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解题策略高考数学解题得分技巧
你知道在高考考场上,怎么解答你遇到的哪些数学题目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考数学解题策略,供大家参阅!
高考数学解题策略
1
高考应试心理、策略、技巧
高考要取得好成绩,首先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在长年累月的刻苦钻研中培养起来的数学能力,同时,也取决于临场的发挥,高考的特点是以学生解题能力的高低为标准的一次性选拔。
这就使得临场发挥显得尤为重要,研究和总结临场解题策略,进行应试训练和心理辅导,已成为高考辅导的重要内容之一,正确运用数学高考临场解题策略,不仅可以预防各种心理障碍造成的不合理丢分和计算失误及笔误,而且能运用科学的检索方法,建立神经联系,挖掘思维和知识的潜能,考出最佳成绩。
1.1、提前进入“角色”
高考前一个晚上睡足八个小时,吃好清淡早餐,按清单带齐一切用具,提前半小时到达考区,一方面可以消除新异刺激,稳定情绪,从容进场,另一方面也留有时间提前进入“角色”——让大脑开始简单的数学活动,进入单一的数学情境。
如:
①清点一下用具是否带全(笔、橡皮、作图工具、准考证、手表等)。
②把一些基本数据、常用公式、重要定理“过过电影”。
③最后看一眼难记易忘的结论。(这些你记住了吗?)
④互问互答一些不太复杂的问题。(启动你的思维)
通过清点用具、暗示重要知识和方法、提醒常见解题误区和自己易出现的错误等,进行针对性的自我安慰,从而减轻压力,轻装上阵,稳定情绪、增强信心,使思维单一化、数学化、以平稳自信、积极主动的心态准备应考。一些经验表明,“过电影”的成功顺利,互问互答的愉快轻松,不仅能够转移考前的恐惧,而且有利于把最佳竞技状态带进考场。
1.2、精神要放松,情绪要自控
情绪乐观、思维活跃、适度焦虑、激发动机、积极暗示、挖掘潜能、体育锻炼、心境乐观、学习之余学会休闲。最易导致心理紧张、焦虑和恐惧的是入场后与答卷前的“临战”阶段,此间保持心态平衡的方法有三种:
①转移注意法:
避开监考者的目光,把注意力转移到某一次你印象较深的数学模拟考试的评讲课上,回忆考试原则,有效得分时间。
②自我安慰法:
如“我经过的考试多了,没什么了不起”,“考试,老师监督下的独立作业,无非是换一换环境”等。
③抑制思维法:
闭目而坐,气贯丹田,四肢放松,深呼吸,慢吐气,如此进行到发卷时。
1.3、迅速摸透“题情”
刚拿到试卷,一般心情比较紧张,不忙匆匆作答,可先从头到尾、正面反面通览全卷,尽量从卷面上获取最多的信息,为实施正确的解题策略作全面调查,摸透题情,然后稳操一两个易题熟题,让自己产生“旗开得胜”的快意,从而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以振奋精神,鼓舞信心,很快进入最佳思维状态,以保证有良好的开端之后做一题得一题,不断产生正激励,稳拿中低,见机攀高。
通览全卷是克服“前面难题做不出,后面易题没时间做”的有效措施,也从根本上防止了“漏做题”。
1.4、信心要充足,暗示靠自己
答卷中,见到简单题,要细心,莫忘乎所以,谨防“大意失荆州”。面对偏难的题,要耐心,不能急。对于海中的学生要求做到:坚定信心、步步为营、力克难题。考试全程都要确定“人易我易,我不大意;人难我难,我不畏难”的必胜信念,使自己始终处于最佳竞技状态。
1.5、八先八后
在通览全卷,将简单题顺手完成的情况下,情绪基本趋于稳定,大脑趋于亢奋,此后七八十分钟内就是最佳状态的发挥或收获丰硕果实的黄金季节了。实践证明,满分卷是极少数,绝大部分考生都只能拿下大部分题目或题目的大部分得分。因此,实施“八先八后”及“分段得分”的考试艺术是明智的。
1.5.1、先易后难。就是先做简单题,再做综合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果断跳过啃不动的题目,从易到难,也要注意认真对待每一道题,力求有效,不能走马观花,有难就退,伤害解题情绪。
1.5.2、先熟后生。通览全卷,可以得到许多有利的积极因素,也会看到一些不利之处。对后者,不要惊慌失措。应想到试题偏难对所有考生也难。通过这种暗示,确保情绪稳定。对全卷整体把握之后,就可实施先熟后生的策略,即先做那些内容掌握比较到家、题型结构比较熟悉、解题思路比较清晰的题目。这样,在拿下熟题的同时,可以使思维流畅、超常发挥,达到拿下中高档题目的目的。
1.5.3、先同后异。就是说,可考虑先做同学科同类型的题目。这样思考比较集中,知识或方法的沟通比较容易,有利于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益。一般说来,考试解题必须进行“兴奋灶”转移,思考必须进行代数学科与几何学科的相互换位,必须进行从这一章节到那一章节的跳跃,但“先同后异”可以避免“兴奋灶”过急、过频和过陡的跳跃,从而减轻大脑负担,保持有效精力。
1.5.4、先小后大。小题一般是信息量少、运算量小,易于把握,不要轻易放过,应争取在大题之前尽快解决,从而为解决大题赢得时间,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气氛。
1.5.5、先点后面。近年的高考数学解答题多呈现为多问渐难式的“梯度题”,解答时不必一气审到底,应走一步解决一步,而前面问题的解决又为后面问题准备了思维基础和解题条件,所以要步步为营,由点到面。
1.5.6、先局部后整体。对一个疑难问题,确实啃不动时,一个明智的解题策略是:将它划分为一个个子问题或一系列的步骤,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即能解决到什么程度就解决到什么程度,能演算几步就写几步,每进行一步就可得到这一步的分数。如从最初的把文字语言译成符号语言,把条件和目标译成数学表达式,设应用题的未知数,设轨迹题的动点坐标,依题意正确画出图形等,都能得分。还有像完成数学归纳法的第一步,分类讨论,反证法的简单情形等,都能得分。而且可望在上述处理中,从感性到理性,从特殊到一般,从局部到整体,产生顿悟,形成思路,获得解题成功。
1.5.7、先面后点。解决应用性问题,首先要全面审察题意,迅速接受概念,此为“面”;透过冗长叙述,抓住重点词句,提出重点数据,此为“
1.5.8、先高(分)后低(分)。这里主要是指在考试的后半段时要特别注重时间效益,如两道题都会做,先做高分题,后做低分题,以使时间不足时少失分;到了最后十分钟,也应对那些拿不下来的题目就高分题“分段得分”,以增加在时间不足前提下的得分。
八先八后,要结合实际,要因人而异,谨防“高分题久攻不下,低分题无暇顾及”。
1.6、一细一实:就是说,审题要细,做题要实。
题目本身是“怎样解这道题”的信息源,所以审题一定要逐字逐句看清楚,力求从语法结构、逻辑关系、数学含义等各方面真正看清题意。审题是整个解题过程的“基础工程”,必须充分搞清题意,综合所有条件,提炼全部线索,形成整体认识,为形成解题思路提供全面可靠的依据。
解题实践表明,条件预示可知并启发解题手段,结论预告需知并诱导解题方向。凡是题目未明显写出的,一定是隐蔽给予的,只有细致的审题才能从题目本身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这一步不要怕慢。
找到解题方法后,书写要简明扼要,快速规范,不要拖泥带水,啰嗦重复,尤忌画蛇添足。一般来说,一个原理写一步就可以了,至于不是题目考查的过渡知识,可以直接写出结论。高考允许合理省略非关键步骤。
为了提高书写效率,应尽量使用数学语言、符号,这比文字叙述要节省而严谨。
1.7、分段得分
对于同一道题目,有的人理解得深,有的人理解得浅,有的人解决得多,有的人解决得少。为了区分这种情况,高考的阅卷评分办法是懂多少知识就给多少分。这种方法我们叫它“分段评分”,或者“踩点给分”——踩上知识点就得分,踩得多就多得分。
鉴于这一情况,高考中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采用“分段得分”的策略实为一种高招儿。其实,考生的“分段得分”是高考“分段评分”的逻辑必然。“分段得分”的基本精神是,会做的题目力求不失分,部分理解的题目力争多得分。
对于会做的题目,要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这个老大难问题。有的考生拿到题目,明明会做,但最终答案却是错的——会而不对。有的考生答案虽然对,但中间有逻辑缺陷或概念错误,或缺少关键步骤——对而不全。
因此,会做的题目要特别注意表达的准确、考虑的周密、书写的规范、语言的科学,防止被“分段扣点分”。经验表明,对于考生会做的题目,阅卷老师则更注意找其中的合理成分,分段给点分。
对绝大多数考生来说,更为重要的是如何从拿不下来的题目中分段得点分。我们说,有什么样的解题策略,就有什么样的得分策略。把你解题的真实过程原原本本写出来,就是“分段得分”的全部秘密。
1.7.1、缺步解答
如果遇到一个很困难的问题,确实啃不动,一个聪明的解题策略是,将它们分解为一系列的步骤,或者是一个个小问题,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能解决多少就解决多少,能演算几步就写几步,尚未成功不等于失败。特别是那些解题层次明显的题目,或者是已经程序化了的方法,每进行一步得分点的演算都可以得分,最后结论虽然未得出,但分数却已过半,这叫“大题拿小分”,确实是个好主意。
1.7.2、跳步答题
解题过程卡在某一过渡环节上是常见的。这时,我们可以先承认中间结论,往后推,看能否得到结论。如果不能,说明这个途径不对,立即改变方向;如果能得出预期结论,就回过头来,集中力量攻克这一“卡壳处”。
由于考试时间的限制,“卡壳处”的攻克来不及了,那么可以把前面的写下来,再写出“证实某步之后,继续有……”一直做到底,这就是跳步解答。
也许,后来中间步骤又想出来,这时不要乱七八糟插上去,可补在后面,“事实上,某步可证明或演算如下”,以保持卷面的工整。若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想不出来,可把第一问作“已知”,“先做第二问”,这也是跳步解答。
1.7.3、退步解答
“以退求进”是一个重要的解题策略。对于一个较一般的问题,如果你一时不能解决所提出的问题,那么,你可以从一般退到特殊,从抽象退到具体,从复杂退到简单,从整体退到部分,从参变量退到常量,从较强的结论退到较弱的结论。总之,退到一个你能够解决的问题,通过对“特殊”的思考与解决,启发思维,达到对“一般”的解决。为了不产生“以偏概全”的误解,应开门见山写上“本题分几种情况”。
1.7.4、逆向解答
对一个问题正面思考发生思维受阻时,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去探求新的解题途径,往往能得到突破性的进展。顺向推有困难就逆推,直接证有困难就反证。如用分析法,从肯定结论或中间步骤入手,找充分条件;用反证法,从否定结论入手找必要条件。
1.7.5、辅助解答
一道题目的完整解答,既有主要的实质性的步骤,也有次要的辅助性的步骤。实质性的步骤未找到之前,找辅助性的步骤是明智之举,既必不可少而又不困难。如:准确作图,把题目中的条件翻译成数学表达式,设应用题的未知数等。
书写也是辅助解答。“书写要工整、卷面能得分”是说第一印象好会在阅卷老师的心理上产生光环效应:书写认真—学习认真—成绩优良—给分偏高。
有些选择题,“大胆猜测”也是一种辅助解答,实际上猜测也是一种能力。
1.8、以快为上
高考数学试卷共有22(因试卷不同,题量会有所不同)个题,考试时间为两个小时,平均每题约为5.5分钟。为了给解答题的中高档题留下较充裕的时间,每道选择题、填空题应在二至三分钟之内解决。若这些题目用时太长,即使做对了也是“潜在丢分”,或“隐含失分”。一般,客观性试题与主观性试题的时间分配为3:7。
1.9、立足中下题目,力争高水平
平时做作业,都是按所有题目来完成的,但高考却不然,只有个别的同学能交满分卷,因为时间和个别题目的难度都不允许多数学生去做完、做对全部题目,所以在答卷中要立足中下题目。中下题目通常占全卷的80%以上,是试题的主要构成,是考生得分的主要来源。学生能拿下这些题目,实际上就是数学科打了个胜仗,有了胜利在握的心理,对攻克高档题会更放得开。
1.10、确保运算正确,立足一次性成功
高考是限时限量的选拔性考试,在120分钟时间内完成大小22(因试卷不同,题量会有所不同)个题,时间很紧张,不允许做大量细致的解后检验,所以要尽量准确运算(关键步骤,力求准确,宁慢勿快),立足一次成功。
解题速度是建立在解题准确度基础上,更何况数学题的中间数据常常不但从“数量”上,而且从“性质”上影响着后继各步的解答。
所以,在答卷时,要在以快为上的前提下,要稳扎稳打,字字有据,步步准确,尽量一次性成功,提高成功率。不能为追求速度而丢掉准确度,甚至丢掉重要的得分步骤。假如速度与准确不可兼得的说,就只好舍快求对了,因为解答不对,再快也无意义。
试题做完后要认真做好解后检查,看是否有空题,答卷是否准确,所写字母与题中图形上的是否一致,格式是否规范,尤其是要审查字母、符号是否抄错。
高考数学解题思路
观 察
1. 要求解(证)的问题是什么?它是哪种类型的问题?
2. 已知条件(已知数据、图形、事项、及其与结论部分的联系方式)是什么?要求的结论(未知事项)是什么?
3. 所给图形和式子有什么特点?能否用一个图形(几何的、函数的或示意的)或数学式子(对文字题)将问题表示出来?能否在图上加上适当的记号?
4. 有什么隐含条件?
联 想
1. 这个题以前做过吗?
2. 这个题以前在哪里见过吗?
3. 以前做过或见过类似的问题吗?当时是怎样想的?
4. 题中的一部分(条件,或结论,或式子,或图形)以前见过吗?在什么问题中见过的?
5. 题中所给出的式子、图形,与记忆中的什么式子、图形相象?它们之间可能有什么联系?
6. 解这类问题通常有哪几种方法?可能哪种方法较方便?试一试如何?
7. 由已知条件能推得哪些可知事项和条件?要求未知结论,需要知道哪些条件(需知)?
8. 与这个问题有关的结论(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等)有哪些?
转 化
1. 能否将题中复杂的式子化简?
2. 能否对条件进行划分,将大问题化为几个小问题?
3. 能否将问题化归为基本命题?
4. 能否进行变量替换、恒等变换或几何变换,将问题的形式变得较为明显一些?
5. 能否形──数互化?利用几何方法来解代数问题?利用代数(解析)方法来解几何问题?
6. 利用等价命题律(逆否命题律、同一法则、分断式命题律)或其他方法,可否将问题转化为一个较为熟悉的等价命题?
7. 最终目的:将未知转化为已知。
答 题
1. 推理严密,运算准确,不跳步骤;实在不能完成时,该跳步就跳步;
2. 规范的表达,完整的步骤(不怕难题不得分,就怕每题都扣分);
3. 检查、验证结论;
4. 注意答题卡(看清A、B卡)填涂正确无误。
3
如何解决综合性问题
提高解数学综合性问题的能力是提高高考数学成绩的根本保证。解好综合题对于那些想考一流大学,并对数学成绩期望值较高的同学来说,是一道生命线,往往“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对于那些定位在二流大学的学生而言,这里可是放手一搏的好地方。
3.1、综合题在高考试卷中的位置与作用:
数学综合性试题常常是高考试卷中把关题和压轴题。在高考中举足轻重,高考的区分层次和选拔使命主要靠这类题型来完成预设目标。
目前的高考综合题已经由单纯的知识叠加型转化为知识、方法和能力综合型尤其是创新能力型试题。
综合题是高考数学试题的精华部分,具有知识容量大、解题方法多、能力要求高、突显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以及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特点。
高考数学解题技巧
解综合性问题的三字诀:
“三性”:
综合题从题设到结论,从题型到内容,条件隐蔽,变化多样,因此就决定了审题思考的复杂性和解题设计的多样性。在审题思考中,要把握好“三性”,
即
①目的性:明确解题结果的终极目标和每一步骤分项目标。
②准确性:提高概念把握的准确性和运算的准确性。
③隐含性:注意题设条件的隐含性。审题这第一步,不要怕慢,其实慢中有快,解题方向明确,解题手段合理,这是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的前提和保证。
“三化”:
①问题具体化(包括抽象函数用具有相同性质的具体函数作为代表来研究,字母用常数来代表)。即把题目中所涉及的各种概念或概念之间的关系具体明确,有时可画表格或图形,以便于把一般原理、一般规律应用到具体的解题过程中去。
②问题简单化。即把综合问题分解为与各相关知识相联系的简单问题,把复杂的形式转化为简单的形式。
③问题和谐化。即强调变换问题的条件或结论,使其表现形式符合数或形内部固有的和谐统一的特点,或者突出所涉及的各种数学对象之间的知识联系。
“三转”:
①语言转换能力。每个数学综合题都是由一些特定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所组成。解综合题往往需要较强的语言转换能力。还需要有把普通语言转换成数学语言的能力。
②概念转换能力。综合题的转译常常需要较强的数学概念的转换能力。
③数形转换能力。解题中的数形结合,就是对题目的条件和结论既分析其代数含义又分析其几何意义,力图在代数与几何的结合上找出解题思路。运用数形转换策略要注意特殊性,否则解题会出现漏洞。
“三思”:
①思路。由于综合题具有知识容量大,解题方法多,因此,审题时应考虑多种解题思路。
②思想。高考综合题的设置往往会突显考查数学思想方法,解题时应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
③思辩:即在解综合题时注意思路的选择和运算方法的选择。
“三联”:
①联系相关知识,②连接相似问题,③联想类似方法。
3.3、对平时综合练习的反思:
平时做完综合练习后,要注重反思这一环节,注意方法的优化。要把解题的过程抽象形成思维模块,注意方法的迁移和问题的拓展。
在最后的自由复习阶段也可选取部分做过的综合卷中的“压轴题”进行反思,主要研究:审题分析的过程(如:寻求条件与结论联系,与基础知识的联系,与平时基本方法的联系)、隐含条件的运用、计算方法及准确性。
高考数学解题绝招
4
考好数学的“四大绝招”
考试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自己的水平,对每位同学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根据我的观察和分析,同学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数学题的解答。
4.1、把握审题与解题的关系
有的同学对审题重视不够,匆匆一看便急于下笔,以致题目的条件与要求都没吃透,至于如何从题目中挖掘隐含条件、启发解题思路就更无从谈起,这样解题出错自然多。只要耐心仔细地审题,准确地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与量,从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才能迅速找准解题方向。
4.2、 把握“会做”与“得分”的关系
要将你的解题策略转化为得分,主要靠准确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述,这一点往往容易被忽视。因此,考试结果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况 。所以,在做题时,尤其是做几何证明题时,在解题思路正确的情况下,要善于把“图形语言”准确地转译成“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只有重视解题过程中的语言表述,会做的题才能得分。
4.3、把握快与准的关系
在题量大、时间紧的情况下,“准”字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准”才能得分,只有“准”你才可以不必考虑再花时间检查。而“快”是平时训练的结果,不是考场上所能解决的问题,一味求快,只会落得错误百出。所以,适当地慢一点、准一点,可多得一点分,相反,快一点、错一片,花了时间还得不到分。
4.4、把握难题与容易题的关系
拿到试卷后,就将全卷通览一遍,一般来说,应按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顺序作答。
有时考题的顺序并不完全是难易的顺序,因此在答题时要合理安排时间,不要在某个卡住的题上打“持久战”,那样既耗费了时间又拿不到分,会做的题又被耽误了,也有一些看似容易的题也会有“咬手”的关卡,看似难做的题也有可能得分之处。
所以考试中看到“容易”的题不可掉以轻心,看到新面孔的“难”题不要胆怯,冷静思考、仔细分析,定能得到应有的分数。
高考数学解题的一些问题
锦囊1、答卷前要不要浏览试卷?
考生在答卷前,最好按试卷上题的顺序从头到尾看一遍,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对试题的数量、试题的类型、试题的难度、试题所占的分数等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为制订答题时间的安排和答题的秩序打下基础。
有的考生拿起卷子就答,从头到尾一道一道来。由于对整个试卷题量及分数不了解,心中无数,影响答卷质量。如果浏览,浏览试卷不要用时间太长,不是细看,大致看一下,有的考生从头到尾细看一遍,结果失去了不少答题的时间,影响考试质量。
有的考生心理素质较差,看到难题就心慌。这样的考生,也可不必通览试卷,可先按顺序挑简单的题答,以增强信心。
总之,要视自己的情况而定,有的学生如果有这么一个习惯也就这样了,没有这种习惯的也没有必要刻意培养。另外作文要不要看一看?许多同学认为不能看,一看不就分心了吗,实际上,我们认为还是该看一看以做到胸中有大局,但限度只在于看看题目就可以了,千万记住不能一边答题一边构思。
锦囊2、考试时,碰上自己不会的题或想不起的知识怎么办?
考试时遇到这种情况,切忌慌乱和胡乱尝试。首先考生应先分析一下自己不会做的大致原因:是忘记了有关知识,还是题目没理解透彻?或是题目线索太多,自己一时难以理出头绪?然后再根据自己分析的原因,考虑采取相应的对策。这样按程序有条理地去做,即使题目仍未解出,也不会去想"这下晚了,我要考砸了"之类无用而有害的事,而是可以自慰自励:"这题对我难,对别人也难。"
考生在考试时,有时会出现某些知识回忆不起来的现象。这时考生因急需解决问题而希望尽快回忆起来,往往就会心里着急,紧张地在记忆中胡乱搜索,企图"碰上"想要找到的东西。但是这种无秩序搜索的成功率一般都很低,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更加重了自己的紧张慌乱。此时正确的策略是应该善于运用联想,你可联想老师讲这段知识的具体情景,也可联想与这段知识相关的知识,以寻找回忆的线索。如你忘了哺乳动物有什么特点,那么你就可以通过回忆鸟类的特点来与之对比回忆。
总之,时间分配一定要合理,在遇到一个难题时,做题时间不宜过长这样不仅耽误时间,而且影响自己的做题情绪,正确的做法是先放一放,为图大局,暂放一题,值得。平常训练时要有意识培养这种能力。
锦囊3、正确面对新情景、新材料
高考没有现成的成题,即使是最简单的题也是课本上的成题经改造后呈现出来的,材料没见过,情景以前都没出现过,应该说这也是命题者的初衷。但这类试题有个共同的特点:"材料在外,答案在内"、"起点高,落点低"。
"熟悉中考查陌生,陌生中考查熟悉"这就是命题者考查考生直面社会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运用已有知识支解新、分析、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在平时掌握的课本知识中一定能找到相关的模型。因此,我们应该庆幸能遇到这样的题目,而且丝毫不用惊慌,新的情景,新的材料正是我们所要的,只要冷静细心,这些题目你都能得到分的。
锦囊4、如何提高I卷选择题得分率?
在新课标卷I卷中,选择题共12道,每个选择题5分,"得分易失分更易",所以我们更应重视Ⅰ卷的得分率。I卷有一个正确选项,其他选项叫干扰项,命题专家在设定干扰项的时候,常围绕正确选项进行干扰,其三个原则是:一要干扰,二要干扰有效,三要干扰出学生学习中典型的错误来。
因此,要提高选择题的得分率,实际上就是提高考生的抗干扰能力,一要明确选择题的具体要求,二要仔细审题,确定试题内容,三要提高信息筛选能力;除此以外还要做到:信心十足、精神集中,排除分数的压力,不猜题、不押题,至于方法可采用选择法也可以采用排除法。
锦囊5、合理安排答题的顺序
理论上说试题的难度是从易到难,而且近几年大多数学科试题也是这么做的 但也有些学科发生过前边的试题开始就不容易。考生要先做容易的,考生做容易题一定要做一题对一题。有的考生特别是学习成绩好的考生,在做简单题时犯常识性错误。
这些考生以为这些题很简单,无意之中放松了警惕性。或把题看错或分析过程中马虎大意,因此丢分较多。有些考生平时成绩不太好,对难题做起来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这样的考生不妨先读一遍难题,如感觉没有希望,就把时间用在克服简单题和中档题上,确保简单题全部得分。
答题是要处理好答题时准与快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答题中准与快是高考中的一个重要策略。在答题时要力求准与快结合,以准为基础。解题时一定要有的放矢,简明扼要,切忌画蛇添足,空谈泛谈。
建议在考场上,可把手表放在桌子上,经常注意把握时间,但也不要过于频繁,做前面的容易题不要拖拉,做后面的难题也不要在一道题上用过多的时间。
锦囊6、要学会"挤"分
高考试题是"题题设防,题题把关",高考试题每一道题目都"长牙",每一道题目都"咬人",只有这样才达到区分的目的。另一方面高考试题是分步赋分,做对几步就会得到几分,因此考生在答题时要学会"挤"分。
挤分的主要方法有:理科把主要方程式和计算结果写在显要位置,作文尤其主要开头和结尾,文科一般都按要点给分。所以每一道题都认真思考,能做几步就做几步,高考是按步赋分,千万不能产生定势,高考试题为了达到理想的压分度,住住是难度逐步加深,对于考生来说就是能做几分是几分。这是考试中最好的策略。
因此考生在考试时,不急燥,不气馁,要学会用"挤"的办法提高自己的得分率。
锦囊7、题目答不完也能当“状元”
有些学科的试卷在规定的时间里做不完,特别是数学、理综这些理科试卷,这也是正常现象,试卷有一个长度标准,试卷长度是指题量与考试时间的一个相宜程度。命题时对试卷的长度有一个限制:中等难度以上的考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可以完成全卷这就是试卷的长度标准。为什么规定是中等程度以上的考生可以答完?这和录取率有关,就全国而言,平均录取率是在50%,因此指标就设定在中等程度以上考生。
有一个问题要提醒考生,没有做完是不是上线无望呢?不一定!第一,决定上线与否是总分,某一两个学科答不完不见的总分不够;第二,"做完"与"做对"是两个概念,如果后面个别题目没做完,前面的题目正确率高,也完全可以得高分。例如在99年高考中,陕西省理科状元数学就剩下一个多计算题未做,但仍能成为状元,原因就是做过的都基本上做到不失分。
锦囊8、考试中遇到"怯场"不可怕
考生是在具备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良好的心理品质后,高考时还应该掌握一定的应试策略,这里讲讲应试策略就是科学的应试,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这对实现考试目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总有一些考生考试的"怯场""晕场",除了心理上的原因外,没有掌握科学的应试方法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命题组的专家认为难的题,考生从来也没有感觉到容易过,命题地专家认为,那些低中档题,考生有的时候还是觉得很难,因此考生参加高考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我们应该记住这样一条规律"办法总比困难多"这里说的办法还包括应试策略,包括解题方法和答题技巧。
锦囊9、争取一遍成功
一部分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答不完试题,特别是数学理综,在这种情况下要不要抽出时间把前面的试题先检查一遍?不少杂志或报道认为需要检查。根据近四年来的带考经验,我们不主张特意抽出时间进行检查。当然有剩余时间检查固然很好。
多年的高考实践证明:许多考生在最后时段中检查前面的试题过程中很难找到错误,因为在相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很难克服原来形成的定势思维,因此我们主张争取一遍成功,这样既提高了解题速度有能加强审题意识。
锦囊10、考砸一科后怕影响后面几科的考试怎么办?
考试结束后,考生们鱼贯而出,会看到有的考生兴高采烈,有的考生神情沮丧,甚至有可能止不住哭出来。这时考生不要与别人对答案,家长也尽量不要问,如果有人问考的如何,就告诉他"还行"就可以了。
一是如果上门科目考的不错,于是忘乎所以容易产生松懈情绪,降低后续考试的动机水平和唤醒程度;二是如果感觉考的不好,与别人对答案不一致,造成情绪低沉和焦虑。
此时最恰当的方法是马这门科目完全放下,让思维和情绪完全丢开对这门科目的眷顾,并全面转入后一门科目繁荣复习中,对上一科考试失利的考生来说,学会遗忘,并迅速把注意力转移到下一科上显得更为重要。
因为失利是难免的,重要的是迅速摆脱阴影,"堤内损失堤外补"在放松状态下,你的弱项完全可能成为你的强项。去年我所带班的一个考生在语文考试中整整漏做了30分的题,在老师们的鼓励和帮助下,他克制了万灰俱冷的感觉,在后两门考试中背水一战,放手一搏,最后如愿以偿考上重点大学。
最后送给考生一句顺口溜:"会的做对无怨无悔,会的做完不留遗憾"。总之,实现高考目标需要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生活习惯,坚强的意志,优秀的品质等,只要考生能够很好地把握住这些要素,高考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高考数学解题注意事项
6.1、防审题错误
在各种解题失误中,审题错误可算是最常见而又最令人惋惜的失误了。一道对考生来讲挺简单的试题,本来是完全可以得满分的,结果却看错了题目。为此审题时要做到以下几点:(1)不漏掉条件;(2)不看错题目(3)充分运用题设的各项条件;(4)要引申条件,使条件和结论建立联系。
6.2、防手忙脚乱
高考时,由于时间紧、压力大等原因,有的同学做题时总是静不下心来,一想到时间不多了,却还有那么多题未做,就有点手忙脚乱,结果经常把一些相似的或容易混淆的东西混为一谈。比如,分类讨论只讨论了一种情况,而忽视了其他情况;函数图象应该是递增的,却画成了递减等。
防止此类错误的主要方法是:考试时要沉着、冷静、细心,不要因为考试时间不多就慌乱起来,这样反而考得更差。对于这种情况应该本着“先易后难”的一般解题顺序一个一个地完成,不要这个题目动动手,那个题目动动手,又都想完成,结果一个题目也做不完。
6.3、防草率收兵
题目做完后,一定要经过认真的检查和分析,防止不必要的疏漏和错误,有的题目还要检验答案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看是否符合题意,更不要没有检查就交卷。
6.4、防掉入陷阱
所谓陷阱,就是考生平时解题中容易出错的一些问题,是学生思维中的薄弱环节,命题人为了考查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识别能力,有意设置了这样的陷阱,如果思维不全面、仔细,极容易掉入陷阱中,因此,审题要当心。
6.5、防不求甚解
有些试题可能有多个正确答案,或是多种可能情况,比如两曲线的交点个数问题、分母不能为零,等等。解题时一定要全面思考,仔细推敲。
6.6、防思维僵化
考试中遇到困难时,不要始终抱着一种思想不放,应该善于变换角度去思考问题,运用多种方法去解题。
6.7、防概念不清
解题时,概念不清、公式错用、张冠李戴也是考试之大忌。如等差数列前n项和可看作关于n的不含常数项的二次函数,而解题时则错误地假设为Sn =(n 1)k (k为常数);应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时忘了对公比q等于1的讨论。
6.8、防过程紊乱
今年来,教育部考试中心在全国进行的高考科研测试结果表明,高考解题中的思想紊乱、语言表达不清、格式紊乱是考生的通病。因此,提高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规范解题格式已是目前考生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看过高考数学解题策略的人还看了:
5.高考数学得分技巧
上一篇:2017年湖北高考理科数学题
下一篇:2017年广东高考文科数学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