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记忆遗忘曲线怎样制定记忆计划
遗忘曲线(Forgetting curve)是用于表述记忆中的中长期记忆的遗忘率的一种曲线,很多人都听说过这个记忆方法,但很多人并没有深入了解。下面由学习啦小编给你带来关于记忆 • 遗忘曲线的原理,希望对你有帮助!
记忆 • 遗忘曲线
遗忘曲线(Forgetting curve)是用于表述记忆中的中长期记忆的遗忘率的一种曲线。 这一曲线最早由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通过自己的实验提出。在这一实验中, 艾宾浩斯使用了一些毫无意义的字母组合。通过记忆这些字母组合,并在一系列时间间隔后检查遗忘率, 得到了这一曲线。因此,这一曲线又叫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记忆 • 遗忘曲线理论基础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记忆过程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平时的记忆的过程是: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了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着很长的时间。那么,对于我们来讲,怎样才叫做遗忘呢,所谓遗忘就是我们对于曾经记忆过的东西不能再认起来,也不能回忆起来,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错误的回忆,这些都是遗忘。艾宾浩斯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是拿自己作为测试对象的,他得出了一些关于记忆的结论。他选用了一些根本没有意义的音节,也就是那些不能拼出单词来的众多字母的组合,比如“asww”、“cfhhj”、“ijikmb”、“rfyjbc”等等。他经过对自己的测试,得到了一些数据。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记住的知识数量然后,艾宾浩斯又根据了这些点描绘出了一条曲线,这就是非常有名的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中竖轴表示学习中记住的知识数量,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记忆量变化的规律。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观察这条遗忘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
记忆 • 遗忘曲线因素
根据艾宾浩斯的理论,人们对于信息的遗忘的速度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了:
1)需要记忆的信息的难易程度
2)记忆者对于信息的理解程度
3)记忆者的生理状态, 其中包括记忆者的压力和睡眠质量。
同时,艾宾浩斯还提出每一个人基本的遗忘速度都是十分相似的,但是现实中每个人的遗忘速度十分不相同的,其中的原因是每个人对于信息的理解程度不同。然而,其他的科学家发现年龄并不会影响遗忘的速度。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记忆能力会总体下降,也就是说老年人能够记住的信息会相对减少,然而一旦信息已经被记住之后,老年人对于信息的遗忘速度并不比年轻人快。
记忆 • 遗忘曲线结果
20分后,42%被遗忘掉,58%被记住。
1小时后,56%被遗忘掉,44%被记住。
1天后,74%被遗忘掉,26%被记住。
1周后,77%被遗忘掉,23%被记住。
1个月后,79%被遗忘掉,21%被记住。
考察从记忆开始,1天后大部分内容被遗忘掉,但是一天之后的遗忘率开变得平缓。 但是,艾宾浩斯的实验中使用的是毫无意义的字母组合,因此,相对于有意义的词汇而言, 其实验没有可比性和参照性的指责也同时存在。并且,再认知可能的遗忘与完全遗忘也没有被区分开来。
关于赫尔曼·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
赫尔曼·艾宾浩斯(德语:Hermann Ebbinghaus 1850年1月24日-1909年2月26日),德国心理学家。 艾宾浩斯出生于德国巴门,17岁进入波恩大学学习历史学和语言学。1873年在波恩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1875-1878年游学于英国、法国,受费希纳的影响开始用实验方法研究记忆。1886年任柏林大学副教授。 在1890年艾宾浩斯和他人共同创办了《心理学和感觉生理学杂志》。1894年任布劳斯雷大学教授。1905年任哈雷大学教授。 他在1885年出版了《关于记忆》一书。里面提到一个他自己作被试的试验。他试图背诵三个字母(两个辅音夹一个元音) 一组的无意义音节列表。他观察自己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把列表背诵下来,作为自己学习速度的量度。在一段时间后, 他再检查自己需要通读多少遍才能再一次背出列表。他发现了一些遗忘规律。先学习到的知识首先以很快的速度被遗忘, 然后会缓慢下来。而已经长时间记住的东西,则很难被彻底忘记。这就是著名的“遗忘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