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高考语文仿真模拟试卷及答案(2)

刘惠分享

  (二)现代文(文学类)阅读(17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3题

  静静的经典

  袁跃兴

  ①梭罗的《瓦尔登湖》,被论者认为是一本“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这实在是一个准确而诗意的赞誉。众所周知,《瓦尔登湖》是不朽的经典,而我以为,这“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从本质意义上看,应该说是一切经典著作的性格和精神。

  ②在我的书案上,静静放着三卷我所喜爱阅读的书———蒙田的《蒙田随笔》,尼采的《快乐的科学》,雅斯贝尔斯文集《存在与超越》。阅读这几册书,实际代表了我目前的三种阅读方向。

  ③蒙田的热爱生命、享受人生、睿智写意的生活,是我所欣赏的一种人生态度。这不仅是我的未来人生所准备抱有的一种取向,也是我所追求的思想一极。尼采的孤独的思想性格和超拔气质,充满生命的悲情和激情以及他的理性精神,也为我所心仪,是我的思想所渴求的另一极。还有我思想倾向的一极,这就是雅斯贝尔斯在书中所表达的那种对现代物质世界里,现代人精神的堕落,信仰的缺失的批判精神。这个哲学家的批判意识,我想它会提醒着任何一个阅读过其著作的人,对现实世界尤其是人们的精神世界应该保持一种清醒的、理性的批判意识。

  ④出于喜爱,我想静下心好好阅读一下这几位思想家、哲学家的书,但是,我发现在今天阅读这些经典著作,却如此困难……大环境的商业文化背景中实在是缺少了适合这种精神生活的氛围,或者说阅读的氛围。环境的浮躁、喧嚣搅扰得人们难以静静地阅读、沉思,人们的时间、精力和注意力大都被一阵阵流行的、时尚的、娱乐快感的所谓阅读潮流所吸引、牵扯。我的灵魂也是常常处于这样一种漂移、无所皈依的状态,苦恼和焦灼不时地吞噬着我的灵魂。在这种阅读的苦闷中,我想起了曾国藩论读书时所说:“且苟能发奋自立……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地亦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看来,无法静静阅读,原来是我的心境出了问题,灵魂变得不再宁静,而漂浮于诱惑的表象的物质世界,这样,怎能把自己平凡的心灵、浅陋的情感,带入经典的“静静的书”的浩瀚、深邃、宁静的世界中去?

  ⑤经典,是静静的,这是经典的内在本质和灵魂;经典,是永恒的,它静静地存在于漫漫时间之河。经典给人的心灵的影响,也是静静的,每一个阅读者都会幸福地得到它的营养。对于一个阅读者来说,功利的、浮躁的心态,根本无法认识和了解经典。要阅读经典,必须要有思想和心灵的准备。心灵是宁静的,思想是沉思的,这样也许才能感受到经典伟大而神圣的气息……

  ⑥我喜欢卡莱尔的这句话:“特别是在这个喧闹嘈杂的时代,我们要永远记住这一点。一个在开始说话和行动时机到来之前不能保持自己平静的人,不是一个真正的人。”我想,阅读经典也是这样。在静静阅读经典之前,我们必须首先要做一个“保持自己平静的人”……

  20、阅读划线句所在的段落,解说划线句的含义(4分)

  ①“经典给人的心灵的影响,也是静静的,每一个阅读者都会幸福地得到它的营养。”作者说“幸福”,应怎样理解。

  答:

  ②卡莱尔的“一个在开始说话和行动时机到来之前不能保持自己平静的人,不是一个真正的人”这句话意思是什么。

  答:

  21、读第一段的句子“众所周知,《瓦尔登湖》是不朽的经典,而我以为,这‘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从本质意义上看,应该说是一切经典著作的性格和精神。”回答:作者为什么说一切经典的性格和精神是“静静”的?(不超过40 字,3分)

  答:

  22、在第四段,作者说:“我发现在今天阅读这些经典著作,却如此困难……”造成这种阅读困难的原因是什么?他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4分)

  答:

  23、作者在文中谈了自己目前的三种阅读方向,分别指出来。(每条不超过20字)(6分)

  答: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50分)

  24.“微”字被《新周刊》评为2012中国年度汉字。推委会给出的理由是:微博的“见微知著”、微信的“造微入妙”、微公益的“积微成著”,以及北京暴雨中152位农民工救人时发出“我们不要钱,是来救人的”的“微言大义”等等。从微博、微信到微公益、从微表达、微力量到微监督,社会生活中是无“微”不至。我们已经迈入了“微时代”。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说:“微是你我,是每一个推动社会进步的微小分子。只有微幸福,才是真幸福。”

  上述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高考语文仿真模拟试卷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12分)

  1、答案:D/A.绊bàn B混hùn 鲜xiān C藉jiè 棱léng

  2、答案:C/A唉声叹气 B笑嘻嘻 D嘉宾

  3.答案:A(处世:在社会上活动,跟人往来相处。处事:处理事务。/消失:(事物)逐渐减少以至没有或(人或事物)由近及远,逐渐看不见,不复存在。消逝:(声音、时间等)在一个过程中渐渐消失。/体味:仔细体会。体验:①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②亲身经历。/微不足道:事物细小而轻微,不足挂齿。微乎其微:形容非常细小,极其有限。)

  4.答案:D / 风雨飘摇:在风雨中飘荡不定。比喻形势很不稳定。(A.无所适从:形容不知依从谁的话好,不知该怎么办,此处应该用“莫衷一是”。B.无出其右:没有人能超出他,多指才能,褒义。此处不符合句意。C.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困或简朴。)

  5.答案:A(B 主语残缺,去掉“通过”。C 结构混乱,前一个句子未说完,中途更换主语,另起炉灶。D 动宾搭配不当,“抄袭”与“著作权”不搭配。)

  6.D(①句与前面“相通的水”衔接自然,⑤句中“冷冷的光”与后文的意境相符。)

  二.古代诗歌散文阅读、鉴赏与默写 (35分)

  7.答案: A.谏:劝止

  8.答案:D(D项均为连词,前者表并列,后者表转折; A项,均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B项,均为连词,于是。C项,均为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9.答案: D(“帝乡”在这里指仙境,而非皇帝的赏识器重。)

  10.答案:D. 更:改变。

  11.答案:C. C中均为连词,表修饰关系;A都为副词,其意思分别为“才”、“甚至”;B都为介词,意思分别为“到”、“比”;D为介词,“替”;为动词“成为”。

  12、答案:B

  13.答案:A. A中叙述“官府不愿赈济百姓”不正确。

  14答案:①恰逢灾年,赈济灾民的仓粮不够,师孟立即违制调拨其他储粮,而不事先上报。

  ②从中午争到傍晚,随从的人惊恐失色,师孟说话的口气更加严厉

  ③第二天,琢州人在城郊为他饯行,程师孟骑马疾驰而过,不予理睬。

  15.答案: (1)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4分,答出一点给2分)

  (2)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4分,答出一种技巧和分析得2分,其他言之成理即可)

  16.答案:(1)舸舰弥津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3)木欣欣以向荣

  (4)舟遥遥以轻飏 (5)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三.现代文阅读 (23分)

  17.答案:D

  18.答案:C

  19. 答案:A

  20、

  答案:①是阅读者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体验到了精神给人的温暖和力量。

  ②不读经典的人在这个喧闹嘈杂的年代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人。

  21、

  答案:因为经典的内在本质和灵魂是静静的,它静静地永恒存在于时间长河之中,静静地给人以影响。

  22、

  答案:⑴一是今天的商业文化背景下缺少了阅读经典的氛围,二是自己的心境受环境影响出了问题,曾一度不再宁静。

  ⑵努力使自己心灵是宁静的,思想是沉思的。

  23、

  答案:⑴阅读蒙田,追求热爱生命、享受人生、睿智写意的人生。⑵阅读尼采,体会孤独的思想、超拔的气质及生命的悲情和激情。⑶阅读雅斯贝尔斯,追寻大师清醒的、理性的批判意识。


猜你喜欢:

1.2017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百度文库

2.高考语文试卷模板

3.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试题汇编

4.2017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5.2017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