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节日知识>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

传统的重阳节又称什么

芷若分享

  重阳佳节,对于我国意义甚重,寓意深远,你知道传统的重阳节别称吗?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介绍的传统的重阳节别称,欢迎阅读。

  传统的重阳节别称

  1、重九节

  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节。

  2、踏秋

  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相对应。依据传统,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现代社会,很多传统在变化,但是重阳登高依然盛行。

  3、女儿节

  重阳节又名“女儿节”,若有女子新出嫁,娘家必赠送重阳旗与时鲜盒,称为送“重阳节盒”。据晋代《搜神记》记载,丁氏女遭恶婆婆虐待,永无休息之日,不堪忍受折磨,于九月九悬梁自尽,死后冤魂不散,托告世人,劝人家善待媳妇,请于重阳节让她们休息。于是人们为丁氏女立祠祭祀。后来每逢重阳节,父母都要把出嫁的女儿接回来团聚,称之为过女儿节,实质上也是让妇女休息之意。

  4、登高节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5、菊花节

  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

  6、茱萸节

  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7、老人节

  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故而重阳节又有“老人节”之说。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一些地方把农历九月初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我国政府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苏州重阳节习俗

  吃重阳糕

  重阳节最主要的时令食品,就是这重阳糕。苏州人用米粉蒸糕,大多是枣泥、豆沙馅,或加以栗子,亦有用肉者。以前店铺或考究的人家还在糕上插上红、黄、绿三色小旗,小孩尤其喜欢,后来代以三色制糕。“糕”,也隐含着“高”意思。始创于道光年间的苏州黄天源糕团店,制作的糕点,颇受上海人的青睐。

  爬山登高

  登高是重阳节最突出的风俗,故又名登高节,也是源远流长。苏州文人雅士都喜欢重阳节登高,明代苏州著名书画大师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等都要去虎丘山登高饮酒。现代苏州作家周瘦鹃、范烟桥、程小青等人每年重阳节几乎都相约去灵岩山登高怀古。朱德元帅的老师、爱国人士李根源除了去小王山,有时还特地去穹窿山登高。

  赏菊插茱萸

  民间认为九月九日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须插茱萸、饮菊花酒以避邪消灾。茱萸是一味中药,味香浓,有驱虫逐风邪之作用,能治寒热,消积食。

  菊花开在农历九月,又称“九花”。苏州种植菊花历史悠久。现在古城各园林菊花如锦,市民广场、街心小游园等处菊花鲜艳,花鸟市场供应菊花,居民自己养菊花者越来越多。

  重阳节的起源

  汉代,过重阳节的习俗渐渐流行。相传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吕后的谋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贾氏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贾氏便把重阳的活动带到了民间。贾氏对人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食篷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从此重阳的风俗便在民间传开了。

  “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

  唐朝时,重阳节才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宋代,重阳节更为热闹,《东京梦华录》曾记载了北宋时重阳节的盛况。《武林旧事》也记载南宋宫廷“于八日作重九排当”,以待翌日隆重游乐一番。

  明代,皇宫中宦官宫妃从初一时就开始一起吃花糕庆祝。九日重阳,皇帝还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览胜,以畅秋志。

  清代,明代的风俗依旧盛行。

猜你喜欢:

1.重阳节是什么时候

2.重阳节有什么习俗

3.重阳节相关介绍

4.重阳节还有什么别称

    3611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