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教育孩子的智慧是什么
古人重视儿童的启蒙教育,同我们今天的人重视儿童学龄前教育有着非常大的差别。那么古人教育孩子的智慧是什么?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古人教育孩子的智慧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古人教育孩子的智慧一
儿童教育不能太功利化
古人重视给孩子打好基础,让孩子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背诵下大量的经典,然后用特殊的方式开启孩子的智慧。不注重孩子在小的时候就有什么样的作为和成绩。
而今天的人们则非常重视孩子掌握了有多少种技能了,参加什么比赛获得奖了,每次的考试一定要考双百之类。非常功利化。
一个人在成长时期,就像一棵果树一样,它有一个休养生息和扎根长枝蔓的过程,你不能从小就叫他背负着结果实和荣耀天下的责任,如果你硬要去逼着他这么做,结果就是使这个果树的寿命减少,作为人,如果这个人的定型太早,他未来的成长就受到了局限。
我们知道,人自身的成长,也都不是一下子定型。婴儿生下来之后,那个大脑上面的囟门是开着的,等到他身量长到一定的程度,大脑发育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那个囟门才闭合,也就是说人的成长就在践行这样一种规律。
可是我们的教育却是拼命的在儿童、青少年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去往他的头脑里灌输一些死的知识,同时用考试的方法不断强化它,把它给定型了。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培养的学生,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高分低能,没有独立的思维,没有灵活的思辨能力,没有很好的表达能力,也没有在社会上的很好的人际交流能力。
众多的家长看到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未来的不好的结局,儿童读经热是在这个基础上展开的。
古人教育孩子的智慧二
古人启蒙教育中的智慧做法
可是,我们知道人做任何一件事情,一方面不能太功利化,另一方面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古人学经典,是因为古人就生活在那个古文流行、阅读和学习的天地里,他的整个人生就和这些知识打交道,和这些书籍打交道,所以古人小时候的学习过程中,虽然是在背诵,但是他过了背诵的年龄,也有具体的讲解和社会实践。
我们看到一个最直观的例子,就是古人从儿童启蒙之后就有一个对句的练习,用各种各样的景物、历史人物、典故、事件,去做成一个句子,由对方来对,或者自己来对。这个对句的过程,看起来好像是个文字游戏,但它不是,它本质是把历史融会贯通,而且用这样一种方式,使思维、思辨的能力大大的提升,同时又使自己的语言文字技巧、遣词造句的能力得到训练和强化。
我们看古人做的《笠翁对韵》,这是从前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内容包括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
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这里转录一节,朋友们欣赏: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
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
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
里面涉及到大量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景物,它实际上就是把过往孩子们背诵的典故,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激活它,使它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进一步形象化的去温习,对自己的成长起到重大的作用。
古人教育孩子的智慧三
古代儿童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历程
在古代,孩子们学经典的同时,他的家庭环境就是一个大的课堂。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忠信孝悌,所有的这些文化内涵,在人们的家庭生活里,在每个人的行为举止上有直接的展现。
所有的家庭成员都在按照这样一些美好的道德和伦理的标准在约束自己。也就是说,孩子们在学习圣贤书的同时,他会亲身体验这样一种圣贤文化在每个家庭里的投射。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传统中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做子女的首先要孝,做臣子的首先要忠,忠和孝是塑造人们灵魂、改变人们精神状态的一个最根本的要素。
也就是说,古人学经典,它不是单纯的背经典,记在脑子里就不用了,他是在大的家庭环境里,潜移默化的可以体验到所有经典在家庭生活中的展现,在人际关系中的体现,同时在社会活动过程中,也都是遵循这样一种礼节,无论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是臣子与君王之间的关系,都是围绕着传统文化的内核展开的。
这样一来,他的原始的学习就成了最有效的知识储备、能量储备,而他启蒙之后的学习,真正的讲解文章和通过我们讲过的对句的方式,把头脑中所记的历史知识激活,重新组合,把它变成文字、思想和交流的语言,这个时候对人的成长有直接的帮助,未来无论他做什么工作,从事文的或者从事武的,或者是经商,或者是做普通的市民,都有直接的帮助。
我们看今天这些人去学习古代的经典,本质上是对现行教育体制的一种背叛,就是物极必反,矫枉过正,走到另外一个层面上去了,完全不去掌握现代的知识,而去单纯的背诵古代的经典。
猜你喜欢:
1.古代教育家的名言
2.教育智慧名人名言