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节日知识>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春节应注重哪些文化的传承

志彬分享

  春节是传统文化中的“核心节日”,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也是我们弘扬传统文化的好时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春节传统文化的传承,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春节传统文化的传承

  传承创新相得益彰。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的提高,精神文化追求也在提升,过年要在继承中创新。春节传统文化丰富,写福字、贴春联、挂灯笼、互拜年、走亲戚、祭祖先、吃团圆饭等等,要继承好、弘扬好、延续好这些传统文化,是文化的进步,时代的要求。同时,要在继承中创新一些新文化元素,搞好移风易俗,转变人们的思想,充分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媒体、文艺作品等,创新文化元素,让百姓直接感受年味的多元化,这样利用传统和现代等手段,营造热烈、喜庆、祥和、新颖的节日氛围,是大家喜欢的过节方式,也才有浓浓的年味。

  把民俗活动“搞起来”。

  过年的年味,要有多样的活动来渲染。金色锣鼓敲起来,幸福歌儿唱出来,大红灯笼挂起来,欢快秧歌扭起来……,民俗活动是年味浓的“添加剂”。同时,要挖掘文化资源,汇聚多种文化载体,采取多种形式,活跃节日文化,要积极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特别要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拿出来,达到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要结合“三下乡”活动,开展文化进农村、进社区,使群众感受到特色鲜明、别样浓郁的传统文化内涵,用丰富多彩的“文化年货”,让节日文化生活更充实、更多彩,让年味实足。

  春节文化的精髓

  孝老敬老。尊祖重孝、敬老爱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春节是中国的团圆节,其实也是中国的感恩节。所以,无论天南海北,无论富贵分贱,孝敬父母和长辈是我们回家过年的首要目的。孝老敬老体现在春节很多民俗中,比如大年三十,先要祭祖,然后给长辈拜年。在拜年这一节日场景中,老人总是节庆的核心和主角,最受人崇敬,晚辈要向长辈郑重行礼,有些地方晚辈还要向长辈行跪拜之礼,真诚祝愿长辈健康长寿,幸福如意。

  关爱他人。关爱他人,也就是儒家所说的“仁爱”,它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源头,是传统文化的一个标志性的符号。春节期间,中国人都要走亲访友,互相表达自己对亲友的真诚祝福,这种拜年的主题正是关爱他人的真实流露和表达。

  崇尚礼仪。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中国人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著称于世。传统礼仪规范着人们的言语行为,使尊卑长幼有序,上下左右和睦。春节期间,亲朋好友围坐一起,长辈或客人必定被安排在上座。互相拜年,必定说诸如“过年好”、“恭喜发财”、“万事如意”,“健康长寿”等祝福语。待客要先请客人落座、然后敬茶、递烟、端出糖果等等。这些都体现了春节崇尚礼仪的文化内涵。

  春节民间文化习俗

  迎接新年要洗尘

  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是中国人民素有的传统文化习惯。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正月初一不扫地

  如果忘了扫尘,那正月初一也是不能动用扫帚的,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到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这一习俗,除夕前扫除干诤,年初二不用扫帚,不倒垃圾。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

  门神千万别贴错

  按文化习俗,除夕家家户户要将崭新的门神画贴在大门上。门神之神诞之日为正月十五日,民间多有在新春时节,祭祀门神并於大门口张贴(以进门者为视角,贴于门两侧,画中门神以对脸相视为正确的传统贴法,反之则为民间流传的“贴错门神”)门神的习俗。

  门上福字别倒贴

  长期以来,民间约定俗成将福字倒贴,取其“倒”和“到”的谐音,意为“福到”了,但这只是民间流传的不规范的说法和做法。按照规范的民俗讲究,不是所有福字都要这么贴,尤其是大门上。大门上的福字从来都必须是正贴,象征“迎福”和“纳福”之意,而且大门是家庭的出入口,所贴的福字,须端庄大方,所以应该正贴。

  民俗中,倒贴福字可以在室内的一些地方,例如水缸和垃圾箱上,由于这两处物品中的东西都是要从里边倒出来,为了避讳把家里的福气倒掉,便巧用“倒”字的谐音字“到”,倒贴福字,也是用“福至”来抵消“福去”,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猜你感兴趣:

1.关于传统文化春节作文5篇

2.春节有哪些传统文化知识

3.传统文化的传承散文

4.传统文化过春节作文

5.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征文

    3893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