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秋微信平台文章素材简单
2016年,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在这美好团聚的节日,用微信为身边的亲朋好友送上美好的祝福,那么,微信平台中秋节文章怎么写?下面小编整理的2016中秋微信文章及软文素材,赶紧收藏吧。
2016中秋微信文章素材 微信平台中秋节文章
有了桂花,便能酿制桂花酒。人们对桂花酒特别感兴趣,祝酒时常饮桂花酒,诗人们常咏桂花酒。大家可知人间的桂花与桂花酒,从何而来?
传说古时候两英山下,住着一个卖山葡萄酒的寡妇,她为人豪爽善良,酿出的酒,味醇甘美,人们尊敬她,称她仙酒娘子。 一年冬天,天寒地冻。清晨,仙酒娘子刚开大门,忽见门外躺着一个骨瘦如柴、衣不遮体的汉子,看样子是个乞丐。酒仙娘子摸摸那人的鼻口,还有点气息,就把他背回家里,先灌热汤,又喂了半杯酒,那汉子慢慢苏醒过来,激动地说,"谢谢娘子救命之恩。我是个瘫痪人,出去不是冻死,也得饿死,你行行好,再收留我几天吧。”仙酒嫂子为难了,常言说,"寡妇门而是非多”,像这样的汉子住在家里,别人会说闲话的。可是再想想,总不能看着他活活冻死,饿死啊!终于点头答应,留他暂住。
果不出所料,关干仙酒娘子的闲话很快传开,大家对她疏远了,到酒店来买酒的一天比一天少了。但仙酒娘子忍着痛苦,尽心尽力照顾那汉子。后来,人家都不来买酒,她实在无法维持,那汉子也就不辞而别不知所往。仙酒娘子放心不下,到处去找,在山坡遇一白发老人,挑着一担挑着一担干柴,吃力地走着。仙酒娘子正想去帮忙,那老人突然跌倒,干柴散落满地,老人闭着双日,嘴唇颤动,微弱地喊着:“水、水、……”荒山坡上那来水呢?仙酒娘子咬破中指,顿时,鲜血直流,她把手指伸到老人嘴边,老人忽然不见了。一阵清风,天上飞来一个黄布袋,袋中贮满许许多多小黄纸包,另有一张黄纸条,上面写着: 月宫赐桂子,奖赏善人家。 福高桂树碧,寿高满树花。 采花酿桂酒,先送爹和妈。 吴刚助善者,降灾奸诈滑。 仙酒娘子这才明白,原这瘫汉子和担柴老人,都是吴刚变的。
这事一传开,远近都来索桂子。善良的人把桂子种下,很快长出桂树,开出桂花,满院香甜,无限荣光。心术不正的人,种下的桂子就是不生根发芽,便他感到难堪,从此洗心向善。大家都很感激仙酒娘子,是她的善行,感动了月宫里管理桂树的吴刚大仙,才把桂子酒向人间,从此人间才有了桂花与桂花酒。
【卧槽!那个吴刚是谁!?】
国人说到中秋,第一反应总是嫦娥、玉兔、月饼,但很少想到月亮上的另一个存在——吴刚。
你要说了,我知道吴刚,不停砍桂树的那个汉子嘛。没错,但相对于嫦娥奔月的家喻户晓,吴刚伐桂的缘由恐怕就没几个人关心了吧?而且翻看历史,关于他的记载和传说乏善可陈,真是个存在感低的男人啊……
文献中的吴刚
两千多年前的《淮南子》曰:“月中有桂树”,说明月宫桂树的典故早已有之。而吴刚伐桂的故事,似乎从唐代才开始流传。相比起源于两千多年前先秦时期的“嫦娥奔月”,吴刚“出道”得太晚了。
他的名字最早是出现在唐代著名志怪小说家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天咫》中:“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大意是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有一颗五百多丈高的桂树,下边有一个人在不停地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这人叫吴刚,西河人,因为在学仙过程中有过错,被责令在月宫伐月桂树。
这是目前记录“吴刚”的最早文献。到了唐末,似乎吴刚的传说开始流行起来了。晚唐诗人李商隐有诗云:“莫羡仙家有上真,仙家暂谪亦千春。月中桂树高多少,试问西河斫树人。”很明显也是记述了吴刚的故事。
但是,这些文献对吴刚的记载也太简单了吧……生平事迹?不详。祖上何人?不知。所犯何事?不晓。
唯一清楚的,就是史料中提到,吴刚是西河人(今山西汾阳一带)。可能是因为当时在西河郡一带,民俗盛传桂树可以保护灵魂,有需要就有供给,所以伐桂可能成为了当地一种有代表性的职业。而吴刚作为伐桂界的代言人,籍贯自然是西河了。
吴刚惹了谁
吴刚究竟惹了谁,不幸成为了Wood Cutter呢?这不仅说法各异,也找不到具体出处。
有说法是吴刚虽然醉心于求仙问道,但由于“不专心”,所以天帝罚他不停砍树。桂树一天不倒,吴刚便一日不能成仙,以此来磨练他的心智。这个说法可能来源于道教,以告诫世人要严守学道规则,否则便永不能成仙的寓意。
也有说法是《山海经·海内经》的吴权和吴刚是同一人,吴刚的老婆和炎帝的子孙伯陵通奸,吴刚捉奸怒杀伯陵,因此触怒炎帝,被罚在月亮上砍树。但这个传闻实在证据不足,有些牵强,权当八卦看看。
此外在有些版本的《西游记》电视剧里,也会出现吴刚的身影。这可能来源于下面这个说法:南天门的吴刚和月宫嫦娥很要好,但他因为经常惦记着与嫦娥相会,而疏于职守。玉皇大帝知道后很生气,就罚吴刚到月亮里去砍一棵叫月桂的大树,如果吴刚不砍光这棵月桂树,便不能重返南天门,亦不能与嫦娥相会。结果呢,你懂的。
当然还有一种科学的说法:古人能看到月亮上的阴影,他们当然不知道那是月球的地貌,想当然地认为那是棵桂树。为了让月亮更明亮,有人想出了吴刚大仙,让他代表凡人们去伐树。于是,便有了陆游的诗句:“除却君山湘水平,斫却桂树月更明。”
吴刚与桂花
毛泽东有诗云:“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这桂花,可是把吴刚与中秋联系在一起的重要纽带。八月十五桂花香,是人人都知道的典故。而据说这桂花,就是吴刚送下人间的。
吴刚在广寒宫漫长的砍树生涯中,发现每临中秋,桂花馨香四溢。赏花之余,还琢磨着研发出了桂花酒的独门秘方。
自娱自乐还不够,想到人间还没有桂花和桂花酒,吴刚就抽空下凡,分别乔装成中年男子和白发老人,倒在一个寡妇面前。寡妇人称仙酒娘子,为人豪爽善良,酿出的酒味醇甘美,深得人们尊敬。她不顾旁人风言风语,两次出手相救,吴刚很感动,就把桂树种子和桂花酒秘方赏赐给她。从此,人间才有了八月十五桂花香。
说到这,你是否想抬头看看今晚的月亮里,是不是有个人在奋力砍树呢?
2016中秋微信软文
【如果苏轼在中秋用了微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这里不妨模拟下两人微信的对话场景。(苏轼微信ID:子瞻;苏辙微信ID:子由)
子由:今天的月亮好圆,哥你看到没?
子瞻:恩。天涯共此时啊。吃月饼了?
子由:在吃呢,五仁馅的,好吃得很。你在干嘛?
子瞻:有点郁闷,喝点酒,浇浇愁。
子由:今天过节,别想工作上的事了。
子瞻:怎么能不想,今天调这里,明天调那里。现在这地方又偏僻……
子由:哥你接下视频,看你是不是瘦了。
(视频中……)
子瞻:看到我鬓角的白头发没?
子由:隐约能看到。你也不要思虑过多,要保重身体。
子瞻:恩。我也有锻炼。看你精神这么好,我就放心多了。
子由:哥,你喝多了,脸都红了。
子瞻:我没醉,还能喝。
子由:注意身体,早点睡。
【中秋为什么要送礼】
中国是闻名于世的礼仪之邦,送礼之风自古有之,时至今日,中秋送礼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指定动作之一。但是发展下来,送礼的观念渐渐发展成定势,亲友同事之间不外乎就送送月饼和水果,有的就送送茶烟之类的。其实有很多时候,大家都在思考着一个问题,中秋送礼除了联络彼此感情以外,是否可以为家人送上一份特别有心意的礼物?即使不是很贵重,但是关键在于心意无价。
中秋送礼的由来
史籍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的活动。但作为一个节日,中秋节盛行于唐朝,至明清时开始与元旦齐名,成为主要节日之一。明代以来,有关中秋赏月吃月饼的记述已经很多。《宛署杂记》说,每到中秋,百姓们都制作面饼互相赠送,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场店铺里卖的月饼,多用果类做馅子,巧名异状,有的月饼一个要值数百钱。《熙朝乐事》里也说,八月十五日称为中秋,民间以月饼作为礼品互相赠送,取团圆之义。
还有一种说法是,中秋之所以受到重视,科举考试被认为功不可没。在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开科取士,一直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而每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农历八月里举行。胜景与激情结合在一起,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因此,每到中秋,必进行隆重庆贺,成为全社会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行不衰。而送礼物给当年高中者也成为庆贺的形式之一,因此,中秋送礼正好顺应了当时的潮流。可以说,不管是送面饼还是其他东西,大家都是为了表达心中的美好祝愿。
现代版中秋礼尚往来
月饼固然是中秋节的主要载体,但在商业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的选择也多了。最早体现在月饼身上的变化,就是豪奢的商业包装,细心的人可以发现,月饼的外壳由纸盒、铁盒一路升级到红木盒甚至水晶盒,而且还被人为地配上了一帮侍从———搭售的礼品。只是很多人都以为这种天价月饼,并不代表纯粹的传统中秋文化。
现在很多人将中秋送礼的概念定位在以情义为重,譬如是多花一点时间陪伴家人,简单地吃饭、喝茶、赏月,一家人围坐着聊聊天,说说贴心话,礼物不是最重要的,但是要家人感受到一份贴心的关怀和情义,那才是过节的最简单含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