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人们的风俗习惯
七月初七日为七夕节,你知道七夕节人们的风俗习惯吗?相信不少人都不是很清楚吧,下面学习啦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七夕节人们的风俗习惯,感兴趣的一起来看看吧!
七夕节人们的风俗习惯
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在山东济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动很简单,只是陈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就意味着乞得巧了。而鄄城、曹县、平原等地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日本七夕的风俗习惯
清水七夕祭
在日本每个地方,都演绎出自己独特的七夕,都有自己的特色庆祝方式。
七夕人偶
在长野县松本市,用人偶来装饰房屋,来庆祝七夕。在新泻、山梨等地区,也有相同的习惯。在这些地区,一到七夕,各家各户就会做一些人偶挂在自己的门前,寓意希望『能缝制出越来越漂亮的和服』、『能够将孩子顺利的抚养成人』,有的地方还有代表『将和服借给牛郎和织女』的意义。
七夕纸衣(纸衣:かみごろも)
和七夕人偶类似,在仙台、京都,很多地方,还能看到这样的习惯。一般在那里,七夕纸衣被当作驱除不详的方法。继承古代人,为了能够避免在7月,这个马上就要迎来丰收的季节,碰到一些大自然所带来的灾难,人们一直延续着用纸衣来乞求风调雨顺。(在日本平安时代,七夕还被称为 乞巧奠)。
台湾七夕的习俗
“床母”在夜晚照顾著新生至十六岁这阶段的小孩子们,人们在每逢初一、十五或年节都要拜床母,以示感恩,而孩子满十六岁那天则要再谢谢床母十六年的辛劳。据说,睡梦中的婴儿,有时微笑、有时皱眉,是床母在教导著婴儿,而婴儿的胎记就是床母怕认错小Baby时所留下的记号呢!
多神崇拜的社会,树有树神,床也有床神。民间信仰的床神是女性,所以叫做“床母”,以七月七日为“床母”生日,要祭祀婴儿神“床母”,她是儿童的保护神,通常有小孩的家庭,在孩子十六岁以前都要拜床母。
七夕除拜七娘妈之外,往往也另备小碗油饭到房中拜“床母”,二者应有类似含意。
床母的由来传说:古时候有个书生叫郭华,去参加秀才的考试。路过苏州,住在旅馆中,晚上出去买扇子时,竟和卖扇子的姑娘一见钟情,当夜两人便成了夫妻。不料郭华竟暴毙于床上。卖扇的姑娘很可怜郭华的惨死,又怕被亲戚邻居知道,就把他的尸体埋在自己床下。后来这个卖扇的姑娘竟怀孕了,十个月以后产下一子。为了安抚郭华的灵魂,她经常地用酒菜在床上焚香祭拜。有人问她为什么这样作。她说是拜床母可使孩子长得快,从此便有人认真的仿效她拜床母。也有人认为卖扇的姑娘拜的是情夫(即台湾话的“契兄”),所以拜床母就是拜“契兄公”。
据说这个“以讹传讹”的床母生日就在七夕。台湾当地将十六岁以前的孩子称为“花园内”,均受床母的保护。所以在这天,这些少男少女,都要从下午六点起,在自己的寝室供祭床母,供品要有鸡酒油饭,并烧床母衣(木刻衣服图案之金纸),以拜谢床母保护幼儿。
拜床母的时间不宜太长,不像平常祭拜要斟酒三巡,大约供品摆好,香点了以后,就可以准备烧“四方金”和“床母衣”,烧完即可撤供,希望孩子快快长大,不能拜太久,怕床母会宠孩子赖床等。“拜床母”是台湾七夕的习俗之一。每个家庭生产、育儿,这都是女性无可替代的职责,因此这类神只也都是女性神;在女性神与女性信徒之间,遂构成密切的联系,化解了女性在承担母职时的焦虑与恐惧。“床母”,是儿童的保护神,七月七日是床母的生日。
猜你喜欢:
1.七夕节习俗
3.七夕节的主要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