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节日知识>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

客家人的元宵节有什么习俗

志彬分享

  春节过后不久,就会迎来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你知道客家人元宵节的习俗吗?下面小编精心整理了客家人元宵节的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客家人元宵节的习俗

  闹花灯

  闹花灯在我市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了,最初是流行于清远市英德县沙口镇的民间舞蹈。闹花灯从中原地区传入,沙口镇的清溪,红峰等村庄均有此习俗。其中以清溪村为主。客家话“灯”与“丁”同音,每逢元宵节,闹花灯的花灯队(各村自行组织),从黄昏开始出发。每到一家,便会高声叫喊:“灯来了,灯来了,接灯啦,接灯啦……”意谓今年要添丁了,所以倍受村民欢迎。主人家都会烧鞭炮来迎接花灯队的。

  凤舞

  凤舞又名双凤舞,流行于清远市城区(简称“清城”,又名曰“凤城”)内各个乡镇。每逢春节,元宵,中秋等民间节日和民众乔迁新居,婚嫁喜庆等场合均有凤舞表演。凤舞表演以道具为主,用打击乐伴奏,加唢呐(代替牧童土笛)吹奏引子及过门。打击乐起着烘托渲染的作用,使整场面气氛颇为抒情,欢快,热烈。

  春牛舞

  春牛舞是随着中原文化的南移而传入广东的,广泛流传于清远,信宜等地。舞“春牛”一般在每年的立春至元宵期间进行,表达了人们对“春”的期望和祝愿。春牛舞的特点是生活气息浓厚,动作简单,多为生活动作以及牛的习性的模拟,生动自如。表现农事活动的场面活动形象逼真,基本上是实现生活的再现。演员随着锣鼓,音乐的节奏走“圆场步”,“小碎步”,和“十字步”,很容易掌握和运用。每逢春节至元宵期间,舞牛队多于白天敲锣打鼓,舞着春牛到各乡各村拜年,先在村里的大地坪集中表演,然后到每家每户拜年贺岁。一般而言,客家人热情,注重礼尚往来,所以各村均有舞牛队,互相往来拜年贺岁,所以,这段时间,各个乡镇村落都非常热闹。

  台湾习俗

  台西炸龙

  在元宵节的炸龙在苗栗本地人叫做“火旁”龙,因为“火旁”这个字打不出来(“火旁”这个字念做“棒”),所以报章杂志都用炸龙来做介绍。苗栗的炸龙晚会就是在元宵当天会请舞龙的冠军龙进场表演外,还会邀请苗栗个各庙宇的代表龙进场同时表演舞龙的活动,今年的炸龙活动就有十一条龙同时在场表演。

  表演的场地放满了鞭炮与大龙炮外,参与表演的庙宫与围观的群众也会不断在马路旁点放鞭炮(大龙炮是一种声音很大也会喷火喷烟的鞭炮)。所以在活动的过程中就可以看到群龙在烟雾与鞭炮的火光中穿梭,再配合传统舞龙的敲锣打鼓,就好像真的龙神下凡来帮大家祈福未来的风调雨顺。在苗栗客家人的习俗认为把龙炸的越烂越好,这样明年就可以旺整年。

  台东邯郸

  炸邯郸是台东元宵节近五十年来特有的习俗,寒单爷本称为邯郸爷、也称玄坛元帅、玄坛爷。台湾的元宵节,台东的“炸寒单爷”的民俗更是不能错过。“寒单爷”也叫武财神,相传“寒单爷”生性怕冷,于是,在他出来的时候,人们以火炮为他驱除寒冷。“寒单爷”所到之处,鞭炮齐鸣,人们纷纷往“寒单爷”身上扔鲜花、水果以及鞭炮。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抬着“寒单爷”的人纷纷用扫把挡住头部,以抵挡鞭炮的轰炸。而观看的人们,个个脸上堆满了微笑。

  元宵节简介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中国的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便是此节。按汉族的传统,在这个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到了隋、唐、宋等朝代时,这个节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汉族传统节日。襄樊人历来在元宵节有放孔明灯的习俗。


猜你感兴趣:

1.广东元宵节习俗

2.丰顺元宵节的习俗是什么

3.客家人元宵节的习俗介绍

4.河源元宵节的习俗

5.天穿节的客家习俗介绍

    390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