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2017河北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德豪分享

  高考语文复习,课堂需要生动灵活,需要师生保持激情和兴趣,我们要重视阅读背诵,重视交流表达,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兴趣,还原语文生动丰富的本色,引导学生科学的复习方法和掌握科学的解题技能。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关于2017河北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2017河北高考语文试卷

  第一部分积累应用(10分)

  一、按要求填空。(7分)

  1.复行数十步,。(陶渊明《桃花源记》)

  2.楚天千里清秋,。(辛弃疾《水龙吟·》)

  3.杜甫在《登楼》诗中“咏怀古迹,讽喻当朝昏君,寄托个人怀抱”的诗句是,

  。

  4.中国历来强调德治,孔子曰:“为政以德,,。”(《论语·为政》)

  二、按要求选择。(3分)

  5.如果你画了一幅骏马图,想在上面题写一些字,下列选项中不合适的一项是( )

  A.奔跃气如虹,昂首啸长空 B.白雾鱼龙气,黑云牛马形

  C.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D.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

  第二部分 阅读(70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6-10题。(16分)

  经济增长对英文的影响

  ①经济繁荣和语言丰富度,会有密切的关系吗?应该是吧,因为“男人有钱就变坏”(下一句是“女人变坏就有钱”),有了钱名堂就多,各式各样的名词和形容词自然跟着多起来。经济增长后,国际贸易更频繁,新产品、新名词、新概念跟着增加。这项逻辑大概没有人反对,有数字证明吗?有。

  ②Reksulak,Shughart,Tollison这三位经济学家,2004年发表一篇论文,运用《牛津英文字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以下统称OED)第2版的光盘内容,证实在公元252-1985年间,英文受到国际贸易的显著影响。依据他们的数据,现今使用英文的人口超过3亿,比使用中文的7.5亿人口少一半以上。但英文是44国的官方语言,这44国的总人口超过16亿,占人类的1。现今常用的英文字大约有20万,德文约18.4万,法文约10万,所以用英文来研究与语言的成长,应该有重要的代表意义。

  ③OED第二版的20册在1989年发行,合计21730页,共收录291500个词,选用250万条引句来解说词义。现在正在编辑第3版,预算额是5500万美元;2005年11月时,已收录301100个词,每年约新增4000个新字词。OED的电子版1988年问世,2002年时是版本3,各校图书馆大都有在线版可用。

  ④公元252-1985年间,被OED引用的引句,分布在哪些世纪呢?

  表1

  世纪百分比百分比累计

  1至12世纪1.01.0

  13世纪1.02.0

  14世纪3.55.5

  15世纪4.510.0

  16世纪10.020.0

  17世纪16.036.0

  18世纪11.047.0

  19世纪31.078.0

  20世纪20.098.0

  无法辨别年代0.598.5

  ⑤我们很容易看出,被引用最多的著作发表在三个阶段:(1)17世纪(16%),这是重商主义蓬勃发展的阶段。(2)19世纪(31%)这是蒸汽机广泛应用、产业革命大跃进的时期。(3)20世纪(20%),这是科技大成长、新兴国家独立、两次世界大战、国际贸易激增的世纪。

  ⑥现在看来公元252~1985年间,新增的230719个英文字词,分布在哪几个世纪:

  表2

  世纪新字词累计字词数百分比百分比累计

  1至12世纪768176813.333.33

  13世纪5014126952.175.50

  14世纪16561292567.1812.68

  15世纪16102453586.9819.66

  16世纪358108116815.5235.18

  17世纪4677312794120.2755.45

  18世纪217351496769.4264.87

  19世纪6055921023526.2591.12

  20世纪204842307198.88100.00

  ⑦与表1对照,从表2中,我们可看出一些有趣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下来要玩经济学界最擅长的游戏:经济因素和英文字词的成长之间,有统计上的相关性吗?简单地说,就是要用计算机统计软件,以“新增字词”为“被解释性变量”,然后用人口、GNP、进口额、出口额、政府收入这6项,当作“解释性变量”,来看双方的相关性。资料是1830~1969年间的年度统计,为什么限定在1830~1969年?因为1830年之前无可信的经济统计数字可用,1969年是因为OED内最近的引句是1969年引用的,所以只挑出这140年来回归分析。对语言学界而言,这可能是奇怪或可笑的做法,轻松一下嘛,看经济学界有什么好论点可提供。

  ⑧先说这个回归分析的整体解释度有多高。非常高,R平方值都在0.85~0.89;作者宣称他们编织的渔网,一次就可以抓到这个大湖里八九成的鱼虾。换句话说,英文字词的增长速度,和上述6项经济变量之间,有85%~89%的统计相关,在实证研究上算是非常显著。因果关系的方向,是经济蓬勃带动新语词的增长。

  ⑨接下来看个别变数的状况,答案恐怕会引起较多争议。(1)人口的增加和GNP的增加,对新字词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人口愈多,国家愈富有,新字词怎么反而会减少?应该是相反吧!(2)政府收入(税收)和支出(公共建设)的增加,也会显著减少新字词,这实在违反常识。(3)出口额增加,与新字词的增加有密切关系;这合乎预期,因为要卖东西到各国,必须学习更多外国文字与观念。(4)进口额增加,会减少新字词的增加。这又违反常识了;半个世纪以来进口的商品,不知给我们的文字带来多少丰富的内容。

  ⑩我的意见是:这样的回归分析,得到违反常识的结果,很难让人接受。作者硬讲了许多理由,来说明这些结果并非不合理,反而让人更难接受。我觉得这篇文章没有说服力,太冗长,有不少偏离主题的内容,在竞争性很强的期刊市场上,应该没有刊登的价值。我觉得有趣的部分,是它对OED内容的各种统计分析:各世纪间新字词的分布状况(见其表1、表2)。我觉得这篇文章的意义,是在提醒语言学界说,不要忽略经济因素对语言丰富化的影响。

  (赖建诚《经济史的趣味》)

  6.第①段中“这项逻辑”是指 。(3分)

  7.第②段中画线句的作用是 。(3分)

  8.下列对文中“回归分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回归分析的高解释度是经济蓬勃带动新英文词语增长的原因。

  B.文中作者认为挑出140年来做回归分析是奇怪或可笑的做法。

  C.它用来研究英文字词的增长速度与6项经济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D.因为回归分析得到的是违反常识的结果,所以很难让人接受。

  9.简析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10.根据上下文补写第⑦段横线处的内容。(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5题。(16分)

  河边洗衣服的时光

  李娟

  ①洗衣服实在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能有机会出去玩玩,还可以趴在河边的石头上舒舒服服地呼呼大睡,还可以跑到河边附近的毡房子里串门子、喝酸奶。此外还可以好好洗个澡。

  ②夏天真好,太阳又明亮又热烈,在这样的阳光之下,连阴影都是清晰而强烈的,阴影与光明的边缘因为衔含了巨大的反差而呈现奇异的明亮。

  ③我光脚站在石头上,空空荡荡地穿着大裙子,先把头发弄湿,再把胳膊弄湿,再把腿弄湿,风一吹过,好像把整个人都吹透了,浑身冰凉,好像身体已经从空气里消失了似的。而阳光滚烫,四周的一切都在晃动,抬起头来,却一片静止。我的影子在闪烁的流水里分分明明地沉静着,它似乎什么都知道,只有我一个人很奇怪地存在于世界上,似乎每一秒钟都停留在刚刚从梦中醒来的状态中,一瞬间一个惊奇,一瞬间一个惊奇。我的太多的不明白使我在这里,又平凡又激动。

  ④天空没有一朵云,偶尔飘来一丝半缕,转眼间就被燃烧殆尽了,化为透明的一股热气,不知消失到了哪里。四周本来有声音,静下来一听,又空空寂寂。河水哗哗的声音细听下来,也是空空的。还有我的手指甲——在林子里的阴影中时,它还是闪着光的,可到了阳光下却透明而苍白,指尖冰凉。我伸着手在太阳下晒了一阵后,皮肤开始发烫了,但分明感觉到里面流淌的血还是凉的。我与世界无关。

  ⑤河水很浅,里面的鱼却很大,而且又大又贼的,在哗啦啦的激流中和石缝中,很伶俐地、游刃有余地穿行,像个幽灵。相比之下,百灵鸟则是一些精灵。它们总是没法飞得更高,就在水面上、草丛里上蹿下跃的,有时候会不小心一头撞到你身边。

  ⑥还有那么多的,各种各样的美丽植物,有许多都能开出令人惊异的小花。仔细地看,会发现这些小花们和周围的大环境虽然一眼看去很协调,其实,朵朵都在强调不同之处。似乎它们都很有些得意的小聪明,都暗自坚持着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它们太过天真了而太过微弱;又由于太过固执,而太过耀眼。它们更像是一串串带着明显情绪色彩的叹号、问号和省略号,标在浑然圆满的自然界的暗处……

  ⑦凑得很近很近地去看一朵花,会发现它大部分都是由某种“透明质地”构成的:粉红色的透明,淡青的透明,浅黄的透明……那些不透明的地方,则轻微地、提醒似的闪着光芒。这光芒映照在那些透明的地方,相互间又折射出另外一些带有些微影像的光芒……一朵花所能闪烁出的光,也许连一指远的地方都照不亮,但却是它所呈现出的种种美丽中,最神秘诱人的一部分。

  ⑧更奇妙的是花还有香气……哎!花为什么会有香气呢?花能散发香气,多么像一个人能够自信地说出爱情呀!真羡慕花儿。但我对这些花儿们的了解也只不过是以自己的想法进行胡乱揣测而已。花的世界向我透露的东西只有它或明显或深藏的美丽。并且就用这美丽,封死了一切通向它的道路。我们多么不了解花呀!尤其是想到,远在人类诞生之前,世上就有花了,人类消亡以后,花仍将一成不变开遍天涯……便深深感觉到孤独的力量是多么深重巨大。我们与世界无关……

  ⑨还有那些没什么花开的植物们,深藏自己美丽的名字,却以平凡的模样在大地上生长。其实它们中的哪一株都是不平凡的。它们能抽出枝条,我却不能;它们能结出种子,我却不能;它们的根深入大地,它们的叶子是绿色的,并且能生成各种无可挑剔的轮廓,它们不停地向上生长……所有这些,我都不能……植物的自由让长着双腿的任何一人都自愧不如,绿色就是大地上最广阔、最感人的自由呀!当我们看到绿色,总是会想:一切都不会结束吧?然后就心甘情愿地死去了。这一切多么巨大,死去了都无法离开它……真的,一株亭亭地生长在水边的植物,也许就是我们最后将到达的地方吧?

  ⑩就这样,在河边洗衣服的时光里,身体自由了,想法也就自由了。自由一旦漫开,就无边无际,收不回来了。常常是想到了最后,已经分不清快乐和悲伤。只是自由。只是自由。我想,总有一天我会死去的,到那时,我会在瞬间失去一切,只但愿到了那时,当一切在瞬间瓦解、烟消云散后,剩下的便全是这种自由了……只是到了那时,我凭借这种自由而进入的地方,是不是仍是此时河边的时光呢?

  ⑪总之,到河边洗衣服的话,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爱怎么想就怎么想。至于洗衣服就是次要的事的了,爱洗不洗,往水里一扔,压块石头不让水冲走。等玩够了回来,从水里一捞,它自己就干净了嘛。

  11.第③段“沉静”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2.第④段的描写很有特色,请加以赏析。(4分)

  13.第⑥段画线句运用比喻,有何效果?(3分)

  14.第④段和第⑧段两处写到“与世界无关”的作用是什么?(3分)

  15.本文题目是“河边洗衣服的时光”,为什么在结尾作者却说“至于洗衣服就是次要的事的了”?请加以评析。(4分)

  五、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6—18题。(8分)

  夜雨述怀

  王十朋①

  夜深风雨撼庭芭,唤起新愁乱似麻。

  梦觉尚疑身似蝶,病苏方悟影非蛇。

  浇肠竹叶频生晕,照眼银釭自结花。②

  我在故乡非逆旅,不须杜宇唤归家。

  [注]:①王十朋,南宋政治家,诗人,曾因批评朝政遭压制。

  ②“竹叶”指竹叶青酒,“银釭”指银灯,结灯花为报喜之兆。

  16.下列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1分)

  A.身似蝶 B. 影非蛇 C. 逆旅 D. 杜宇

  17.对这首诗中“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因夜深风雨交加,天气突变,难以入眠而感到愁苦。

  B.因梦醒身体虚弱,有些恍惚,没有痊愈而感到烦恼。

  C.因受当权者压制,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而感到苦闷。

  D.因常年羁旅在外,子规啼之,触动乡思而感到悲愁。

  18.结合全诗,赏析画线句。(4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17分)

  ①李适之,恒山愍王孙也,始名昌。神龙初,擢左卫郎将。开元中,迁累通州刺史,以办治闻。按察使韩朝宗言诸朝,擢秦州都督。徙陕州刺史、河南尹。其政不苛细,为下所便。玄宗患谷、洛岁暴耗徭力,诏适之以禁钱作三大防,曰上阳、积翠、月陂,自是水不能患。刻石著功,诏永王璘书,皇太子瑛署额。进御史大夫。

  ②二十七年,兼幽州长史,知节度事。适之以祖被废,而父象见逐武后时,葬有阙,至是丐陪瘗昭陵阙中,诏可。褒册典物,焜照都邑,行道为咨叹。迁刑部尚书。适之喜宾客,饮酒至斗余不乱。夜宴娱,画决事,案无留辞。

  ③天宝元年,代牛仙客为左相,累封清和县公。尝与李林甫争权不协,林甫阴贼,即好谓适之曰:“华山生金,采之可以富国,顾上未之知。”适之性疏,信其言,他日从容为帝道之,帝喜以问林甫,对曰:“臣知之旧矣。顾华山陛下本命,王气之舍,不可以穿治,故不敢闻。”帝以林甫为爱己,而薄适之不亲。于是,韦坚、裴宽、韩朝宗皆适之厚善,悉为林甫所构得罪。适之惧不自安,乃上宰政求散职,以太子少保罢,欣然自以为免祸。俄坐韦坚累,贬宜春太守。会御史罗希奭阴被诏杀坚等贬所,州县震恐,及过宜春,适之惧,仰药自杀。

  《新唐书·李适之传》[注]:①瘗(yì)埋葬

  19.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擢左卫郎将( ) (2)顾上未之知矣( )

  (3)故不敢闻 ( ) (4)俄坐韦坚累 ( )

  20.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而父象见逐武后时 诚恐见欺

  B.帝喜以问林甫 思试之斗以觇之

  C.顾上未之知 儿之成,则可待乎

  D. 上以林甫为爱己而薄适之 徐而察之

  21.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玄宗患谷、洛岁暴耗徭力,诏适之以禁钱作三大防,曰上阳、积翠、月陂,自是水不能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皇帝“薄适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3分)

  23.依据全文,简析李适之的性格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下文,完成第24—28题。(13分)

  南泾道院记

  赵孟頫

  ①浙右之地,水居十七,其势汪洋沮洳,往往而是,水行之道,可以通舟楫,土人谓之为泾。嘉兴城西南五十里而远曰“秀泾”,有张氏者居其地。德祐之末毁于兵火,张君全真乃改筑于秀泾之南,所谓南泾者也。既而其妻死,不复娶,辟以为道院。

  ②脱儒冠,著道士服,翛然独处,以颐性养神为事。凡田畴所入,悉以供土木工估。中为殿堂,祠玄武神。其背为延真之阁、讲道之堂;其左右为栖士之舍;其阳为迎仙之桥、放生之池。因池为堤,列树松、柏、梅、竹。又南数十百步有大朴,数百年物,作庵其下曰朴庵。陂塘环萦,林木蔽翳,境物洁盛,清人心目,故游方之士乐其处而多至焉。盖经始于至元丙戌,历十有余年而后成,亦勤矣哉!

  ③人之生也,自非圣贤,莫不有所役,或役于名,或役于利,大有所求则大役,小有所求则小役,总总如也。割去世累,优游恬淡以求自适,虽末为无所求。其视汲汲于名若利,匍匐颠仆于污秽之途,规毛发衣食以妪煦妻子,相去岂不远哉!

  ④初,松江修竹胡氏事玄武甚严①,其家火而神像俨然独存。张君迎归,构殿以祠之。上梁之日雨,几不克建,张君祷焉。俄有白鹤廿八从东北来,翱翔其上,良久西南去,雨随已,而大雨于西南三里之外。何其异也!上强山僧靖达从吾游,道张君之为人,且道其意,乞文记其始末,故采其言以为记。

  [注]:①玄武:道教中的神兽

  24.概括第①段的内容。(2分)

  25.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画线句。(3分)

  26.概述第②段中“亦勤矣哉”中“勤”的表现。(3分)

  27.对第④段中“异”指代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指胡氏家族遭受火灾而只有神像庄严独存这一奇事。

  B.指张君建造宫殿祭祀神像但多日下雨不停这一现象。

  C.指张君祈祷许久让大雨落在西南三里之外这一举措。

  D.指张君祈祷的虔诚之心引来白鹤为其止雨这件事情。

  28.分析第③段画线句“相去岂不远哉”的内涵。(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写作(70分)

  有人说:“如今,人们读得太多而没有时间审美,写得太多而没有时间思想”,你是否同意这一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017河北高考语文试卷答案

  一、(7分)

  1.豁然开朗

  2.水随天去秋无际 登建康赏心亭

  3.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4.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二、(3分)

  5.B

  第二部分 阅读(70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6-10题。(16分)

  6.(3分)答案示例:经济繁荣促进了语言的丰富。(3分)经济的繁荣与语言丰富度有密切关系。2分(评分说明:“认识到促进关系”“经济的繁荣”“语言的丰富”各1分)

  7.(3分)用数字阐明英文是占比最高的官方语言,证明用英文来研究与语言的成长是具有代表意义的。数据详实更有说服力。(评分说明:“观点”2分“数据的作用”1分)

  8.(3分)C

  9.(3分)答案示例:在指出回归分析部分结果让人难以接受,以及三位经济学家论文缺陷的基础上,强调其价值和意义。照应上文(总结上文),使议论更全面更严密。同时呼应了引文出处《经济史趣味》的书题。

  (评分说明:“对内容2方面的概括”、“照应,总结”、“书题”)

  10.(4分)答案示例:1、英文字词增加最多的三个阶段是16世纪(15.52%)、17世纪(20.27%)、19世纪(26.25%),说明经济因素与英文字词的成长有关联;2、但是科技大成长的20世纪新词增加的百分比(8.88%)反而减少。(评分说明:“增加最多的三个阶段”1分“经济因素与英文字词的成长有关联”1分“20世纪百分比(8.88%)反而减少”1分,一点两分、两点三分、三点四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5题。(17分)

  11.(2分)答案示例:我的影子在波光粼粼的流水中瞬间安静了下来,周围的寂静也让我的内心迅速地安定了下来。(评分说明:“安静”1分“心灵的安定”1分)

  12.(4分)答案示例一:从触觉的角度作者细腻生动地写出了我的手在河里洗衣服弄湿后的真切感受,先是细致描写“手”在林间的阴影下“透明而苍白有点冰凉”,然后的感觉是在阳光下发烫,但里面的血还是凉的。这些细微的感觉也体现了作者内心比较细微复杂感情。(评分说明:听觉、视觉、触觉、细节等角度1分,具体分析2分,描写的作用1分)

  答案示例二:先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写环境,天空的云朵化为透明的热气,河水的哗哗衬托周围的安静。再用细节,写出指甲光泽的变化,最后从触觉和心理感觉角度,写出了“我”在河边阳光下的真实体验。描写细致生动,表现出作者各种细微复杂的感情,富有感染力。

  13.(3分)答案示例:将小花比作标点符号,表现出小花在大自然大环境中并不是主体内容,显示了她们的渺小以及和大环境的协调;而各种不同的标点符号,又表现出每一种小花都有自己的个性,都与众不同。暗含了作者的欣赏之情。贴切形象,很具表现力。(评分说明:点明本体喻体“小花比作标点符号”1分,具体分析1分,作用1分)

  14.(4分)答案示例:第4段写“我”体内的凉爽感觉和周围的炎热形成的反差,“无关”强调的是自己内心的具体感受;第8段的“无关”强调的是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孤独。两处“无关”,使文意连贯,浑然一体,又形成了语意的递进,把作者对自然生命的思考推进了一层,为后文对自由的议论张本。(评分说明:两处“无关”强调的内容各1分,二者的作用1分。答对2点给三分,三点四分)

  15. (4分)答案示例:本文作者描写了夏天河边炎热明亮的环境以及在河边洗衣时的欢乐与悠闲的时光。在这个过程中作者慢慢地沉浸在自然里,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在自然中真正感受到了自由的意义,体悟到自由的哲思。到文章的最后作者凭借这种自由进入内心祥和的世界,所以外在的洗衣服这琐事是次要的了,关键是心灵世界的自由与闲适。以上这些是作者情之所至的自然流露,也照应了标题和开头,此文朴素真切、随心率性、意味深长。(评分说明:特点1分,评价1分,分析2分)

  五、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6—18题。(8分)

  16. (1分)C.

  17.(3分)D.

  18.(4分)答案示例:诗句借景抒怀(融情于景)。深夜寂寂,风雨凄凄,庭中芭蕉本显清冷,在风雨撼动下,更是凄清萧瑟,引起诗人的身世感怀和无限愁绪。既照应了题目,又为全诗营造了悲愁的感情基调。(评分说明:情景交融 1分,分析2分,效果1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17分)

  19.(4分)(1)提拔 (2)只是

  (3)使……知道 (4)因……判罪/定罪(因犯……的罪)

  20. (2分)A

  21.(5分)唐玄宗担忧谷、洛二水所引发的水灾,每年要消耗巨大的工役劳力(来抵御水灾),(于是)下诏让李适之使用帝王的钱财作三大防堤,称作上阳、积翠、月陂,从这以后洪水不再祸害(周边了)。(评分说明:一句1分,扣完为止 )

  22.(3分)答案示例:皇帝认为李适之没有亲自考察华山金矿的情况就加以禀告,为人草率,同时也凸显了李林甫的阴狠狡诈。(评分说明:意对即可)

  23.(3分)答案示例:宽厚为政(其政不苛细,为下所便);好酒但决事果断(夜宴娱画,决事案无留辞);为人粗疏(尝与李林甫争权不协,被林甫所阴);胆小懦弱,终以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评分说明:1点1分)

  七、阅读下文,完成第24—28题。(13分)

  24.(2分)答案示例:介绍南泾道院的地理位置和建造缘起(由来)。

  25.(3分)答案示例:运用整句(排比),(以殿堂为中心,)细致罗列了道院的设计布局,突出其清幽养性的特点。富有节奏,增强文势。(评分说明:写出特点2分,作用1分)

  26.(3分)答案示例:1、投入之巨,2、建筑之多 3、时间之长(评分说明:1点1分)

  27.(2分)D

  28.(3分)答案示例:世人总是被生活中功名利禄所驱使,为了养育妻子与孩子在名利场上匍匐前行。这与张君追求的清静寡欲,追求内心的恬淡、自我安适,自然无为的处世方式差别很大。

  (评分说明:世人特点1分、张君特点2分、)

  第三部分、写作(70分)

  29.评分标准

  一类卷( 63—70)基准分67分

  准确理解材料,角度恰当,立意深刻,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有新意,有文采。

  二类卷(52—62分)基准分57分

  理解材料基本准确,角度较恰当,立意较深刻,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40—51分)基准分45分

  能理解材料,角度尚恰当,立意一般,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四类卷(21—39分)基准分29分

  偏离材料,角度或立意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五类卷(20分以下)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1)脱离材料。(2)文理不通。(3)全文不足400字。

  说明:(1)未写题目扣2分。(2)错别字1个扣1分,至多扣3分。(3)文面不整洁,标点错误多,酌情扣1-2分;文面整洁美观,酌情加1-2分。



猜你感兴趣:

1.2017河北省高考语文试题

2.2017河北高考语文试卷

3.2017高三语文高考模拟题带答案

4.2017安徽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5.2017河北高考语文模拟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