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节日知识>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南北春节饮食文化有什么差异

再裔分享

  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南北方的风俗习惯不同,造成了南北春节饮食文化就有所差异,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欢迎大家阅读。

  南北春节饮食文化差异一:

  春节的前一天称为除夕,古称“岁除”或“逐除”。除夕的饮食习俗,北方和南方不尽相同。北方人以饺子为美味,有水饺、蒸饺等,在出席子时食用,取“更岁交子”的意思。为讨吉利,有的饺子中放些糖块,意味来年生活甜美;有的在饺子里放一枚“制钱”,吃到有制钱的饺子,一位着财运亨通。

  在南方,人们以松糕、年糕、元宵、粽子以及肉、鱼、菜为美味。除夕多吃年糕和元宵。元宵也叫“团子”、“圆子”即汤圆,取“全家团圆”之意。年糕多用糯米做成,取生产和生活“年年高”之意。

  吃年夜饭之前,旧时一般还先要祭祖,将食物分出少许,献给祖先,以示纪念。午夜钟声一响,辞岁礼开始,全家向祖先灵位行礼致敬,子女依长幼序向长辈行礼辞岁。小辈可从长辈那里收到“压岁钱”即“押崇钱”,寓意镇压“邪崇”。

  南北春节饮食文化差异二:

  正月初一,人们早早起来,相互祝福。早餐北方人吃饺子,南方人吃汤圆等,几乎全国各地都要吃年糕,“黏”字与“年”字谐音,而“年”字本来是谷物成熟的意思,吃黏糕寓意一年收成更比一年好,一年更比一年高。现在已通称年糕了。吃罢早饭,人们穿上新装,到亲戚朋友、左邻右舍家去拜年,预祝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每家都会以瓜子、花生、糖果等零食招待客人。这一天,人们吃的大多是节前准备好的食物,即取其“有余”之意。北方大多吃馒头,南方还是以米为主。

  南北春节饮食文化差异三:

  南方:

  年夜饭,合家团聚吃年夜饭是很重要的事情,在外地工作者,无论远近,过年都会尽量赶回家和家人团圆。年夜饭是很讲究的,南方年夜饭一般不吃饺子,有些地方吃年糕;在福建,有些地区,人们吃“玉角”(或是芋角)代替饺子,玉角和饺子异曲同工,不过不是用面粉做皮,而是用木薯粉或者地瓜粉,或者木薯粉与地瓜粉合用,用来代替以前祖先南迁过年时没有包饺子的面粉,现在有的地方叫又叫地瓜包;而江浙一带,饭桌上通常会有扣肉,有些地方,大年三十晚上,人们会炒瓜子,而在平时是不能晚上炒瓜子的。通常年夜饭鸡、鸭、鹅是少不了的,还会有鱿鱼韭菜,表示长长久久、年年有鱼;还会有红萝卜和辣椒,表示生活红红火火……

  北方:

  不论佛堂规模大小,除夕夜一律要上供。供桌也叫接桌,桌上的供品成色和数量,自然是随着佛堂的规模而异的。供品最丰富者为“九堂”,即9类供品,综合起来有:猪头、雄鸡、羊肉、馒头、蜜供、套饼、面鲜、水果、百果、花糕、年饭、素饺、素菜等。

  此外供桌前还要有照例的“五供”,即一只香炉、一对烛台、一对花瓶(筒)。烛台上插素蜡,香炉内插好手指粗的“子午香”(或藏香)。以上供品午前摆齐,正午开燃蜡点香,俗称“起香”。从此时起香火不可中断,直到“破五”。

  明崇祯年间刊刻的《帝京景物略》一文中记载当时的北京人每于“正月元旦,啖黍糕,曰年年糕”。不难看出,“年年糕”是北方的“粘粘糕”谐音而来。北方年糕有蒸、炸两种,均为甜味;具有代表性的有北方的白糕、塞北农家的黄米糕。

  内蒙古和黑龙江的达斡尔人要把饺子放在粉丝肉汤中煮。然后连汤带饺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区将饺子和面条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线穿元宝。

  北方地区摆天地桌的位置也不统一,如堂屋地方宽大,可置于屋中,如屋内无地,就置于院中。传说此夜为天上诸神下界之时,所以民间有此接神习俗。

    450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