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家庭教育>

名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有哪些方法

欣怡分享

  很多名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教育孩子的方法,具体是什么方法呢?一起来看看,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名人教育孩子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名人教育孩子的方法

  杨澜的教子经

  杨澜不觉得做神童有什么好,也不要求孩子哪方面必须要有特别突出的成就,但她衷心希望孩子做一个快乐的人,也能给别人带去快乐。为此,杨澜身体力行,努力培养孩子具有几种习惯和品性:爱好运动、慈悲为怀、善于表达和富有幽默感。

  妈妈确实不是万能的,但至少可以做到这一条——面对孩子的每一件小事,都不马虎、不敷衍,这是杨澜给自己定的规矩。孩子幼小时期不能离开母亲;三岁前,孩子最需要的是安全感,如果不小心造成了损失,以后会很难弥补。

  谁都知道杨澜英语特别好,可她和孩子在一起时,从没正经做过什么英语辅导,杨澜把绝大多数时间花在并不特别擅长的体育运动上,她和孩子一起滑冰,一起去体育场。有一次和女儿滑冰时,杨澜不小心摔坏了尾椎骨,养好了伤还是继续奔向运动场。最近,孩子们喜欢上了动画片《网球王子》,提出要学打网球,杨澜不仅鼓励他们,自己也加入其中。杨澜发现,孩子更喜欢和他们一起运动的妈妈。为此,杨澜和孩子们约定,一星期至少出两次大汗。

  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杨澜会与他们玩拼图、讲故事,会和他们打闹,也会和他们一起看电影。前段时间看《别惹蚂蚁》,一边看一边和孩子一起大叫,童趣带给杨澜很多的快乐。

  杨澜会鼓励儿子去竞争当班长,用自己的压岁钱为患白血病的同学捐款,积极为班里同学服务做事,这都是杨澜十分看重的事情。儿子要做一个好班长、好干部,他得努力让自己各方面都优秀,自然也包括学习成绩……

  杨澜认为,表达能力的培养太重要了,几乎是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她特别鼓励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意见,说出自己的想法。带他们去朋友家时,她让孩子大大方方地介绍自己。即便是孩子生气时,她也千方百计鼓励他们说出来。

  还有幽默感的培养,虽然做起来不太容易,但还是值得去努力。在家时,只要孩子们说了什么好玩幽默的话,杨澜总会不失时机地报以开心的大笑,同时给予回应和赞赏。她后来发现,和孩子一起看卡通书和卡通片是个好办法,能培养和强化幽默感,大家笑作一团时,语言自然而然会变得机敏和幽默。

  在杨澜看来,作为一名母亲,最大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和思维方式。语文、数学这些知识老师可以教会,但孩子如何面对挫折、如何面对嫉妒、如何融入一个陌生的环境,这都需要母亲去教他。身心的健康是起码的,也是最关键的。让孩子可以没有障碍地和别人交流,对任何事情都以开朗活泼的态度处理,这种性格的培养对他一生都很重要。

  杨澜的儿子喜欢画画,画卡通什么的,课间的时候,小朋友们会排着队请他画画。杨澜跟儿子说:“能不能送妈妈几张?”现在,杨澜办公室里挂着的就是孩子的画,她认为这既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更是对孩子创造性思维的鼓励。

  一段时间里,杨澜的孩子从上海转学到北京,刚开始儿子很不开心,总抱怨说到了北京就见不到上海的老师和同学了。起初杨澜觉得告诉孩子交一些新朋友适应一下就好了,后来杨澜看了一本教妈妈如何在人生的不同情境里教育孩子的心理学书,其中有个小节讲的是搬家,书里说搬家在大人心目中不是件特别大的事,但是在小孩子小小的头脑中,却是件天大的事,因为他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别的同学都已经相互成了朋友,而他是个陌生人,他要面临很多的选择。书中说,做父母的在这个时候,千万不要用新朋友圈来宽慰孩子,这会让他有一种背叛感、负罪感,他会觉得交了新朋友,就可以忘了老朋友。你一定要帮助他与老朋友保持联系。后来,杨澜就主动帮儿子搜集整理上海同学和老师的联系方式,还建议他隔段时间打电话问候老朋友,回到上海要和他们见面聚会。

  杨澜觉得,一个智慧妈妈应该观察孩子的潜在能力和才华,她的任务是为孩子们打好基础,至于将来孩子做什么,妈妈是无法设计的。还有,千万不要做一个抱怨妈妈,有些女人喜欢抱怨,怨社会不公,怨孩子不孝,怨男人不好……即使是爱也化作了无尽的唠叨,要知道这样一个抱怨妈妈,对孩子的杀伤力特别大!

  杨澜说,自己心目中的“智慧妈妈”形象,首先要懂得科学地养育孩子,其次是让孩子有一个平衡的心态,要懂得与人沟通,还要自信、独立,给孩子一个充满爱的环境很重要,一个有爱、有关怀的家庭对于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

  宋丹丹教子

  如果做父母的给了孩子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在教育的时候顺势而为,以平等的态度去接触孩子的内心世界,那所有的孩子都会拥有一个明亮、快乐、幽默、不自私自利的充满爱的健康人格。

  如果做父母的给了孩子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在教育的时候顺势而为,以平等的态度去接触孩子的内心世界,那所有的孩子都会拥有一个明亮、快乐、幽默、不自私自利的充满爱的健康人格。

  ——宋丹丹

  1、赞美和鼓励中长大的孩子,更自信,更阳光

  有一次巴图生病,医生开了中、西两种药。宋丹丹先给他吃了西药,他很乖。宋丹丹就当着巴图的面对小阿姨说:“我发现巴图和别的小孩儿不一样,别的小孩儿吃药都哭,可他从来不哭,他不怕吃药。这一点他和别的小孩儿真的不同。”

  然后宋丹丹再把中药端给巴图。自以为“偷听”到妈妈的话的小巴图捧着碗,烧得红红的小脸一副紧张的表情,却闭着眼睛一口气就把药喝下去了。

  在场的人都对巴图赞不绝口。从那次起,多么苦的药巴图都不怕了……

  从诸如此类的生活故事中,宋丹丹总结出这样一条经验:孩子不是骂大的,孩子是夸大的。一定要经常发现孩子的优点,随时表扬,因为表扬比批评重要得多。她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当着别人的面她从不吝惜对巴图的夸奖。

  有一次巴图到医院去看望爷爷,她就对好几个护士讲他是多么懂事,巴图很注意地听着,然后悄悄走过来,咬着妈妈的耳朵小声儿说:“妈妈,我知道你多么爱我,因为你总是对人夸奖我。”刹那间,宋丹丹的心柔得能化成一汪清水。

  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赏识,孩子年幼且无助,又没有能力很好地评判自己,尤其需要父母的赏识和鼓励。在赞美和鼓励中长大的孩子,更自信,更阳光。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是会出现一些让家长措手不及的状况,巴图三岁的时候,宋丹丹发现他第一次出现了“品质”问题。

  2、摒弃“自我中心”,给儿子的人生第一课

  那天下午小阿姨和宋丹丹带巴图一起去自由市场买菜,市场上除了蔬菜水果还有许多其他东西:玩具、画书和各类日用品。那时候巴图已经很喜欢让宋丹丹或小阿姨每天给他读画书了,所以在一个卖书的地摊前,他停住,向小阿姨申请买一本。小阿姨对他说:“管妈妈要,妈妈有钱!”

  “妈妈,我要这个!”他指着一本精装的连环画书。那么肯定、那么理直气壮,仿佛无论他的手指向什么,妈妈都可以随时掏钱。

  “不行。”宋丹丹说,“这本书太贵了,妈妈需要考虑,可能你得等到妈妈下个月发工资。”宋丹丹想不能让他感觉想要什么都唾手可得,这应该是母亲教给儿子的人生第一课。

  巴图“哇”的一声大哭起来,然后坐在了地上。这是宋丹丹所能想到的最坏的结果,是成年人对孩子最反感的事情之一。宋丹丹觉得,事实上儿子在跟她较量。

  “不要理他!”宋丹丹断然对小阿姨说,“我们走。”

  宋丹丹和小阿姨走了,并且警告小阿姨不许回头。不到三十米,巴图的哭声逐渐小了下来,然后没了声音。大约走出有五十米了,宋丹丹回过头看见儿子在后面快步跟上来。

  “我得跟你谈谈!”宋丹丹的表情非常严肃地跟儿子说,也没再看巴图,更没再跟儿子多说话。

  回到家,宋丹丹把巴图叫到小书房,关好房门,好像害怕别人听到。她像对待成年人那样开始给自己的孩子上“第一课”。

  “妈妈为什么关门,巴图?妈妈怕别人听见,因为你今天做了一件特别丢脸的事情!”宋丹丹与巴图对面而坐,她看到儿子的神色很紧张。

  “大人挣钱很不容易,工作特别紧张,挣来的钱要养家,要做许多事情。你不能想要什么就一定得到,得不到就大哭。街上的人都看着,所有的人都会以为你是个不懂事的令人讨厌的孩子,因为想要什么不给就坐在地上大哭是最令人讨厌的了。而你本来不是这样的孩子,你从来都那么乖,你今天怎么了?”宋丹丹看着巴图的眼睛,“今天你很让我为你伤自尊!”

  巴图的眼泪再一次涌到眼眶里,宋丹丹走过去帮他擦掉:“妈妈知道你已经明白自己错了,妈妈知道你以后再不会这样了,妈妈不会告诉爸爸和爷爷。因为妈妈知道你是个好孩子,你会改。”

  小小的巴图哭着往前一扑,他们抱在了一起,宋丹丹能感觉得到儿子小小的心脏“嗵嗵”跳着。

  “妈妈,我改。”巴图认真地说。

  两个星期以后巴图就要上幼儿园了,为了锻炼他的生活能力,宋丹丹和英达决定让他上整托。一个星期六,宋丹丹带巴图去买衣服,她想这是儿子“走向社会”的开始,应该体面一些,应该让他觉得很“正式”。

  他们来到国贸地下卖童装的地方,童装和玩具的柜台是挨在一起的。宋丹丹正在挑衣服,听见巴图叫她,手里拿着一只毛茸茸的玩具小狗。

  “妈妈,”巴图说,“我怎么这么喜欢这只小狗呀?你说我怎么这么喜欢这只狗?”他看着妈妈,露出乞求的目光。

  “放回去,巴图,”宋丹丹轻声说,“这个小狗是挺好的,但是妈妈今天没有那么多钱。今天的钱只够买衣服的。”

  “但是我太喜欢它了,它怎么这么好呀!”看着他那可笑的样子,宋丹丹使劲控制着马上要笑出来的表情。

  “巴图,妈妈说过了,你该放回去。”

  他慢慢走开,把它放回去了。回家的路上宋丹丹许诺儿子:“如果下个礼拜你在幼儿园表现好,妈妈带你来买。”

  当然巴图那个星期表现很好,然后他得到了那只狗。但是有一天姥姥告诉宋丹丹,巴图在电话里对姥姥说:“我的妈妈拓(特)别穷呀,我的妈妈没有钱。”

  3、 爱与宽容

  宋丹丹还很形象地比喻说:“我从来不以为孩子越怨恨父亲,便越是会爱我。孩子的爱不是一盆水,倒给了爸爸,妈妈便没有了。它更像一口井,如果你在他幼小的时候教会他如何去爱,在他漫长一生中是受用不尽的,他会爱朋友,爱师长,爱生活,更爱父母。而一个心里被灌输了‘恨’的孩子,属于他的那口井就干涸了,他不爱父亲,同样不会爱母亲,他很自私,只爱自己。”

  为了让巴图心中无恨,装满爱。她让巴图帮她决定再婚的对象,条件是要爱她也爱他的。她促成了巴图跟继父之间的亲密感情。难能可贵的是,在她家一个摆放生活照的中式柜子上,她还特意摆上英达和巴图的合影。使巴图明白血缘是不能忘记的。她这样处心积虑的结果,使得巴图没有背负父母之间的恩怨,成为再婚家庭中的情感大使,始终明亮,快乐,幽默,不但爱妈妈,爱继父,还爱继父的女儿,一个跟他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姐姐。

  刘墉教子女

  “强权”只是手段,孩子不是用规则就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但思考与行事的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以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在他们的人生中发生用。父母所要做的,就是用规则的手段,强化孩子良好的思考与行事的习惯。

  ——刘墉

  1、亦正亦邪,中国强权式教育塑造孩子坚强自信的性格

  刘轩五岁的时候,刘墉应邀赴美推展中华文化,经常往返于美国和台湾两地,和妻儿聚少离多。直到两年后,刘墉被聘为纽约圣若望大学的专任驻校艺术家,一家人定居美国,才结束两地分居的日子。刘墉这时发现,被自己冷落的儿子在陌生的环境里显得内向而懦弱,加上语言不通,没有朋友,几乎变得自闭。刘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决定用传统的中国强权式教育来改造“儿子”。

  首先,刘墉给儿子制订了严格的生活制度:严格作息,不准偷懒;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仅要自己洗衣服,如果父母不在家,还要自己做饭。刘轩在母亲身边娇生惯养,突然被父亲强权管制,自然很不习惯,但刘墉并不因儿子的泪水而软化,坚决将强权式教育进行到底。

  刘墉又发现刘轩特别惧怕一些小虫子、小蝴蝶,他认为这是对动物不了解造成的,就经常带刘轩到野外玩,利用大自然培养他勇敢、开朗的性格。给他讲解有关动物的常识,告诉他哪些动物是不伤人的,哪些是有害的。为了让儿子摆脱懦弱胆小的性格,刘墉不惜下了一剂猛药,他甚至亲自为儿子捉蝗虫烧着吃。渐渐地,刘轩不再畏惧小昆虫,竟和爸爸一起捉蝗虫烧着吃了。

  回家后,刘墉让刘轩把这些经历写进作文里。因为有了亲身体验,刘轩的作文变得妙趣横生,得到老师的好评,渐渐地,刘轩变得自信起来了。

  因为依赖性强,也由于语言不通,刚到美国,刘轩很怕和同学打交道,整天郁郁寡欢。刘墉看在眼里,就经常带刘轩去看电影,这也是刘轩最打憷的事。因为在路上,刘墉总爱让刘轩问警察、路人、卖爆米花的“现在几点了?”每当听到爸爸的“吩咐”,刘轩就特别紧张,舌头直打结。他怎么也不明白,“爸爸为什么总是忘带表?是不是故意为难我,折腾我,捉弄我?”刘墉笑笑说:“我是要训练你放得开。如果口都开不了,怎么与人打交道,怎么能成功?”儿子恍然大悟,此后,逐步养成“融入社会”的习惯。

  刘轩“讨厌”爸爸的另一件事是,从小时起,刘墉就常常和刘轩玩比丢飞盘、投球、三级跳远等男孩子玩的游戏。每次刘墉都当仁不让,而刘轩则十有八九都输。刘轩输了之后,刘墉不许他生气、撒娇、哭喊,不仅如此,还要立正向爸爸敬礼,高声大喊:“您是真功夫!”一开始刘轩不了解爸爸的醉翁之意,后来才明白,爸爸是在教育自己遇到困难时不要气馁,要有永不服输的精神。在刘墉的引导下,刘轩很快就融入学校集体生活中,和同学打成了一片。

  刘墉的强权是“专制”的,却并非不讲道理,毫无章法。有一次,刘墉监督儿子弹琴,感觉他弹错了个音,要他改过,不想儿子坚持说自己没错。刘墉一生气,就拍了刘轩的头一下,责骂道:“你小子弹错了,还狡辩,真是错上加错。”刘轩哭了。可第二天,刘墉发现错的原来是儿子的琴谱,他赶紧放下父亲的架子,掏了五元钱赔偿儿子,明确强调这是精神补偿费。刘轩也不记仇,还找了两元给父亲,说:“爸爸,你打得不够痛,应该物有所值。”父子俩一起笑了。刘墉很受感动,并为儿子的真诚和善良感到高兴。

  2、亦紧亦松,做儿子的风筝线,把握好他起飞的方向

  由于刘墉的强权教育,刘轩很小的时候自己的事情就自己做了,衣服脏了,自己动手;父母不在家,饭要自己做。因此,刘轩很早就能够自己做饭,甚至烧得一手好菜,这让很多自诩独立的美国孩子都自愧不如。

  不仅如此,刘墉还让刘轩利用假期去外面打工挣钱。有一年暑假,本想在家享受的刘轩,硬在爸爸的严格要求下,找了份擦车的工作。冒着酷暑,穿着宽大的工作服,汗流浃背地清洗车子,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疼,才挣了二十五美元。攥着薄薄的几张票子,刘轩真切感觉到,钱是如此来之不易,而在平常,这些钱仅仅够他吃两支冰淇淋。暑期工作不仅让刘轩彻底理解了爸爸的良苦用心,也带给了他深刻的人生体验,使他开始懂得珍惜生活。

  渐渐地,刘轩长大了。但是,和以往提倡孩子“自立”不同的是,刘墉又开始强权管制了,对儿子的事“横加干涉”。比如,在朋友的交往上,刘墉会严格监督。一次,一个穿着奇形怪状、举止另类的女孩到家里找刘轩玩。刘墉看着极不顺眼,一番盘问,把那个女孩吓得落荒而逃。然后,刘墉走到儿子面前说,“十八岁之前,你的事情我可都要过问的,比如这个女孩,绝对不可以交往……”

  在教育刘轩的过程中,刘墉是个绝对的“中国式父亲”。儿子看电视他要管;儿子打电话他要限制;为了锻炼儿子的胆量,他把儿子送到曼哈顿“毒蛇猛兽出没”的地方上中学,每天路上要花三个小时……因为刘墉的专制,父子关系一度很紧张。青春期的刘轩经常跟刘墉唱反调,考大学报的是心理学系,他对刘墉说:“你知道我为什么报心理学系吗?因为你有病,将来好给你治。”

  可是,就是刘墉这样一个绝对的“中国式父亲”,为了陪儿子一起成长,也与时俱进地学会了很多儿子世界里的新事物:上网聊天、滑旱冰、穿破牛仔裤,甚至如何染绿头发。这个现代的“中国式父亲”直到儿子考上哈佛大学,才终于松了一口气,而儿子刘轩也直到进入哈佛大学,独立生活之后,才逐渐明白了父亲强权教育的良苦用心。在远离父亲的哈佛校园里,自由的刘轩开始想念父亲。虽然刚开始刘轩对爸爸的许多说法不太认同,但事实证明爸爸是对的,那个女孩后来因表现不好,被学校开除,成了社会上的“太妹”。他也渐渐明白了:自己就像只风筝,爸爸就是放风筝的人,是爸爸的正确牵引,使自己乘着风势,越飞越高。

  从此,刘轩越来越认同爸爸的观点和判断力了。后来刘轩毕业了,以为在选择志愿、就业地点和婚恋情感诸方面,老爸依然会“横加干涉”。没想到,刘墉压根儿不问不管。“你翅膀硬了,可以放飞了。”

  刘轩感受着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自由,可他却说:“二十一年来,我讨厌他的严加管束,二十一年后,我感谢他的宽宏大量。我该起飞了,却莫名其妙地有点舍不得。”

  3、亦中亦西,教育也讲男女有别

  刘墉的女儿刘倚帆比哥哥整整小了十七岁,刘墉对待这个出生于1989年的女儿,有不同于儿子的教育方式。使得在刘墉“强权教育”下“备受煎熬”的儿子不无抱怨地说:“你为什么老是管着我,而对妹妹却那么温柔?”

  对于女儿,刘墉采取了中西合璧的方式,多加鼓励,让其充分独立,自己把握生活,又在某些方面严格要求,原则问题坚决不放任自流。刘墉在希望女儿做个淑女的同时,又希望女儿做个女强人,“因为时代愈来愈进步,孔武有力的男生不见得吃香,娇小的女孩子照样可以统治世界”。所以刘墉也用教育儿子的方式教女儿打球,并且延续了自己“霸道”的作风,从来不谦让女儿一点,他就是想让女儿尝尝“输”的味道。

  不过在其他方面,刘墉管理女儿的政策却非常宽松,让她自己管自己。有一次,都夜里两三点了,刘倚帆还在洗澡、听音乐,刘墉只提醒了一遍,就不理了。结果第二天,刘倚帆哈欠连天地去上课,一整天也没精打采的,自然就意识到生活规律的重要性。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教育方法也不一样。女儿可以趴在地毯上一边看电视一边做功课,“她有本事这样每科照样拿A,我有什么话可说呢?”刘墉说,女儿—边听音乐,一边上网,一边做功课,她能一心多用,不正好适应了这个资讯发达的时代吗?

  因为女孩心思细腻,感情相对脆弱,所以,在教育女儿的过程中,刘墉喜欢和夫人一起“唱戏”——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一个责怪一个安慰,这样女儿既不会感觉很受伤,也会明白自己所犯的错误,不过刘墉总是那个唱白脸的。

  女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还会有一些独特的教育问题,比如穿衣打扮。刘倚帆在十二岁时,迷上了露脐装,刘墉很是看不惯,可他没有直说,只是旁敲侧击地提了一句:“露肚脐的娃娃是可爱,可人不是没有温度的娃娃,这样会不会着凉感冒呢?”女儿愣了一下,第二天,就恋恋不舍地脱下了心爱的露脐装,毕竟感冒比不够美丽更让人挠头。

  刘墉给女儿的自由是相对的,在必修课上,他就不允许女儿随意了。最初教导女儿学习汉语时,刘倚帆一点都不在意,读不准就不读了,嘻嘻哈哈地跟父亲笑闹。刘墉就板起脸,责令她一遍遍重读,不读准不许吃饭。这可是刘倚帆没有遇到过的事情,她委屈极了,却也终于明白,学习中文,对于华裔后代是一门不容忽视的必修课。

  关于教育孩子格言

  1、父母要准备一个记事本,记录和孩子在一起发生的事情,或者发现的问题产生的困惑。经常记录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反省自己的过程。

  2、让孩子有机会真正作决定。

  3、母爱是人世间最神圣的感情,应为这种感情最没有利禄之心掺杂其间。

  4、让孩子独立完成他所从事的工作的基本部分,哪怕不会有积极的结果。

  5、认真地对待孩子的个人要求。

  6、父母要想培养孩子一个健康的人格,就一定要营造一个轻松和睦的家庭。

  7、父母是天然的教师,他们对儿童,特别是幼儿的影响最大。

  8、孟子的教育理想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按照孟子的标准,现代人都是小矮人。

  9、父母不要万事代劳,剥夺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10、如果孩子的聪明不被学校承认,聪明的孩子就会视为坏孩子。在学校生活中,坏孩子往往比较聪明。聪明的孩子往往比较坏。

  11、孩子在幼儿其间,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需要父母加以挖掘和引导。

  12、如果事业型父母双方都无法陪伴孩子,就必须为孩子寻找合适的、受过专业训练的家庭教师,而不是简单地把孩子移交给祖父母或保姆。

  13、对孩子来说,生活就是一所学校,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研究探索的对象。

  14、性格好的标准是“文明其精神”,身体好的标准是“野蛮其身体”,学习好的标准是“自学自得”。

  15、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变成一种游戏的。

  16、打骂不能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只能宣泄父母的急躁情绪。

  17、谁能让孩子“动如脱兔,静如处子”,谁就掌握了教育的秘密。

  18、让孩子玩“自食其力”的游戏,让孩子离开父母,到苦难的地方:如果他不劳动,他就饿死。改变孩子不劳而获的坏毛病的唯一办法是让孩子暂时离开父母。

  19、良好的个性胜于卓越的才智。

  20、培养孩子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永远比孩子现在的成绩是怎样的更为重要。

  21、向孩子说明,他本身已经很可爱,用不着再表现自己。

  22、天赋如同自然花木,要用来修剪。

  23、家长养成合理的行为习惯并留心使孩子学着去做。

  24、不对孩子的失败表示瞧不起,并对孩子说:“我也不会干这个。”

  25、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推动摇篮的手,也推动国家的发展。

  26、帮孩子制定他的个人计划和完成计划的方法。

  27、从来不对孩子说,他比别的孩子差。

  28、帮助孩子成为有个性的人。

  29、建一个陈列架,让孩子在上面充分展示自己的作品。

  30、带孩子到他感兴趣的地方去玩。

  教育孩子的建议

  一.爱孩子,尊重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在生活中要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孩子,与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组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做父母的要爱孩子,也许你会说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了,哪个做父母的会不爱自已的孩子呢?但有些父母的爱并不能被孩子接受和认可,我就常常给我调皮的儿子一个个亲切的拥抱,一个个浅浅的微笑,一次次循循善诱的开导,一件件小小的礼物,这会使孩子很自然的感受到父母给予他的爱,也增强了他对父母的信任感,所以我们家长都应该用爱心去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父母与孩子良好的沟通的前提是倾听

  父母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学会平等地与孩子交流,静下心来倾听孩子要诉说的一切,哪怕此时你在忙.再累,也要专心致志地倾听,不时地询问孩子:“在学校有什么有趣的事吗?上课时你对自已的表现满意吗?今天你的笑脸又增加了吗?每当我这样问儿子的时候,他总是十分兴奋的向我汇报一切,当他说出自已对事情的看法时,我也会尊重他的意见,与他商量办,给了他足够的信心和自信,我认为这对培养孩子的品格十分重要,倾听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学问。

  三.鼓励孩子敢于迎接挑战

  当今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所以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敢于迎接挑战的精神,学习上我常鼓励儿子说:你太棒了,真聪明这么难的知识你都能答对,妈妈好佩服你啊,他一听就很高兴,而且还调动了他的学习积极性,当他遇到困难时,我不断地给他打气,此时我也会和孩子一起努力,用实际行动感染他,也达到了品德教育的目的。

  四.教育孩子正确地面对挫折

  在人的一生当在,遇到挫折在所难免,苦难是人生的一大财富,不幸和挫折可以使人沉沦,也可以铸造人的坚强意志,成就充实的人生,苦难是人生的一位良师,他能教给孩子学会用感激的心情.积极的态度对待一切问题,勇敢地参与社会竞争

  五.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针对发生变化的客观形势运用自已的智力等诸因素进行自我眺控.自我改造.实现主观与客观相融,从而保证实践活动正常进行的能力,自古以来,它就是求得生存的基本能力,今天人类社会迅速变化和激烈竞争的时代,需要人们更强的适应能力,谁的适应能力强,谁就能生存下去,就能更好地发展下去,就能迈下成功的彼岸。

  六.与孩子一起阅读书籍

  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孩子可以从中得到快乐及满足,能感受到爱及温暖,有时更甚与对书本身的兴趣。

猜你喜欢:

1.家庭教育孩子十大方法

2.父母教育子女的方法有哪些

3.古代名人教育孩子方式

4.家庭教育方法有哪些

5.名人谈教育孩子例子

6.曾仕强教育孩子的方法

    3818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