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辅导>高考试卷>

广东高职高考历年语文真题

德豪分享

  高考语文试题每年稳中有变,但万变不离其宗,高考语文复习不能丢开语文课本。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关于广东高职高考历年语文真题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广东高职高考历年语文真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人与自然的关系不独表现在物质方面,更表现在精神方面的复杂关联。除了自然界种种物象变化对人心的影响之外,人的现实处境和主体心态也会导致其对自然有不同理解和表现。梁启超在《饮冰室文集》中说:“同一月夜也,琼筵羽觞,清歌妙舞,绣帘半开,素手相携,则有余乐;劳人思妇,对影独坐,促织鸣壁,枫叶绕船,则有余悲。”在不同的人眼中,自然的面貌原本就是不同的,给人的感触也不一样。人与自然的关系呈现出两种形态:一方面,自然摇荡着人的性灵,使人产生或悲或喜之情;另一方面,人将悲喜之情转移、投射到本无情感知觉的自然物上,使其具备了与人同一的感情色彩,从而在自然施与人巨大影响的同时,人也以自我的情志改变着自然物在人们心中的面貌。

  ②对这种人与自然之间奇妙的生命共感现象,西方人类学家弗雷泽认为:自然变化、草木荣枯使古人看到自己的影子,觉察到自己的生命,并联想到万物与人的生死。因此,在古人的诗文中,纯粹的自然现象是没有的,流动的水,吹过的风,开落的花,都与人自己的命运休戚相关。

  ③生命的共感帮助我们理解了自然物与人的生理心理之间的密切关系,却难以解释为什么有的自然物可以引起人的快感,有的则引起人的悲感。这就需要探讨自然与人之间异构与同质的问题。

  ④异构,指二者之间有不同的结构形式;同质,指两种物质之间本质的相同。前者将两种物体区别开来,后者则将两种物体联系在一起。人类和自然,无论形式差异多大,都遵循生命的规律,如生老病死、兴衰荣枯。只是作为高等动物的人具有更强烈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介入,因此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所具有的特定精神内涵,都是人赋予它的。但久而久之,这种内涵脱离了人的主观赋予而内化为物的客观属性了。比如,人愤怒的时候就像江海中翻滚的波涛,于是有人便赋予波涛以愤怒的含义;在悲伤的时候泪如雨下,于是有人便赋予雨以悲伤的含义。可是随着这些含义日趋固定,当后人写“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时,写“泪飞顿作倾盆雨”时,谁还会为这些自然物的原初含义而大动脑筋?在人们看来,这些自然物所包含的愤怒、悲伤、愉悦等含义似乎是它们与生俱来的。

  ⑤自然物之所以能表现人的心理情感,除了人赋予它以意义之外,它本身必定也具有能够使人赋予这种意义的某种特质。这种特质,被西方美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称为“力的结构”。由于人的情感也受着形式不同但实质一样的力的结构的制约,所以,人便自然地从外部事物中观察并提取与自己心理情感相一致的内在意义,从而将该事物作为表现自己某方面的情感的特定载体。

  ⑥由此可见,人们观察自然并借以表现自我情感,是一种主客观相互包容、渗透、影响的活动。这个活动中人的心理情感的作用会得到强化,但自然的物性特征也不可忽略。

  (摘编自尚永亮《人与自然的生命共感与异构同质》)

  1.下列各项中的情境,不能体现人与自然之间“生命共感”的一项是( )(3分)

  A.《红楼梦》中,暮春时节,林黛玉来到大观园,看到繁花落尽,满地堆红,于是带着扫把、篮子、花锄,扫起落花,埋在土里,做成花冢。

  B.《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回到家,端起酒杯自斟自饮,看到院子里的松树傲然挺立,菊花灿然怒放,他感觉到心中涌出一种久违的快乐。

  C.《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严冬时节,林冲看到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大雪纷纷扬扬,他觉到身上寒冷,为了御寒,便挑起酒葫芦出外买酒。

  D.《小石潭记》中,柳宗元坐在被竹林和树木包围着的小石潭边,四周寂静无人,寒气透骨,幽静深远,感到过于冷清,心神凄凉,于是起身离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在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中,自然界的种种物象变化对人心施加着一定的影响,而人也以自我的情志改变着自然物在人们心中的面貌。

  B.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所具有的特定精神内涵是人赋予它们的,只不过时间久了,这些特定的精神内涵就成了这些自然物与生俱来的的东西。

  C.“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体现着人与自然的生命共感现象,也体现着自然与人异构与同质的问题,它是主客观相互包容、渗透、影响的活动。

  D.要让某个自然物表现人的某种心理情感,除了人赋予它以意义之外,这个自然物本身也必须具有能够使人赋予其这种意义的某种特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自然界的事物本来是无知觉无情感的,人却可以将自己的悲喜之情转移、投射到自然物上,使其具备与人同一的感情色彩,从而成为艺术形象。

  B.人与自然既存在异构关系,又存在同质关系,没有前者人与自然就不可区分,没有后者人与自然的联系将很难建立,人们就不会将情感投射到自然物上。

  C.当人有了某种情感,他观察外部事物时又恰恰提取到与自己心理情感相一致的内在意义,于是该事物就成为他表现自己某方面情感的特定载体。

  D.《饮冰室文集》中“同一月夜也……”这段话,说明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两种形态:自然摇荡着人的性灵,人也会将悲喜之情转移、投射到自然上。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蒋贵,字大富,以燕山卫卒从成祖起兵。积功至昌国卫指挥同知。从大军征交阯及沙漠,迁都指挥佥事,掌彭城卫事。

  宣德二年,四川松潘诸番叛,充右参将,从总兵官陈怀讨之。募乡导,绝险而进,薄其巢。一日十数战,大败之。进都指挥同知,镇守密云。七年复命为参将,佐怀镇松潘。明年进都督佥事,充副总兵,协方政镇守。又明年,诸番复叛,政等分道进讨。贵督兵四千,攻破任昌大寨。会都指挥赵得、宫聚兵以次讨平龙溪等三十七寨,斩首一千七百级,投崖坠水死者无算。捷闻,进都督同知,充总兵官,佩平蛮印,代政镇守。

  英宗即位,以所统皆极边地,奏增军士月粮。正统元年召还,为右都督。阿台寇甘、凉,边将告急。命佩平虏印,帅师讨之。贼犯庄浪,都指挥江源战死,亡士卒百四十余人。侍郎徐晞劾贵,朝议以贵方选军甘州,势不相及。而庄浪乃晞所统,责晞委罪。置贵不问。

  明年春,谍报敌驻贺兰山后。诏大同总兵官方政、都指挥杨洪出大同迤西,贵与都督赵安出凉州塞会剿。贵至鱼儿海子,都指挥安敬言前途无水草,引还。镇守陕西都御史陈镒言状,尚书王骥出理边务,斩敬,责贵立功。贵感奋,会朵儿只伯惧罪,连遣使入贡,敌势稍弱。贵帅轻骑败之于狼山,追抵石城。已,闻朵儿只伯依阿台于兀鲁乃地,贵将二千五百人为前锋往袭。副将李安沮之,贵拔剑厉声叱安曰:“敢阻军者死!”遂出镇夷。间道疾驰三日夜,抵其巢。阿台方牧马,贵猝入马群,令士卒以鞭击弓韣惊马,马尽佚。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会任礼亦追敌至黑泉,阿台与朵儿只伯以数骑远遁,西边悉平。

  十四年正月,贵卒,年七十。赠泾国公,谥武勇。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B.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C.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D.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5、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 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B.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C.“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进”在文中指“晋升”“提拔任用”。

  D.文中“谥武勇”的“ 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如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也有表贬抑的评价,如周厉王、隋炀帝。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蒋贵出身低微,作战勇猛。他以燕山卫一名士兵的身份随从成祖起兵,因为作战勇猛,不断累积军功,从昌国卫指挥同知一路升官。

  B.蒋贵身经百战,深受朝廷信赖。阿台侵犯庄浪时,侍郎徐晞为了推卸自己的责任而弹劾了蒋贵,但是朝廷明察秋毫,追究了徐晞,并没有问责蒋贵。

  C.蒋贵身处高位,心系士兵。因为所管辖的都是非常偏远的地方,所以他向英宗皇帝奏请增加军士的月粮。英宗很生气,于是他被召回担任右都督。

  D.蒋贵到了鱼儿海子,都指挥安敬说前面的路上没有水草了,率兵返回。镇守陕西都御史陈镒上奏告状,尚书王骥出京负责处理边疆事务,斩了安敬,责令蒋贵立功免罪。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充右参将,从总兵官陈怀讨之。募乡导,绝险而进,薄其巢。(5分)

  (2)间道疾驰三日夜,抵其巢。阿台方牧马,贵猝入马群,令士卒以鞭击弓韣惊马,马尽佚。(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遣 悲 怀①

  元稹

  谢公②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③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注】①元稹的原配夫人韦氏病逝后,元稹写了不少悼亡诗,此为其中一首。②谢公:指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他的侄女谢道韫。③黔娄:战国时齐国的一位贫士。

  8.首联运用了何种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9.颔联和颈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妻子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 。

  (2)《离骚》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 ,

  。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下笔不觉师造化

  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隐居的时期。这并不是纯粹的巧合,无需应酬杂务的宁静生活可以让他深思内省,促使画作和自然风景、隐居生活进一步契合。池阳湖画风之变是一次突变,源自他对江湖水光天色的写生,也来自他蓄积已久的思考,还来自苦涩现实对他心灵的影响。其弟子王伯敏多年后还难忘他老师的教诲:“读书的人,要甘于寂寞。寂寞能安定,定则心静,静则心清,清则心明,明则明白一切事理。作画,墨是黑的,只要眼明心清,便能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画便猛进。”

  1929年的一件盛事是教育部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南北国画家都参加。此时在上海关专任教的黄宾虹参加了展出工作,并发表了评介文章《美展国画谈》。文章提倡士大夫的逸品画格,以为不必求悦于人,人不知而不愠,才是真画者;还以为当时沪上流行的一种是细谨、工于涂泽的媚人习气,另一种是自矜才气、沦于放诞的欺人画风,以浮滑为潇洒、以轻软为秀润,真画者反不合时宜。他希望画者能坚持避俗趋雅的搡守,力求华滋浑厚的画风,不要因一时俗世弃取而改变。

  黄宾虹一向以为书画同源,所以称作画为“写画”。他以为上古时代书画不分,如伏羲画八卦,仓颉造字的一种主要方式就是象形,中国最早的文字中已有横线、纵线、弧线等线条形式;汉以后虽分书画,但仍是道归于一,三代以上笔法可从甲骨、古玉、铜器中求之。他在1929年编辑的《滨虹草堂古印谱》里曾谈到古印上的籀篆文字:点画的肥瘦方圆奇正各不同,有助于绘画笔法;而结构的疏密、参差离合、抑扬顿挫、回环往复,更可见章法布置之妙。所以,他作画时要置备金石拓本在案头。他由古玺印这种上古金石实物、临近原始的艺术形式中悟出笔法要旨,认识到书法、文字、金石、绘画都是同一来源,即来源于自然山水,从而找到回归造化之路。

  黄宾虹常提到古代书法家从观察自然中有所领悟,如在雨后看车行泥沼,车轮在泥中转动犹如笔被纸墨所滞却仍圃转,不疾不徐、不粘不脱,由此笔法大进。他也常以自然山水之理来诠释自己的笔法,如“平”就是如风吹水动、一波三折;“圆”如行云流水、宛转自如,而石有棱角、树有桠权,则是圆中有方;“变”则如石有阴阳向背、树有交互参差,山有起伏显晦、水有缓急动静。l922年他在给友人陈柱尊的信里说到,自己是以山水作字,而以字来作画。可见,他已将山水自然之理、《说文》六书之法、书法、画法相互打通。

  现代画家以画为道抑或以画为艺,这种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上的对比,在黄宾虹和张大千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张大千一生充满传奇色彩,黄宾虹一生平静淡泊。张大千l925年在上海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26岁就扬名南北,后又去北平办画展,被称为“南张北溥”,可谓名满天下;而黄宾虹虽较早就有“南黄北齐”之称,但他直至l943年才在上海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这时他已经80岁了。黄宾虹自来沪上就以鉴赏、鉴别真伪著称;而张大千仿作的石涛画,甚至瞒过了当时的大行家罗振玉、黄宾虹及其老师曾髯,可谓出神入化。还有对画与钱的关系,黄宾虹一生力避卖画,多以画赠友人知己,虽有润笔,与他的名气相比也很低,他一直严守传统士大夫不言阿堵的精神,过着清寂的学人生活;而张大千却有着对金钱的开通看法和潇洒追求,有过极高的润格,也卖商品画,出手阔绰。不同的人生态度最终体现在他们的画中,黄宾虹的画是典型的恪守传统的雅正的士夫画,张大千的画则有趋向民间、时尚的意趣。两人都是一代宗师,只是在境界上和被认可的领域不同而已。

  (摘编自吴晶《画之大者——黄宾虹传》)

  1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针对当时沪上流行的细谨、涂泽的媚人习气和自矜才气、沦于放诞的欺人画风,黄宾虹推崇细腻、轻软的逸品画格,倡导做“真画者”。

  B.由于我国书法、文字、金石、绘画同源异流,道归于一,要研究中国书法、绘画的笔法意蕴,就只能从上古时期的甲骨、古玉、铜器入手。

  C.书画家常能从观察自然中领悟到艺术的真谛,如由雨后看车行泥沼悟得笔法的疾徐粘脱,由石的阴阳向背、树的交互参差悟出笔法的变化。

  D.张大千有着深厚的艺术修养,模仿的水平也极为高超,以至于他所仿作的石涛画,甚至瞒过了当时的书画大行家罗振玉等人。

  E.本文通过记述黄宾虹博采众长、学习绘画的艰苦历程,描写了他在中国绘画艺术上的理论创见与突出成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位艺术家的感人形象。

  12.黄宾虹—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的隐居时期。这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6分)

  13.黄宾虹作画时为什么要把金石拓本摆在案头?请简要分析。(6分)

  14.尽管黄宾虹和张大千都是一代宗师,但二人的人生态度、对金钱的看法以及艺道旨趣却大相径庭。这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这家企业改革的任务,_____是“减员”,更重要的是“增效”。

  ②预算即使制订得再_____,在执行过程中也难免发生变化。

  ③今年春节期间,山西某地发生了一起_____的假酒案。

  A、不止 正确 耸人听闻 B、不只 正确 耸人听闻

  C、不只 准确 骇人听闻 D、不止 准确 骇人听闻

  1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一段时间以来,汉字书写大赛、非遗保护等文化现象引人注目,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国人所认知。

  B.此次《环境保护法》修订,历时两年,前后经过了多次审议,如今终于定稿,在环境优先于经济的原则上已达成一致并写入法律。

  C.贝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鳞茎具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神奇功效,常常采集起来,加工成药材。

  D.马尔克斯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拉美“文学爆炸”的先驱,还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

  17.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人类自身便是宇宙秩序的一部分。当人文未开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哲强调“天人合一”,意在指出人类背离这一根本规律的危机。

  ① 这“间间小智”便会与宇宙的“闲闲大智”相龃龉、相矛盾

  ② 人类懵懂地生活于自然的状态

  ③ 人类的智慧渐渐增长

  ④ 这便构成了“天人本无二,不必言合”的境界

  ⑤ 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并竭力想表现其自身时

  ⑥那时的顺应是天生的,不假意志的

  A.②⑥④③⑤① B.③⑤⑥①④② C.③①⑥②⑤④ D.②⑤④①⑥③

  18. 下面是“中国网民文化节”活动的标志,请从构形的角度说明标志的创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60个字。(6分)

  答: 。

  19.根据下面的内容,填写信的正文,内容不超过90字。(5分)

  张先生订购了一件衣服,店家发货时,误发了一条围巾给他。就此情况,请你以店家身份拟一封处理此事的信给张先生。地址,姓名等信息用xx来代替。

  尊敬的张先生:

  您好!

  90

  此致,

  敬礼!

  店主xxx

  X年x月x日

  五、写作(60分)

  20.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风和日丽,螃蟹、乌龟、海鸥在海滩上聊天。

  螃蟹嘲笑乌龟:“你每次都要自己动手筑窝,也不嫌麻烦。”

  乌龟:“不是自己的窝,心里不踏实。”

  螃蟹:“没有自己的窝,才能够处处有窝。”

  海鸥:“我有自己的窝,但离我太远,遇到特殊情况,只能临时将就。”

  这时,暴雨突至,乌龟四肢并用筑好了自己的窝,螃蟹立即钻进沙里,海鸥飞向一个石窟窿。

  风雨过后,他们又聚到一起……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广东高职高考历年语文真题答案及解析

  1.【答案】C(C项中的风雪描写只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没有林冲情感的投射。)

  2.【答案】B(B项把“内化为物的客观属性”曲解为“成了这些自然物与生俱来的东西”。并且原文用的是“似乎”一词)

  3.【答案】D(梁启超的一段话,主要说明“人的现实处境和主体心态会导致其对自然有不同理解和表现”。)

  4.D.

  5.B、“英宗”是庙号,不是年号。

  6.C、“英宗很生气”属于无中生有。

  7、(1)(蒋贵)担任右参将,跟随总兵官陈怀讨伐叛军。招募向导,越过险要的地形进军,接近了敌人的巢穴。(“充”“向导”“绝”“薄”及开头省略主语各1分)

  (2)(他)从小路疾驰了三天三夜,抵达了叛军的巢穴。阿台正在放马,蒋贵突然冲入马群,命令士卒用鞭子击打弓韣,让马受惊,马都跑散了.(“间道”“方”“猝”“佚”及开头省略主语各1分)

  参考译文:

  蒋贵,字大富,作为燕山卫的士兵跟随成祖起兵,靠累积功劳升职到昌国卫指挥同知。跟随大军征讨交阯及沙漠,提拔为都指挥佥事,负责彭城卫的军务。

  宣德二年,四川松潘的少数民族叛乱,蒋贵担任右参将,跟随总兵官陈怀讨伐叛军。招募向导,越过险要的地形进军,接近了敌人的巢穴。一天打了十多仗,大败叛军。升任都指挥同知,镇守密云。宣德七年,又任命为参将,帮助陈怀镇守松潘。次年,升任都督佥事,代理副总兵,帮助方政镇守松潘。又过了一年,各少数民族又叛乱,方政等人分路进兵讨伐。蒋贵率领兵力四千,攻破了任昌的大寨。会合都指挥赵得、宫聚的队伍,依次平定了龙溪等三十七寨,斩首一千七百级,投崖坠水死者没法计算。捷报传到朝廷,升任都督同知,代理总兵官,佩平蛮印,代替方政镇守松潘。

  英宗即位以后,蒋贵因为所统领的地方都是非常偏远的边境地区,上奏请求增加军士每个月的粮食供应。正统元年,召蒋贵回到朝廷,任右都督。阿台侵犯甘州(今甘肃张掖)、凉州(今甘肃武威),边疆的守将向朝廷告急,朝廷命令蒋贵佩戴平虏的大印,统帅军队讨伐。叛军进犯庄浪,都指挥江源战死,阵亡士卒一百四十余人。侍郎徐晞弹劾蒋贵,朝廷开会讨论认为蒋贵刚选兵出发去甘州,势必来不及救援。而庄浪归徐晞所统率,追究徐晞推脱罪责的责任。把蒋贵的事情放在一边,不予追究。

  次年春天,谍报敌军驻扎在贺兰山的后面。皇帝下诏命令大同总兵官方政、都指挥杨洪出大同向西,蒋贵与都督赵安出凉州长城关口会合围剿。蒋贵到了鱼儿海子,都指挥安敬说前面的路上没有水草了,率兵返回。镇守陕西都御史陈镒上奏告状,尚书王骥出京负责处理边疆事务,斩了安敬,责令蒋贵立功免罪。蒋贵感动振奋。正好朵儿只伯害怕罪责被追究,接连派使者入京上贡,敌人的势头稍稍减弱。蒋贵率领轻骑兵在狼山击败叛军,追到石城。战斗停止了,听说朵儿只伯去到兀鲁乃地依附了阿台,蒋贵带领二千五百人为前锋前往突袭。副将李安劝阻他,蒋贵拔剑厉声斥责李安说:“敢阻挡进军者死!”于是出了镇夷。从小路疾驰了三天三夜,抵达了叛军的巢穴。阿台正在放马,蒋贵突然冲入马群,命令士卒用鞭子击打弓韣,让马受惊,马都跑散了。敌人失去了战马,带着弓箭,步行和明军战斗。蒋贵放开骑兵,践踏攻击,指挥毛哈阿奋勇冲入敌阵,大败敌军。又把兵分为两翼,另外派一百骑兵占领高地作为疑兵,边打边行八十里。正好任礼也追击敌人到了黑泉,阿台与朵儿只伯带着几个骑兵远远地逃走了,西方边境都平定了。

  正统十四年正月,蒋贵去世,时年七十。朝廷追赠他为泾国公,谥号为武勇。

  8.【答案解析】答案:用典。(1分)以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的侄女谢道韫借指韦氏(1分),以战国时齐国的贫士黔娄自喻(1分),其中含有对方屈身下嫁的意思(1分)。引出后文(1分)对韦氏婚后艰苦生活的描写,间接表达了诗人对亡妻的追怀悼念之情。(1分)】

  9.【答案解析】答案:诗人笔下的妻子是一位能关心体贴丈夫(1分)、安于贫苦(1分)的贤淑的女性形象(1分)。颔联借写妻子为自己翻箱寻衣、卖钗沽酒,表现妻子对自己的关心体贴(1分);颈联借写妻子甘于以野菜充饥、以槐树落叶为柴,表现其安于贫苦的美好品德(1分)。

  【思路点拨】对于鉴赏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步骤,有以下三步:①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来概括诗歌塑造了什么形象。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关心体贴丈夫、安于贫苦的贤淑的女性形象等。考生在平时复习时,应对这些形象做些积累。②结合诗句中相关的语句具体分析这一形象的特征,概括时应忠于原文,不可臆造。③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或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对诗歌表情达意所起到的作用。

  【赏析】

  这是元稹悼念亡妻韦丛(字蕙丛)所写的三首七言律诗。韦氏是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幼女,二十岁时嫁与元稹。七年后,即元和四年(809)七月,韦氏去世。此诗约写于元和六年前,时元稹在监察御史分务东台任上。

  本诗追忆妻子生前的艰苦处境和夫妻感情,并抒写自己的抱憾之情。一、二句运用典故,说明妻子屈身下嫁;“百事乖”指任何事都不顺遂,这是对韦氏婚后艰苦生活的简括,用以领起中间四句。中间四句是说:看到我没有可替换的衣服,就翻箱倒柜去搜寻;我身边没钱,缠着她买酒,她就拔下头上金钗去换钱。平常家里只能用豆叶之类的野菜充饥,她却吃得很香甜;没有柴烧,她便靠老槐树飘落的枯叶以作薪炊。这几句用笔干净,既写出了婚后“百事乖”的艰难处境,又能传神地描绘出贤妻的形象。同时,句句浸透着诗人对妻子的赞叹与怀念的深情。尾联,诗人从出神的追忆状态中惊觉,发出无限抱憾之情:而今自己虽然享受厚俸,却再也不能与爱妻一道共享荣华富贵,只能用祭奠与延请僧道超度亡灵的办法来寄托自己的情思。尾联两句出语虽然平和,诗人内心深处却是极其凄苦的。

  10【答案】

  (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3)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1.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E不给分。(A项“黄宾虹推崇细腻、轻软的逸品画格,倡导做‘真画者’”有误。从原文“另一种是自矜才气、沦于放诞的欺人画风,以浮滑为潇洒、以轻软为秀润,真画者反不合时宜”可以看出其表述错误。B项,三代以上笔法可从甲骨、古玉、铜器中求之,不是“只能从上古时期的甲骨、古玉、铜器入手”。D项,应是鉴赏、鉴别真伪的大行家罗振玉。E项,本文没有记述黄宾虹博采众长、学习绘画的艰苦历程,没有描写黄宾虹的突出成就。)

  12.答:①减少应酬杂务,生活清静,便于深思内省和作画;②对江湖水光天色的写生使他的画风发生了突变,③安定生活使他眼明心清,能够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画艺猛进。

  13.答:①从金石文字的点画结构中,他受到绘画笔法与章法布置方面的启发;②从金石拓本认识到书画同源,悟出画艺回归造化的路径。

  14.答:观点一:恪守传统,力求雅正,甘于清寂淡泊,追寻艺术真谛。

  ①于平静淡泊中求真务实的人生态度;②淡泊名利,不言阿堵,保持传统学人本色;③避俗趋雅,不为流俗所动,寻求华滋浑厚的画风。

  观点二:创新与模仿并重,理想与时尚兼顾。

  ①创造与仿作兼顾;②对金钱的开通看法和潇洒态度;③注重民间时尚意趣。

  观点三:既恪守传统,又勇于创新,在追求自己理想的过程中享受人生。

  ①守正出新,继承与创新兼顾;②怀抱艺术理想,追求名山事业;③脚踏实地,享受人生。

  15. C(不止:超出。不只:不仅,表递进关系的连词。原文是递进句。准确:强调准,指行动的结果完全符合实际或预期。正确:强调对,指符合客观事实、道理或某种公认的标准。

  耸人听闻:夸大事实或说离奇的话,使人听了震惊。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震惊)

  16.【答案】A(B项语序不当和表意不明。改为:“《环境保护法》此次修订,历时两年,前后经过了多次审议,如今终于定稿,人们在环境保护优先于经济发展的原则上已达成共识并将其写入法律。”C项成分残缺(偷换主语)。“采集”的主语应该是“人们”,而“贝母”应该是“被(人们)采集起来……”D项不合逻辑。改为:“不仅是……还是……先驱。”)

  17.答案 A(由第一处横线前语意可知,第一处横线填③和横线前内容自相矛盾,排除B、C两项;内容上,④是对⑥的紧密承接,所以④应该紧跟在⑥后,排除D项。)

  18.参考答案:标志整体呈现一个舞动奔腾的人(1分),彰显“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1分);标志主体像字母e(1分),象征网络(1分);又像汉字“文”(1分),代表文化(1分)。

  19.参考答案:

  由于我们的失误,将您订购的衣服错发成了围巾,给您添麻烦了,深表歉意。您的衣服已经寄出,烦请您在收到后将围巾寄回,地址是xxx,邮资由我方承担。欢迎再次惠顾。

  解析:本题考查实用文语言应用能力。首先要致歉(1分),简单交代清楚事件的经过(1分)、处理的要求(1分)和店方责任(1分),注意店主的身份,礼貌用语(1分)。

  20.【审题指导】

  1.抓关键词,进行合理的拓展。认真阅读文字材料,我们可以发现,“三个人”的对话主要是集中在“筑窝”上,因此,“窝”字成为我们所要抓住的关键字眼。认真审视材料的中的“窝”字,我们可以发现,这个“窝”是一个有深意的词语,他不仅仅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房子”和“住宅”那么简单,我们通过对话,可以知道,这个“窝”字可以理解为“精神的小屋”,也可以理解为“束缚人心的枷锁抑或是牢狱”。因此,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就可以就“窝”字进行拓展,我们可以理解“窝”为——房子、家、托身之处;可以理解为——发展的平台、求生的领地……

  2. 纵观全局,切中题意。虽然说新材料作文是考察学生发散性的思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写作空间,但是命题者不让让学生“以偏概全”的;不是让学生“捕风捉影”,不是让学生“天马行空”,更不是让学生“无中生有”。他是以事实(文字材料的旨意)为依据,以故事或是文字的情感为合理想象。因此,我们要揣摩并理解命题者在字里行间要表达什么,需要你表达什么等问题。本段材料中应该来说没有明显的指向性,只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探讨的话题,认真的阅读本文的对话,“风雨过后,他们又聚到一起……”可以发现,命题者对“三个人”的人生态度是没有发表任何“褒贬”之言的。因此,你可以从乌龟的角度写,也可以从螃蟹的角度写,还可以从海鸥的角度写,甚至可以综合“三个人”的观点写。

  A.乌龟:“不是自己的窝,心里不踏实。”——我们可以解读为“有了自己的窝,心里踏实”,进一步的解读我们可以诠释为:

  (1)做一个盛放自己的精神小窝(安乐窝),灵魂安定,心里踏实。

  (2)专心做好自己的窝,认真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不要受他人的影响。

  B.螃蟹:“没有自己的窝,才能够处处有窝。”——我们可以解读为“人生不要让‘窝’窝住自己畅游世界的心”!毛泽东曾经就说“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C.海鸥:“我有自己的窝,但离我太远,遇到特色情况,只能临时将就。”——我们可以解读为“人生要有自己的窝,但是不要被‘窝’所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