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节日知识>重要纪念日>毛泽东诞辰>

毛泽东的故事大全_关于毛爹爹的故事(3)

小琼分享

海容与毛泽东的第一次交往

于是,她给这位没见面的长辈写了一封信

1938年,海容出生在湖南长沙湘雅医院。海容的父亲是王季范先生的独子王德恒烈士。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一直支持石三伢子的九哥得知表弟已成为中共领袖毛泽东,于是派儿子前往延安,希望他能为国家、为抗日尽一份力量。王德恒由外公的弟弟毛泽民介绍入党,在抗大完成学业后,被派回老家湖南,准备做地下工作。1941年,他在湖南桃江县桃花江坐渡船时被国民党特务发现并追捕。王德恒水性很好,本想跳船逃生,不幸被子弹击中牺牲,时年30岁。当年海容3岁,弟弟王起华1岁,这对姐弟对自己的父亲没有任何记忆。

父亲牺牲后,母亲独力支撑起这个家。童年的海容被人们称为海伢子。她在外公家一直住到抗战胜利,才回长沙上小学。20世纪50年代初期,外公的唐家坨诸兄弟想去北京看望他。文家公公对海容说:“海伢子,我们去北京,你要么子东西啊?”海容答:我要大苹果——她听说北京的苹果又大又红,好吃。

文家公公又说:你怎么不写封信给毛主席啊?“毛主席”?这在那时的海容听来,还是一个非常陌生的称呼。于是,她给这位没见面的长辈写了一封信,一是问候,二是想要一个篮球——那时她是校篮球队员。等到文家公公从北京回来,只带回苹果,没带回篮球,海容挺失望的。这就是她和我外公的第一次交往。

建国初期,王季范先生到北京开会时被我外公挽留住下,后来,海容来到北京,和祖父住在一起。有一次,她和几位文家亲戚一起,由王老带着进了中南海,第一次见到我的外公毛泽东。海容曾问祖父,该怎么称呼这位亲戚?祖父说,应该称呼“主席公公”(湖南话称祖父为公公)。第一次见面,海容一点也不紧张。大人们在丰泽园颐年堂聊天,她就吃着玩着,东瞅瞅,西看看,很是自在。

临走的时候,海伢子与主席公公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主席:你这个人挺怪的,第一次见我也不害怕?海容:我干嘛怕你啊?也不会吃了我!

主席:你给我写过一封信。我忙,没有给你回信。海容:我还向你要了个篮球,你也没有给我!

已走到门口的文家亲戚听到这番对话,都回过头来,哈哈大笑。

罗舜初和毛泽东鲜为人知的的故事

罗舜初,50年戎马生涯,可谓军政兼备、文武双全。他与毛泽东有着多次密切交往,亲身感受到毛泽东的教诲和关怀。每当讲起与毛泽东相处的往事,他总是激情难抑。

罗舜初刚当参谋不久,毛泽东就对他说:“咱们是老相识啦!”

1933年春,已有3年军龄的罗舜初,以优异的成绩从“红校”毕业,被分配到红军总司令部一局,任作战参谋。

在红军时期,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掌握了解有关军事方面的情况、实施决策,一般都是通过总部一局来实现的。一局的作战室,也是军委和总司令的值班室,重要的敌情通报和有关作战部署、命令、指示的文电,都由一局承办。因此,一局是军委实施作战指挥的一个重要部门。罗舜初作为一局的一名工作人员,与毛泽东和中央其他领导接触见面的机会很多。

所有作战参谋人员中,罗舜初年纪最小。但他善于学习,肯于钻研,又天资聪颖,工作细致,办事稳重,还能写一手好字,与同志们相处得非常好,所以深受总部首长们的喜爱,大家都亲切地叫他“小罗”。

罗舜初到机关后首次见到毛泽东是在瑞金街上。那天,他外出办事,在街上遇到一个身材高大、面孔熟悉的人迎面走来,定睛一看,是盼望已久的毛主席。罗舜初情不自禁地走上前去,立正、敬礼:“毛主席,您好!”毛泽东停下脚步,问罗舜初姓什么,叫什么,是什么地方人,罗舜初都一一作了回答。

当毛泽东得知罗舜初是福建上杭大洋坝人时,说:“我到过你们大洋坝!你们那个闽西啊,特别好,老百姓也特别好!我在闽西期间非常安全,从没发生过危险。每天早晨老百姓把刚下的鸡蛋煮好,送给我们吃。”

听着毛主席亲切的话语,罗舜初一点儿也不觉得拘束,两人便在一旁交谈起来。

毛泽东愉快地谈起他1929年7月在上杭一带指导土地革命的情形。接着,他又谈到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总结闽西土地斗争经验,通过《土地问题决议案》,使闽西在600多个乡进行土地改革,贫苦农民分得了土地的情况。

罗舜初听着毛主席讲他家乡的事,感到特别亲切。于是,他也向毛主席说了一段难忘的往事。他说:“我15岁那年,一天,村支部一位伯伯把我们七八个儿童团员找来,说让我们执行重要任务。傍晚,我们早早到指定的一间房子周围放哨。天黑了,我们悄悄从窗口边往屋里看,屋里点着灯,看见一个留长头发、身着浅灰色旧布长袍的大个子,长时间地坐在那里看书。过了一会儿,趴在桌上写东西。又过了一会儿,他站起来,在屋内走来走去。到天快亮,他才熄灯。我们几个轮流放哨,远处还有大人们流动站岗。”

毛泽东微笑着点头,一直在认真地听罗舜初讲。

罗舜初继续说:“第二天,那个人离开大洋坝后,我们才知道,头天晚上见到的大个子是毛委员,真是高兴极了。”

说着说着,罗舜初忽然觉得,话匣子一打开,忘记了自己的身份,耽误了主席的时间。于是,他把话打住了。而毛泽东却没有在意,说:“这么说,咱们还是老相识啦!哈哈!”接着,毛泽东亲切地勉励罗舜初,好好工作。罗舜初望着毛主席慈祥的面容,听着毛主席亲切的教导,心情非常激动。他暗下决心,一定跟着毛主席好好干革命,由于工作关系,罗舜初经常给毛主席送电报、文件,他们越来越熟悉了。毛泽东记住了这位福建籍的年轻人。

长征路上,毛泽东问朱德:“‘小毛分子’怎么样啊?”

1934年10月,罗舜初随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参加长征。开始,由于“左”倾路线采取搬家、逃跑主义的方针,突破湘江时损失惨重。遵义会议时,红军已经减员很多了。但由于毛泽东重新回到红军的领导岗位,红军很快扭转了长征开始时那种打又打不好、走又走不动的被动局面。罗舜初和大多数同志一样,对革命胜利更加充满了信心。

行军是艰苦的,白天工作,晚上赶路,休息时间很少。在长征中,每到一宿营地,罗舜初便和其他几位作战参谋到部队中去了解情况,然后报告军委首长。罗舜初在几位参谋中虽然年龄最小,但从没叫过苦。在紧张的战斗中,他经常不分白天、黑夜跟随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深入前线,帮助首长处理问题。从1935年1月29日至3月22日,罗舜初跟随红军总部经历了四渡赤水,亲身体验了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从内心钦佩和崇敬毛泽东。

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胜利会师。8月,红军总部决定把一、四方面军混编,分左、右两路军北上。中共中央机关和前敌总指挥部随右路军行动。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焘、总参谋长刘伯承随左路军行动。其时,罗舜初在芦花(今黑水县)患病,军委首长为了照顾他的身体,决定让他留下来,同朱总司令随左路军一起前进。

1935年9月,张国焘拒绝执行中央北上方针,擅自电令右路军南下,在错误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发展到在四川理番县卓木碉另立“中共中央”,还在四方面军中开展所谓反“毛、周、张、博”的斗争。面对这种情况,朱德及时教育身边的人员:现在的环境既然如此,应该埋头工作,一切听党中央的指示,按中央确定的方针办,有些问题要忍耐。罗舜初一切按朱德的指示办,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与张国焘的反党分裂行为作斗争。就这样,他给自己引来了麻烦。

一次支部会上,有人提议斗争罗舜初,说他是右倾机会主义的忠实信徒,是“小毛分子”,是反革命。要他表态反对毛、周。罗舜初愤怒地说:“你杀我的头,我也不接受!”后来,罗舜初的行动受到了监视。

在那种环境里,罗舜初心情极其苦闷,曾一度想要约一批人脱离四方面军,到陕北找一方面军去。朱德知道后,对罗舜初说:“这种做法不仅自己性命有危险,而且会给工作增加麻烦,要老老实实埋头工作,坚持下去,事情总会弄清楚。”在朱德的耐心引导下,罗舜初在残酷复杂的斗争中,锻炼得越来越精干,越来越沉着。不管张国焘怎样排挤朱德,罗舜初总是紧紧跟在朱德的周围,完成好自己的工作任务。

后来,毛泽东与朱德说起罗舜初时,问朱德:“跟你走的那个‘小毛分子’怎么样啊?”朱德回答说:“他表现很好,跟张国焘的错误行为斗争很坚决呢!”

1936年1月,罗舜初被调到红军总司令部二局三科任科长。由于罗舜初对业务苦心钻研,很快就能单独工作了。9月,他被提升为二局副局长。

毛泽东批准罗舜初上“抗大”,罗瑞卿说:“小罗,你在主席面前‘告我状’啊! ”

1937年1月13日,中央军委由保安迁至延安,正值西安事变不久,革命斗争形势紧张。时任中央军委二局副局长的罗舜初,深感自己理论水平和文化知识不适应工作,产生了进校学习的念头。

此时,“红大”也随党中央迁至延安,并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兼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校长是林彪,副校长是刘伯承,罗瑞卿任教育长。

罗舜初,50年戎马生涯,可谓军政兼备、文武双全。他与毛泽东有着多次密切交往,亲身感受到毛泽东的教诲和关怀。每当讲起与毛泽东相处的往事,他总是激情难抑。

罗舜初刚当参谋不久,毛泽东就对他说:“咱们是老相识啦!”

1933年春,已有3年军龄的罗舜初,以优异的成绩从“红校”毕业,被分配到红军总司令部一局,任作战参谋。

在红军时期,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掌握了解有关军事方面的情况、实施决策,一般都是通过总部一局来实现的。一局的作战室,也是军委和总司令的值班室,重要的敌情通报和有关作战部署、命令、指示的文电,都由一局承办。因此,一局是军委实施作战指挥的一个重要部门。罗舜初作为一局的一名工作人员,与毛泽东和中央其他领导接触见面的机会很多。

所有作战参谋人员中,罗舜初年纪最小。但他善于学习,肯于钻研,又天资聪颖,工作细致,办事稳重,还能写一手好字,与同志们相处得非常好,所以深受总部首长们的喜爱,大家都亲切地叫他“小罗”。

罗舜初到机关后首次见到毛泽东是在瑞金街上。那天,他外出办事,在街上遇到一个身材高大、面孔熟悉的人迎面走来,定睛一看,是盼望已久的毛主席。罗舜初情不自禁地走上前去,立正、敬礼:“毛主席,您好!”毛泽东停下脚步,问罗舜初姓什么,叫什么,是什么地方人,罗舜初都一一作了回答。

当毛泽东得知罗舜初是福建上杭大洋坝人时,说:“我到过你们大洋坝!你们那个闽西啊,特别好,老百姓也特别好!我在闽西期间非常安全,从没发生过危险。每天早晨老百姓把刚下的鸡蛋煮好,送给我们吃。”

听着毛主席亲切的话语,罗舜初一点儿也不觉得拘束,两人便在一旁交谈起来。

毛泽东愉快地谈起他1929年7月在上杭一带指导土地革命的情形。接着,他又谈到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总结闽西土地斗争经验,通过《土地问题决议案》,使闽西在600多个乡进行土地改革,贫苦农民分得了土地的情况。

罗舜初听着毛主席讲他家乡的事,感到特别亲切。于是,他也向毛主席说了一段难忘的往事。他说:“我15岁那年,一天,村支部一位伯伯把我们七八个儿童团员找来,说让我们执行重要任务。傍晚,我们早早到指定的一间房子周围放哨。天黑了,我们悄悄从窗口边往屋里看,屋里点着灯,看见一个留长头发、身着浅灰色旧布长袍的大个子,长时间地坐在那里看书。过了一会儿,趴在桌上写东西。又过了一会儿,他站起来,在屋内走来走去。到天快亮,他才熄灯。我们几个轮流放哨,远处还有大人们流动站岗。”

毛泽东微笑着点头,一直在认真地听罗舜初讲。

罗舜初继续说:“第二天,那个人离开大洋坝后,我们才知道,头天晚上见到的大个子是毛委员,真是高兴极了。”

说着说着,罗舜初忽然觉得,话匣子一打开,忘记了自己的身份,耽误了主席的时间。于是,他把话打住了。而毛泽东却没有在意,说:“这么说,咱们还是老相识啦!哈哈!”接着,毛泽东亲切地勉励罗舜初,好好工作。罗舜初望着毛主席慈祥的面容,听着毛主席亲切的教导,心情非常激动。他暗下决心,一定跟着毛主席好好干革命,由于工作关系,罗舜初经常给毛主席送电报、文件,他们越来越熟悉了。毛泽东记住了这位福建籍的年轻人。

长征路上,毛泽东问朱德:“‘小毛分子’怎么样啊?”

1934年10月,罗舜初随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参加长征。开始,由于“左”倾路线采取搬家、逃跑主义的方针,突破湘江时损失惨重。遵义会议时,红军已经减员很多了。但由于毛泽东重新回到红军的领导岗位,红军很快扭转了长征开始时那种打又打不好、走又走不动的被动局面。罗舜初和大多数同志一样,对革命胜利更加充满了信心。

行军是艰苦的,白天工作,晚上赶路,休息时间很少。在长征中,每到一宿营地,罗舜初便和其他几位作战参谋到部队中去了解情况,然后报告军委首长。罗舜初在几位参谋中虽然年龄最小,但从没叫过苦。在紧张的战斗中,他经常不分白天、黑夜跟随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深入前线,帮助首长处理问题。从1935年1月29日至3月22日,罗舜初跟随红军总部经历了四渡赤水,亲身体验了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从内心钦佩和崇敬毛泽东。

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胜利会师。8月,红军总部决定把一、四方面军混编,分左、右两路军北上。中共中央机关和前敌总指挥部随右路军行动。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焘、总参谋长刘伯承随左路军行动。其时,罗舜初在芦花(今黑水县)患病,军委首长为了照顾他的身体,决定让他留下来,同朱总司令随左路军一起前进。

1935年9月,张国焘拒绝执行中央北上方针,擅自电令右路军南下,在错误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发展到在四川理番县卓木碉另立“中共中央”,还在四方面军中开展所谓反“毛、周、张、博”的斗争。面对这种情况,朱德及时教育身边的人员:现在的环境既然如此,应该埋头工作,一切听党中央的指示,按中央确定的方针办,有些问题要忍耐。罗舜初一切按朱德的指示办,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与张国焘的反党分裂行为作斗争。就这样,他给自己引来了麻烦。

一次支部会上,有人提议斗争罗舜初,说他是右倾机会主义的忠实信徒,是“小毛分子”,是反革命。要他表态反对毛、周。罗舜初愤怒地说:“你杀我的头,我也不接受!”后来,罗舜初的行动受到了监视。

在那种环境里,罗舜初心情极其苦闷,曾一度想要约一批人脱离四方面军,到陕北找一方面军去。朱德知道后,对罗舜初说:“这种做法不仅自己性命有危险,而且会给工作增加麻烦,要老老实实埋头工作,坚持下去,事情总会弄清楚。”在朱德的耐心引导下,罗舜初在残酷复杂的斗争中,锻炼得越来越精干,越来越沉着。不管张国焘怎样排挤朱德,罗舜初总是紧紧跟在朱德的周围,完成好自己的工作任务。

→→→翻页还有毛泽东的故事→→→

376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