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福建春季高考语文试卷及语文调研考试卷(2)

刘惠分享

  四、语言表达(4分)

  18.根据你的理解及逻辑推理,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话。(4分)

  狮王想要吃掉他的大臣,熊、猴子和兔子,可是,总得找个借口才行。因此,狮王就把三个大臣召来,对它们说:“你们当我的大臣有不少日子了,我现在得测验一下,看你们当了官以后有没有被腐化。”说完,狮子张开血盆大口,要熊说出它嘴里发出的是什么气味。

  熊直率地说:“大王,你嘴里的气味很不好闻。”

  “你犯了叛逆罪!”狮王怒吼道:“你竟敢当面诽谤国王。犯叛逆罪的应该处以死刑。”说罢,就扑到熊的身上,把它吃掉。

  接着,狮王问猴子:“我嘴里发出的是什么气味?”

  猴子亲眼看到熊的下场,赶忙回答道:“大王,这气味很香,就跟上等香水一样好闻。”

  “你是个又会撒谎又会拍马屁的家伙!”狮王又怒吼道,“凡是不诚实的,爱拍马屁的大臣,都是祸根,绝对不能留下。”说着,又扑到猴子身上,把它咬死并吃了。

  最后,狮子对兔子说:“我嘴里发出来的到底是什么气味?”

  “啊,大王!”兔子回答说: _____

  狮王没有办法,只好放了兔子回家。不用说,兔子乘机逃之夭夭,一去不返了。

  五、作文(40分)

  19.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700字的文章。

  周六晚,小煜家正在开家庭会议,讨论她学文学理的问题。

  妈妈:“我主张学文,文科生见多识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业负担也不重,挺好的……”

  爸爸:“我还是觉得学理好,就业面广,有一门技术,走哪里都有饭吃,收入也不错……”

  小舅:“我觉得学文学理都不重要,现在社会看中的是能力、实力,还有沟通能力……”

  二爸:“这分文理本身就不合理,听说下一轮课改就取消了……其实学啥都要自己喜欢,自己拿主意……”

  爷爷:“我们那会就不分文理,国家需要我干啥我就干啥,这一辈子不都好好的,不管学文学理,都要有吃苦准备……”

  小煜:“让我静静……”

  小煜家的讨论还在继续,你对这些话语怎么看,结合自己的情况和认知,选择一个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一.选择(每题2分,共12分)

  1B( A.jué/jiǎo bì/pí chà shǔ/shuò ; B piào/biāo jiē/jié hòng/gàng bìng/bǐng;

  C.zhèng/zhēng jù/jū bù/fù guān; D. chǔ/chù xǔ guān /lún huó/hè)

  2B (A脍炙人口 C舞榭歌台 D遥岑远目 )

  3A

  ①自出机杼: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别出心裁、独创新意。使用正确

  ②不堪卒读,指文章粗劣,使人不肯读下去。使用正确

  ③军令状:原为戏曲和旧小说中所说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完成任务,愿依军法受罚。借指接受任务时所做的暗示完成任务的保证。“军令状”是下级为了完成上级的任务而自己立下的。上级是下达“军令”的,不是下达“军令状”的。使用错误

  ④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使用正确

  ⑤祸起萧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使用错误

  ⑥鸣金收兵:用敲锣等发出信号撤兵回营。比喻战斗暂时结束。与后文矛盾。

  4D

  【解析】A项结构不完整,将“探测到的”改为“探测到了”,B项“林地”与“种植”,主谓搭配不当;“高速路与主干道的路边”,重复累赘,在“扬尘”后加“抑制”;C项否定不当,将“不再”改为“再次”。

  5D

  【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与准确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理解文段意思,结合前后文考虑、选择,注意前后文之间的照应和语意的衔接。还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据此排除其它选项,然后总体审查。根据首句的“司空见惯”可知,④“最值得一说”与前面“司空见惯”对应,⑤紧承④,②①是具体描绘,③是描述⑥中的“海市蜃楼”。从③中“有的”与横线后的“也有的”对应,也可以判断③放在最后。注意标点符号的提示作用。

  6D 南宋词家,意境柔美错。

  二、古诗文阅读(22分)

  (一)文言文阅读(14分)

  7C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8D 东汉历史 ,《后汉书》是一部纪传体史书。

  9B

  “五载复还”理解成“五年后,就回了原籍”有误,意思是经过五年才重新回来担任原来职位。

  翻译(各5分)

  10.这个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八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样子像个大酒樽。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

  11.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曾有这样的仪器。

  (二)古诗词阅读(8分)

  12.(4分)

  答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特色。(2分)词人先写了一系列的静景:傍晚雨停,桐江波静,夜幕来临,舟船帆落;蓼草疏淡如烟,芦苇萧索。然后写了动景:江上渔船飞快地行进,闪烁着灯火回归村落,做到了动 静结合。(1分)“飞短艇”“载”“归村落”,这些动景更加衬托出环境的静寂。(1分)

  13.(4分)

  答案:表达了词人厌倦仕途,渴望归隐之情。(2分)上片通过写雨后秋夜的疏淡、萧索之景烘托作者凄凉的心情;渔人急于归家,反衬出作者漂泊的孤独和凄苦,表达出作者渴望结束漂泊,怀乡思归的心情。(1分)下片写桐江雾浓波染,两岸峰峦如削,这样的自然美景和“区区成底事”的宦途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继而借王粲的诗,表达出自己对游宦生活的厌倦和向往自然的归隐心理。(1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每空一分)

  14.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3)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4)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

  15.(4分)

  答案:内容单一老调,令人烦腻;歌词说通不通,似懂非懂,让人糊涂。

  16.(4分)

  答案:

  ①对于民间作品,文化人要参与创作进行加工和提升;

  ②歌词的内容应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深沉的人文精神;

  ③歌词要能体现真正的人生体验和真正的语言机智及文化品位和知识储备;

  ④歌词要亲切自然,富有机智和内涵,而让人感动。

  17.(4分)酌情

  五.语言表达(4分)

  18.根据你的理解及逻辑推理,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话。(4分)(酌情)

  “我最近伤风,鼻子都塞住了。你能不能让我回家休息几天,等我伤风好了再说?”

  (狮王的嘴本来就是臭的,熊直率地说它嘴的气味不好闻,狮子说熊犯下叛逆罪;猴子说它嘴里的气味很香,狮子又说猴子爱拍马屁。换句话说,在回答狮子“嘴里是什么气味时”,诚实不行,不诚实也不行,从逻辑上说,狮子必须在诚实的回答与不诚实的回答中肯定一个,但它却把两者都否定了,所以,它违背了排中律的逻辑要求。

  违反排中律要求的基本逻辑错误是“两不可”,即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两个具有矛盾关系的概念,或者具有矛盾关系或下反对关系的判断都同时予以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