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安徽中考历史试卷的分析
安徽中考在前端时间已圆满落下了帷幕,那么中考中历史试卷的难度是怎么样的呢?下面由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了2017安徽中考历史试卷的分析,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2017安徽中考历史试卷的分析
一、 试卷结构
(一) 题型结构,保持稳定。今年的试题延续了以往中考卷中的五大题型,
单项选择、组合列举、辨析改错、材料解析、活动与探究,试题总量与往年保持一致,五大项共17小题。
(二) 板块结构,契合考纲。今年考纲与往年相比最大的变化体现在删去了
安徽地方史,将中国古代史的比例提高到了20%。在今年的试题中很好的予以体现。中国古代史的内容涉及到选择第1、2题,组合列举第11题(1)、(2),12题(1)、(2),13题(1),辨析改错14题(1),17题(3),考查的分值14分,占20%。其余的几大板块变化不大,中国近代史17分,占24.2%,中国现代史11分,占15.7%,世界古代史2分,占3%,世界近代史13分,占18.6%,世界现代史13分,占18.6%。
(三) 兼顾全面,布点合理。本套试卷考点分布全面,兼顾政治、经济、思
想文化、科技等多方面内容。考查的考点例如政治领域的郡县制,科举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中美关系,英国君主立宪制,冷战政策等;经济领域的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近代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新中国的“一五计划”,经济特区,“一带一路”,苏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欧元,经济全球化等;思想文化领域的中华民族人文初祖黄帝,人文主义,思想家严复,新文化运动等;科技领域的都江堰,指南针,阿基米德,阿拉伯数字,蒸汽机车,飞机的发明,计算机网络等。
(四紧扣考纲,层次兼顾。试卷中考查的知识点完全符合今年的中考考纲,没有超纲内容。中考试题具备初中生毕业学业考查和高中阶段招生的双重任务,因此注重基础性,兼顾选拔性。因此,在识记、理解、运用层次的考查上,前两者占到了整张试卷大部分比例。
二、 试卷特点
(一) 注重导向性,体现核心价值观。今年的中考试卷一如既往地符合中考考纲的精神
历史学科考查中“一点四面”的命题原则,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点,体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能力四方面的考查。其中组合列举题的第11题,以历史遗迹为主题既考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渗透了史料实证这一历史核心素养,即依靠可靠的史料作为证据对史实进行推理和论证,而历史遗迹即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可靠资料。第12题以捍卫国家领土主权为主题,体现家国情怀,渗透了对学生民族责任感的培养,第13题以人类出行为主题,考查不同时期人类科技的进步,体现了时空观念这一核心素养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 注重科学性,体现开放性。
今年历史试卷中回归历史本质,考查的内容基本涵盖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其中时空观念的考查中,既有对今年时事热点的考查,如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开始14年的抗战,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一五计划完成60周年,香港回归20周年,中美关系正常化45周年等,也有对历史地图的识读,新航路开辟示意图等。史料实证的考察上,引导学生能够从材料中进行推理论证,例如第16题的材料二,概括“冷战”被确立为美国国策的原因,学生只需要从材料中进行归纳即可,一是抵抗共产主义,二是称霸世界。
第17题以地球是圆的、平的、通的这一主题为线索,贯穿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其中第(3)题从“一带一路”角度出发,开放性设问,要求学生史论结合,体现历史唯物史观的考查。本小题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较高,要求学生既要写出基本史实还要进行论述,难度较大。
(三) 注重规范性,彰显公平性
今年试卷延续了历史试卷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特点,命题素材多样化,不同素材分布与不同的题型中,充分体现了历史资料的丰富性,考查对不同呈现方式的学习材料的识读、理解和水平。
素材的选取讲究科学性、规范性、公平性。首先,选取的素材都有明确的出处,或来自于史料书籍或来自于名人的言论,体现了科学性、规范性。其次,由于安徽省不同地区使用的教材版本存在差异,因此在材料的选择上没有一处是出自于教材,体现了试卷的公平性。
试题的指导语表述明确、简洁、合理。单项选择、组合列举、辨析改错的题干在文字表述上简单明了,材料解析、活动与探究题的问题设置不兜圈子,直奔主题。
总体来说,2017年中考历史试卷难度适中,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也能够体现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差异性,承担了历史学科培养学生文化素养、思维能力和正确人生价值观的使命。以上是对2017年安徽中考历史试卷的简要分析,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
(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用李大钊、鲁迅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
(2)感受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两面旗帜就是“民主”与“科学”,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增强民主与科学意识。
二、教学重点
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三、教学难点
理解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策略
制定目标,师生准备──创设情境,具体展示──深入情境,情感体验──分析理解,共同探究──归纳评论,总结转化。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查询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学生要完成的任务素材。
2.学生准备:自学教材,小组分工完成相关问题的整理。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近代中国遭受西方列强的欺侮,无数的仁人志士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出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图片,让学生回顾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学生回答:向西方学习器物、制度。
教师出示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的图片,后来改名为《新青年》,它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教师:近代中国除了向西方学习器物、制度外,还有思想文化。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来看一下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怎样的运动,对后世有何影响?
(二)学习新课
第一篇章 倒行逆施不得人心
通过这一篇章,来学习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西方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在推翻清朝政权后,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引起人们的不满,新旧思潮发生冲突。新文化是相对于旧文化而言。
引导学生讨论:袁世凯的尊孔复古是为复辟帝制?
(1)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要复古尊孔,就要恢复封建时代的礼仪和制度;
(2)而这些礼仪和制度,和封建君主制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复古尊孔实质就是复辟帝制。因此,袁世凯尊孔就是复辟帝制,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
过渡:因此陈独秀、李大钊等人,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的认真思考,要改变社会现状,必须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从思想上打破束缚人民的禁锢。
第二篇章 民主科学大旗飘扬(旗帜鲜明)
让学生理解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德先生、赛先生指的是“民主”“科学”。
“民主”指的是民主思想与民主制度;“科学”指的是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
学生自主阅读书中小字内容,小组内讨论发言归纳出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的文章及主要思想,进而引导学生认识新文化运动包括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两部分,思想革命决定了文学革命的方向,文学革命扩大了思想革命的影响。
同时,让学生认识《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出示新文化运动的人物及其作品,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的认识: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学生小组内分工,介绍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并且举例阐述: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民主思想深入人心。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反对旧的迷信思想。
新道德指的是男女平等,个性解放;旧道德指的是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反对文言文;扩大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影响范围。
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鲁迅也发表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主张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文章,反对模仿古人,反对言之无物。尤其是鲁迅,他在《狂人日记》里,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在新文化运动中对传统文化的绝对否定,过分推崇西方文化,影响到后来。
指导学生辩证的分析历史事件,做到一分为二。
先进的中国人始终没有忘记探索救国救民的道理,俄国的十月革命,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
第三篇章 马克思主义传播真理
在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挑起马克思主义大旗的是李大钊。
他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此后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将新文化运动推到一个新时期。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新文化运动的意义,以及它存在哪些不足: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倾向,是其不足之处。
上一篇:中考历史模拟试题模拟试卷带答案
下一篇:2017年安徽中考历史试卷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