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中考频道>中考科目>中考化学>

中考化学试卷解析带答案(2)

玉莲分享

  山东威海中考化学试卷解析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1.物质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①电灯通电发光 ②煤制成焦炭 ③塑料老化 ④干冰升华 ⑤石油分馏 ⑥海水制镁 ⑦石块粉碎成石子 ⑧粮食酿酒.

  A.②③⑥⑧ B.②⑤⑥⑧ C.①③④⑧ D.①④⑥⑦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②煤制成焦炭 ③塑料老化 ⑥海水制镁 ⑧粮食酿酒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

  ①电灯通电发光 ④干冰升华 ⑤石油分馏 ⑦石块粉碎成石子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各组物质按照单质、盐、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生铁、氢氧化铜、冰水混合物 B.液氧、硫酸钡、粗盐

  C.天然气、纯碱、石油 D.钙片、氯化镁、海水

  【分析】根据有关的概念进行分析,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

  【解答】解:A、生铁属于混合物,氢氧化钠是碱,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故A错;

  B、液氧属于单质,硫酸钡是盐,粗盐属于混合物,故B对;

  C、天然气属于混合物,纯碱是盐,石油是混合物,故C错.

  D、钙片属于混合物;氯化镁属于盐,海水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B.

  【点评】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是氧元素.

  3.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 B.

  量取8mL液体 C.

  氧气验满 D.

  稀释浓硫酸

  【分析】A、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量筒及滴管的使用方法分析.

  C、根据气体验满的方法分析;

  D、根据稀释浓硫酸的方法分析;

  【解答】解:A、取用液体药品,试管和试剂瓶倾斜,瓶塞要倒放,故A错误.

  B、使用滴管时,不能伸入量筒内部,要在容器口上方竖直滴落,故B错;

  C、验满氧气时,应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故C操作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不能在量筒内进行,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需要同学们掌握正确的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方可正确实验,同学这类问题也是经常考查的问题.

  4.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下列做法不会危害人体健康的是(  )

  A.用甲醛浸泡海产品,延长保鲜时间

  B.用二氧化硫熏蒸馒头,使它更白

  C.用适量的小苏打做糕点,使它更松软

  D.用大量的甜蜜素制作果冻,使它更加可口

  【分析】A、根据甲醛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二氧化硫对人体的危害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碳酸氢钠与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判断.

  D、根据甜蜜素对人体有害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甲醛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蛋白质变性,故该做法会危害人体健康.

  B、二氧化硫是有毒气体,故该做法会危害人体健康.

  C、面粉发酵时可产生酸,碳酸氢钠与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气体膨胀使馒头疏松多孔,故该做法不会危害人体健康.

  D、甜蜜素对人体有害,故该做法会危害人体健康.

  故选C.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5.溶液是一种重要的混合物,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为溶液中的各种粒子保持静止不动

  B.饱和溶液是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C.不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一定能变成饱和溶液

  D.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一定能形成溶液

  【分析】A、根据溶液的基本特征、微观粒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饱和溶液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溶质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溶液中的各种粒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饱和溶液是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不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不一定能变成饱和溶液,如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其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溶解度增大,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不一定能形成溶液,如植物油难溶于水,分散到水里不能形成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溶液的基本特征、饱和溶液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燃烧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变化,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燃烧一定有火焰

  B.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一定会发生爆炸

  C.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

  D.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

  【分析】A、根据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爆炸的条件分析;

  C、根据燃烧的定义分析;

  D、根据灭火的措施分析.

  【解答】解:A、燃烧不一定有火焰产生,如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没有火焰产生,故选项说法错误;

  B、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应该还产生大量的热或气,才会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C、物质跟氧气也可能发生缓慢氧化,如铁的生锈,故选项说法错误;

  D、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是灭火的一种措施,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项为: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的概念、特征、现象和灭火的措施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下列有关化学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在工业制烧碱的研究中取得了巨大成就

  B.拉瓦锡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

  C.汤姆森发现了电子,证实原子是可分的

  D.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将当时已发现的63种元素排序,制得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分析】A、根据侯德榜的贡献考虑;

  B、根据空气组成的发现过程考虑;

  C、根据电子的发现过程考虑;

  D、根据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进行解答.

  【解答】解:A、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在改进纯碱的生产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故A错误;

  B、拉瓦锡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故B正确;

  C、汤姆森发现了电子,证实原子是可分的,故C正确;

  D、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将当时已发现的63种元素排序,制得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关于化学史方面的常见知识.了解化学研究的领域或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社会责任感,符合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要求,反映中考的方向.

  8.下列关于混合物提纯的方法正确的是(  )

  A.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将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

  B.除去生石灰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钙﹣将混合物溶于水后过滤

  C.除去硝酸钾固体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钠﹣蒸发结晶后过滤

  D.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氧化铜﹣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可采取加热水溶解配成饱和溶液、冷却热饱和溶液使KNO3先结晶出来、再过滤的方法;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CuO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D.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9.化学知识中有很多“相等”,下列关于“相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食盐加入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的食盐和水的总质量一定相等

  B.溶解度曲线相交,表示曲线所代表的物质的溶液质量一定相等

  C.将两种液体混合,混合后的体积与混合前两种液体体积之和一定相等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相等

  【分析】A、根据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但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后,溶液的质量不再改变,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分子间有间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将食盐加入水中,但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后,溶液的质量不再改变,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的食盐和水的总质量不一定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B、溶解度曲线相交,表示曲线所代表的物质在一定温度下溶解度相等,而不是溶液质量一定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C、将两种液体混合,混合后的体积与混合前两种液体体积之和不一定相等,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故选项说法错误.

  D、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饱和溶液的特征、溶解度曲线的含义、分子的基本性质、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 B.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C.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D.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c上

  【分析】A、根据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解答;

  B、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解答;

  C、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解答;

  D、根据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解答.

  【解答】解:

  A、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c,故错误;

  B、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不一定相同,故错误;

  C、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故正确;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集中在b和c上,故错误.

  答案: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微观粒子的构成以及数量间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二、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50分)

  11.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请在表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内容:

  物质名称 镁 熟石灰

  化学式 N2

  构成物质的微粒符号 K+、SO42﹣

  【分析】根据物质的组成、结构来分析解答,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解答】解:镁是一种金属单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因此其化学式为Mg;

  N2是氮气的化学式,由氮分子构成的;

  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a(OH)2,是由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

  由钾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硫酸钾,其化学式为K2SO4.

  故答案为:

  物质名称 镁 氮气 熟石灰 硫酸钾

  化学式 Mg N2 Ca(OH)2 K2SO4

  构成物质的微粒符号 Mg N2 Ca2+、OH﹣ K+、SO4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分子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12.氢能源是理想能源,氢能源开发一直是前沿科学研究的课题之一,科学家研发出一种以铝镓合金(镓:Ga)和水为原料制取氢气的新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1)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铝镓合金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混合物 ,用该合金与铝片相互刻划,发现铝片上有划痕,说明 合金的硬度大 .

  (2)氢气是一种能源,它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O2 2H2O ,氢气被称为“绿色能源”的主要原因是 燃烧生成物只有水,不污染环境 .

  (3)反应①中镓的作用是 催化作用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Al+3H3O Al2O3+3H2↑ ,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置换反应 .

  与电解水制取氢气相比,用铝镓合金和水为原料制取氢气的优点是(答出一点即可) 常温下反应,节约能源 .

  (4)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请写出镓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Ga+6HCl=2GaCl3+3H2↑ ,发生有效相互作用的微粒的转化过程是 镓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镓离子,氢离子得到电子变成氢原子,每两个氢原子就结合成一个氢分子 .

  【分析】(1)根据合金的组成以及合金的特点来分析;

  (2)氢气燃烧只生成水,不污染环境,所以氢能是一种清洁能源;

  (3)根据镓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来分析;

  根据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然后与镓铝合金制取氢气得出后者制取氢气的优点;

  (4)根据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可知,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而显+3价,结合反应实质来分析.

  【解答】解:(1)铝镓合金属于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合金要比它的成分金属的硬度变大熔点变低,所以两块金属片相互刻划后,在铝片上有明显的划痕,说明硬度比合金小;故填:混合物;合金的硬度大;

  (2)氢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条件为点燃,故方程式为:2H2+O2 2H2O;故填:2H2+O2 2H2O;燃烧生成物只有水,不污染环境;

  (3)反应①中镓能使该反应在常温下进行,而其质量与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反应①中镓充当了催化剂,起到了催化作用;故填:催化作用;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铝与水反应生成氧化铝和氢气,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填:2Al+3H3O Al2O3+3H2↑;置换反应;

  电解水制取氢气需要消耗电能且反应的速度慢;镓铝合金制取氢气常温下进行不需要消耗能源,反应速度较快;故填:常温下反应,节约能源;

  (4)镓显+3价,镓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镓和氢气,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镓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镓离子,氢离子得到电子变成氢原子,每两个氢原子就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故答案为:2Ga+6HCl=2GaCl3+3H2↑;镓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镓离子,氢离子得到电子变成氢原子,每两个氢原子就结合成一个氢分子.

  【点评】本题考查了工艺中的信息给予题,难度不大,注意从题目中获取相关的信息并结合相关的知识分析判断得出结论即可,难度不大,可以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13.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碳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之一,也是组成煤、石油、天然气等的主要元素之一,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CO2来实现的,图是碳循环主要途径的模式图.

  (1)结合图,下列关于碳循环的认识正确的是(填序号) AD .

  A.有机物和无机物可以相互转化

  B.碳循环过程只涉及到化学变化

  C.碳循环过程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

  D.燃烧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图中碳循环中的下列变化

  ①动物体内的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发生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6H12O6 +6O2 6CO2+6H2O .

  ②消耗二氧化碳的一种方式 CO2+H2O=H2CO3 .

  (3)从化学的视角看物质

  目前,人们对二氧化碳的评论褒贬不一,若以“二氧化碳的利与弊”做为论题,你的观点是 “利”大于“弊” ,请列举有力的证据论证你的观点.

  要求:①论据简洁、论证充分. ②同一论据举出一个事例即可.③字数在100字以内.

  【分析】(1)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解答;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2)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

  (3)任何事物对人类都是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我们应该遵循客观事物事物发展的规律,尽量使客观事物向着有利于人类的一面发展.

  【解答】解:

  (1)A、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放出氧气,有机物和无机物可以相互转化,故正确;

  B、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放出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不是碳循环过程只涉及到化学变化,故错误;

  C、碳循环过程中,有单质氧气生成,氧元素的化合价改变,故错误;

  D、燃烧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故正确;

  (2)①生物体内的葡萄糖(C6Hl2O6)被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 +6O2 6CO2+6H2O.

  ②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3)观点一:二氧化碳的“利”大于“弊”;观点二:二氧化碳既有“利”也有“弊”;观点三:二氧化碳的“弊”大于“利”

  论据①:利:

  A、二氧化碳可以促进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可以做气体肥料;

  B、二氧化碳可以做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尿素、纯碱、制碳酸饮料等;

  C、二氧化碳可以制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或人造云雾等;

  D、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因此可以灭火;

  论据②:弊:

  A、二氧化碳无毒,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所以可以使人窒息死亡;

  B、二氧化碳增多,引起温室效应.

  答案:

  (1)AD;

  (2)①C6H12O6 +6O2 6CO2+6H2O.②CO2+H2O=H2CO3;

  (3)论据①:利:

  A、二氧化碳可以促进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可以做气体肥料;

  B、二氧化碳可以做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尿素、纯碱、制碳酸饮料等;

  C、二氧化碳可以制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或人造云雾等;

  D、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因此可以灭火;

  论据②:弊:

  A、二氧化碳无毒,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所以可以使人窒息死亡;

  B、二氧化碳增多,引起温室效应.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14.化学与药品研发

  2015年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并成功研制出抗疟新药,成为我国本土第一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我国的许多医学著作中都有使用青蒿治疗疟疾的记载,屠呦呦团队通过研究,发现了青蒿素.确定了它的组成、结构,并成功合成.

  (1)提取过程

  研究人员先是采用水煎法(将青蒿放入水中,加热煮沸、浓缩),发现得到的提取物对疟原虫无抑制效果,而采用95%的乙醇(乙醇沸点78℃)为溶剂进行提取,得到的提取物有效率为30%﹣40%,后来又采用乙醚(沸点35℃)为溶剂,得到的提取物有效率达到95%以上,课题组将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命名为青蒿素.

  根据青蒿素的提取过程推测青蒿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各写一条) 不溶于水(或能溶于乙醇或易溶于乙醚等) 和 受热不稳定(或受热易变质或能杀菌或能抑制疟原虫) 等.

  (2)结构分析

  确定中草药成分的化学结构是药物研制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在成功分离出青蒿素晶体后,课题组立即着手分析其化学结构.

  ①定性分析

  取适量青蒿素,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测得生成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由此推断青蒿素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用符号表示) C、H .

  ②定量分析

  实验测得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2,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63.8%,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7.8%,根据以上信息,写出确定一个青蒿素分子中氧原子个数的计算式(只列式,不计算结果)   .

  ③主要抗疟结构分析

  青蒿素对疟原虫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因为它有较强的氧化性,青蒿素分子中具有怎样的结构才使它有较强的氧化性呢?

  我们熟悉的过氧化氢溶液有较强的氧化性,医疗上常用它杀菌消毒,过氧化氢分子中原子间相互结合的方式有“H﹣O﹣、﹣O﹣O”两种,青蒿素分子中原子间相互结合的方式有“ 、H﹣O﹣、﹣O﹣O﹣”等几种,你认为青蒿素分子中起杀菌作用的原子间相互结合的方式是 ﹣O﹣O﹣ .以上是运用已有知识进行的推理,推理是否正确,需要通过 实验 进行验证.

  (3)化学合成

  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只有0.1%﹣1%,课题组于1984年成功合成了青蒿素,请你谈一谈化学合成青蒿素有哪些优点(答一点即可) 产量高 .

  【分析】(1)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

  (2)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回答本题;②根据题中信息进行分析即可;③根据题中信息分析化学合成青蒿素的优点.

  【解答】解:(1)不溶于水(或能溶于乙醇或易溶于乙醚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均属于物理性质.受热不稳定(或受热易变质或能杀菌或能抑制疟原虫),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故答案为:(1)不溶于水(或能溶于乙醇或易溶于乙醚等);受热不稳定(或受热易变质或能杀菌或能抑制疟原虫);

  (2)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青蒿素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物有两种,其中氧气只含有氧元素,产物只有水和二氧化碳,共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氧元素可能来自氧气,也可能来自青蒿素,不能确定;但氧气中无碳、氢元素,即青蒿素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故填:C、H;

  ②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2,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63.8%,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7.8%,一个青蒿素分子中氧原子个数的计算式是 ;故填: .

  ③氧化氢溶液有较强的氧化性,医疗上常用它杀菌消毒,过氧化氢分子中原子间相互结合的方式有“H﹣O﹣、﹣O﹣O”两种,青蒿素分子中原子间相互结合的方式有“ 、H﹣O﹣、﹣O﹣O﹣”等几种,青蒿素分子中起杀菌作用的原子间相互结合的方式﹣O﹣O﹣,推理是否正确,需要通过实验进行验证,故填:﹣O﹣O﹣;实验.

  (3)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只有0.1%﹣1%,化学合成青蒿素的优点有产量高、不受季节影响等,故填:产量高.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15.用科学方法认识物质

  获取知识、形成认识需要借助一定的科学方法.“观察”“抽象”“演绎”“归纳”“比较”“推理”等是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描述分别运用了以上哪种科学方法?

  (1)打开盛放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有白雾出现”,运用的是 观察 法.“白雾是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里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的盐酸小液滴”,运用的是 推理 法.

  (2)“Na2CO3、K2CO3、CaCO3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碳酸盐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运用的是 归纳 法;“BaCO3属于碳酸盐,因此BaCO3也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运用的是 演绎 法.

  【分析】注意对“观察”“抽象”“演绎”“归纳”“比较”“推理”等是常用的科学方法的理解和记忆.

  【解答】解:(1)打开盛放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有白雾出现”,运用的是观察法.“白雾是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里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的盐酸小液滴”,运用的是推理法.

  (2)“Na2CO3、K2CO3、CaCO3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碳酸盐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运用的是推理法;“BaCO3属于碳酸盐,因此BaCO3也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运用的是演绎法.

  故答案为:

  (1)观察.推理.

  (2)归纳.演绎.

  【点评】对“观察”“抽象”“演绎”“归纳”“比较”“推理”等是常用的科学方法的理解和记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6.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发现和提出问题

  镁在空气中能够剧烈燃烧,铁丝在氧气中能够剧烈燃烧,而真金不怕火炼,这说明决定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以及反应速率的内因是 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这一事例中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 氧气的浓度 ;夏天,将食品放在冰箱里不容易变质,这一事例说明温度也能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温度如何影响反应速率呢?

  (2)猜想与假设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3)收集证据

  实验药品:颗粒大小相同的锌粒;两份相同溶质质量分数.不同温度的稀硫酸(20℃、40℃)

  供选仪器:药匙、气体发生装置2套(气密性良好)、量筒2支、分液漏斗、秒表、胶头滴管、水槽、大试管2支.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补充完成下表的实验报告.

  观察或测量的量 选用的仪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产生相同体积(一试管)的气体所需时间 气体发生装置、秒表、胶头滴管、水槽、大试管、

  镊子、量筒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Zn+H2SO4═ZnSO4+H2↑

  该实验可以观察或测量的量有多种,除了上述观测点外,可以观察或测量的量还有(写一条) 相同时间内收集气体的体积(或反应结束所需的时间或消耗等量的锌粒所需的时间或消耗等量的稀硫酸所需的时间) 等.

  (4)结论与解释

  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的原因是 温度升高,粒子的运动的速率加快,有效碰撞机会增加 .

  (5)拓展分析

  根据其他测定方位,实验小组的同学绘制了锌粒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分析:时间0﹣t内,反应速率逐渐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锌与稀硫酸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时间t以后,反应速率逐渐减慢的主要原因是 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越来越小,反应速率减慢 .

  【分析】(1)根据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结合促进物质燃烧的因素,进行分析解答.

  (3)由实验目的: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提供的药品:颗粒大小相同的锌粒,两份相同溶质质量分数,不同温度的稀硫酸(20℃、40℃);供选仪器:利用控制变量法,可以比较收集等体积气体所需的时间,确定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温度升高,微观粒子运动的速率加快,进行分析解答.

  (5)由锌粒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根据金属与酸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解答】解:(1)镁在空气中能够剧烈燃烧,铁丝在氧气中能够剧烈燃烧,而真金不怕火炼,金属不同,燃烧的现象不同,这说明决定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以及反应速率的内因是:反应物本身的性质;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或者是反应物的组成、结构等.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空气中氧气难度比氧气中的低,故这一事例中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氧气的浓度.

  (3)可利用控制变量法,其它条件相同,温度不同,测定产生相同体积(一试管)的气体所需时间,来确定温度多反应速率的影响.可选用气体发生装置、秒表、胶头滴管、水槽、大试管、镊子(取用锌粒)、量筒(量取生成氢气的体积),可分别取相同数量、大小的锌粒于气体发生装置中,分别取相同体积、不同温度的稀硫酸加入到两套气体发生装置中,记录收集等体积气体所需的时间,温度高的,收集等体积气体所需的时间短,说明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该实验可以观察或测量的量有多种,除了上述观测点外,可以观察或测量的量还有相同时间内收集气体的体积或反应结束所需的时间或消耗等量的锌粒所需的时间或消耗等量的稀硫酸所需的时间等.

  (4)从微观的角度,“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是因为温度升高,粒子的运动的速率加快,有效碰撞机会增加.

  (5)由锌粒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0﹣t内,锌与稀硫酸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时间t以后,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质量减少,反应物的浓度越来越小,反应速率减慢.

  故答案为:(1)反应物本身的性质(或反应物的组成、结构等);氧气的浓度;

  (3)

  观察或测量的量 选用的仪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产生相同体积(一试管)的气体所需时间 气体发生装置、秒表、胶头滴管、水槽、大试管、

  镊子、量筒 分别取相同数量、大小的锌粒于气体发生装置中,分别取相同体积、不同温度的稀硫酸加入到两套气体发生装置中,记录收集等体积气体所需的时间 温度高的,收集等体积气体所需的时间短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Zn+H2SO4═ZnSO4+H2↑

  相同时间内收集气体的体积(或反应结束所需的时间或消耗等量的锌粒所需的时间或消耗等量的稀硫酸所需的时间);

  (4)温度升高,粒子的运动的速率加快,有效碰撞机会增加;

  (5)锌与稀硫酸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越来越小,反应速率减慢.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熟练金属的化学性质、控制变量法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同学想了解其变质情况,称取5g样品于烧杯中,加入30g水使之完全溶解,再向烧杯中缓缓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完全反应后,生成沉淀1.97g,求:

  (1)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

  【分析】根据碳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的化学方程,由生成的沉淀碳酸钡的质量求出碳酸钠的质量、生成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即可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和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

  【解答】解:(1)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

  Na2CO3+Ba(OH)2═BaCO3↓+2NaOH

  106 197 80

  x 1.97g y

  解得:x=1.06g y=0.8g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 =21.2%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是:5g﹣1.06g+0.8g=4.74g

  答:(1)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21.2%.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是4.74g.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常见物质的性质的了解,以及各物质之间的反应的掌握情况.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的计算.

  天津中考化学试卷解析带参考答案

  化学和物理合场考试,合计用时120分钟。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为第1页至第3页,第II卷为第4页至第8页。试卷满分100分

  答卷前,请你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点校、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题时,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你考试顺利!

  第 I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案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的信息点。

  2.本卷共15题,共30分

  3.可能用到的相对分子质量:H 1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Mn 55 Fe 56 Cu 6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蜡烛熔化 B. 铁水铸锅 C. 纸张燃烧 D. 海水晒盐

  2. 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 氧气 B. 氮气 C. 水蒸气 D. 二氧化碳

  3.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 河水 B. 氯酸钾 C. 三氧化硫 D. 五氧化二磷

  4.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A. 煤 B. 汽油 C. 氢气 D. 天然气

  5. 糖类是人类食物的主要成分。下列食物中富含糖类的是

  A. 蔬菜 B. 鸡蛋 C.玉米 D. 豆油

  6.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D

  7. 下列化肥中,从外观即可与其他化肥相区别的是

  A. 磷矿粉 B. 硝酸铵 C. 硫酸钾 D. 氯化钾

  8. 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其原因是

  A. 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B. 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C. 金刚石、石墨和C60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D. 金刚石、石墨和C60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红磷在氧气中能燃烧,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B.硫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镁条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10.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B. 甲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是因为所有化学反应都放出热量

  C. 在生煤火炉时,可点燃木柴来引燃煤,是为了使温度达到煤的着火点

  D. 合金被广泛的使用,是因为合金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具有更多优良性能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1—2 个符合题意。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多选不给分;有2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只选一个且符合题意的得1分;若选2个有一个不符合题意则不给分)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人体缺少必须微量元素会得病,因此应尽可能多吃含有这些元素的营养补剂

  B. 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说明此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变大了

  C. 一氧化碳有毒,燃着的煤炉会产生一氧化碳,在煤炉上放一壶水能防止人中毒

  D. 做饭时,若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则需要调大灶具的进风口

  12. 下表中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需要鉴别的物质 鉴别方法

  A 稀盐酸、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滴加石蕊溶液

  B 硫酸钾、硫酸钡、碳酸钙 加入足量的水

  C 氮气、氧气、二氧化碳 用燃着的木条区分

  D 铁粉、木炭粉、氧化铜粉末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13. 下列除杂方法(括号内为杂质)中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通入氧气,点燃

  B. 硝酸铜溶液(硝酸银):加入足量的铜粉,过滤

  C. 碳酸钙固体(氯化钙):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14.氨基钠(NaNH2)是生产维生素A的原料。工业金属钠于97~100℃熔融,向反应容器中缓慢通入无水液氨(NH3),再加热至一定温度生成氨基钠和氢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NaNH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B. NaNH2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5.9%

  C. 钠的熔点比铁的熔点低

  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a + 4NH3 △ 4NaNH2 + H2↑

  15. 下列示意图与对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足量的水

  B. 向等质量的不同金属中分别滴加足量的相同稀盐酸

  C. 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 两份等体积的5%过氧化氢溶液,向其中一份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第II卷

  注意事项:

  1.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 本卷共11题,共70分

  3. 可能用到的相对分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Ca 40 Fe 56 Ba 137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题,共20分)

  16.(6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现有①氧气 ②活性炭 ③生石灰 ④盐酸 ⑤硝酸钾

  ⑥石油,选择适当物质填空(填序号)。

  (1)能吸附有异味物质的是 ; (2)可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

  (3)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 ; (4)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5)可作某些食品干燥剂的是 ; (6)属于化石燃料是 。

  17.(6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右图所示,图中

  ①表示的是 ,②表示的是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 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

  B. 氯化氢是由氢气和氯气混合而成的

  C. 氯化氢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的

  (3)右下图是氧、硫、氯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 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是 。

  ② 氧和硫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的原

  因是它们原子的 相同。

  ③ 氧和氯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 O S Cl

  的 相同。

  18. (8分)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1)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实验室常用过滤方法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过滤需要用到的仪器有带铁圈的铁架台、烧杯、漏斗和 (填仪器名称)。

  (2)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氯气可用作自来水的消毒剂,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MnO2 + 4HCl(浓)△ X + Cl2 ↑ + 2H2O , X的化学式为 。

  (4)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两电极相连的玻璃管上方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和氢气,一段时间后,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 。

  (5)甲和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①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 (填“相等”或“不相等”)。

  ②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两种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关系为:甲 乙(填“>”、“=”或“<”)。

  ③将t2℃时150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

  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3 题,共 20 分)

  19. (6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

  (2)镁和稀硫酸反应 ;

  (3)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混合 。

  20. (6分)在下列转化关系中,各物质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甲、乙、丙属于单质,

  A为黑色固体,C属于盐。

  ①甲 + 乙 B ②甲 + 丙 A

  ③A + D C + B ④C + E Cu(OH)2 ↓ +NaCl

  回答下列问题:

  (1)用化学式表示:乙 ;B 。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

  21. (8分)金属具有广泛的应用。

  (1) 下列金属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 (填字母)

  A. 金属硬币 B. 铝制导线 C. 铜制火锅

  (2) 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它由硫酸铜、生石灰加水配制而成,不能用铁质容器配制波尔多液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 防止金属锈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洁净的铁钉在下列情况下容易生锈的是 (填字母)。

  A.在干燥的空气中 B.在潮湿的空气中 C.浸没在植物油中

  (4)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氧化铝难溶于水,却能溶于酸。写出氧化铝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的化学方程式 。

  (4)向铁粉和氧化铜粉末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微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滤液。向滤液中加一洁净铁片,未看到铁片有任何变化。则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五、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22. (7分)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a和b的名称:a ,b 。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择的装置为 (填字母),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为

  (填字母)。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会变成固体,固体二氧化碳叫做 。

  23.(5分)溶液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生理盐水是医疗上常用的一种溶液,其溶质是 (填化学式)

  (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上升。这种物质

  是 (填字母)。

  A. 氯化钠 B. 硝酸铵 C. 氢氧化钠

  (3)某同学在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时,

  涉及以下实验步骤:①溶解 ②称量和量取 ③计算 ④装入试剂瓶贴好标签。

  配制上述溶液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是 (填序号)

  (4)某注射用药液的配制方法如下:

  ①把1.0g药品溶于水配制成4.0mL溶液a;

  ②取0.1mL溶液a,加水稀释至1.0mL,得溶液b;

  ③取0.1mL溶液b,加水稀释至1.0mL,得溶液c;

  ④取0.4mL溶液c,加水稀释至1.0mL,得溶液d。

  由于在整个配制过程中药液很稀,其密度都可近似看做1g/cm3。则最终得到的药液(溶液d)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24. (8分)石灰石和铁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炼铁的原理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牙膏中常用轻质碳酸钙粉末做摩擦剂。生产轻质碳酸钙的主要过程:①煅烧石灰石制得氧化钙;②氧化钙加水制成石灰乳[主要成分是Ca(OH)2];③石灰乳与二氧化碳反应得到碳酸钙。写出③的化学方程式 。

  (3)取62.5g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杂质不含钙元素且不参加反应)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测得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则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

  g。

  (4)合成氨工业生产中所用到的催化剂是铁触媒,其主要的成分是FeO和Fe2O3,当FeO和Fe2O3中铁元素的质量比为1:2时,该催化剂的催化作用效果最好,此时FeO和Fe2O3的质量比为 (写最简比)。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

  25.(4分)尿素〔CO(NH2)2〕是氮肥中最主要的一种,其含氮量高,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有害物质,长期施用没有不良影响。

  计算:

  (1)CO(NH2)2中共含有 (写数字)种元素;

  (2)CO(NH2)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3)若CO(NH2)2中含有3g氮元素,则该CO(NH2)2的质量为 g(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6. (7分)取硫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15g,加入180g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100g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271.7滤液(不考虑实验过程中质量的损失)。

  计算:

  (1)该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反应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016年天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

  化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C B A C C D A D B B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1~2个符合题意)[来

  题号 11 12 13 14 15

  选项 D AD BC BD C

  三、填空题(20分)

  16.(6分)

  (1)② (2) ① (3)④ (4)⑤ (5)③ (6)⑥

  17.(6分)

  (1)①原子 ②分子 (2)A

  (3)①7 ②最外层电子数 ③质子数

  18.(8分)

  (1)玻璃棒 (2)煮沸 (3)MnCl2 (4)1:2

  (5)① 相等 ②< ③ 23.1%

  四、简答题(20分)

  19.(6分)

  (1)C + O2 点燃 CO2

  (2)Mg + H2SO4 = MgSO4 + H2↑

  (3)Na2CO3 + Ca(OH)2 = CaCO3↓+ 2NaOH

  20.(6分)

  (1) H2 H2O

  (2)2Cu + O2 △ 2CuO

  (3)CuCl2 + 2NaOH = Cu(OH)2↓+ 2NaCl

  21. (8分)

  (1)C

  (2)Fe + CuSO4 = FeSO4 + Cu

  (3)B

  (4)Al2O3 + 3H2SO4= Al2(SO4)3 + 3H2O

  (5)FeSO4 Cu

  五、实验题(20分)

  22.(7分)

  (1)酒精灯 集气瓶

  (2)AC或AD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3)BD 干冰

  23. (5分)

  (1)NaCl (2)C

  (3)③②①④ (4)0.1%

  24.(8分)

  (1)3CO+ Fe2O3高温2Fe + 3CO2

  (2)CO2+Ca(OH)2═CaCO3↓+H2O

  (3)12.5 (4)9:20

  六、计算题(10分)

  25.(4分)

  (1)4

  (2)60

  (3)6.4

  26.(6分)

  解:生成硫酸钡的质量:15g + 180g + 100g - 271.7g = 23.3g

  设硫酸钠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钠质量为y。

  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142 233 117

  x 23.3g y

  x=14.2g y=11.7g

  该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

  反应后所得滤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为:11.7g+(15g-14.2g)=12.5g

  反应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看过中考化学试卷解析带参考答案的人还看了:

1.2017中考化学练习题及答案

2.2017年中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3.2017年中考化学强化试题及答案

4.2017初中化学竞赛试题及答案

5.2017初三化学竞赛试题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