最突出的原因是两位统治者
A、善于用人,重视纳谏 B、具有雄才大略治国安邦
C、善于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D、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的意愿
( )4、科举制的殿试开始于
A、武则天时期 B、隋文帝时期 C、隋炀帝时期 D、唐玄宗时期
( )5、我国封建社会历时最长的朝代是
A、西周 B、唐朝 C、西汉 D、元朝
( )6、下列内容是唐朝与国外友好交往的史实,出现在唐玄宗时期的是
A、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 B、日本第一批遣唐使到中国
C、高僧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D、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 )7、下列关于“开元盛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出现于唐玄宗统治前期
B、史称唐玄宗有贞观遗风
C、这时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
D、唐玄宗任用富于改革精神的房玄龄等人为相
( )8、唐朝被称为“诗仙”、“诗圣”和“画圣”的是
①李白 ②阎立本 ③杜甫 ④白居易 ⑤吴道子 ⑥柳公权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 )9、“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作者是
A、李白 B、王维 C、杜甫 D、白居易
( )10、下列关于唐朝与少数民族交往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B、唐玄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C、吐蕃赞普上书唐皇帝说,吐蕃与唐朝已经“合同为一家”
D、唐玄宗册封过回纥、南诏和粟末靺鞨的首领
( )11、下列有关唐对外交往的正确叙述是
A、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B、天竺参照汉字创制了文字,在社会上至今
今还保留着唐人的某些风尚
C、唐太宗时,鉴真应日本邀请,东渡日本
D、唐玄宗后期,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 )12、隋唐时期开凿的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是
A、龙门石窟 B、敦煌莫高窟
C、云冈石窟 D、乐山大佛
( )13、澶渊之盟签订双方是
A、南宋与金 B、北宋与辽
C、南宋与西夏 D、北宋与西夏
( )1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和议”共同点的是
A、缓解了双方的战争状态
B、宋朝都需交纳“岁币”
C、导致了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共处
( )15、北宋、辽、夏、金四个政权从建立的时间排列顺序是
A、北宋、辽、夏、金
B、辽、金、北宋、夏
C、北宋、辽、金、夏
D、辽、北宋、夏、金
( )16、下列关于纸币出现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宋朝的造纸业发达
B、纸币的制造比铁钱制造方便
C、由于商业发展很快,携带铁钱不方便
D、对外贸易中,对方不使用铁钱
( )17、下列关于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B、两宋时,从越南引进了占城稻得到推广
C、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D、宋朝时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 )18、后来发展为著名瓷都的景德镇兴起于
A、隋朝 B、北宋 C、南宋 D、唐朝
( )19、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A、士大夫的提倡 B、达官贵人的需要
C、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D、农民的需要
( )20、成吉思汗主要功绩是
A、灭亡西夏 B、定都大都
C、建立元朝 D、统一蒙古
( )21、下列叙述与回族的形成有关的是
A、回族是汉族与畏兀儿人融合的结果
B、汉族与女真、契丹等民族融合结果
C、蒙古草原的统一
D、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来中国后与汉、蒙、畏兀儿等民族融合的结果
( )22、下列对唐都长安和北宋东京相同点叙述,不对的是
A、有“市”、有“坊”,界限分明
B、城内大街小巷店铺林立,热闹非凡
C、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城市
D、都居住着大量人口
( )23、与北宋和南宋关系类似的政权是
A、西汉与东汉 B、西晋与东晋
C、唐朝与后唐 D、西魏与东魏
( )24、我国历史曾出现过几次民族融合的高潮,实现民族融合的基本因素是
A、封建统治者采取促进民族融合政策
B、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往
C、经济繁荣,社会生产的不断进步
D、少数民族大量的内迁
( )25、下列人物属于古代蒙古族的杰出统治者的是
①完颜阿骨打 ②元昊 ③铁木真 ④耶律阿保机 ⑤忽必烈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③⑤ D、②④
二、仔细推敲,准确填空(共15分)
26、从公元581年 朝建立,到 年唐朝灭亡,是我国封建社会 时期。
27、 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殿试开始于 时期。
28、 时,鉴真应日本邀请,东渡日本。
29、隋朝书法融合 的秀美和 的雄健,为唐代书法创新奠定了基础。
30、宋朝时期,太湖流域的 、 ,成为重要粮仓。
31、宋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 、 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 ,加以管理。
32、元朝时意大利旅行家 ,在元世祖来华,居住十几年。他的《 》,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三、情境再现,体会回答(本题12分)
33、阅读下列材料:
唐太宗贞观23年(649年)有人口19000000
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有人口37140000
唐玄宗开元14年(726年)有人口41410000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有人口45310000
唐玄宗天宝14年(755年)有人口52910000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有人口16900000
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有人口15760000
请回答:
(1)从649年至726年,唐朝人口呈现什么趋势?为什么?
(2)从755年至821年,唐朝人口又呈现何种趋势?为什么?
(3)从上面材料人口变化中,我们能得到怎样的认识?
34、阅读下列材料:(本题13分)
材料2 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抵。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请回答:
(1)上述能反映什么问题?
(2)从材料上看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3)南方经济发展原因是什么?
四、活学活用,解答疑难(10分)
35、简述唐太宗的主要政绩。
中考历史材料题答题的基本方法
材料题在中考历史试题中比重较大,主要考查同学们有效地提取、归纳、总结材料信息的能力。从近几年中考答题情况来看,可以发现同学们在材料题上失分比较多,这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审题不严密,阅读题目和材料都较为粗心,提取信息不完整,不善于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二是解题能力欠缺,不善于把材料信息和教材知识有效结合起来,无法快速找到所涉及的知识点。三是答案层次不分明,将几个问题一起作答,要点不清晰,条理不清楚。因此,同学们平时学习时要善于总结答题情况,掌握一定的解答技巧,提高中考复习效益。
一“看”,即先看题目要求回答什么问题,也就是“问什么”,实际上也就是审题。材料题的问题设计是非常有针对性的,而且每一道问题会指向某一段或几段材料,因此,解题时,不要先急于去阅读材料,可以先去看看问的是什么问题,明白答题要求,避免了盲目性。总结近几年中考试题,可以得出材料题的一般问法有:是什么、反映了什么什么、你认为是什么什么、有什么启示等等,其实这些问题的设置有个共同之处——肯定某个事件或人物,因而答案基本上都是固定了的,问题是相对简单的,对初中生的能力要求不是很高。
如2014 年贵州安顺:12.(3)说说材料三中法案是哪一国家在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的?这个法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反映了哪个阶级的利益?(4 分)
二“读”,即阅读材料。明白了题目问什么后,带着“问题”去
阅读材料,有针对性地去阅读,使思考的方向更加准确,这样提炼出的有效信息会更加精确。因为材料是答题的依据,所以在答题前必须读懂材料、读透材料。材料题一般包含三部分:引言、正文、出处。这三部分隐含着诸多的有效信息,提示着答题的方向,在阅读时要仔细对待。
三“提”,就是在读懂材料意思的基础上进行思考、提取有效信息。思考时尽量利用材料中的“关键词语”,如时间、空间、事件、人物、材料出处等等,使得出的观点尽量准确、深刻、全面。将这些“关键词”找到后,才便于确认是所学教材的哪一知识点,要用哪些知识来回答问题。
如:2016 年贵州黔东南:21. 全球化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归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六世纪初,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了。
(1)16 世纪初,使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在该历史事件中,是谁率领船队最早到达美洲?(2 分)
从这段材料中我们可以提取到“全球化”“十六世纪初”“世界市场”等关键词语,将这些关键词语提取后,对于查找资料就相对容易些。联系所学知识和题目中的问题,便可知道本题考查了“新航路开辟”的内容。
四“联”,即“联系”,也就是联系所学知识去组织答案,表达观点,解决问题。中考历史是开卷考试,所有的命题者都不会偏离《课程标准》和教材去命题,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因此答案不会偏离教材所呈现的内容,同学们只需组织好语言即可。
五“表”,即“表述”,是做题的最后一步。答题时要有组织、有条理、有针对性,不要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漫无目的,写出来的答案像流水帐,答案要点化、序号化,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问题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有层次、有条理,简明扼要,而不要长篇大论。
如:2015 年贵州六盘水:材料三 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反清力量,曾厉行海禁,“片板不准下海”。清朝收复台湾后,曾放松海禁,开放澳门、漳州、宁波、云台山(即今连云港)四处为对外贸易港口,准许外国商船前来交易。后来,由于外商在中国沿海进行不利于清朝的非法活动,清政府只允许他们在广州一处进行贸易。
——岳麓版七年级下册
(3)请问材料三反映的是清政府实行的什么政策?(1 分)给我国带来什么消极影响?(2 分)结合这一政策的影响和我国现阶段倡导的“一带一路”理念,从国家发展的角度,你得到什么启示?(2 分)
本题有三问,答题时就要有三个答案,在组织答案时就要注意要点化和序号化,有序的进行。即要先答“政策”,再答“消极影响”,最后答“启示” ,这样组织的答案会显得有层次感,有针对性。
中考历史非选题所含信息量较大,对同学们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要求比较高,在开卷考试这一背景下,答案在教材上几乎找不到原话。要想解答好此类题目,除了需要较强语文阅读功底和扎实的基础知识外,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也是很有必要,上述技巧可以恰当第使用,提高考试能力。
上一篇:中考怎么提高历史成绩
下一篇: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