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节日知识>重要纪念日>毛泽东诞辰>

读了毛泽东的文章有感

丽霞分享

毛泽东是我们的领袖,他一生著作很多,大家看完之后有什么感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读了毛泽东的文章有感,希望大家喜欢。

读了毛泽东的文章有感1

这篇文章的重大理论意义,不仅在于它革新了我们的世界观,更在于它对中国革命的巨大推动作用。它批判了两种不良倾向,其一是经验主义,其二是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有什么害处呢?不妨举一例说明。一队科研人员要到某雪山顶上探险。一位专家指出,高山顶上酷寒,煤气孔容易被冻住,需多带几根钢针以防不测。但是负责装备的是个老队员,他仅凭经验认为,一根钢针就足够了,因而没有听从专家的劝告。结果这群人全部被冻死在山顶,就因为那根钢针不小心弄断了,煤气孔堵塞,无法取暖。这个例子能够极好的说明,经验是要得的,但经验主义是万万要不得的。

重要的是《实践论》对教条主义的批判。与经验主义者相反,教条主义者只讲理论,不联系实际,一切硬往理论上套。我们学生往往容易如此。学校为我们安排了社会实践和实习活动,就是为了要我们多联系实际,少说空话,避免教条主义。同时,实践又有利于加深对理论的认识。我们学习了关于数据库的理论,为什么还要做实验呢?就是要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与把握。

同时,我们也可以理解到,实践固然重要,但实践不是一切。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们通过接受外部信息,通过主动观察,形成了对事物表象的认识,即感性认识,这是不自觉完成的。如果我们掌握了足够的资料,并对其加以整理、归纳和总结,便会得到事物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即规律。形成了对规律的认识,这才到了理论层面。而理论还需经过实践的检验。正如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一样,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不一定是正确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被实践证明了是正确的理论,才可以推广应用。

但是,事物是在不断发展的,因为运动是事物的存在方式。在物质的运动中,矛盾不断推动事物之间的联系发生变化,从而使事物联系的形式--现象更加趋于复杂。经历了实践检验的理论,还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这时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已经发生变化。在不断地检验中,理论也就不断地完善和发展。比如力学的相对性原理,在牛顿的经典力学中它可以找到足够的支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却出现了与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矛盾,于是产生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相对性原理又一次被证明是正确的。

综上,我们不难发现实践论在世界观上的重要性。而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所以,实践论还有其重大的方法论意义。

读了毛泽东的文章有感2

我认为,这篇文章的方法论意义就在于两点,既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坚持与时俱进。一切认识都具有其时代局限性。毛泽东同志就指出:“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不能在封建社会就预先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规律,因为资本主义还未出现,还无这种实践。马克思主义只能是资本主义的产物。马克思不能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就预先具体地认识帝国主义时代的某些特异的规律,因为帝国主义这个资本主义最后阶段还未到来,还无这种实践,只有列宁和斯大林才能担当此项任务。”下面我想就此再举一例,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全国人民一道,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伟大实践。但在当时,许多事情无先例可循(实践已经证明,苏联的经济模式不适合中国国情,并且它自身也存在重大缺陷),一切的实践由于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还处于摸索阶段。就像李光耀指出的,这难免犯一些错误,比如1958年的人民公社和大跃进运动。并且由于政治路线的偏差,导致了反右扩大化和“”等浩劫,从而使本已困难的经济雪上加霜。这是一个极大的损失。众所周知,东南亚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就是在这段时间完成经济腾飞的。

而1980年代邓 小平理论的提出,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促进了中国经济的振兴。为什么呢?因为邓 小 平理论不是空想的结果,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经历了先试验后推广这一认识过程的正确的理论,是经历了实践和时间检验的思想的结晶。有目共睹,邓 小平理论不仅解决了中国经济中的一些沉疴痼疾,使国民生产总值突飞猛进,更重要的,使它将中国带入了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并为中国经济指明了永恒的发展方向。

但是,如毛泽东所述,邓 小平仍不能预见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后的一些具体问题,不能预见到在当代日趋复杂的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具体争端,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遇到的种种具体问题。同时,在经济开始复苏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显得更加迫切。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江 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他指出,中国共产党应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而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更将“三个代表”写进了党章,从而更好的指导了我们的实践。

我个人认为,“三个代表”思想中最本质的内涵在于与时俱进。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来看,我们就要不断的经历一个“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在这个不断进行的过程中,认识才能不断深化,理论才能日趋完善。

读了毛泽东的文章有感3

今天我读了《人民日报》梁衡写的文章《文章大家毛泽东》。

梁衡在这篇文章中说,对毛泽东的功过早已有评说,但作为文章家的 他还研究的不够。毛泽东的毛笔、钢笔、铅笔,笔走龙蛇惊风雨,白纸黑字写春秋。毛的那种风格,语言,气派,是浸在骨子里,溢于字表,穿透纸背的,只有他会有。

中国是个文章国度,青史不绝,佳作迭出。梁衡把毛泽东的文章与汉司马、唐韩柳、宋东坡、清康梁比肩竞秀,是历史群山中的一座巍峨的高峰。我看有点过誉了吧,但梁衡把毛泽东文章 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以及梁衡对文章的写法、分析是值得一看的。

梁横把毛泽东 的文章的特点总结出四个方面。

一、思想与气势

毛泽东的文章特点首在磅礴凌厉的气势。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文章之势,是文章之外的功夫,是作者的胸中之气,行事之势。古今文章家大致可分为两种人,一种是纯文人,一种是政治家。纯文人之文情胜于理,政治家之文理胜于情。理者,思想也。写文章,说到底是拼思想。只有政治家才能总结出社会规律,借历史交替,风云际会,群雄逐鹿之势,纳雷霆于文字,排山倒海,摧枯拉朽,宣扬自己的政见。毛泽东的文章就属于这一类。

举一列 ,当党内外对农民运动颇有微词时,毛泽东大声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再如,当井冈山时期革命处于低潮时,毛泽东却用诗一样的语言预言革命的高潮即将到来:“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站在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燥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的一个婴儿 。”

对于美国的核讹诈,毛泽东说:“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古今哪一个文章家有这等气势。这是梁横说的。

为文要有丹田之气,古人论文,讲气贯长虹,力透纸背,毛泽东的文章有思想,而且有时代思想。如果说苏东坡文如泉涌,那么毛泽东的文章就是如海之波涛了。这是梁横说的。

二、说典与用典

毛泽东文章的第二个特点是知识渊博,用典丰富,信手拈来 ,恰到好处。

一是从典籍中找根据,证目前之理。比如在《为人民服务》中引用司马迁的话: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就是政治领袖和文章大家的功力,能借力发力,翻新经典为己所用,既弘扬了民族文化,又普及了经典知识。

二是到经典中找方法,[莲 山课件 ]以用来作比喻阐述一种道理。毛泽东的文章大部分是论说文,搬出中国人熟悉的故事,以典证理,成了他常用的方法。如《愚公移山》。他还将《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等文学故事当作哲学、军事教材来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

领袖应当首先是一个读书人,一个熟悉自己民族典籍的人,一个博学杂家。因为领导一个集团,一场斗争,一个时代,靠的是战略思维、历史案例、斗争魄力和人格魄力,这些只能从到历史典籍中去找,在数理化和自然科学中是找不到的。

三、讽刺与幽默

毛泽东的文章第三个特点是充满辛辣的讽刺和轻松的幽默。

人一当官就易假,就爱端个架子,这是官场的通病。毛泽东却不一样,他仍然嬉笑怒骂,当然他的身份有权让他这样做,但有一些人就是洒脱不起来,权力不等于才华,洒脱是需要有文化底蕴的。

洒脱和幽默都是轻松的表现,是一种举重若轻的动作。我可以用一棒打到你,但我不用,我只用一根银针轻刺你的穴道,你就酸痛难忍,哭笑不得,扑身倒地,这就是讽刺。我可以用一个笑话就妙解其理,让你在轻松愉快中茅塞顿开,这就是幽默。这就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熟知历史典籍,毛泽东是熟用讽刺和幽默的高手。

他讽刺党八股像”懒婆娘的裹脚布又长又臭“。

他在许多危机关头,仍然很乐观。”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等等。

尖锐的讽刺,见棱见角,证明他眼光不凡:轻松的幽默,不慌不忙 ,说明他有睿智,肚里有货。

四、通俗与典雅

毛泽东的文章第四个特点是通俗与典雅完美地结合。”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等等。

文章五诀”形、事、情、理、典。不管论文、讲话、电稿等何种文体,毛泽东都能随手抓来一个形象,借典说理或借事言情,深入浅出。毛泽东是一个有大志的人,他永远有追求不完的目标。其中之一目标就是放下身段,当一个行吟诗人,当一个作家。

梁衡写的这篇文章是 值得一看的。我看到梁衡引用许多毛泽东的文章,还有一些文章没有引用,毛泽东晚年的文章,如《我的一张大字报-----炮打司令部》,毛泽东给江青的一些信,等等,使我想起了三反五反、右派斗争、大跃进、60年、过去的经历、“”。梁衡把毛泽东的文章比喻同汉司马、唐韩柳、宋东坡、清康梁还是有点过誉了,大家的文章都是载誉史册的,是经典的,如同《古文观止》里的文章。但我们还是有必要静下心来研究毛泽东的文章。一是专门从事写作的人可以从中汲取营养,好直立起文章的腰杆,该说的要说,该写的要写,少一些歌功颂德的词语。二是领导干部可以向他学习写作,增加领导的魅力。三是打天下靠笔杆子,治理天下更要靠笔杆子。

猜你感兴趣:

1.读《毛泽东选集》心得感悟3篇

2.毛泽东读后感作文 读毛泽东有感

3.毛泽东读后感

4.走近毛泽东心得体会3篇

5.毛主席的故事读后感

6.读毛泽东诗词读后感

    3174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