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在校园里是如何防范诈骗
最近,社会上的一些不法分子摸准了高校大学生单纯、富有同情心、防范意识差的弱点,利用种种手段,想方设法骗取学生或学生家庭的钱财,现将犯罪分子惯用的骗人手段、方式总结如下,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防止校园诈骗的方法,切实保护自身和家庭安全。
校园内诈骗分子惯用的一些手段
1、伪装身份,直接骗钱。借招工报名或举办活动为由,收缴报名费,后携款逃之天天。
2、投其所好,引诱上当。以帮助办理出国手续、介绍工作、推荐考研及购买优惠物品等为诱饵,收取介绍费、手续费、好处费等,达到行骗的目的。
3、假借推销商品,以假钞骗真钞,或以次充好骗取钱财。
4、骗取信任,掩盖作案真相。有的诈骗分子利用大学生阅历浅、经验少的弱点,假借朋友之托、同学同乡之情,寻机进入学生宿舍,趁机盗窃贵重钱物,一旦得手,迅速逃之夭夭。
5、假借销货,乘机敲诈。大学生逛夜市、在马路两旁的摊点买东西,一定要加强提防。
6、故意制造事端,勒索钱物。在商场内、大街上有意制造碰撞事端,借机勒索钱物,一旦发生,要及时报案,到公安部门解决。
7、利用关系,寻机下手。在乘车、乘船旅途中,不要轻易信任陌生人,攀谈中要注意保密,以防无意中给犯罪分子提供信息,让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8、利用学生的善良、同情,以寻求帮助为名,达到诈骗的目的。
9、通过借用银行卡让家人寄款为名,骗取卡号与密码,提取卡内现金。
10、事先摸准学生及家庭有关情况,以学生在校发生事故、生病住院等为由,骗取学生家长信任,让学生家长往指定的帐号存人现金,达到骗钱目的。
11、冒充学校老师或工作人员,以收取体检费、书费等为名实施诈骗。
在校园里如何防止上当受骗
1、当遇到陌生人向你借钱、借手机、推销物品、或接到不明电话声称急用要汇款时,先听对方把话说完,问明情况,再做处置决定。
2、遇事冷静分析,坚持不贪便宜,切记:天上不会掉馅饼。
3、自己拿不准的事情或者不懂的事情,不要马上作出决定,做到三思而后行。
4、如果遇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也要先将其领到学生处、保卫处等部门,共同解决,不要轻易将钱、物交给对方。
5、一般不要将自己的身份情况、家庭情况有意无意透露给别人。
6、牵扯到现金收缴等问题要询问辅导员老师的意见,确认情况属实再行缴纳。
7、遇到可疑的情况要沉着冷静,及时想办法报告保卫部门处理。
8、不要相信手机上发来的“中奖”、“点歌”短信,不要轻易在网络上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和其他个人信息,以防止被人窃取。
9、学校只有计财部门才能收费,且收费地点在计财处收费大厅。
10、拿不准的事请及时与辅导员联系,寻求辅导员的帮助。
为什么有些大学生在交往中容易上当受骗
在当今的大学校园,大学生上当受骗的事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思想单纯,分辨能力差。很多同学从小学、中学到上大学都有“十年寒窗”的经历,与社会接触较少,思想单纯,对一些人或者事缺乏应有的分辨能力,更缺乏刨根问底的习惯,对于事物的分析往往停留在表象上,或根本就不去分析,使诈骗分子有可乘之机。
2. 感情用事,疏于防范。帮助有困难的人,这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但如果不假思索地“帮”一个不相识或相识不久的人,这是很危险的。然而遗憾的是,我们有不少大学生就是凭着那种幼稚、不作分析的同情、怜悯之心,一遇上那些自称走投无路急需你帮助的“落难者”,往往就会被骗子的花言巧语所蒙蔽,继而“慷慨解囊”,自以为做了一件好事,殊不知已落入骗子设下的圈套之中。
3. 有求于人,粗心大意。每个人免不了求他人相助,但关键是了解对方的人品和身份。有些同学在有求于人,而有人愿“帮助”时,往往是急不可待,完全放松了警惕,对于对方提出的要求,往往是惟命是从,很“积极自觉”地满足对方的要求。
4. 贪小便宜,急功求成。贪心是受害者最大的心理缺点。很多诈骗分子之所以屡骗屡成,很大程度上也正是利用人们的这种不良心态。受害者往往是为诈骗分子开出的“好处”、“利益”所深深吸引,自以为可以用最小的代价和付出,获得最大的利益和好处,见“利”就上,趋之若骛,对于诈骗分子的所作所为不加深思和分析,不作深入的调查研究,最后落得个“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可悲下场。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一些“精明”的骗子越来越多地把目标锁定在女性身上,而且屡屡得手。女性容易受骗,其原因主要有:
1、女性大多珍视感情,且富于同情心,易对别人产生信任感和依赖感。一些人正是看准了女性的这一特点而更多地对女性行骗。
2、女性大多讲义气、爱面子,容易迁就对方。女性常常碍于情面,对本该认真的事却羞于表达,违背自己意愿的事又不忍拒绝,导致骗子得寸进尺。
3、有的女性急于求成,喜欢搞短期行为,容易被一时之利诱惑。现实生活中有些女性仅仅因为对方的一两句“我爱你”、“说话算数”,便很快对其形成了“讲信用,靠得住”的“良好”印象,一旦对方再施以小恩小惠,就很容易放松警惕,让骗子牵着鼻子走。
大学生防止被诈骗的对策和预防措施
社会环境纷繁复杂,随着高等学校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学校保卫部门应针对各类诈骗案的特点,在进一步加强打击和查处力度的同时,加强教育管理和安全防范。一方面,要控制社会闲杂人员进入校园,维护校园的治安秩序,不给诈骗分子以可乘之机;另一方面要广泛开展专项教育,及时将大学生被诈骗的情况予以通报,使广大学生及时了解诈骗分子的诈骗伎俩,学会自我保护。
(一)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贪图小利
大学生外出做家教和勤工俭学时,要通过正当的途径,确实将对方情况搞清楚,对社会上招聘大学生的广告要客观冷静地进行分析和调查,特别是对那些待遇优厚,诱惑力极强的广告要多问几个为什么,防止招聘陷阱。
(二)切忌头脑简单发热,避免以感情代替理智
在提倡助人为乐、奉献爱心的同时,要确实搞清对方的真实身份和意图,提高警惕性,不能轻信花言巧语,不能头脑发热、盲目同情;交友要谨慎,感情交流要理智,单凭感情用事、一味“跟着感觉走”,往往容易上当受骗。有些大学生信奉“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朋友的朋友就是朋友”,就是没有想到这正是诈骗分子进行诈骗的手段之一。对于那些慕名和打着“朋友”、“老乡”的旗号找上门来的人,要善于察言观色,不要轻易“掏心窝子”,更不能言听计从,受其摆布利用。对于那些“来无影,去无踪”的上门客,要谨慎小心,尽量不为他们提供单独行动的时间和空间,更不能随意留宿,以免给诈骗分子可乘之机。
(三)个人及家庭的资料要注意保密
在大学里过集体生活,免不了与他人的相互交往,但与人交往要有分寸,交朋友要有原则,在不充分了解对方时,不要轻易将个人和自己家庭的资料和盘托出。有的同学则不然,总是大大咧咧,有的到处乱写乱扔,有的在存取现金时输入密码也不注意回避,更有甚者将密码直接告诉他人。殊不知有时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上面提到的远程诈骗,有些诈骗分子就是利用这些途径获取受害人详细资料的。
(四)保持高度警惕性,积极同诈骗分子作斗争
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在搞好学业的同时,要关心和参与校园安全建设。上述诈骗案件,并不是诈骗分子每一次都能得手,调查中发现,有的同学反映曾经碰到过这些现象,只是没有上当罢了,而有的则因诈骗数额较小,根本没有报案。当前全省正在开展“平安校园”建设,学校应加大安全教育的力度,使更多的大学生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积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要教育大学生如何避免受骗上当,一旦受骗要及时报案;如发现对方可疑要沉着冷静,拖延时间,尽量配合公安保卫部门抓获犯罪嫌疑人,使违法分子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载。
猜您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