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节日知识>24节气>处暑>

处暑节气起居养生

华华分享

  今年8月23日是处暑节气。“处”含有终止之意,处暑表明暑天将近结束。这时的三伏天气已过或接近尾声,所以称“暑气至此而止矣”。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起居养生的问题!

  处暑时节的起居养生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处暑”过后,天气由热转凉,很多人都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也就是“秋乏”。

  那么,如何来预防和调节秋乏呢?

  首先,要睡眠充足。

  夏天昼长夜短,天气闷热,很多人长期睡眠不足。处暑后天气变凉,就该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尽量争取晚上10时前入睡,并要早睡早起,防止上班犯困。也可以适当午睡,这样利于化解困顿情绪。

  其次,是加强锻炼。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锻炼以早晚为好。只有体能充足,才能战胜季节交替时身体的不适,有条件的可以登山、散步、做操,没条件时伸个懒腰也可缓解秋乏。伸懒腰可使胸腔对心、肺进行挤压,利于心脏的充分运动,使更多的氧气能供给各个组织器官。

  第三,最好在自己工作和生活的环境周围摆上几盆绿色植物。

  “秋乏”状态与人体缺氧有一定关系,因此,室内适合放置一些能吸收二氧化碳等废气的花草。宜选择盆栽柑橘、吊兰、斑马叶橡皮树、文竹和绿萝等。客厅适宜养植常春藤、无花果、猪笼草和普通芦荟。这些植物不仅能对付从室外带回来的细菌和小虫子等,甚至可以吸纳连吸尘器都难以吸到的灰尘。办公室适宜养芦荟和吊兰,它们能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吸收甲醛。

  最后,给大家介绍几招解秋乏的小办法。常梳发,经常梳理头发可以扩张皮下毛细血管,促进新陈代谢,保持头脑清醒,易除疲劳。舌舔腭,用舌头舔牙齿上腭,可以起到提神、补气、养心的作用。齿数磕,牙齿多活动,相互磕一磕,保持牙齿健康,有助于消除疲劳。面多擦,用双手揉搓面部,使面部红润,促进面部血液循环,防止感冒,缓解疲劳。

  节气养生--处暑(起居篇)

  古人云有“处暑寒来”的一说,正说明夏天的暑气逐渐消退,但天气还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秋凉,此时晴天下午的炎热亦不亚于暑夏之季,这也就是人们常讲的“秋老虎,毒如虎”。

  处暑节气正是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工作,所以养生保健应养肺滋阴和祛暑化湿并重。

  起居篇——不宜过早增衣

  1、早睡早起

  起居应当早睡早起,保养秋收之气。根据阳气收敛的特点,在起居方面气候由热转凉,注意及时增添衣物 。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就是大概晚上9、10点就可以入睡了,以顺应阴精之收藏,以养“收”气;早起就是大概早上6、7点起床,以顺应阳气舒展,使肺气得舒。

  温馨提醒:处暑之后的天气经常会中午热,早晚凉,昼夜温差较大,雨前气温偏热,雨后气温偏凉。清远地区这段时间每天也是一阵雨一阵阳光,很是闷热。这时频繁出入空调房的上班族要注意预防感冒了,特别是那些到现在晚上还把空调温度调得很低的市民,这时可以改吹风扇,并且不要对着狂吹,这样可以避免感冒和关节痛。

  2、春捂秋冻

  春捂秋冻是古人一条非常实用的“生活谚语”,“春捂”是为了帮助气血走表散热,促进阳气生发;“秋冻”是为了气血入里保存热量,促进阳气潜降。因此,处暑后要使身体有一些凉意,不要天一冷就马上全副武装,穿很厚的衣服。而且初秋是“冷”并没有感觉到“寒”,“皮肉之冷”是可以忍耐的,而采取“秋冻”对于适应与抗御后来冬天的严寒都有很大的好处,从机体适应能力上看,也可以说符合季节之间的“惯性原理”。

  温馨提醒:不要过早地增加衣服,尤其是小孩。看到季节变化,一些家长生怕孩子生病,于是急忙给孩子增加衣物,但这种做法不科学。因为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抵抗力,如果在这些抵抗力还没发挥之前,就通过人为的方法制止,反而对身体不好。也就是说,在季节刚开始转换时,气温尚不稳定,暑热尚未退尽,过多过早地增加衣服,一旦气温回升,出汗后吹风,也很容易伤风感冒。这时可接受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


处暑相关文章:

1.关于处暑的经典谚语

2.处暑的谚语 关于处暑的谚语

3.描写处暑的古诗

4.处暑中处读音

5.24节气简笔画教程好看的:处暑

    4039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