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历史>

全国卷高考历史选择题试题汇总

刘惠分享

  选择题作为客观题,是高考文综历史试题中的一种重要题型。那么历年高考历史选择题都出过什么题目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全国卷高考历史选择题试题汇总,仅供大家参考!

  全国卷高考历史选择题试题汇总(一)

  12.查阅地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途径。下列摘自地图中不同朝代的地点名称,应注释为“今

  北京”的是①商朝时“牧野”②春秋时“葵丘”③战国时““蓟”④隋朝时“涿郡”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客,夜夜算缗[注:成串的钱]眠独迟。”诗句反映出

  A.唐朝出现的盛世局面 B.唐朝的商业繁荣与发展 ( ) 13.唐人张籍的《贾客乐》诗写道:“金陵向西贾客多,船中生长乐风波。„„金多众中为上

  C.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D.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14.有学者指出:“两税行而租庸调并合,条鞭行而税粮银力杂差并征,其义一也。”两税法

  与一条鞭法的共同点在于 ( )

  A.免除人民力役 B.简化税目征收 C.明确赋役征银 D.废除人头税

  饱经沧桑的天津大沽口炮台(图2-5)是“外接深洋,内系海口”的“海门古塞”、京津门户,其修复保护工程已经启动。回答15、16题。

  15.根据史料记载,把守海门的炮台始建于明朝,由著名将

  领戚继光监造。炮用铜制造,名曰“大“。戚继光

  又在入海口插上纯铁铸成的梅花桩48根,与炮台构成

  一道防御的屏障,使得海面长时间无战事,解除了天津

  卫的后顾之忧。该炮台在当时发挥的作用是( )

  A.宣扬了国威 B.强化了闭关政策 C.打击了侵略势力 D.防范了人民起义

  16.1840年1900年的六十年间,天津大沽口炮台曾多次遭外国列强入侵。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 ) ①两次鸦片战争中侵略者皆曾沿海北犯抵达天津②1860年英法美俄四国联军攻陷大沽口炮台 ③清军与义和团在大沽炮台共同抗击八国联军④《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被迫拆毁大沽炮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中国百年纪事”新闻史料巡展活动即将举行,展览拟分六部分展示新中国的历史进程。即“红色起点、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开国十年、改革开放”。回答17—20题。

  17.展览第一部分为“红色起点”。下列新闻史料中,拟应放入这一单元的是

  ①共产党早期刊物《向导》的原件 ③红军女战士的照片 ②五四运动中学生游行的照片 ④刊载日本投降的《大公报》原件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1933年10月,红卅军政治部驻扎在四川达县,秘书长魏传统在一家地主宅院的门楼两旁

  石柱上写下了如此楹联:镰刀害断旧乾坤,斧头劈开新世界。这一史料能够佐证的是

  A.红军长征途中注重革命宣传 B.根据地的土地革命深入展开

  C.揭开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 D.中国革命渡过难关转危为安

  19.展览第五部分为“开国十年”。1949年时,中国现代工业产值只占工农业产值的17%,几

  乎没有重工业;1952年,现代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6.6%,重工业在工业生产总

  值中占35.5%;到1957年,重工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提高到了48%。对这几个新闻数字的说明,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A.中国逐步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中国已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C.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D.中国民族资本企业得到合理调整

  20.展览的最后一个展室内容是改革开放。国际舆论曾评价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是35

  年来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一“行动”是指 A.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 )

  C.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D.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21.马克思认为:16—17世纪,欧洲出现了使西欧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性因素迅

  速发展的现象。这里所说的“革命性因素”不应包括 .

  A.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工场 C.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 )

  B.资本原始积累

  D.意识形态领域的变革

  俄国和日本的发展,在欧、亚历史进程中留下了特殊的印记。回答22、23题。 22.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到苏联访问后写下了《莫斯科日记》,书中写道:“目前这

  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

  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作者所谓“消极的东西“在当时是指 ( ) A.新经济政策的作用渐趋减弱 B.肃反运动的扩大化倾向 C.苏联农业的落后局面

  D.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

  23.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在1955—1973的18年间增加了12.5倍,人均国民收入增长10倍,年

  均增长9.8%,追超英、法、西德,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强国。形成这一世界经济

  奇迹的内部原因是 ①国家干预经济,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 教育

  ( )

  ②重视提高生产率,积极发展

  ③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提供的发展契机 ④进行社会改革,消除封建落后因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D 13.B 14.B 15.C 16.D 17.A 18.B 19.C 20.D 21.A 22.D 23.C

  全国卷高考历史选择题试题汇总(二)

  12.“末事(商业活动)不禁,„„而游食者众,

  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 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商鞅为此而采取的措施是

  ( )

  A.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B.废除分封制,行郡县制

  C.恢复周礼,实行仁政 D.行法治,实行严刑峻法

  13.清代处于“近代前”的经济增长期。高产作物的引进,中国人吃植物类食物的习惯等,

  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社会安定与经济持续增长的所谓“康乾盛世”比历代时

  间都长。„„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又下诏“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继而实

  行“摊丁入亩”和赋税改革。据此对清代人口增长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高产作物的引进养活了大量人口 B.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C.清前期社会稳定是人口增长的基础 D.清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 )

  不同民族国家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是社会不断发展的源泉之一。回答14—15题。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2 / 4页

  14.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中说“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

  注人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使中原文化停滞不前B.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为唐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C.唐朝开创了后世各项政治制度的先河D.唐朝废除了秦汉以来各项制度

  15.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

  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新的着重点对中国的政治和

  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下列各项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戊戌变法,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实行君主立宪制B.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 )

  C.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D.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技,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

  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回答16—17题。

  16.明初服饰制度有严密的规定,但到明中后期“人皆志于尊崇富侈,不复知有明禁,群相

  蹈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C.反封建民族思想的影响 B.西学东渐风气的影响D.明朝百姓服饰统一规范

  ( )

  17.“1840年以后进入近代,西洋文化侵袭着中国本土文化,许多沿海大城市,尤其是上海这

  样的大都会,因华洋杂居,得西方风气之先,服饰也开始发生潜在的变革。”这种变化体

  现在 A.西服的出现 B.中山装的出现C.旗袍的改进 D.列宁装的流行地图、统计图表是历史学习的材料之一。回答18—19题。

  ( )

  18.完整、准确的概括出图5所反映的1937—1940年中国人民抗战态势的是

  ( )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3 / 4页

  A.正南战场是主战场

  C.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相持

  B.敌后战场是主战场

  D.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协同作战

  19.图6的统计数据所反映了

  ( )

  ②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④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多种所有制

  ①农村经济得到了全面的振兴 ③改变了经营方式以及分配方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不断发展。回答20—21题。

  20.20世纪20至30年代我党经历了从幼稚逐渐走向成熟的历程。下列关于党的发展历程按

  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

  ①分析国情,提出民主革命纲领 ③独立自主,妥善解决党内分歧

  ②适时完成国内战争向民族解放战争的转化 ④重心转移,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④①②③ D.①④③② 21.据《解放日报》:党的政策仅是扶助农民减轻封建剥削,而不是消灭封建剥削,故于减租

  减息之后又须实行交租交息政策,于保障农民的人权、地权、财权之后,又须保障地主

  的人权、地权、财权,借以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中共提出这一政策的时期是( ) A.土地革命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新中国成立后 D.抗日战争时期

  举办展览、撰写论文是我们历史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回答22—23题。

  22.某学校组织了一次主题为“快速发展的亚洲城市”的图片展,展览内容按20世纪的不同

  年代分为若干板块,下列各项反映了70年代亚洲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

  A.美丽的港口城市——新加坡

  B.一夜崛起之城——深圳

  ( )

  C.辉煌的东方明珠——上海 D.繁华的大都市——东京

  23.如果撰写一篇关于20世纪90年代国际经济形势论文,下列选题正确的是

  A.论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与区域化的关系 B.论欧洲逐渐成为美苏冷战的中心地带

  C.论欧共体建立与欧洲经济发展的关系 D.论日本的崛起与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12-23 ADBC AACAD D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