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节日知识>其它节日>

描写年货优美文章优秀范例

炎玉分享

  年货可是过年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小年过后,大家就开始置办年货了。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关于描写年货的优美文章,供大家参考!

  年货优美文章篇1

  俗话说:小寒大寒又是一年。 转眼间,春节马上又要来临了,小年过后,我们就开始置办年货了。

  离春节只剩三四天的时间了,大家纷纷开始准备过年需要的东西,年货可是过年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家当然不会错过,这不,今天, 我和妈妈一起来到了大街上。大街上,车流如水,人流如潮。还没过节,却早已张灯结彩,充满了节日的欢庆气氛。 我和妈妈一起来到了节日的市场,我和妈妈被眼前的景象给震住了。人太多了,真是人山人海,人头攒动啊!

  超市里的商品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吃的玩的喝的用的样样俱全。我瞧了瞧,有卖春联的,卖炮竹的,卖炒货的,卖玩具的,卖文体的,买衣服的,卖糖果的……买的卖的讨价还价的,但大家都一团和气,其乐融融。 我和妈妈先来到零食区,里面的食品真是琳琅满目、数不胜数。我先拿了几包最喜欢的“乐事”薯片,又拿了两盒“百奇”饼干,还有草莓味的“王子”饼干。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水果区,买了橙子,桔子,香蕉,西瓜……我们一起来到了蔬菜区,买了藕,山药,香菇,土豆,鸡,鸭,肉……

  哇!我们满载而归。虽然今天买的也不少,但是妈妈说还是没买全,明天再来。 你们是怎样买年货的?快和我说说!

  年货优美文章篇2

  进入腊月之后,“年”的脚步虽然越来越近了,可年味和往年比起来却不见丝毫浓厚,望着街道上和往常变化并不大的喧哗,忽然让我想起小时候置办年货的点点滴滴……

  那时的我,最喜欢跟着母亲逛街备年货。每逢临近春节之时,老城那不甚宽阔的街道仿佛立马变得车水马龙,人潮人海。一条条街道张灯结彩,平时不怎么出滩的商贩们也早早在大街两旁摆满了过年的商品,有铺地而放的春联,有大大小小的中国结,有各种各样的烟花炮竹,有琳琅满目的糖果糕点等等。破旧的菜市场里,更是热闹非凡,卖菜的小贩不停地吆喝着菜名,买菜的不停地讨价还价。走在街上置办年货的男女老少们,也个个衣着光鲜,喜气洋洋的。那时的我,跟着母亲悠然自得的推着自行车,在拥挤的街道上挤来挤去,看到家里缺少的年货,便挤上前去开始口若悬河的讲价,然后再大把大把的年货往家里送,有时一天赶集都要两三趟。总之,不把春节期间需要的年货买齐是不会罢休的。

  家家户户过年除了逛街备年货外,还要抽空连续几天忙着蒸馒头、蒸扣肉、炸丸子、炸酥肉、做腊肠、包饺子……那浓浓的诱人的漂散在空中的香味总是引诱着我,偷偷的把一块还散发热气的丸子放在嘴里咀嚼。然后在春节过后的许多天里,家里就不用再上街买菜,依然可以靠着年货吃上个十天半月。

  至今,购买年货所带来的浓浓的年味,一直是曾经关于儿时最美好的记忆。作为八零后,我们没有经历过那个物质匮乏,各家各户勒紧裤腰带,省着把攒起来的粮票油票肉票置办年货的年代,不知道那时的年味是不是比我们体会的“年味”更难忘。但儿时过年的热闹与喜庆,却是现在所不曾有的。

  也许是现在的物质条件好了,物品的流通频率变快了,生活节奏也加快了,往往春节刚过,各大超市便开始正常营业了。于是现在过年,很多家庭已不怎么上街购置年货,有些家庭更是把自己动手要做的年货也省略变成直接超市采购了,更有的家庭已难觅“包饺子”的踪影……似乎只有那感觉一年不如一年的春晚,还如往年一样播放着。春节气氛的不断缺失,不得不让人产生“年味淡了”的慨叹。真的不知道若干年后,春节会不会成为一个尴尬的存在。

  年货优美文章篇3

  今天一大早登上微博,有朋友发的状态“二十七,杀只鸡”引起我的注意,不知不觉中,还有3天癸巳年即将告别了。今天去长安路体育场办事,挤在公交车上,接到父亲的来电,父亲问我过年的安排,并告知我,母亲听说未婚妻和我过年要回去,办了不少年货,让我回去什么也不必买了,挂掉电话才得知父母亲急切盼望我们回家过年,有了家的牵挂,心里有了一丝丝的暖意。

  从住处经过近两个小时的颠簸,到了目的地省体育场。下车朝体育场看去,人群围了个水泄不通,体育场内张灯结彩,摩肩接踵,过了马路才知道体育场启动了一年一度的“年货展销节”,闻风而来的市民更是兴致勃勃,男女老少,提篮挎兜,好不热闹,这才让年味儿稍微浓烈了一些。我并没有机会进去仔细看年货,一是囊中羞涩,二是人托办的事情在身,急忙忙去了建设银行抽号排队,忙碌了半天,下午又经过近两个小时的颠簸,去康复路接着早上没有办完的事情 ,康复路也是车水马龙,人满为患,当所有的手续办完的时候,已经快五点了,于是匆匆的坐上4路回去交差。途径钟楼,所有绿化带的树上挂满了红红的灯笼和彩灯,让这个近于黄土色的城市有了一丝暖意,经过广济街,马路两侧各排了两个长龙,听通行的说,坊上的腊牛肉已经脱销了,这些人是从早上来排队买腊肉的!不禁一笑,这才是中国年的味道。。。

  每逢春节前,我家同所有 人家一样,办年货是重中之重。距离我们最近镇子每逢“二、七”有集,腊月二十二、二十七是一年最后的两个大集,每逢这两个集的时候,整个镇子都沸腾了,“三矿一场”以及周围的农村都来赶集办年货,人们起个大早,三五成群朝镇子奔去,让这个昔日冷落的镇子蔓延近十里路,热闹不已。每到这个时候,我们往往全家上阵,恨不得把一家子一年的积蓄全部花完,只为过一个祥和的欢乐年,我们购年货的分工很明确,母亲选货、父亲掏钱、妹妹谗眼、扛活我先,每个人都忙的不亦乐乎。父亲爱吃肉,要割20斤后腿肉、妹妹爱吃鱼,每年提带鱼,我喜欢吃野兔,年年提上两个兔,母亲爱吃鸡,精挑细选大公鸡,瓜子花生水果糖,蔬菜豆腐加新衣。一天下来父亲装着鼓囊囊的钱包换成人手几包的年货,然后高高兴兴回家去,等着母亲“支油锅”。

  母亲给我说,原先人说正月不动刀,所以把正月要吃的东西提前备好,大概在每年腊月二十五左右,就要把各种食材加工成熟食,煮肉杀鸡 开油锅。每年母亲“支油锅”的时候,也是我们最盼望的时候,母亲起个大早,把买回来的东西洗净切碎,勾芡裹蛋,然后烧开油锅,把一盆盆生肉炸透,看着勾芡过后的小白块在油锅里翻腾,由白变黄,由生及熟,好不兴奋,我和妹妹围在油锅边,趁母亲不注意,偷捏一块吃到嘴里,有几次,还没有完全冷却的食物把我们的嘴巴烫的稀里哗啦,母亲哈哈一笑说“两个偷腥鬼”,我们不好意思的笑了。母亲常常还炸一些我们爱吃的“焦叶儿”,这是一种用面做成片状,然后加些芝麻放进去,经过油一炸,面片被炸得金黄酥脆,焦黄焦黄的,样子像一片片深秋的落叶,黄巴巴的蜷缩着身体,所以叫“焦叶儿”,把它咬在嘴里“吱吱”作响,满口留香的同时满地掉渣儿,很是美味,记得我上初三是一个人在市里度过的,年后母亲来铜川看我,就给我提着一袋“焦叶儿”,心里暖洋洋的,我中考完回去,家里的箱子里还存放着许多焦黄的“焦叶儿”,听说是母亲专门给我留的,好生幸福!

  关于年货的记忆是零散的,但是关于办年货的经历在我脑海中有很深的的记忆,在富平的老家农村,除了“支油锅”,还有一句民谚“二八二九蒸馒头”,就是在腊月二十八九这两天,农村家家要准备过年的馒头。这个馒头可不是平日里吃到的大白馒头,而是花样丰富多彩的花馍。在有几个春节,父亲带着我们全家回富平老家过年,在我有限的记忆里,貌似只经历过几次看祖母蒸馒头的壮景。那天早上,祖父一大早生火烧水,祖母把前日发好的面倒在案板上,用力的揉捏,一盆面忽被揉成条状、用刀切成拳头大的块儿,祖母用两个掌心细心的把玩着面团,面团在祖母的手中变得光滑细腻,然后祖父在蒸馍的屉子上厚厚刷一层菜籽油,祖母把馍一圈圈摆好,这就是我们吃的圆馍,是给人拜年用的;有一种馍是把面切成块儿状,然后给面块儿中间用手指戳一个洞,然后给里面用筷子点几滴油,在经过掌心的揉捏,最后再用手在馍的表皮中间捏一条类似螺旋的图案,在放到屉子上的“油心馍”;还有一种馍是祖母把捏好的面团,用梳子在馍上横竖有规矩的扎一些图案,然后再馍的一头捏几个图案,一个个生龙活虎的说不出名字馍馍就出现在人的眼帘;还有说不清工艺的花卷、奇形怪状的花馍、更有锅盖大的通常一个屉子只能放下一个的“巨型馍”,各种各样的馍有各种各样的用途,放在屉子里馍最后被一级一级的叠加起来,盖上锅盖,然后用一条一条的笼布用水浸湿,一圈一圈从上到下缠在屉子上,给大铁锅的边缘缝隙用抹布缠实,最后盖上锅盖,锅盖上压几个砖块儿,祖父开始一边拉着风箱,一边咬着他的老烟袋,扑哧扑哧的吸了起来。

  关于办年货,我们那里还有这么一段儿有趣的民谣:“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炖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儿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宵;大年初一扭一扭”。一件件年货,一份份平安,一桌桌美食,一家家团圆。

  这就是我关于年货的记忆!


年货优美文章相关文章:

1.买年货作文800字

2.买年货作文

3.买年货的作文600字

4.买年货的作文400字

    216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