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节日知识>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大年初一有什么民间习俗

志彬分享

  一年到头,饮食最为丰富的要数过年了,顿顿鸡鸭鱼肉之后,来点小米稀饭何尝不是一件惬意的养生美事。可是,在民间讲来,却有“年初一,不吃稀”的讲究。小米粥、玉米粥等稀饭补气养胃,是一种稀松平常的家庭餐品,可为何到了年初一,它就成了忌讳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春节习俗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民间说法

  一种是说,如果在年初一吃稀饭、稀粥,出门远行的时候一定会被雨淋。谁都希望自己出行时风和日丽,为了避免被雨淋,大家在过年饮食方面当然会注意一些。稀饭,在山东、河南等地又叫“糊涂”,单单是这个词就让人联想起“头脑发昏”、“拎不清”、“不清醒”等意思。所以,由此引申,民间就有说法,小孩子在年初一喝糊涂,就会在读书算数的时候犯迷糊,干活也不利索。大人们当然不想自己家的孩子“犯糊涂”,于是,“年初一,不吃稀”就渐渐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另外,古人认为,“稀”含有“少”、“薄”的意思,与贫穷相关。过年的时候,人们当然是祈求富贵、丰裕。人们觉得如果一年的第一天就喝稀,一年都不会吃上丰盛的东西。换句话讲,这一年都不会过得太富裕。.

  习俗寓意

  “年初一,不吃稀”也是春节的重要忌讳之一。说的是在大年初一这天,一日三餐不可吃稀饭,否则这一年当中,出外旅行时一定会碰到下雨。无论是谁,出门远行都盼望着遇上晴朗的好天气,不希望被淋雨。果真应验的话,人们过年吃饭时当然应当小心谨慎为是。

  之所以不吃稀,还有别的妨碍,那就是对下一代年轻人不利。

  科学依据

  从这种习俗的说法看来,至少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存在着不得不吃稀的情况。其根源在于特定时期的社会经济背景,尤其是经济发展状况。解放前,生产力水平落后,普通百姓家往往并不富裕,有时候遇到水旱灾害,收成不好,粮食不够吃,为了充饥维持基本的温饱,吃糠咽菜也在所难免。建国以后,为了号召全中国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考虑到绝大多数老百姓的生活实际,毛泽东同志也曾提倡过“忙时吃干,闲时吃稀”。另外,在一年最重要、最热闹的节日里吃稀,是会被人笑话的,是丢面子的。为了显示自己家里的富有,或至少不比别人差,再穷也得想方设法让全家人过年时吃顿分量足、营养大,可以实实在在称为“干饭”的团圆饭。

  “年初一,不吃稀”的习俗,固然有上述令人想往的意味,尤其是对于贫穷人家来说,这一习俗的重要意义以及实际表现,就非同小可了。然而。这一习俗显然没有任何科学道理。一个关键的问题是,春节期间的做法肯定影响一年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过大年吃稀与否跟此前此后过什么样的日子没有直接关系。另外,饮食卫生和营养学的基本常识告诉我们,饮食结构要合理搭配,饮食形式也应当多样化。春节期间往往把高蛋白、高脂肪的各种动植物食品吃个够,适当吃点稀饭薄粥、粗茶淡饭,倒对于胃肠消化吸收大有益处。实际上,现代人并不见得严格恪守这一刻板说法的约束,大鱼大肉之余偶尔吃点稀饭、喝点咸汤也是情理中事。


猜你感兴趣:

1.大年初三的习俗

2.春节大年的相关习俗

3.春节大年初一有什么习俗

4.大年初四接财神的习俗

5.大年初四习俗

    391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