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卷二(2)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__________换句话说,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
①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天地。
②但是实含至理。
③假如世界是完美的,自然就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
④这话表面看去,不通已极。
⑤人生最可乐的就是活动所生的感觉,就是奋斗成功而得的快慰。
⑥世界既完美,我们如何能尝创造成功的快慰。
A.③⑤⑥①④② B. ④②③⑥①⑤ C.③⑤④②⑥① D. ④②③⑤⑥①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① ,营造浓厚阅读氛围,有利于推动“书香社会”建设。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知识的哺育;一个家庭的幸福,
② 。一个“书香家庭”,无不有追求,有道德,有品位。其实,一本真正有用的书的价值比一件名牌衣服的价值不知要大多少倍。一本好书,小则使人获得知识,懂得道理; ③ ,改变人的一生。“耕读传家”,让书籍“走入”每一个家庭,营造读书的环境,沁人心脾,其乐无穷。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答题。(不超过80字)(5分)
寝室里的矛盾可谓千奇百怪:睡眠时间不同步,有人早睡早起,有人晚睡晚起;有人睡觉打呼噜,影响别人休息;有人不爱干净,不搞卫生……任何一个误会,都有可能引发寝室矛盾。寝室有了矛盾,该如何去化解呢?
请提两点建议,并加以简述。要求观点明确,简明得体。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个小朋友拿着两个苹果,妈妈问:给妈妈一个好不好?小朋友看着妈妈,把两个苹果各咬了一口,此刻,母亲的内心有种莫名的失落。孩子慢慢嚼完嘴里的苹果后,对妈妈说:这个最甜的给妈妈。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7年语文高考试题参考答案
1.B(“发展到鼎盛时期”错,原文只说“蔚成风气”)
2.C(原因表述错误,由第三段可知,原因主要是南方秀丽的山水可以使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
3.A(“爱竹源于他们的性格”错,应源于竹子的特点与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
4.D(标点为: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
5.D(《论语》不是“六经”)
6.A(名闻四方是不是十二岁时,而是弱冠之时)
7.(1)曾巩就招待他吃喝,送给他衣帽,给他配备了车马和随从,用车载着(悬赏所给的)金帛跟着他,让他四处夸耀。(饮食冠裳之、假、辇、夸徇各1分,句意1分。共5分)
(2)曾巩让僧徒们相互推荐、选择担任主守的人,将推选出来的人记录在册,按照次序补缺。(俾、推择、识、以次各1分,句意1分。共5分)
【参考译文】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他从小就机智敏锐,读书读几百字,就能脱口背诵。十二岁时,曾尝试写作《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到了二十岁,名声已传播到四方。欧阳修看到他的文章,十分惊异。嘉祐二年考中进士,出任越州通判。这一年发生了饥荒,他估计常平仓储存的粮食不足以用来救济,而乡间的百姓,又不能都到城里来购粮。曾巩就张贴告示晓谕所属的各县,委婉劝说富人如实申报自己储存的粮食,共有十五万石,让他们将这些粮食比照常平仓的价格稍稍提高一点后卖给百姓。百姓得以就近方便地买到粮食,又不出家乡,而且粮食有余。曾巩又让官府借给农民种子,让他们随秋季的赋税一起偿还,使得农事没有耽误。任齐州知州,他的管理以根治邪恶、迅速严厉地打击盗贼作为根本。曲堤有个姓周的人家的儿子周高横行骄纵,残害良民,他的能力能够影响当地的权贵和豪绅,州县的官吏都没有人敢去追究。曾巩逮捕了他,处以刑罚。章邱有百姓在乡村里聚众结伙,号称“霸王社”,杀人劫财,抢夺囚禁,没有一件不能如愿的。曾巩让百姓组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的行踪,有盗贼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援助,每次都能将盗贼擒获。有一个名叫葛友的人,名列被追捕者之中,有一天,他到官府自首。曾巩就招待他吃喝,送给他衣帽,给他配备了车马和随从,用车载着悬赏所给的金帛跟着他,让他四处夸耀。盗贼听说了这件事,大多出来自首。从此,齐州的人们连院门都不用关闭就可以安睡了。调任洪州。适逢江西当年瘟疫大流行,曾巩命令各县镇亭传,都储存药物以备需求。士兵和百姓生活困难不能养活自己的,就招来吃住在官舍,供应给他们饮食衣被等用品,分派医生给他们治病。朝廷的军队征讨安南,所经过的州要准备上万人所需的物资。其他地方的官吏借此机会横征暴敛,百姓难以忍受。曾巩则事先安排好了大军突然集结时的吃住问题,因此,军队离开后,街市里巷的百姓都不知道。任福州知州。南剑盗贼廖恩受到赦免,出来投降官府,其余的盗贼溃散后又聚合起来,暗中勾结,与附近几州的不法之徒牵连,其中尤其桀骜不驯之徒即使官府招降也不前来,当地居民恐惧。曾巩用计策招致他们,接着自己前来归顺的有二百人。福州佛寺很多,僧侣贪求丰饶的财物,争着想做主守,行贿请托公然进行。曾巩让僧徒们共同推举选择主守,将推选出来的人记录在册,按次序递补。然后在府廷授予他们文告,拒绝他们的私下赠谢,以杜绝身边之人借此谋求利益的弊端。福州没有公田(职田是国家掌握的公田,不属官吏私人所有,只以收获物或部分收获物充作俸禄的一部分),每年用卖园圃的蔬菜来增加薪俸,常年收入达三四十万。曾巩说:“太守与民争利,合适吗?”就停止了这种做法。后来的官员也不再用这个办法获取收入。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曾巩负有才名,长期在各地任地方官,世上不少人认为他命运不济,时运不佳。这一时期,朝廷的一批晚生后辈出人头地,曾巩对此看得很淡泊。任命他为中书舍人。才几个月,他因母丧离职。又过了几个月,曾巩也去世了,终年六十五岁。曾巩写文章,涉猎广泛,写到后来更加精妙,其文源自“六经”,参考了司马迁和韩愈的文法,当时擅长文词的人,很少有超过他的。
8.对百姓疾苦的同情与忧虑,病中的感伤,客中的孤独,思归的痛苦,老之将至的无奈。(答对一点给1分)
9.尾联描写了长夜、孤舟中只有残灯相伴的情景,(1分)“嫌”字把残灯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孤灯”不嫌弃诗人的情态,(2分)表达了诗人在残灯陪伴下感受到的宽慰与温暖,(1分)是诗人的无奈与自嘲。(1分)(整体答得符合逻辑,再给1分)
10.(1)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谣诼谓余以善淫 (2)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每空1分)
11.(1)答A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答D、E不给分。(B项,主题理解有误。D项,结论牵强,说明叶三懂画而且珍惜他和季匋民之间的友谊。E项“朴素而传神的语言”“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增添了作品的悲剧色彩”,理解错误)
(2)①珍爱艺术,喜欢画里的艺术世界。叶三给季匋民送果子是因为爱他的画;珍惜画作,“有时季匋民画了一张画,不满意,将它揉成团丢掉了,叶三捡起来,过些日子送给季匋民看”;从季匋民的画里看出来“有风”“小老鼠”,真正懂画,不像那些卖弄高雅的名士。
②重情重义,珍惜和季匋民的深厚情谊。季匋民活着的时候,叶三“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匋民送去;季匋民死后,叶三不再卖鲜果,但还到处搜罗鲜果,到季匋民坟上供奉。正是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使得叶三很珍惜画作所代表的友情。[]
(每答出1点给三分;观点1分,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3)①善于鉴赏(挑选)天然果子。叶三有一双自然的审美慧眼,知道什么节令送什么果子,并且送的都是优质美味的鲜果,知果子,爱果子,懂生活。②善于鉴赏画作。叶三爱画,懂画,惜画。他爱画出于本心,出于天然的兴趣。懂画,说明叶三有极强的艺术鉴赏力,能看出画中“紫藤里有风”,能看出“这是一只小老鼠”。③善于鉴人。叶三能从大宅门里识出不慕虚名、清雅高逸的画家季匋民,并一直珍惜并保持着他们之间的情谊。
(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风物美:写叶三一年四季卖的果子,或绘其形,或描其色,或写其味,将不同时令的果子展示在读者的面前,描摹色彩的词汇恰到好处,使人眼前浮现出瓜果上市时的新鲜模样。这既凸显了卖果人的精心细致,又铺展出小城风物的画卷,令人流连往返。[]
人情美:①儿子们由心里不安到最终依了叶三,装裱了季匋民送给父亲的画,还按照当地的风俗,为父亲打了一口寿材。父子之间的冲突从起因到结果,传达出的都是厚重而温暖的亲情。②儿子遵照叶三的遗嘱,将画放进父亲的棺材一起埋了。儿子并没有因为季匋民的画价格飙升而动其他念想,让画与父亲相伴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儿子对父亲的孝道显示出来的人情美可捧可掬。③叶三将最好的水果首先给季匋民送去,季匋民知道叶三生活不易,便送给叶三很多画,好让他去卖;叶三在重金诱惑面前也决不卖季匋民的画,叶三只是一个水果贩子,但他对季匋民本真的情谊,更让人感受到一种纯粹的人情美。
生活美:①季匋民甘于平淡的生活,很少到亲戚家应酬。季匋民每天一起来就走进他的小书房。他一边画画,一边喝酒;喝酒不就菜,就水果。“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半斤水果”。季匋民的生活有名士风范,也有普通老百姓生活的质朴的性格。②季匋民和叶三平易的交往。去季匋民家,叶三不需通报,“由一个小六角门进去,走过一条碎石铺成的冰花曲径,隔窗看见季匋民,就提着或捧着他的鲜果走进去”,季匋民和叶三都重情重义,活的真诚而实在。
(每个方面4分,答出任何两个方面即可)
12. (1)答A 给2分,答 B给 3分,答D给1分;答C E 不给分 (C项张冠李戴,文中倒数第二段说“屠呦呦……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起的作用和意义立竿见影,而不是“不可能在短期内看见显著的价值和效益”。 D项“描写细腻”有误,记叙屠呦呦研发青蒿素的艰难历程,是平实的语言,没有细腻的描写;“穿插一些富有文学色彩的描写”有误。故1分。E强加因果)
(2)改进提取药物的方法(2分)。①从东晋名医葛洪的有关记载中受到启发,认识到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了(2分);②改用乙醇冷浸法(1分);又采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法。(1分)。
(3)①源于兴趣理想的动力: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立志探索它的奥秘。选择了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专业,后来就职于中国中医研究院。②克服困难的执着精神:屠呦呦在设备简陋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的工作环境中,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心无旁骛,埋头从事中药研究,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果。③研究操作的实践能力:从整理历代医籍着手,四处走访老中医,搜集建院以来的有关群众来信,进行大量实验。④临危受命领导团队的才干: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出任该项目的科研组长。(每点2分必须先概括再联系原文分析,答出三点即可)
(4)①“各种肤色的人表达敬意”的原因是每年在全世界,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屠呦呦研发的青蒿素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
②“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敬意”意味着85岁的老人屠呦呦以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在中华科技史上谱写了一部精彩的人生传奇。
③这种“敬意”源于:疟疾这个肆意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被一位中国的女性科学家制服了。
④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有着像屠呦呦一样为理想克服困难、执着奋斗的坚强毅力,不为名利、潜心研究的科研精神,即使获奖依然不忘团队的合作精神;难能可贵的是屠呦呦查阅中国古老的医药典籍,利用现代的科研方法提取的青蒿素是具有中国医药特色的科研成果,为中医药学增光,更为中华文化添彩,她激励着国人、华人为世界人民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每点2分)
13.A(A项,权宜之计,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B项,冰清玉洁,形容高尚纯洁。C项,茹毛饮血,指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一般用于形容原始野蛮的生活方式。D项,述而不作,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14. C(A项成分残缺,应在“为”后添加动词“赋予”;B项句式杂糅,改为“由于资金不足”或者“由于资金的限制”;D项“将对……起到了”前后矛盾)
15.D(①②衔接紧密,④承题于首句,②起下;③⑤⑥①是对“至理”的解释。其中,③⑤是一假设一实际的正反论证关系,⑥①是一问一答的设问关系;⑤句中提到“奋斗成功而得的快慰”,⑥句紧承⑤中的这一个词语——快慰;①句和题干最后一句联系密切,故选D项)
16.①为人父母率先读书 ②离不开书香的熏陶 ③大则可以激发人的志向 (每空2分,超出字数扣1分)
17. 参考答案 第一,沟通。因为不了解而误解,误解而心生间隙。沟通可以让彼此增进了解,消除误解。第二,约定。室友共同制定寝室公约,比如有关作息时间、卫生值日等方面的规定。
18.作文(60分)
参考立意:①忍耐有时很疼,但结果会很甜蜜。②懂得倾听,才会了解真相。③爱,有时需要等待,因为爱心在路上。
猜你喜欢:
4.高考卷语文真题
5.高考语文考卷真题
上一篇:2017年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下一篇:2017年语文高考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