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2017高考语文考题

德豪分享

  高考语文考题着力提升命题质量,增强基础性、综合性,强化素养立意、能力主导,科学设计考试内容,努力成为落实立德树人的课堂,体现我国社会发展时代精神的窗口,引领高考内容改革的旗帜和考查语文素养的标尺。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关于2017高考语文考题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2017高考语文考题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3分)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本质特征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各民族在长期的交流融合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是团结、维系和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伟大精神力量。这种凝聚力是我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生存斗争,繁衍生息,在创造灿烂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过程中积累凝聚而成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自强不息、刚健奋发的民族气派,“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抱负,“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的高贵品德,兼容宽厚、世界大同的恢宏气度……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是哺育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经久不衰、发扬光大的根底所在。

  中华民族凝聚力有以下一些主要特征:

  民族凝聚力作为一种“合力”是多向的、合一的,大体说来可分为纵向力和横向力两种。纵向力是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凝聚力,有大一统的社会结构,中华民族传统思维方式精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中华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中华民族的自立、自强六个方面。横向力是纵向力这一纵向系统的积淀,表现为某种剖面的横向结构;这种剖面横向结构由中华民族领导核心内部的内聚力、核心对核外群体个体的吸引力、核外群体个体对核心的向心力、核外群体个体之间的亲和力、中华民族的总体协合力五项力构成。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历史的产物,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或历史存在,它具有历史性。与此同时,任何一个时代的民族凝聚力又都离不开该时代的特定现实,离不开该时代的时代背景。它在历史中形成,却要在特定的时代中得以丰富和发展,并且体现该时代的时代精神,因此,它又具有时代性。历史性与时代性在中华民族凝聚力中得到了紧密的统一。

  中华民族凝聚力作为连通过去、现实和未来的力量,是一种传统。既然是一种传统,它就具有稳定性和变化性。这种稳定性和变化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结构不改变的同时,内容中会有新的成分增加,如当代就增加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内容;其二,中华民族凝聚力不可能消逝,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强度会发生变化,可能增强,也可能减弱,这与传统文化是否被重视有关。极力宣扬民族虚无主义,削弱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久而久之会导致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减弱,相反,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就会致使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巨大群体,就是这个巨大群体形成了凝聚力。中华民族这个范畴下面又有许多或大或小的群体,它们都有自己的群体性凝聚力,当然还有个体性凝聚力。中华民族凝聚力包含或大或小的群体性,也包含个体性,不能狭隘地取其一,而群体性和个体性凝聚力之间是相互联系、对立统一的,这种关系就如同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的关系。这中间的中华民族的群体凝聚力,必须通过个体来体现;它既是一种外在性实体,又是一种内在性灵魂;既是一种普遍性存在,又是一种共体性存在。

  (节选自《当代中国凝聚力大典》,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是团结、维系和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力量,是各民族在长期的交流触过   程中逐渐形成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

  B.它作为一种“合力”,存在多向、合一的特征;作为一种力量,它连通过去、现实和  未来,具有稳定性和变化性。

  C.它不可能消逝,但强度既可能增强,也可能减弱,通过重视、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   传统就可以使之增强。

  D.它必须通过个体来体现,既是一种外在性实体、一种普遍性的存在,又是一种内在性 灵魂、一种具体性存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国各族人民经过漫长的生存斗争,在创造丰富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过程中积累沉 淀而形成了中华民族凝聚力。

  B.中华民族凝聚力内容丰富,包含民族传统文化精神,民族自信心、自尊心,爱国主义等 在内的横向力,是其构成内容之一。

  C.中华民族凝聚力在当代增加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内容,而其结构没有改   变,体现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稳定性和变化性。

  D.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巨大群体形成了凝聚力,在这之下,又有许多或大或小的群体, 它们再形成较小一些的群体性凝聚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等是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B.中华民族凝聚力中的横向力是纵向力这一纵向系统的积淀,表现为某种剖面的横向结 构,因此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纵向力更为重要。

  C.任何一个时代的民族凝聚力都离不开那个时代的特定现实、时代背景,中华民族凝聚 力也是这样,必然具有它的历史性和时代性。

  D.中华民族凝聚力中群体性和个体性相互联系、对立统一,关系就如同一般和个别、普 遍和特殊,此两者具有辩证的联系特性。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光明):

  中国拥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400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但令人尴尬的是,这400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

  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0.3-0.4毫米。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

  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元素配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一场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上。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面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关键。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胜”的新阵地。

  (摘自光明网)

  材料二(央视新闻客户端):

  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

  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

  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他难以忘怀:“在一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大概45岁左右,她从工位里面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了,这样一本东西要从开始记到现在,没有五年十年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作的那种专注仔细。现在中国企业的员工流动比较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这种差距,你就很难培养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耐心的、踏踏实实的精神,心无旁鹜、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

  (摘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材料三(新浪):

  不久前,国务院在太原主持会议时指出,“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这都需要调整结构。”

  事实上,圆珠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有专家分析认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结构性问题中最为典型的表现。一方面是技术含量低和附加值低的低端产品生产过剩,另一方面是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这也正是当下中央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而要进行这样的改革,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从理念入手,从人入手。

  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良好素质的技术工人,不应仅仅是掌握制造技术,而且还应该是有责任心的匠人,是能够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的匠人。但是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我们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对技术工人重视不够,导致这部分人才严重缺失。

  显然,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从制造业重塑人力基因入手。企业首先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起一种超越世俗商业利益的成就动机。同时,整个社会要注重人才培养,特别是技术工人的技能培养,畅通其职业发展通道、提高其收入水平、改善其工作环境。

  (摘自新浪网)

  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报道了中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曾经面临的尴尬局面,同时指出这局面已改  变,这些企业已能够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

  B.材料二用日本制笔企业:一个女工做记录的事例和中国员工的现状作对比,旨在表  明中国企业的员工在工匠精神方面尚有欠缺。

  C.材料三引用的话,说明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以及特殊类高质量钢材仍需进口的 问题,突出了中国制造业调整结构的必要性。

  D.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正在快速发展,但我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还需 解决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践行工匠精神。

  5.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4分)

  A.材料说我国制笔企业三千余家,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又用“小小”修饰笔尖,两相 对比,突出了我国制笔业高度依赖进口球座体的尴尬。

  B.在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看来,我国现阶段制笔行业与国外的差距,不在技术上, 而是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

  C.笔头分为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圆珠笔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对笔尖的加工精度和 材料性能要求极高,而此前中国制造达不到这些要求。

  D.我国圆珠笔制造业的新突破启示我们,只要科研人员能够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努 力贯彻“工匠精神”,就一定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E.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如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做到极致;专注仔细,耐心踏实,心 无旁鹜;责任心强,而且能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

  6.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并谈一谈发展对策。(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题(14分)

  风景树

  朱道能

  当二货提着两瓶好酒,去看几年没有来往的幺爷时,一村人都把脖子抻得像大白鹅似的。

  “砰——砰”,幺爷院里突然传来两声玻璃的爆响。

  不一会儿,二货跑出门,脸紫得像茄子:“你个老东西,就跟树过一辈子吧!”

  一村人都明白,爷俩一定是为卖银杏树的事杠上了。

  据幺爷讲,这棵银杏树是他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栽下的。只听这银杏湾的名字,就知道它早已是一村人的风景了。

  夏日,郁郁葱葱的树冠,犹如一把绿色大伞,撑起一片阴凉。一村老少,便惬意地坐在树下,大人随意闲聊,小儿绕树嬉戏。

  待到深秋,树下便是一地金黄。村人就捡拾回去,好生收藏。有长癣生疮的,熬水一洗;有破皮流血的,揉碎一按;有血高晕眩的,泡茶一饮……于是,常有人谢幺爷。他听了,一摆手:都是托先人的福哩!

  眼下有人出高价,要买幺爷这棵银杏树。谁呢?就是村长大军。

  大军原本在城里开公司,当老板。后来作为有经济头脑的能人,被招贤回乡,当上了村长。

  大军一上任,立即带来一个致富项目:卖风景树。

  所谓风景树,就是漫山遍野的松树、柏树、杉树什么的。只要连根刨起,缠上草绳,运到城里一栽,就变成城里人的风景了。

  一时间,寂静的山林里,野鸡惊飞,山兔乱窜。

  再聚到银杏树下,村人的话题便出奇地一致:谁谁又卖了多少棵树,谁谁又挣了多少钱……正说得热闹,一直闷坐一旁的幺爷,冷不丁冒出一句:“一群败家子!”

  村人面面相觑,然后讪着脸,散去了。

  银杏树下,便陡然冷清了许多。

  大军却常来,尽管问候十句,幺爷也难“嗯”上一声。

  一天,大军神秘地压低声音:“幺爷啊,有人想买银杏树,给你出这个价——”他张开巴掌,五个手指伸得直直地。

  幺爷吧哒着烟,望着地。

  “五千,五千啊!我的幺爷!”大军把手掌伸到幺爷脸前。

  幺爷吧哒着烟,又去看天。

  “这样吧,再加一千……”

  幺爷站起身。

  “七千,七千怎么样?不能再高了!”

  幺爷终于开口了:“先回家问你爹,看你有没有祖宗。再去问你娘,看你是吃奶长大的,还是吃屎长大的!”

  大军狠狠地朝银杏树踹去,旋即又龇牙咧嘴地抱脚乱跳。

  这事让二货老婆知道了,脚跟脚地赶到大军家里。讲好一万元的价钱后,她一个电话,把在外打工的二货连夜叫了回来……

  这一天,幺爷正坐在树下打瞌睡。大军来了,板着脸说:“我代表村委会正式通知你,咱们村最近招商引资了家化工厂,需要拓宽进村公路——这棵银杏树在规划线上,要限期移走,否则将采取强制措施……”

  幺爷“霍”地站起身:“你敢——”

  大军冷笑道:“我是不敢,但是上级领导敢。招商引资是头等大事,天王老子也要为它让道!“

  没几天,施工队果真开进山来。

  看着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一村人热血沸腾。就连蹲在茅坑上,也不忘拿根树棍,在地上划拉着征田补偿款的数目。

  至于幺爷有多少天没出院门了,恐怕只有村医才清楚。

  等再出门时,一向硬朗的幺爷,竟然拄起了拐杖。他锁上大门,颤巍巍地出了村子。

  几天后,幺爷回来了。

  再过几天,幺爷又走了。

  当公路一步步向银杏树逼近时,幺爷回来了,身后还多了几个陌生人。

  他们径直来到银杏树下,又是测量,又是拍照,一脸的兴奋。

  村人先是疑惑地张望,恍然后便一下子围过来:哈,幺爷要卖银杏树了!

  正在打牌的二货老婆,把麻将一推,反穿着鞋跑过来,嘴里直嚷:“卖多少钱?卖多少钱啊?”

  来人笑了:“多少钱?无价之宝!我们是文物局的,专门来登记保护这棵活化石的……”

  气喘吁吁赶来的大军,张着嘴巴,半天没换过一口气来。

  幺爷走的时候,正是深秋。

  村医像往常一样,背着药箱,过来给幺爷挂药水。因为化工厂刺鼻的怪味,幺爷一直咳嗽不止,远远就能听见。今天却异常安静,安静得让人心慌。

  村医喊着幺爷,急急地推开院门……

  当二货老婆打着哈欠过来时,村医拿出一张纸,是幺爷提前交给他的遗嘱:死后遗体火化,骨灰撒在银杏树下…

  安葬骨灰的那天,来了许多人,有领导,有记者。因为幺爷是全县第一个自愿火化并树葬的农民。

  银杏树下,面对镜头,大军侃侃而谈,谈在自己的带领下,银杏湾取得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涌现出了田有根(幺爷的大名)这样的村民典型……最后,领导把装有奖金的红包,递给死者家属。就在二货还在发愣的当儿,二货老婆从后面伸手抢过来,捏了捏,嘴角不由往上一翘。当发现镜头正在对准自己时,便用手捂着脸,大声悲号:“我的亲爹啊,您咋舍得抛下我们走了啊……”

  树葬的小坑挖好了,装骨灰的布包缓缓打开。大军抢在镜头前捧起一把骨灰,边撒边念叨:“幺爷啊,咱银杏湾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您老就安心地去吧……”

  “噼噼啪啪……”为幺爷送行的爆竹,在银杏树下,骤然响起。一树的银杏叶,簌簌而下,如同漫天的纸钱,飘撒在幺爷的骨灰上…”

  (选自2008年《小小说选刊》第24期,有删改)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二货“去看几年没有来往的幺爷”,以及“一村人都把脖子抻得像大白鹅似 的”开头,二货的反常和村民的好奇引发读者强烈的阅读期待,为故事情节的发展 埋下伏笔。

  B.村医是小说中的次要角色,但作用不可小视,他在幺爷生病期间对幺爷的悉心照料, 与二货夫妇对待幺爷的无情无义形成了鲜明对比。

  C.病重的幺爷独自一人生活,死在家里也没人知道,生前寂寞,临终凄凉,葬礼上却 热闹非凡,这种对比有力地讽刺了与会领导和记者的作秀行为。

  D.小说按时间顺序展开情节,从二货游说幺爷卖树,到大军利诱、威胁幺爷卖树,到 幺爷找来文物局保下银杏树,到幺爷去世、大军表功等,事件繁多却有条不紊。

  8.请简析村长大军的人物形象。(5分)

  9.“银杏树”在文中有丰富的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探究。(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9分)

  国虽小,其食足以食天下之贤者,其车足以乘天下之贤者,其财足以礼天下之贤者。与天下之贤者为徒,此文王之所以王也。今虽未能王,其以为安也,不亦易乎!此赵宣孟之所以免也,孟尝君之所以却荆兵也。古之大立功名与安国免身者,其道无他,其必此之由也。堪士不可以骄恣屈也。

  昔赵宣孟之绛,见骫①桑之下有饿人卧不能起者,宣孟止车,为之下食,再咽而后能视。宣孟问之曰:“女何为而饿若是?”对曰:“臣宦于绛,归而粮绝,羞行乞而憎自取,故至于此。”宣孟与脯二,拜受而弗敢食也。问其故,对曰:“臣有老母,将以遗之。”宣孟曰:“斯食之,吾更与女。”乃复赐之脯二束,与钱百,而遂去之。处二年,晋灵公欲杀宣孟,伏士于房中以待之。因致酒于宣孟。宣孟知之。中饮而出。灵公令房中之士疾追而杀之。一人追疾,先及宣孟之面,曰:“嘻!君舆!吾请为君反死。”宣孟曰:“而名为谁?”反走对曰:“何以名为?臣骫桑下之饿人也。”还斗而死。宣孟遂活。此《书》之所谓“德几无小”者也。宣孟德一士,犹活其身,而况德万人乎?故诗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济济多士,文王以宁。”人主胡可以不务哀士?士其难知,唯博之为可。博则无所遁矣。

  孟尝君于薛,荆人攻之。淳于髡为齐使于荆还反过于薛孟尝君令人礼貌而亲郊送之,谓淳于髡曰:“荆人攻薛,夫子弗为忧,吾无以复侍矣。”淳于髡曰:“敬闻命矣。”至于齐,毕报,王曰:“何见于荆?”对曰:“荆甚固,而薛亦不量其力。”王曰;“何谓也?”对曰:“薛不量其力,而为齐先王立清庙。荆固而攻薛,薛清庙必危,故曰薛不量其力,而荆亦甚固。”齐王知颜色,曰:“嘻!先君之庙在焉。”疾举兵救之,由是薛遂全。故善说者,陈其势,言其方,见人之急也,若自在危厄之中,岂用强力哉?强力则鄙矣。说之不听也,任不独在所说,亦在说者。

  (选自《吕氏春秋·报更》,有删减)

  【注】①骫(wěi):弯曲。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天下之贤者为徒 徒:类

  B.羞行乞而憎自取 羞:以……羞

  C.人主胡可以不务哀士 哀:哀痛

  D.故善说者,陈其势,言其方 陈:陈述

  11.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淳于髡为齐使于荆/还反过于薛/孟尝君令人礼/貌而亲郊送之

  B.淳于髡为齐使于荆/还反/过于薛/孟尝君令人礼貌而亲郊送之

  C.淳于髡为齐/使于荆还/反过于薛/孟尝君令人礼貌而亲郊送之

  D.淳于髡为齐/使于荆还反过于薛/孟尝君令人礼/貌而亲郊送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国家即使小,只要用钱财对待天下的贤士,国家就会安定,百姓也会免除灾祸。

  B.在去绛的路上,赵宣孟遇到一个饿倒的人,赵宣孟不仅给了他食物充饥,还又给 他肉干和钱财。

  C.孟尝君对淳于髡以礼相待,后来在淳于髡的劝说下,齐国出兵保全了薛。

  D.齐国出兵的原因,不仅是为了救薛国,更是为了保护在薛国的齐先王宗庙。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反走对曰:“何以名为?臣骫桑下之饿人也。”还斗而死。宣孟遂活。(5分)

  (2)齐王知颜色,曰:“嘻!先君之庙在焉。”疾举兵救之,由是薛遂全。(5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临江仙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注】①此词作于建炎三年初春,是宋室南渡的第三个年头。②秣(mò)陵:与下文“建康城”是同一地方,即今江苏南京。③试灯: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张灯,以祈丰稔,未到元宵节而张灯预赏谓之试灯。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句与欧阳修《蝶恋花》词一样,连用三个“深”字,前两个“深”字重在形容 庭院的幽深,第三个“深”字有加强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B.次句“云窗雾阁常扃”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门虽设而常关”,同一机杼,都 表现了孤傲高洁、恬然自适之情。

  C.“柳梢梅萼渐分明”写出词人喜见之景:柳梢吐绿,梅萼泛肯,一片早春风光。 写景如画,不设色,淡墨勾线,寄寓着词人的欣喜之情。

  D.下片紧承上片,触景而伤怀,进而追忆往昔,对比眼前,感到一切心灰意冷。“感 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今昔对比,无限感喟。

  E.“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与上片情境遥相呼应,进一步表露了词人落寞无奈 的心绪,读者仿佛看到了年老憔悴、神情倦怠的女词人的形象。

  15.前人评李清照《临江仙》“‘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人旨以为巧”,请分析此二句

  巧在何处。(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琵琶行》中,“ , 。”两句通过写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独自酌酒,表现了诗人的孤独、苦闷。

  (2)《小石潭记》中,柳宗元描写很多鱼自由轻灵游动之景象的句子是“ , 。”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达词人旷达之情的一句是“ ”。

  第Ⅱ卷 表达题(共8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诗歌解读就是专家也未必在行,特别是将汉以前的古体诗拿给讲授古代文学的老 师解读,也不见得句句都是十分到位的真知灼见。

  ②曾经一文不名的马云,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创办了阿里巴巴,并且凭借他的毅 力和才智,成为了中国年轻一代创业者的楷模。

  ③通过民间的交往,两国逐渐加深了了解,最终签订了城下之盟,希望子孙后代能 保持两国之间的友好睦邻关系。

  ④面对灾害他奋不顾身,用行动阐释着大爱无疆,可灾害过后回到家,老父亲已经 去世半月。他悲痛至极,真有百身何赎之感。

  ⑤中国文坛对莫言作品中所展现的高密东北乡的特点曾经多有批判之声,可自从其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纷至沓来。

  ⑥一些美国高中追求博雅教育,固然是为了提升学生进入常春藤高校的竞争力,更 是为了让学生触类旁通到其他领域。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③④⑥ D.②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巴黎协定》生效,使得国际上又有了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气候协议,解决了  《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后一直存在的空白。

  B.根据瑞士出台的《动物权益保护法规》来看,为了维护动物的尊严和保障动物的  福利,只养一条金鱼,置它于“孤单”的境地属违法行为。

  C.中国经济正经历L型发展阶段,从2016年下半年数据来看,银行业不良资产有见 底迹象,但是否已到拐点尚无定论,银行利润在短期内很难一时恢复高增长。

  D.政府把“治污减霾”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出台了系列“铁腕”措施,大力治理  水污染和大气污染,还给百姓碧水蓝天。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读书 ① 靠几分钟热度就能完成的, ② 应该是一种长期坚持的行为。参与读书活动便于结交更多爱好读书的朋友, ③ 出现读书娱乐化、狂欢化的倾向,就值得警惕了。 ④ 真正的读书人不会太在意读书的形式,⑤ 遇到一本好书,⑥ 何时何地,都会品读,在他们看来,每天都是“读书日”。

  ①②③④⑤⑥

  A不仅还若因为/不管

  B不必就/即使如果不论

  C不是而但/只要无论

  D并非/可因此只有尽管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对于中国人来说家谱承载着的是他们的根, ① 。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家谱的存在首先在于 ② ,家谱一经纂修完毕即成为决定和颁布家庭成员在宗族内的身份、等级的资格证书。同时家庭成员资格的确认,还保证了个人对于家族共有财产的权利,甚至在百年之后,家族成员资格的拥有还能保证家族对其提供墓茔的维护、血食的供给,还能保证对其子孙的荫庇。 ③ ,就会沦为无所依傍的孤魂野鬼。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家族的私刑中,除籍被认为是比死刑更严厉的惩罚手段。

  21.下面是学生学习投入与学习效能关系示意图,请把这幅图的内容转述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6分)

  答: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唐爽系成都七中杰出校友,曾在MIT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攻读理学博士,中国科学家,他曾与MIT学院教授崔瑟豪斯女士提出“唐爽-崔瑟豪斯理论”。年初,新闻媒体曝光唐爽和周立波涉毒事件。成都七中面对媒体的报道,校长易国栋作正面回应。2月20日,他在成都七中官方微信共众号这样表达:“唐爽如果真的在道德方面有所缺失,也不能完全否定他,毕竟硬币都有两面,七中人应当有这样冷静客观的理性认识。”

  3月9日,唐爽回复成都七中一封信,感谢母校的信任和支持,称“这是一场乌龙风波”,自己“走遍天涯海角,依然心系《朝花》”,信中表示“涉事车辆及车上涉案物品与我并无任何关联,且事发前我毫不知情,我不可能做出任何有损母校和国家声誉的事情的。”

  对此,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7高考语文考题答案

  1.D.偷换概念。选项中“它”指中华民族凝聚力,原文指“它既是一种外在性实体,又是一种内在性灵魂;既是一种普遍性存在,又是一仲共体性存在。”陈述的是“中华民族的群体凝聚力”

  2.B.“民族传统文化精神,民族自信心、自尊心、爱国主义等”,属于“纵向力”而不是“横向力”。

  3.B.强加因果。“因此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纵向力更为重要”,原文无此信息。

  4.A(“这些企业”的说法不准确,文中说“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所以并不是“中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都具备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的能力。)

  5.A、E(B.“不在„„而在”说法绝对;C.偷换概念,“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而非“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D.混淆条件,绝对化,材料一原文“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这里误用为充分条件“只要„„ 就”。)

  6.问题:①技术上有差距②缺乏工匠精神:心态、思维模式、文化和环境上有差距,整个制造业比较浮躁。③深层结构不合理:创新力不足实用类文本阅读中国拥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400亿支阅读答案。④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答三点既可,1点1分,共3分)

  对策:搞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而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①从人入手,重塑人力基因,注重人才培养;②从理念入手,企业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超越世俗的成就动机;③大力倡导“工匠精神”。(答出两点既可,1 点1 分,共2分,言之成理既可)

  7. 本题考查鉴赏小说的能力,主要是考查小说的人物形象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

  答案:A(B项“悉心照料”理解不当,村医给幺爷看病,是医生的职责,他对幺爷有关心,但谈不上“悉心照料”。C项“有力地讽刺了与会领导和记者的作秀行为”理解错误,小说并没有讽刺大军之外的“与会领导和记者”之意D项“小说按时间顺序展开情节”错误,小说前半部分采用的是倒叙的手法。从“这事让二货老婆知道了……”这一段可知,二货被老婆叫回来劝说幺爷卖树,发生在听说大军利诱幺爷卖树失败之后。)

  8.本题考查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

  答案:①有经济头脑,善于发现商机。在城里开公司当老板的大军被招贤回乡当了村长,为村民带来卖风景树这一项目,还招商引资兴建化工厂,带领村人走上致富之路。②唯利是图、目光短浅。为谋取眼前的经济利益和彰显个人政绩,大军不惜牺牲乡村的自然环境和村民的健康,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威胁到村人的健康。③虚伪矫情、厚颜无耻。在幺爷的葬礼上,大军不顾当初利诱威逼幺爷卖掉银杏树、不惜毁掉银杏树这些事实,在媒体面前故作姿态,吹嘘“政绩”。④恶劣粗暴、蛮不讲理。大军在利诱幺爷卖掉老银杏树遭拒后,就用“上级”“招商引资是头等大事”,不移走就“采取强制措施”等压服、威胁幺爷。(本题共5分,答对一点给2分,两点给4分,三点及以上给5分)

  9.本题考查小说物象的意蕴和作用。

  答案:①银杏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小说从二货提酒去幺爷家游说卖银杏树一事写起,以村长大军与幺爷围绕银杏树展开的较量为主要情节,以银杏树叶飘落在幺爷骨灰上收尾,银杏树贯穿于小说始终,是各方矛盾的焦点。②银杏树是小说抒情的载体。小说五六七三段对银杏树的描写,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突出了银杏树在村人生活中的意义;小说最后一段描写银杏树叶如漫天纸钱飘撒在幺爷骨灰上的动人景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达了对幺爷的哀思。③银杏树衬托了幺爷的形象。银杏树古老而充满生机,用自己的阴凉和金黄的树叶给村人以庇护,就像幺爷年高而睿智,为守护银杏树、守护乡村的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而斗争不止。④银杏树是乡村传统文明的象征。银杏树历史悠久,是先人给予后人的荫庇,也是质朴、和谐、宁静的乡村文明的象征。(本题共6分,答对一点给2分,两点给4分,三点及以上给6分))

  10.(3分) C(哀:爱怜;“君将哀而生之乎?”)

  11.(3分) B(淳于髡为齐使于荆,还反,过于薛,孟尝君令人礼貌而亲郊送之)

  12. (3分)A(“钱财”之说不全面,文中无“百姓也会免除灾祸”之说)

  13.(重点关注实词、虚词、古今异义及特殊句式等)

  (1)(5分)(他)转身快跑回答说:“为什么问名字/问名字干什么呢?我是弯曲的桑树下饿倒的那个人。”他返回身去与兵士搏斗而死。赵宣孟于是得以活命。(重点词语:反走、也、何以、斗、各1分,句意1分)

  (2)(5分)齐王听后变了脸色说:“哎呀!先王的宗庙在薛啊。”立即发兵救薛,因此薛就得以保全了。(重点词语:、疾、举兵、由是、全;各1分,句意1分)

  14.答案:BC(B本词表现“孤寂之心,忧愤之情”;C词人在上片中表现的是哀情,是怕见春景,而不是高兴看到春景。

  15.答案示例:这两句运用对比和对偶的手法(2分),用“春归”与“人老”形成对比,写出春天又回到了建康,而我却只能在建康终老,再也难以回到北地家乡,创设出令人悲痛欲绝的意境。(3分)对偶使词句音韵和谐,便于抒发情感。(1分)

  16.(1)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3)一尊还酹江月;

  17.答案:D.本题考查对词语运用的辨析能力。 ①“真知灼见”本指正确透彻的认识,再用“十分到位”来修饰,语义重复。②“一文不名”指不占有一分钱,形容一个人创业时没有经济基础,正确。③“城下之盟”: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多指不平等的),用在这里不正确。④“百身何赎”指自身死一百次也无法抵罪,或者换不回来。比喻对死者极其愧疚的感情。正确。⑤“移樽就教”指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正确。⑥触类旁通:掌握了关于某一事物的知识,而推知同类中其他事物。(一般直接做谓语,不接宾语或补语)

  18.答案:D.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搭配不当,将“解决”改为“填补”,B项 “根据瑞士出台的《动物权益保护法规》来看”结构混乱,C赘余,删掉“一时”。)

  19.答案:C.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关联词和语意连贯的能力。

  解答此题,可以根据句子前后之间的关系,运用排除法得出答案。①处,由后文的“靠几分钟热度就能完成的”可知,填“并非”“不是”均可,而“不仅”“不必”不符合语境,故排除A和B,②处,由句意可知,应填一个转折关系的词语,天“而”或不填都可以,⑤处填充分条件关系的词语,故排除D。

  20.答案:①是他们安身立命之本 ②对家族成员资格的认定(确认) ③失去了家族成员的合法资格(为家族所遗弃的人)。(前两空每空2分,后一空1分)

  21答案: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图文转换的能力。示例:学生的学习投入指学习行为、情感态度、思维方式、意志品质、生活经验、学习策略所组成的个体因素,以及学校、教师、社会等因素;而个体因素至关重要,不仅直接影响着学习形态和教学质量,还会最终影响学习效能。(大意如此即可,共6分。内容完整2分,归属得2分,表述精确1分,语言连贯1分;字数超出要求的酌情扣分)

  22.写作(60分)

  作文立意分析

  一、从成都七中角度分析

  1.多角度看待唐爽一类的杰出校友

  2.理性看待唐爽事件

  3.看待人或事物要具有理性的精神。

  二、从唐爽角度分析

  1.母校情结

  2.不忘初心

  三、从综合的角度分析(其他角度)

  1.关注学生终身发展

  2.好学生与好公民(好人)

  参考译文

  裴耀卿,字焕之。几岁时就能写文章了,考中童子科,渐渐升任相王府典签。相王登上帝位,任裴耀卿为国子主簿,多次升迁为长安令。长安以前有配户和市之法,百姓不堪其苦,裴耀卿(到任后)一切所需皆向豪富及商人索要,预先付给价钱,杜绝了奸邪囤积的弊病。等到他离职后,人们思念他。裴耀卿任济州刺史,适逢天子封禅回来,宿在宋州,皇帝对宰相张说说:“如今朕东封泰山,裴耀卿上书说‘百姓如果受到严重困扰,就不能以成事祭告上天’,朕把它放在座右以自戒。”不久,裴耀卿调往宣州。裴耀卿到任前,这里发大水,河防被破坏,各州都不敢擅自动工。裴耀卿说:“不动工筑堤,不是真正处于公心。”于是总领工役,工程未完,下诏调任。裴耀卿怕他离开后工程受阻,没有立即宣布诏令,而抚巡催促更加急切。大堤建成,裴耀卿才宣布诏令离去。济州人为他立碑颂德。后来又任冀州刺史,入朝任户部侍郎。开元二十年,裴耀卿担任信安王祎的副手讨伐契丹,又令裴耀卿带二十万匹帛分赐给立功的奚族官吏。裴耀卿说:“带了财物深入寇境,不可不做防备。”于是下令提前前往,分道赐给他们,一天就分送完毕。突厥及室韦果然占据主要之地前来袭击,而裴耀

  卿已完成任务回去了。裴耀卿升为章兆尹。第二年秋天,连续下雨淹坏了庄稼,京师也闹饥荒。皇帝将去东都,召问如何拯救百姓。裴耀卿说:“为国家长远计划,,臣以为应拓广陕地运输通道,使京师常备三年的粮食,即使有水旱也不足担忧了。希望能在河口设仓,在三门的东西各筑敖仓,从东方来的租米,存入东仓;三门地势险峻,则顺河凿山,以开辟车道,运十几里,就可以运入西仓。到适当的时候缓缓运到太原仓,从黄河进入渭水,就没有什么困难了,这样可节省大量费用。”天子同意他的建议,为黄门侍郎,充任转运使。于是裴耀卿营建河阴、集津、三门的敖仓。三年积储了七百万石,节约运费三十万缗。有人说:“将这些钱进献给皇上,足以表明功劳。”(裴耀卿)回答说送样做可谓用国家的钱财求取恩宠,难道能这样做吗?”命令官吏把这些钱作为和市的费用。任侍中。天宝初年,裴耀卿进任尚书左仆射,不久改任右仆射。一年后,裴耀卿去世,终年六十三岁,追赠太子太傅,谥号为文献。



猜你感兴趣:

1.2017高考全国卷1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2.2017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百度文库

3.2017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4.2017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带答案

5.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